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89868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总结.docx

《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总结.docx

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总结

 

工商管理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洛阳理工学院

2017年03月28日

 

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总结

工商管理专业是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首批开办的六个本科专业之一,于2007年开始招生,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趋完善,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效果逐步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现将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的工作进行总结,为未来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一、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成绩

工商管理专业由1984年初创的企业管理专科专业发展而来,经过近三十年的积淀和不断发展,专业建设成绩不菲、师资队伍教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专业素养特色鲜明,在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建设成果。

2009年,“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省级教学团队,2012年,工商管理专业被遴选为河南省特色专业。

截止目前,该专业已经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网络营销理论与实务)、校级精品课程2门(管理学与、市场营销学)、校级网络课程4门(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概论、国际市场营销)。

近年来,该专业主讲教师团队主持完成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6项,其中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3篇,出版教材16部;由本专业带头人负责的“一学科两中心”(学校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洛阳市应用经济研究中心、洛阳理工学院企业管理咨询中心)已成为支撑专业建设的重要平台。

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在国家、省市组织的大学生“挑战杯”、职业规划大赛上屡获殊荣,其中:

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一项、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一项、河南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优胜奖,河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等殊荣,为洛阳理工学院赢得了大量荣誉。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经验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凝练专业特色

(1)凸显“质量+特色”定位,创建“123·三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教学型本科院校特点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我们从三个层面构建了“123·三合”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层面“立足于1个就业导向”,反映教学理念,定位为需求拉引型模式,与工商企业管理岗位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交合;第二层面“致

力于2个体系”,反映教学过程,定位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体系渗透型模式;第三层面“着重于3个结构”,反映教学结果,定位为知识、能力、素质三结构复合型模式,以“管”为主,理、工、经、文相佐,理论与实践并重,实现基础理论、专业技术、职业能力有机融合。

工商管理专业的“123·三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123·三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架构将根据“123•三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与创业为导向,以建材行业优势为依托,围绕社会需求动态设置专业方向,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多样化、互动式”模拟实训教学体系与“三段同步配合型社会实践教学体系”,以教学团队为基石,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架构与基础,如图2所示。

图2工商管理综合改革架构与基础

(2)依托学校传统优势,突出建材行业特色

依托我校在建材行业的特殊地位,强化工商管理专业的行业背景。

通过“一学科两中心”科研平台的策划、咨询、培训服务职能,保持教学团队与省内外建材企业建立广泛联系;在课程设置上,构建了“行业特色模块”,增设“硅酸盐工艺概论”、“建材机械概论”、“建材企业生产运作管理”、“建材行业发展前沿”等建材企业管理基础与专业课程;借助材料工程系与机械工程系创建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材机械基础教学实验教学中心》、《水泥生产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等具有行业背景的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果,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并大胆尝试“工管一体化”培养模式,创造条件设置建材企业管理方向;本着“教学内容源自企业实践、教学方式贴近企业现场”的原则,与一批建材企业加强了教学实践方面的紧密合作,本专业已与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单位)、河南中迈集团(合作办学单位)、黄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建材机械厂(校办工厂)等建立了实习教学合作协议。

优势的背景条件和有力的举措使得本校工商管理专业凸显了服务建材行业特色,力争在做强做实经济管理类专业方面有所突破。

(3)立足学生“三创”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三大体系

围绕“创新、创意、创业”,借助开设“创造学”、“创业培训”、“就业指导”等课程与实训,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通过构建实践教学三大体系,为学生学以致用,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使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一是构建了“全方位、全过程、多样化、互动式”模拟实训教学体系。

要求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全方位、全覆盖规划与达标;按职业能力要求对课程教学全过程安排单元训练和综合实训;采用课堂上课堂下、请进来走出去、实验室计算机模拟、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策划模拟、大作业小论文等多样化形式训练;营造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师傅(企业聘请)与师生互动的氛围。

二是构建了“三段同步配合型社会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阶段改认识实习为企业生产经营调查,培养职业意识和调研分析能力,完成调研策划、问卷设计、调研报告;第二阶段为专业顶岗实习,融入实际管理业务过程,培养职业适应能力,完成企业经营诊断报告;第三阶段为综合能力训练,培养诊断策划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正在尝试毕业论文统一改为来自于生产一线特别是具体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方案策划”或“经营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三是构建了以“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的评价体系。

在工商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围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为基本教学目标,强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加管理技能,并逐渐构建以“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的评价体系。

2.夯实核心课程建设基础,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课程建设与改革

一是建立核心课程建设的规划。

制定每门课程建设的负责人、目标和最终成果。

对开满二年的课程进行合格课程评估。

对条件成熟的课程积极申报院级、省级、国家精品课程,使这些课程纳入优秀课程的建设轨道。

二是建立课程评估制度。

学期初,任课教师需对每门课程制订相应的授课计划,并在教研室范围内进行讨论。

在期中,由系领导负责对每门课程进行中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学期末,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对课程教学进行调查。

