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0013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docx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

电脑动画制作教案

一、设计思路

信息技术学科是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过程为主线,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应用和探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正确选择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习、研究、交流的效率,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培养对信息技术和在信息化社会中生活的正确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要侧重考虑如何注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用Flash制作电脑动画的知识和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用Flash将自己的想法(创意)表达出来。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体验目标:

让学生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学时安排

本单元共6个实践,建议按排8学时,学时安排如下:

实践1大红苹果——矢量图形绘制2课时

实践2节日彩灯——逐帧动画制作1课时

实践3云彩变化——形状渐变动画1课时

实践4弹跳小球——运动渐变动画2课时

实践5快乐公鸡——简单运用元件1课时

实践6火箭升空——按钮制作应用1课时

四、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一节课中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教师最好将讲课时间安排在15至20分钟之间,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进行课堂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任务驱动、自主学习等。

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家庭环境以及各部分知识体系掌握情况的不同,他们接受新知识和创新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可以设计梯度任务,利用引导加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教学,示范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自己发现问题。

实践1大红苹果——矢量图形绘制

图形是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制作Flash作品的基础,无论是广告、网页、贺卡、课件都离不开图形。

所以学习图形的绘制是制作Flash作品的基础。

一、学习任务

利用绘图工具绘制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

1.了解Flash动画制作软件的功能和工作环境。

2.学会部分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

3.将所做动画保存为.fla文件和发布成.swf和.html文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部分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

2.掌握同一图形在一个图层和在不同图层中绘制的方法。

四、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实践主要练习绘图工具的使用,不妨让学生仿照练习的基础上自己发挥想象力也绘制一些感兴趣的图形。

实践2节日彩灯——逐帧动画制作

一、学习任务

通过制作一个闪烁变换的节日彩灯来学习逐帧动画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逐帧动画的制作原理。

2.理解Flash中帧的概念并学会对帧的一些操作。

3.学会简单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自己绘制或利用外部素材制作简单的逐帧动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Flash中帧的概念并学会对帧的一些操作。

2.学会简单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

四、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逐帧动画的制作要点是逐帧动画的每一帧都是关键帧,需要一一进行设计。

在制作动画时,对帧的常用操作有:

选中帧:

对帧的各种操作都是在选中帧之后进行的,选择单帧可以直接单击时间轴上的某一帧。

选择连续的多帧时,可以先按住Ctrl键再拖动鼠标。

在选择某一帧时,鼠标指针可能为手形,则不能正确指向这一帧,此时可以按住Ctrl键解决问题。

插入关键帧:

可以将前一关键帧的画面完全复制到后面的帧中并进行编辑。

使用的快捷键是F6键。

插入空白关键帧:

插入空白的没有任何内容的关键帧,用户可以对它添加内容并进行编辑。

使用的快捷键是F7键。

复制帧、粘贴帧:

复制帧是把选中帧的内容放入剪贴板,粘贴帧是把剪贴板上的帧内容复制到新位置。

删除帧:

将本帧删除,在没有插入新的帧之前,不能输入任何对象。

清除关键帧:

只是将舞台上的内容清除,还可以继续编辑该帧。

在本实践内容制作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分析逐帧动画的特点、优点、缺点以及应用范围。

要分析学生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1)学生从未接触过层、帧概念;但对绘图工具椭圆、铅笔、笔刷工具的使用应该问题不大。

(2)注意讲清Flash动画与传统动画相比的优势,以便帮助学生掌握Flash动画的制作原理。

(3)分析教材提供的制作实例,看其能否满足分层教学的要求。

实践3云彩变化——形状渐变动画

一、学习任务

本实践的实例需要背景、形变两个图层。

在形变层除了完成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外,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形变可以做形状本身、颜色、大小、位置、旋转、翻转、偏移以及这些属性的组合变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过程。

2.认识层的作用并学会对层的一些基本操作。

“形状”与“分解组件”在形状渐变动画中的作用。

4.学会输入与编辑文字。

5.学会导入外部素材图片。

能力目标:

能够自己绘制或利用外部素材制作简单的形状渐变动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过程。

2.认识层的作用和学会对层的一些基本操作。

“形状”与“分解组件”在形状渐变动画中的作用。

.椭圆变方的主要起到演示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过程以及讲解制作要点的作用。

本例的优点是充分反映形状渐变动画制作的特点,缺点是仅仅展示知识点而缺乏“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渗透。

通过本例讲解,教师要总结制作形状渐变动画时需要满足的3个条件:

(1)至少有2个关键帧。

(2)在这2个关键帧中包含必要的形状。

(3)在两个关键帧之间设定了形状渐变的动画方式。

说明:

在制作图形渐变动画时,只有起始关键帧和终止关键帧,其中间帧是由Flash自动生成的。

为了防止中间过程的帧延用起始帧的内容,要插入的终止关键帧必须是空白关键帧,然后再在空白关键帧上画图。

同时渐变的图形最好是去掉边线的图形。

2.很多老师在教了一遍电脑动画后有这样的感触,学生单个动画都会做,例如逐帧动画、形状渐变动画、运动渐变动画等,但是制作作品时就觉得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就是引导训练的少。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建议采用情景教学,也就是将知识点融入到一些作品的制作中,久而久之学生自己就会编故事作动画了。

在讲解书中实例时,可让学生先观看然后编故事,再制作。

实践4弹跳小球——运动渐变动画

一、学习任务

通过制作模拟小球落地反弹效果的动画来学习Flash动画中最常用的形式——运动渐变动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元件的制作方法。

2.学会运动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

3.学会在运动渐变过程中缩放对象。

能力目标:

能够自己绘制或利用外部素材制作简单的运动渐变动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元件的意义及图形元件的制作方法。

2.学会运动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

四、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实践的动画,主要可以分为小球的运动渐变动画和阴影的运动渐变动画制作。

在利用元件制作运动渐变动画时,学生最容易在场景编辑模式和元件编辑模式之间混淆,因此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加以强调。

实践5快乐公鸡——简单运用元件

一、学习任务

通过制作“大公鸡”、“太阳”两个元件,学会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同时复习运动渐变动画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方法。

2.学会按钮元件的使用方法。

3.体会元件的意义。

能力目标:

能够自己绘制或利用外部素材制作简单的影片剪辑元件并利用按钮元件控制动画的播放。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利用元件制作运动渐变动画。

2.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和按钮元件的使用。

四、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实践的重点是利用导入的GIF动画,创建一个“大公鸡”影片剪辑元件,利用画图工具制作“太阳”影片剪辑元件,将两个影片剪辑元件加入场景中并制作运动渐变动画。

在制作影片剪辑元件时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解“一点通”内容中有关影片剪辑元件的说明“影片剪辑元件就像一个微型电影,每一个影片剪辑元件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动画、按钮以及动作,而且它的播放不受主场景帧或时间轴的限制。

制作好的影片剪辑元件,就相当于一个能够完全独立运作的动画。

不管影片剪辑元件有多复杂,有多少帧,导入到场景后都只占一帧。

不同的元件为了不互相影响彼此的动画效果,应尽量放置在不同的层中。

”并充分认识到制作运动渐变动画时采用影片剪辑元件的优点。

按钮元件在本实践中只要会用就行。

本实践多课堂时间紧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比如可以采用续编故事的方法进行讲解,还可以将以前所做的动画分别放在不同的场景中,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Photoshop6教案

第1章PhotoShop基础

一、Photoshop界面介绍

标题栏、菜单栏、属性栏(各工具的参数设置,选择不同工具时,显示的内容和参数各不相同)、工具箱(Photoshop中图形绘制、图像处理和编辑工具的集合)、状态栏、控制面板(对当前图像的色彩、大小显示、样式及相关的操作进行设置和控制)、工作区。

二、PhotoShop基本文件操作

1、新建文件:

文件→新建(Ctrl+双击鼠标左键,可以新建文档)

2、打开文件:

文件→打开(双击鼠标左键,可以打开文档)

3、保存文件:

文件→保存(Ctrl+S)

三、工具箱简介

1、选择工具:

规则选取工具组(方形、椭圆、单行/列)、普通套索/多边套索/磁性套索、魔术棒

2、切割工具组:

切片工具、切片选择工具

3、描绘工具:

喷枪、毛笔/铅笔、吸管工具、渐变/油漆桶、橡皮、仿制图章/图案图章

4、历史画笔:

历史画笔/艺术历史

5、剪切和移动工具:

剪切、移动

6、模糊锐化工具组:

模糊、锐化、涂抹工具

7、亮度调整工具组:

减淡、加深、海绵工具

8、形状绘制工具组:

矩形、圆形等形状

9、其他工具:

注解、徒手、缩放

10、文字工具:

横排、竖排/文字选区

*双击缩放工具的时候,可以快速地切换到“实际象素大小”(即:

100%的显示比例)。

*双击抓手工具的时候,可以快速地切换到“满画布显示”(即“整页”显示)状态(显示比例不确定)。

*当选择其他工具的时候,可以加按空格键,以临时切换到抓手工具;

*Shift+Tab键,可以隐藏所有调板;按Tab键,可以隐藏工具箱和调板;

*Ctrl+Delete,应用背景色填充图像、Alt+Delete,应用前景色填充图像;

*将光标停于工具上片刻即可得到该工具的名称,点击某工具,状态栏将出现该工具有关的使用方法

四、菜单简介

1、文件:

有关文件控制方面的命令,新建、打开、保存等

2、编辑:

有关图像修改方面的命令:

复制、剪贴、粘贴、变换

3、图像:

图像大小、颜色控制方面的命令

4、图层:

有关图层控制方面的命令

5、选择:

有关选区修改方面的命令

6、滤镜:

有关特殊效果制作方面的命令

7、其他:

视图、窗口、帮助

五、图像大小命令

图像大小——改变整幅图像的分辨率:

图像→图像大小

画布大小——不改变图像的分辨率,对图像进行裁减或增加空白区:

图像→画布大小

利用裁切工具和图像→裁剪改变图像大小

六、颜色基本操作:

1、利用“前景/背景色设置”按扭设置颜色:

上/下色块分别代表前/背景色,默认为前黑背白(D),单击前景色和背景色,将弹出一个拾色器对话框,其中可以修改前景和背景颜色。

2、使用吸管工具:

单击工具箱中的吸管工具按钮,然后将鼠标光标移动到图像窗口中的任意位置单击,鼠标光标单击处的颜色将作为前景色,如按住Alt键的同时单击图像,则所单击的颜色将作为背景色。

3、在控制面板中设置颜色:

窗口→颜色/色板面板,用鼠标单击色板可设置前景和背景颜色。

4、向画面中填充颜色

1)利用油漆桶/渐变工具工具按扭:

使用前应先设置好填充的前景色或图案,用油漆桶工具,将光标移动要填充的画面或选择区域中单击即要可。

使用渐变前则应先设置好渐变的颜色、方式以及渐变的类型,然后将鼠标光标移动到画面或选择区域拖曳即可。

2)利用菜单栏(编辑→填充→弹出填充对话框):

选择合适颜色为当前工作画面或区域填充颜色或图案。

3)利用快捷键:

Alt+Backspace或Alt+Delete:

给当前画面或选择区域填充前景色;Ctrl+Backspace或Ctrl+Delete:

给当前画面或选择区域填充背景色;Alt+Ctrl+Backspace:

给当前画布或选择区域填充白色。

七、标尺、网格和参考线的使用

1、标尺、参考线和网格是Photoshop软件系统中的辅助工具,它们可以在绘制和移动图形的过程中,帮助精确地对图形定位和对齐。

2、视图→标尺(Ctrl+R):

将鼠标移到标尺的任意位置,按下鼠标并向画面中拖曳可添加参考线。

标尺的主要作用是度量当前图形的尺寸,对图形进行铺助定位,使图形的设计更准确。

再按下Ctrl+R可隐藏标尺。

3、视图→显示→参考线(Ctrl+;):

选择移动工具在参考线上拖曳可改变参考线的位置。

4、网格:

视图→显示→网格。

5、标尺、参考线和网格的设置:

编辑→预设→单位与标尺/参考线与网格→弹出预置对话框,在此可设置标的单位、参考一线的颜色、样式及网格的颜色、样式、间距和子网格的数目等。

八、界面模式设置

1、编辑模式Q:

标准/快速蒙版模式

1)标准模式编辑:

是Photoshop默认的正常编辑模式。

2)快速蒙版模式编辑:

是用来创建各种特殊选择区域的。

2、显示模式F:

提供了3种显示模式

1)标准屏幕模式:

是Photoshop软件默认的显示的模式。

2)带有菜单栏的全屏模式:

将隐藏标题栏和底部的Windows任务栏隐藏显示。

3)全屏模式:

连菜单栏也隐藏了。

第2章图像颜色调整

一、图像的色彩理论:

关于图像色彩调节的方式,包括色调、饱和度、亮度、色阶和对比度5个方面。

1、色调(Hue):

即各种颜色,用户可分别调整各色调。

2、饱和度(Saturation):

是指图像颜色的鲜艳程度。

将一幅图像的饱和度降至-100时,即变为灰度图。

3、亮度(Brightness):

亮度是指图像的明度程度,它决定了明暗色调的强度。

4、对比度(Contrast):

是指不同颜色之间的差异程度。

对比度越大,两种颜色之间的差异越大。

5、色阶(Levels):

是指各种图像色彩模式下图形原色(如RGB模式下的原色为R、G、B和RGB混合4种)的明度,色阶的调整也就是明暗度的调整。

色阶的范围为0~255,总共包含256种色阶。

对于灰度模式,其中的256个色阶为从白到灰,再从灰到白。

选取“图像”→“调整”,弹出“调整”子菜单中选取相应的命令,可对当前图层的某一部分或整个图像的颜色、亮度、饱和度以相对比度等进行调整。

(若对设置的参数图像生成的效果不满意,想取消设置的参数但不关闭对话框,可按住“Alt”键,“取消”铵钮变为“复位”按钮时单击即将参数恢复到更改前)

二、图像色阶的调整方法(色阶):

通过调整图像暗调、中间调和高光的强度来调整色彩范围和色彩平衡

1、通道:

可复合通道进行色调调整,还可编辑单色通道、Alpha通道和专色通道的色调。

2、输入色阶:

分为暗色调、中间色调和亮色调数值窗口,在窗口中设置相应的数值可改变图像的色调和对比度;其下方的“色阶”预览图中分别拖动3个小三角符号的位置也可改变图像的色调和对比度。

1)对于高亮度的图像,在“色阶”对话框中调节左侧滑块向右移动,使输入色阶最或侧窗口中的数值变大,可使原图像中的暗色范围增大,从而使图像变暗。

2)对于暗色调的图像,可调节右侧滑块向左移动,使输入色阶选项最右侧中的数值变小,使原图像中的亮色调范围增大,从而使图像变亮。

3)调节中间滑块向左移动,可以使原图像中的中间色调区域增大,从而减小图像的对比度。

或将滑块向中移动,可使原图像的中间色调区域变小,从而增大图像的对比度。

3、输出色阶:

可设置亮度和对比度数值。

4、载入:

可载入已保存的色阶。

5、保存:

可将当前调整的色阶保存。

6、自动:

可对图像的色阶自动调整。

7、选项:

弹出自动颜色校正选项对话框,可提高每一通道的颜色对比度等设置。

8、三个吸管:

可利用吸管工具调整图像的色彩平衡,可出现相应的色彩调整效果。

9、图像→调整→自动色阶:

系统会自动在“色阶”中设置暗调和高光,将各个颜色通道中的最暗和最亮像素自动变为黑色和白色,然后重新分布中间色调的像素值。

三、曲线(图像→调整→曲线/CTRL+M):

与色阶命令相似,可以调整图像的整体色调及色彩平衡。

1、曲线预览:

曲线的X轴(输入色阶)代表图像中像素的色调分布,Y轴(输出色阶)代表新的颜色值。

1)低色调的图像,可将曲线调整至上凸的形态,使图像的各色调区按比例加亮,使图像变亮。

2)中间色调的图像,可将曲红调整至斜“S”形态,使图像的高光区更亮,阴影区更暗,增加对比度。

3)对于高亮度的图像,可将曲线调整至下凹的形态,使图像的各色调区按比例减暗,使图像变暗。

*注意:

对CMYK模式的图像进行调整,正好与RRB模式的图像相反。

三、平衡图像色彩(色彩平衡):

可对图像暗调、中间调和高光区的色彩平衡作简单的调节。

1、色彩平衡:

通过调节其下的“色阶”值或拖动下方的滑块,即可达到调节图像的目的。

2、色调平衡:

分别不同的选项,决定需要调节的色调区,包括暗调、中间调和高光三个色调区。

3、保持亮度:

勾选,对图像进行调整时可保持图像的亮度不变。

4、图像→调整→自动色彩:

系统会自动调节图像中的色彩平衡。

四、图像亮度和对比度的调整

1、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

主要是对图像进行亮度和对比度的调整,只能对图像进行整体调整。

2、图像→调整→自动对比度:

自动调整图像对比度,将图像中最暗和最亮的像素变为为纯黑和纯白

五、图像色相与饱和度的调整(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

1、编辑:

决定要调整颜色的色彩范围。

2、色相:

即指颜色。

修改其右侧窗口中的数值或拖动其下方的滑块,即可修改图像的色相。

3、饱和度:

指颜色的统一纯度,颜色越纯,其饱和度越大。

正值,增大图像颜色的饱和度,反之。

4、明度:

即图像的明暗度。

正值,增大图像的亮度;反之。

5、三个吸管:

可从图像中选取颜色来编辑范围。

只在选择单色时才可用。

6、着色:

勾选,可给灰度图像上色,也可制作图像的单色调效果。

7、图像→调整→去色:

在不改变原色彩模式的前提下,得到如同“灰度”模式下的图像效果。

8、图像→调整→反相:

可将图像的颜色及亮度全部反转。

可将图像在正片与负片之间相互转换。

六、替换图像中的颜色(图像→调整→替换颜色):

颜色容差:

决定替换颜色的范围,数值越大,替换颜色的范围就越大。

选区:

选择此项,在窗口中显示要替换的特定颜色范围,这部分区域用白色显示。

图像:

选择此项,在窗口中显示要替换颜色的图像。

色相、饱和度、明度:

分别可以设置样本的色相、饱和度和亮度。

吸管工具:

在图像中单击吸取要替换的颜色,带“+”号的可增加颜色范围;“-”号,减少颜色范围。

七、利用变化命令调整图像色彩(图像→调整→变化):

在该对话框中通过单击各个效果图来对图像或选择区域进行调节,其直观性强,但不用于索引模式。

1、顶部的两个效果图分别显示原始图像(或选区)和调整后的图像(或选区)。

第一次打开此对话框时,这两个效果图是一样的,当进行调整后,当前挑选效果图将随之更改以反映所作的调整。

2、左下框的区域中,中间的效果图为调整后的图像效果图,其余为加色效果图,显示当前图像加色后的效果,单击任一加色效果图,将在图像中添加相应的色调。

3、右下方的区域中,中间的效果图为调整后的图像效果图,上下两个效果图为亮度效果图,单击上方的效果图,可将图像加亮,单击下方的效果图,可将图像变暗。

4、暗调、中间色调和高光:

决定图像高速的色调。

5、饱和度:

决定调整图像的饱和度。

6、粗细/粗糙:

决定每次调整(即在相应的效果图上单击鼠标一次)图像的变化程度。

7、显示剪贴板:

勾选,当调整效果超出了最大的颜色饱和度时,相应区域将以霓虹灯效果显示,提醒用户应降低饱和度。

当选择中间色调时,效果不显示。

八、图像→调整→可选颜色:

可先选取一种颜色,后调整其色彩平衡度,对指定的颜色进行精细调整。

1、颜色:

可选择进行校正的颜色色调。

2、CMYK(青色、洋红、黄色、黄色):

通过调整各颜色的含量调整主色调的颜色。

3、方法:

相对决定增加或减少每种印刷色的相对改变量;绝对决定增加或减少每种印刷色的绝对变量。

九、图像→调整→通道混合器:

混合当前颜色通道来改变某一颜色通道的颜色。

1、输出通道:

选择要进行调整并作为最后输出颜色的通道。

2、源通道:

各颜色选项右侧窗口内的数值决定了输出通道中所含该颜色的数量多少。

3、常数:

可将一个具有不透明的通道添加到输出通道,负数作为黑色通道,正值为白色通道。

4、单色:

勾选,可将相同的设置应用于所有输出通道,但创建的是只包含灰色值的彩色模式图像。

十、图像→调整→渐变映射:

将图像的色阶映射为渐变色的色阶,使图像产生渐变效果。

1、灰度映射所用的渐变:

单击此渐变颜色条,可弹出“渐变编辑器”选择和编辑渐变颜色。

2、仿色:

勾选,系统会随机加入杂色,使渐变映射效果的过渡显得更为平滑。

3、反向:

勾选,将颠倒渐变填充的方向,形成反向映射效果。

十一、图像→调整→色调均化:

系统会自动查找图像中的最亮像素和最暗像素,并将它们分别射为白色和黑色,然后将亮度值进行均化分配给中间色调的像素。

十二、图像→调整→阈值:

在窗口中设置适当的参数,图像中所有比阈值亮的像素都会被转换为白色,而所有比阈值暗的像素则会被转换为黑色,从而将图像转换为高对比度的黑白图像。

十三、图像→调整→色调分离:

在窗口中设置适当的参数,可指定图像中每个颜色通道的色调级数目,然后将像素映射为与之最接近的一种色调。

第3章工具箱、绘图编辑命令

一、选择和移动工具

选择和移动工具是工具箱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工具,大部分图像的处理都要用这两种工具。

(工具按钮右下角有三角符号的表示有隐藏工具列表。

将鼠标光标移动到这种工具按钮右击,也可弹出隐藏的工具组列表。

1、选择区域工具:

创建选择区域,控制操作范围。

创建选择区域后,所做的操作便只对选择区域内的图像进行的,选区外的图像将不受任何影响。

1)矩形选框工具(M):

将鼠标移动到文件中按下鼠标不放,然后向任意方向拖曳,创建矩形选择区域。

按住Shift键再拖动鼠标,将创建正方形的选区。

按住Alt键再拖动鼠标,将从中心开始创建选区。

同时按住Shift+Alt键,可创建从中心向四周扩展的正方形选区。

在拖动鼠标中,按下空格键可以移动选区,释放空格键后,则继续选取。

选区创建完毕后,将光标置于选区内,可以移动选区;利用光标键(上、下、左、右)以像素为单位移动选区;按住Shift键再使用光标键,则可以10像素为单位移动选区。

2)椭圆选框工具(M):

将鼠标移动到文件中按下鼠标不放,然后向任意方向拖曳,可在文件中创建椭圆开选择区域。

其它操作与矩形类似。

3)单行选框工具:

将鼠标移动到文件中单击,可创建高度为1像素的单行选择区域。

4)单列选框工具:

将鼠标移动到文件中单击,可创建宽度为1像素的单列选择区域。

5)选框工具的属性栏:

复位工具/复位所有工具:

将当前工具/所有工具的属性恢复为默认值。

新选区:

添加到选区;从选区中减去;与选区交叉;羽化(用于模糊选定区域的边缘,使之与背景融合,产生过渡消失的虚化效果。

羽化值越大,虚化程度越大。

其参数值一定要小于要创建区域的最小半径。

消除锯齿:

勾选此选项后,可以通过淡化边缘来产生与背景颜色之间的过渡,使锯齿边缘得到平滑。

样式:

正常:

可创建任意大小比例的选择区。

约束长度比:

可在宽度和高度窗口中设定数值来约束所绘制选区的宽度和高度比。

固定大小:

可在宽度和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