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898871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docx

防止电力生产重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李群祥

辽宁省电力公司

一.防止汽轮机超速

条文“9.1.1在额定蒸汽参数下,调节系统应能维持汽轮机在额定转速下稳定运行,甩负荷后能将机组转速控制在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以下。

●调节系统的静态与动态特性合格

●动态品质不良引发超速事故

案例1.1998年吉林二道江电厂7号100MW汽轮机,运行中,窜轴指示增大,解除汽机保护回路,试验窜轴装置时,由于保护回路不合理(窜轴保护动作,汽轮机与发电机同时跳闸),造成甩负荷,最高转速3699转/分。

事故后检查,主汽门、调速汽门不严,三段抽汽(除氧器供汽)逆止门卡。

案例2.1996年吉林热电厂10号200MW抽凝机组(0.25MPa采暖供热),180MW负荷运行中,主汽门关闭信号电缆短路突然甩负荷,由于一、二段抽汽逆止门卡,供热抽汽逆止门没关,造成严重超速,最高转速达4362转/分。

条文“9.1.2各种超速保护均应正常投入运行,超速保护不能可靠动作时,禁止机组起动和运行。

●超速保护的动作转速必须经机组升速试验确认(可在试验台予整定)

国内第一台毁机事故的江西分宜电厂50MW机组,事故前危急保安器卡,调门严重漏汽,发生电气系统故障甩负荷后,主汽门未关,严重超速达4700转/分,轴系断为4段。

▲配备电超速保护

条文“9.1.3机组重要运行监视表计,尤其是转速表,显示不正确和失效,严禁机组起动。

运行中的机组,在无任何有效监视手段的情况下,必须停止运行。

●转速测量系统必须可靠、准确。

条文“9.1.4透平油和抗燃油的油质应合格。

在油质及清洁度不合格的情况下,严禁机组起动。

▲油质监督附.检验标准

颗粒度NAS1638

水分㎎/L

酸值㎎KOH/g

透平油

7级

200MW及以上≤100

200MW以下≤200

≤0.2(未加防锈剂)

≤0.3(加防锈剂)

抗燃油

5级

质量分数≤0.1%

≤0.2

条文“9.1.5机组大修后必须按规程要求进行汽轮机调节系统的静止试验或仿真试验,确认调节系统工作正常。

在调节部套存在有卡涩、调节系统工作不正常的情况下,严禁起动。

▲大修后必须做的调试项目

油循环合格后方可向调节系统充油,静止试验结果由运行验收。

条文“9.1.6正常停机时,在打闸后,应先检查有功功率是否到零,千瓦时表停转或逆转以后,再将发电机与系统解列,或采用逆功率保护动作解列。

严禁带负荷解列。

●各种解列方式(四取二、四取三、四取一加逆功率、保安油压)

严重超速事故多由带负荷解列造成(如吉林热电厂10号,二道江电厂7号)