三是重视课程实训工作。

要求所有实训专业课程的教师都必须撰写实训大纲与指导书,并要求有规范的实施记录和工作总结。

四是开展教学研讨。

每年都开展一次教学研讨会,对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省视。

选择重点课程通过校级教研课题立项,对课程建设进行调研与研讨。

同时院系从资金上保证课程建设,对申报成功各级各类精品课程进行相应的奖励。

以核心课程建设为基础构建教学团队,成立了主干课程建设小组,实行项目负责制,规划建设了一批精品、重点课程(见下表)。

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果汇总表

项目负责人

主干课程名称

建设成果与目标

邵安兆

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训

国家精品课程

邵安兆

市场营销学

校精品课程

邵安兆

管理学

校精品课程

刘莉芳

企业战略管理

校网络课程

刘东霞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校网络课程

董朝阳

经济法

计划建成校重点课程

张俊霞

管理信息系统与ERP

计划建成校重点课程

赵剑林

生产与运作管理

通过教研鉴定,计划建设重点课程

李恒

管理运筹学

通过教研鉴定,计划建设重点课程

高建新

管理沟通与商务谈判

通过教研鉴定,计划建设重点课程

3.凝聚团队力量,整合学术资源,实现共同提高

近年来,我们鼓励专业主讲教师积极参与“洛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洛阳市应用经济研究中心”、“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中心”和“区域经济学”(一学科两中心)进行学术锻炼和提高,并形成了一个由15名高素质教师组成、以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核心、以团队合作为机制、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的教学团队。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以下举措:

一是推行名师工程,内举外引,构建一支高学历的教学团队;二是分批组织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实习锻炼,鼓励教师取得各种专业证书,进一步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三是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传、帮、带”作用,推行青年教师“助课”制度,推广“青年教师导师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工商管理教研室一直坚持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和感受,学习教学文件,讨论教改方案,进行团队的沟通和建设,并推行“专业主干课程责任制”,教研室根据每位老师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参与1~2门主干课程组,课程组负责人责任包括该课程的大纲编写、教材选择、案例库题库建设、模拟软件开发与购置、实训指导以及该课程建设的一揽子工作。

同时,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团队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团队绩效考评体系,鼓励教学团队成员在搞好人才培养的同时,利用人才优势和设备优势申报高层次纵向课题和承揽横向课题,积极面向社会承接管理咨询项目,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兼职,对教学、科研、服务业绩突出的成员加大激励力度。

三年来,该专业主讲教师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得省、市社会优秀成果17项,其中程杰主持的“河南省产业损害预警系统研究”2008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刘莉芳参与的“河南省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研究”2008年获得省发展研究三等奖,邵安兆主持洛阳市政府委托的重大调研课题三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4.不断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强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具体举措如下:

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尝试在主干课程中插入现场录像资料、情景案例等协助教学,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二是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培养现场适应能力。

针对课程的不同环节,搜索尽量多的资料,设计若干的管理情景,指导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三是开展案例研究,锻炼决策分析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必须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案例分析库,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案例教学。

四是开展“辩论式”教学,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和快速反应能力。

五是开设课程设计,设置模拟作业,训练综合能力。

对可操作性强的主干课程开设专用周,突出专门知识在专业领域的应用。

六是改革考试方法,强化实践环节。

大力提倡并鼓励教师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如采取期末答辩、课程综合设计、小论文等,形成多元化考核评价系统。

同时,不断强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第二课堂教学资源,要求将12门主干课程的教学资源全部上网;二是建立教学案例库与习题库,计划建设的各类精品课程必须有章节案例、综合案例、章节习题与综合习题库;三是持续补充课程的电子书与期刊网站等各类电子资源。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思路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结构不尽合理,兼职教师偏少;“双师”特征不明显,难以适应课程改革需要;成员教科研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产学研平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高服务企业能力。

今后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工作思路:

引进知名专家教授、加大博士的引进力度,加强与兄弟院校交流合作;创建合理的制度环境,制定和完善教学团队管理、考评和激励等制度;完善高效的管理模式,建立诸如主干课程带头人责任制,内部目标考核和激励、专兼教师互帮互学、团队自我评价等一系列制度;凝练团队精神,营造独特的教学团队文化;继续加大实验室和实习教学基地的投入、添置相关教学软件,充分利用校内外两种资源,打造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好校内外产学研基地;拓宽渠道不断引进横向课题,提升团队成员服务社会的能力。

工商管理教研室

2017-03-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