△统一采用逆功率保护解列

△逆功率保护未正式投入前,完善原保护回路

主机保护动作→主、调汽门关闭→发电机解列→机危急跳闸动作

条文“9.1.7在机组正常起动或停机的过程中,应严格按运行规程要求投入汽轮机旁路系统,尤其是低压旁路;在机组甩负荷或事故状态下,旁路系统必须开启。

机组再次起动时,再热蒸汽压力不得大于制造厂规定的压力值。

●多数机组的旁路以启动功能为主,不能实现热备用

△专题研究,确定各类型机组旁路的功能

条文“9.1.8在任何情况下绝不可强行挂闸。

△机组跳闸后即停机检查,待原因明确经批准后恢复

△明确保护解除与修改保护回路的授权人

条文“9.1.9机械液压型调节系统的汽轮机应有两套就地转速表,有各自独立的变送器(传感器),并分别装设在沿转子轴向不同的位置上。

●转速测量系统及转速表应准确、可靠

▲每台机配备两套转速表

条文“9.1.10抽汽机组的可调整抽汽逆止门应严密、联锁动作可靠,并必须设置有能快速关闭的抽汽截止门,以防止抽汽倒流引起超速。

▲供热抽汽机组必须加装快关阀

▲汽轮机除氧水箱内的凝结水汽化返入汽轮机对超速影响较大,对该段抽汽逆止门应重点监督,甩负荷试验时该段抽汽正常投入。

△新建机组的除氧抽汽管路已按两台逆止门串联安装设计,200MW以上在运机组应增装一台可靠的抽汽逆止门。

△给水泵出口逆止门故障可引起泵组倒转。

给水泵停泵联关泵出口门,出口门全开后再缓慢开启,确认逆止门严密后,将出口门全开,备用。

条文“9.1.11对新投产的机组或汽轮机调节系统经重大改造后的机组必须进行甩负荷试验。

对已投产尚未进行甩负荷试验的机组,应积极创造条件进行甩负荷试验。

●考核机组对甩负荷工况的适应能力

●两种试验方法

项目

常规法

测功法

试验目的

直接测取汽轮机调节系统动态特性

间接测取机组甩负荷瞬时最高转速

适用范围

1)汽轮机调节系统考核试验或验收试验;

2)适用于首台新型机组或改造后的机组

1)适用于已用常规法进行过甩负荷试验的同型其它机组;

2)机组大小修前后的校核试验

试验方法

1)机组与电网解列,转速飞升,调节汽门关闭,记录汽轮机转速变化过渡过程;

2)以转速飞升至转速稳定或转速飞升至危急保安器动作(不合格)为试验终结

1)机组不与电网解列,手操保护动作关闭调节汽门,机组转速不飞升,记录发电机有功功率变化过渡过程

2)试验不用分级,直接甩100%额定负荷

3)以有功功率降到零或不能降到零(不合格)为试验终结

试验结果

1)由转速飞升曲线直接测取调节系统动态参数;

2)试验结果具有一定精度;

3)可以全面考核调节系统特性,评价调节系统运行安全性

1)已知转子转动惯量,根据功率变化曲线,经计算间接得到瞬时最高转速;

2)试验结果转速偏高,对于验收试验偏于安全,必要时可以修正;

3)可以评定调节系统的安全性

特点

1)直接、全面、成熟、规范、精度高;

2)是考核调节系统安全的标准试验方法

1)机组不与电网解列,不升速,相对安全;试验方法简单;间接测取瞬时最高转速,与常规法相比,转速略高;

2)可做为调节系统验收试验方法

▲新机,调节系统改造后机组及已投产尚未进行试验的机组必须安排

△机组大修后采用测功法试验进行验收

条文“9.1.12坚持按规程要求进行危急保安器试验、汽门严密性试验、门杆活动试验、汽门关闭时间测试、抽汽逆止门关闭时间测试。

条文“9.1.13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一般为额定转速的110%±1%。

条文“9.1.14进行危急保安器试验时,在满足试验条件下,主蒸汽和再热蒸汽压力尽量取低值。

▲调节保安系统的各项试验应坚持按规程要求进行,对不能执行的定期试验项目要申报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

(包括汽动给水泵小汽机的各项试验)

●危急保安器充油试验

机组运行2000小时后,应进行充油试验。

当危急保安器离心棒动作转速定值较高时,充油往往不能将危急保安器飞锤压出。

可用降低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的办法来保证机组运行中能定期进行充油试验。

部分机组在高压胀差超过2㎜时,进行充油试验可能出现危急保安器杠杆脱不开造成跳闸。

可在检修时适当减少危急保安器打击板宽度的办法解决。

●超速试验

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应在3270-3300转/分之间。

电超速动作转速可在3310转/分。

附加保护动作值可在3330转/分。

危急保安器超速试验前不宜做充油试验。

●汽门试验

每天进行一次高压主汽门与再热主汽门活动试验。

每天(或至少每周)进行一次负荷范围较大的变动以活动调速汽门。

每月进行一次抽汽逆止门关闭试验。

每年应进行汽门严密性试验。

供热机组安装的快速关断阀,每月进行一次15%行程的活动试验。

△水压逆止门的水压控制部分易锈蚀卡涩,可研究完善化改造。

除氧器抽汽管道上的逆止门动作不灵活,后果较为严重,应特别注意。

新机不宜配水压逆止门。

▲供热机组在供热期也要坚持充油压出试验。

条文“9.1.15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DEH)应设有完善的机组起动逻辑和严格的限制起动条件;对机械液压调节系统的机组,也应有明确的限制条件。

条文“9.1.16汽机专业人员,必须熟知DEH的控制逻辑、功能及运行操作,参与DEH系统改造方案的确定及功能设计,以确保系统实用、安全、可靠。

条文“9.1.17电液伺服阀(包括各类型电液转换器)的性能必须符合要求,否则不得投入运行。

运行中要严密监视其运行状态,不卡涩、不泄漏和系统稳定。

大修中要进行清洗、检测等维护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更换。

备用伺服阀应按照制造厂的要求条件妥善保管。

●在电调改造中充分发挥汽机专业人员的作用。

●抗燃油油质颗粒度、水份、酸值和电阻率等性能不合格,是造成电液伺服阀故障的主要原因。

透平油颗粒度超标是造成电液转换器故障的主要原因。

▲大修中对电液伺服阀进行清洗、检测。

●电力工业液压控制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设备与项目

1电液伺服阀性能试验台

对国内、外各型电液伺服阀进行清洗及静、动态全性能试验

2液压调节及保安部套试验及联动试验台

3多功能喷油试验台

模拟机组实际在喷油状态下进行调速器特性试验和调速器与滑阀组配合试验确定调速器安装间隙及过封动作值。

4危急保安器超速试验台

5各种油泵、射油器特性试验站

6各种液压阀、油缸试验台

条文“9.1.18主油泵轴与汽轮机主轴间具有齿型联轴器或类似联轴器的机组,定期检查联轴器的润滑和磨损情况,其两轴中心标高、左右偏差,应严格按制造厂规定的要求安装。

▲小修进行齿型联轴器检查

条文“9.1.19要慎重对待调节系统的重大改造,应在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进行全面的、充分的论证。

条文“9.1.20严格执行运行、检修操作规程,严防电液伺服阀(包括各类型电液转换器)等部套卡涩、汽门漏汽和保护拒动。

二.防止汽轮机轴系断裂

条文“9.2.1机组主、辅设备的保护装置必须正常投入,已有振动监测保护装置的机组,振动超限跳机保护应投入运行;机组正常运行瓦振、轴振应达到有关标准的优良范围,并注意监视变化趋势。

●轴系断裂是严重超速和通流部分严重损坏进一步发展的后果

●振动保护是防止轴系损坏的有效卫士

▲机组冲动前必须投入振动保护

△在役机组均应配备振动保护

条文“9.2.2运行100kh以上的机组,每隔3~5年应对转子进行一次检查。

运行时间超过15年、寿命超过设计使用寿命的转子、低压焊接转子、承担调峰起停频繁的转子,应适当缩短检查周期。

条文“9.2.3新机组投产前、已投产机组每次大修中,必须进行转子表面和中心孔探伤检查。

对高温段应力集中部位可进行金相和探伤检查,选取不影响转子安全的部位进行硬度试验。

条文“9.2.4不合格的转子绝不能使用,已经过主管部门批准并投入运行的有缺陷转子应进行技术评定,根据机组的具体情况、缺陷性质制定运行安全措施,并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

●按规定时间对规定部位进行转子探伤检查

▲每次大修对有中心孔的转子进行中心孔探伤检查;对200MW及以下转子的调节级根部、轴封弹性槽、倒T型叶片的叶轮根槽及套装叶轮的轴向键槽进行检验

条文“9.2.5严格按超速试验规程的要求,机组冷态起动带25%额定负荷(或按制造要求),运行3~4h后立即进行超速试验。

●满足制造厂对转子温度的要求

条文“9.2.6新机组投产前和机组大修中,必须检查平衡块固定螺丝、风扇叶片固定螺丝、定子铁芯支架螺丝、各轴承和轴承座螺丝的固定情况,保证各联轴器螺丝的紧固和配合间隙完好,并有完善的防松措施。

轴系各转子间以联轴器或加长轴联接,依靠联接螺栓把合在一起,当联接工艺不良或联接件存在缺陷时,在大扭矩和震动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断裂破坏。

●加长轴问题

国内哈尔滨汽轮机厂,东方汽轮机厂及北京重型电机厂制造的20万千瓦三缸、三排汽凝汽式汽轮机为了在结构上布置的需要,在中、低压转子上各接有一段加长轴,以刚性联轴器和转子连成一体。

两加长轴的悬臂端也为刚性联轴器,供联接两转子用。

加长轴为中空的管状结构。

壁厚为25㎜。

连接后的两加长轴位于3、4号轴承之间,两轴承的中心距为4030㎜,故可将这一段视为一个转子。

加长轴在制造厂分别装在中低压转子上,其晃度和端面瓢偏往往很大,达不到联轴器标准的要求,许多机组在运行中就存在着加长轴的不平衡和晃度大的问题,在不利条件下即成为震动激发因素,更可以成为震动发散的重要因素。

另外加长轴的临界转速接近制造厂原规定的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3330-3360转/分),这也是调低该转速到3300转/分以下的原因之一。

1、加长轴的检修与组装

①加长轴悬臂端对轮的晃度和瓢偏,至少应符合半挠性对轮的合格要求,即晃度0.05㎜,瓢偏0.03~0.04㎜。

若不合格必须进行处理。

严禁在转子组合状态下在车床上车旋加长轴的对轮面和外园,使悬臂对轮晃度和瓢偏虚假地符合要求。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作好标志后解体加长轴,检查中压转子后对轮与低压转子前对轮的瓢偏和晃度,应符合制造厂出厂的合格标准,否则套装对轮应重新装配。

解体下来的加长轴在机床(可在立车)上测量各部分的相对偏差,以判断是否做机加处理。

②各部偏差已处理合格的加长轴按标志装到转子上,螺栓对号入座,但即禁止强行打入,也不可松装,一般要用铰对轮螺栓孔的办法来调整,组装加长轴。

③加长轴对轮晃度和瓢偏合格后,将面临两加长轴对轮铰孔的问题。

对轮铰孔在转子中心调整合格后进行,但对于冷态中心要求有一定高差的转子,在铰孔前,应将转子(对轮)的几何中心对正,中心偏差尽量做到在0.02㎜之内。

铰孔前,将联轴器临时组合,其组合晃度应符合要求,并确保铰孔过程中晃度不变。

每铰完一个孔,立即配制新销(螺栓),新销直径可以比铰刀直径小0.01-0.015㎜。

手握铜棒将螺栓打入,并复查晃度以满足组合晃度与单转子对轮对应点晃度之差在±0.02㎜以内。

2、国产20万千瓦机组,由于加长轴组装工艺不良,引起多起设备故障,举例如下:

①陡河电厂5号机(哈汽制造)更换中压转子后启动,因3瓦振动严重超标,机组不能定速。

究其原因,主要是新中压转子在制造厂高速动平衡后组装加长轴时,工艺不当所致。

加长轴连接到转子上后,悬臂端晃度达0.51㎜。

当时厂家在组合状态将加长轴外园及对轮外园、端面进行加工,使对轮晃度和瓢偏虚假达到标准,实际隐藏了对轮不对中及转子不平衡的因素。

后经调整中心及铰孔配销与轴系高速动平衡后解决。

②下花园发电厂3号机(东方汽轮机厂生产20万千瓦机组)大修后启动,两次升速到1400-1500转/分,均因振动过大紧急停机。

3号轴承最大到0.14㎜,4号轴承振动超过0.20㎜。

分析原因是大修中机组更换全部对轮螺栓材质时,未按规定工艺铰孔配销,销子和孔最大间隙达0.09㎜,组合晃度增大。

后重新按规定调整对轮,再次铰孔配销,第三次开机,机组振动恢复到大修前水平。

▲机组大修应检查、调整各联轴器组合晃度。

条文“9.2.7新机组投产前应对焊接隔板的主焊缝进行认真检查。

大修中应检查隔板变形情况,最大变形量不得超过轴向间隙的1/3。

●哈汽200MW机组及上汽125MW机组的焊接隔板由于结构设计及焊接工艺控制等原因,造成隔板刚度不足,运行中隔板变形量大以致发生轴向磨损,后经采取加固措施,使隔板变形问题得到缓解,但仍未根本解决问题。

1987年通辽电厂1号200MW机组曾发生中压转子严重损坏事故(后更换新中压转子),其主要设备原因就是焊接隔板质量问题。

事故分析认为13级动叶覆环脱落打击14级隔板后,由于隔板导叶焊接不牢固,致使14级导叶脱落,又影响到15级隔板损坏。

在通流部分出现异常后,引起窜轴保护动作,运行将保护解除,造成事故扩大。

2003年沈海电厂一台200MW机组(双排汽供热机组),又发生一起中压转子严重损坏(报废)事故。

该机中压转子共10级,除前两级外其余各级隔板导叶均与板体及外缘脱开,各级叶轮轮缘严重磨损叶片脱落。

事故的主要设备原因,仍是新更换仅运行一年多的焊接隔板仍存在严重的焊接缺陷。

本次事故前,将振动保护解除,造成扩大事故。

▲机组大修中应检查焊接隔板的变形情况并做焊缝质量检验及必要的加固。

条文“9.2.8防止发电机非同期并网。

●由于扭矩剧增造成轴系损坏

条文“9.3建立和完善技术档案。

●建立机组及转子的技术档案

三.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

条文“10.1.1应具备和熟悉掌握的资料。

条文“10.1.1.1转子安装原始弯曲的最大晃动值(双振幅),最大弯曲点的轴向位置及在圆周方向的位置。

条文“10.1.1.2大轴弯曲表测点安装位置转子的原始晃动值(双振幅),最高点在圆周方向的位置。

条文“10.1.1.3机组正常起动过程中的波德图和实测轴系临界转速。

条文“10.1.1.4正常情况下盘车电流和电流摆动值,以及相应的油温和顶轴油压。

条文“10.1.1.5正常停机过程的惰走曲线,以及相应的真空和顶轴油泵的开启时间。

紧急破坏真空停机过程的惰走曲线。

条文“10.1.1.6停机后,机组正常状态下的汽缸主要金属温度的下降曲线。

条文“10.1.1.7通流部分的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

条文“10.1.1.8应具有机组在各种状态下的典型起动曲线和停机曲线,并应全部纳入运行规程。

条文“10.1.1.9记录机组起停全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和状态。

停机后定时记录汽缸金属温度、大轴弯曲、盘车电流、汽缸膨胀、胀差等重要参数,直到机组下次热态起动和汽缸金属温度低于150℃为止。

条文“10.1.1.10系统进行改造、运行规程中尚未作具体规定的重要运行操作或试验,必须预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再执行。

●200MW汽轮机轴封间隙宜取0.6~0.9㎜(半径),下部间隙宜取大值。

高压前轴封第Ⅰ、Ⅱ汽封套及高压内缸隔板的径向间隙为:

上部间隙0.6~0.7㎜,下部间隙0.8~1.0㎜,左右间隙0.7㎜。

汽封块的退让间隙应增加到2.5㎜以上。

▲汽轮机轴封与汽封的易磨损轴段,采用铁素体等软材质汽封圈。

条文“10.1.2汽轮机起动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否则禁止起动。

条文“10.1.2.1大轴晃动、串轴、胀差、低油压和振动保护等表计显示正确,并正常投入。

条文“10.1.2.2大轴晃动值不应超过制造厂的规定值,或原始值的±0.02㎜。

▲每次大修后向运行提供晃动表安装处大轴晃动原始值的数值与相位

●机组晃动值相对变化的标准为:

在相位不变的条件下,其绝对值允许变化±0.02㎜

●采用接触式就地晃动测量表时,注意测量杆与大轴接触情况(丰镇电厂因误判断造成弯曲)

●监视晃动值变化是防弯轴重要措施之一

条文“10.1.2.3高压外缸上、下缸温差不超过50℃,高压内缸上、下缸温差不超过35℃。

条文“10.1.2.4主蒸汽温度必须高于汽缸最高金属温度50℃,但不超过额定蒸汽温度。

蒸汽过热度不低于50℃。

●监视汽缸上、下缸温差是防弯轴重要措施之一

▲在役机组均应配备汽缸金属温度测点,测量元件必须可靠、准确

▲增设汽缸上、下缸温差大报警讯号

●蒸汽温度应符合规定

●事故案例

1995年沈海电厂2号200MW汽轮机,因高压内下缸内、外壁温度测点先后损坏,启动中无法监视高压内缸上、下缸温差,启动过程主蒸汽过热度仅16℃,导致高压内缸上、下缸温差大而变形,造成高压转子弯曲。

条文“10.1.3.1机组起动前连续盘车时间应执行制造厂的有关规定,至少不得少于2~4h,热态起动不少于4h。

若盘车中断应重新计时。

条文“10.1.3.2机组起动过程中因振动异常停机必须回到盘车状态,应全面检查、认真分析、查明原因。

当机组已符合起动条件时,连续盘车不少于4h才能再次起动,严禁盲目起动。

●防弯轴重要措施之一,盘车过程监视晃动变化

●通辽电厂4号200MW机组,中速暖机过程振动大,四次重复挂闸,未执行盘车规定,导致转子弯曲

条文“10.1.3.3停机后立即投入盘车。

当盘车电流较正常值大、摆动或有异音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当汽封摩擦严重时,将转子高点置于最高位置,关闭汽缸疏水,保持上下缸温差,监视转子弯曲度,当确认转子弯曲度正常后,再手动盘车180°。

当盘车盘不动时,严禁用吊车强行盘车。

条文“10.1.3.4停机后因盘车故障暂时停止盘车时,应监视转子弯曲度的变化,当弯曲度较大时,应采用手动盘车180°,待盘车正常后及时投入连续盘车。

条文“10.1.3.5机组热态起动前应检查停机记录,并与正常停机曲线进行比较,若有异常应认真分析,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当转子出现热弯曲,机组振动大停机后,不要强行盘车,可采用闷缸靠自重校直

条文“10.1.3.6机组热态起动投轴封供汽时,应确认盘车装置运行正常,先向轴封供汽,后抽真空。

停机后,凝汽器真空到零,方可停止轴封供汽。

应根据缸温选择供汽汽源,以使供汽温度与金属温度相匹配。

▲轴封高温汽源有可靠测温元件,汽温与金属温度相匹配

条文“10.1.3.7疏水系统投入时,严格控制疏水系统各容器水位,注意保持凝汽器水位低于疏水联箱标高。

供汽管道应充分暖管、疏水,严防水或冷汽进入汽轮机。

条文“10.1.3.8停机后应认真监视凝汽器、高压加热器水位和除氧器水位,防止汽轮机进水。

▲各机高、低压加热器、除氧器和凝汽器均配备水位报警讯号。

条文“10.1.3.9起动或低负荷运行时,不得投入再热蒸汽减温器喷水。

在锅炉熄火或机组甩负荷时,应及时切断减温水。

条文“10.1.3.10汽轮机在热态下,若主、再蒸汽系统截止门不严密,则锅炉不得进行打水压试验。

条文“10.1.4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打闸停机。

条文“10.1.4.1机组起动过程中,在中速暖机之前,轴承振动超过0.03㎜。

条文“10.1.4.2机组起动过程中,通过临界转速时,轴承振动超过0.10㎜或相对轴振动值超过0.260㎜,应立即打闸停机,严禁强行通过临界转速或降速暖机。

条文“10.1.4.3机组运行中要求轴承振动不超过0.03㎜或相对轴振动不超过0.080㎜,超过时应设法消除,当相对轴振动大于0.260㎜应立即打闸停机;当轴承振动变化±0.015㎜或相对轴振动变化±0.05㎜,应查明原因设法消除,当轴承振动突然增加0.05㎜,应立即打闸停机。

●中速暖机前1、2瓦振动达0.03㎜立即打闸停机,是防止弯轴的极为重要措施之一

●200MW机组通过临界转速时,轴承振动不应超过0.1㎜,正常运行中,1、2号轴承振动达0.06㎜,其它轴承振动达0.1㎜时,振动保护动作停机(单瓦振动达定值即跳机)

国产引进型300MW、600MW机组的发电机与励磁机转子为三支点结构,升速过临界励磁机轴承轴振动制造厂允许值为0.38㎜。

●三支点结构

大轴弯曲事故是汽轮机恶性事故之一,各类型汽轮机运行操作不当都可能造成弯轴,但这类事故多发生在冲动式多缸的高中压转子上,尤其是轴跨度比较大而轴又较细,也就是挠度较大的转子上。

国产200MW高压转子就属于这类转子。

200MW机组高中压两个转子由三个轴承支撑,即三支点结构。

高中压对轮找中心确定高中压对轮下张口及确定高压缸径向汽封间隙时,要利用临时假瓦。

在安装和检修调整时,高中压转子为四支点,而实际运行是三支点。

根据制造厂提供的数据,三支点状态下在高压第二级隔板处的静挠度比四支点增加0.20mm,而且挠度变化最大的位置应该在调节级前。

机组运行时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有可能使轴封间隙消失发生摩擦。

125MW机组为冲动式汽轮机,有一个整锻双支撑的高中压转子和一个焊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