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03048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docx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应用报告

融资租赁行业研究汇报

序言

本调查汇报目标意在从融资租赁理论出发,经过对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租赁业发展优异经验研究和中国金融租赁业二十年左右发展历程总结,更关键是经过对中国金融租赁业现实状况调查和分析,展示现在中国金融租赁业总体情况、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极其原因,估计其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之上,联络我企业主营业务,寻求二者之间结合点,以期发觉我企业在金融租赁行业机会。

第一部分:

融资租赁理论分析

融资租赁是二战后产生于美国一个新型金融工具,因其在加速折旧、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方面独特优势,在出现至今短短50年时间里,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在债权融资资金市场上仅次于银行贷款第二大融资方法,占全球设备投资20—30%。

经过对金融市场细分,能够看出融资租赁在金融市场中地位和份额。

                            |--银行贷款

                            |

        |-->黄金市场               |--融资租赁

        |        |-->债权融资市场-->  |

        |        |           |--债券市场

        |        |           |

金融市场--->  |-->资金市场--> |           |__票据市场

        |        |

        |        |           |--股票市场

        |        |-->股权融资市场---> |

        |-->外汇市场             |__基金市场

  中国金融租赁业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以提供融资租赁业务为主非银行金融机构,现在全国只有15家,数量少,规模小,资产总额不足200多亿元人民币,在中国民族金融市场上所占份额很有限。

因为存在很多对于金融租赁真正含义、市场前景、业务发展、监督管理、政策要求等方面认识误区,中国金融租赁如在夹缝中生存,不仅没有完全发挥出其特色和优势,而且造成部分金融租赁机构业务发展停滞,生存困难。

尽管如此,回顾金融租赁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对中国引进外资、技术设备改造巨大推进作用,和国外金融租赁业发展情况,仍然能够看出,金融租赁在中国大有可为,是中国民族金融市场不可忽略一支生力军。

在这支生力军中,已涌现出像浙江省租赁这么经营业绩好,运作管理规范,发展势头良好排头兵

一、融资租赁定义

   融资租赁,在不一样国家和地域有着不一样了解和不一样定义。

中国融资租赁业对融资租赁比较一致定义是:

融资租赁业务,是指出租人依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选择,向出卖人购置租赁物件,提供给承租人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交易,它以出租人保留租赁物全部权和收取租金为条件,使承租人在租赁协议期内对租赁物取得占有、使用和受益权利。

二、融资租赁特征

   依据以上定义,我们能够看出融资租赁含有以下特征:

   第一,融资租赁含有融资和融物双重职能,是资金运动和物资运动相结合形式。

融资租赁是由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方提供所需设备,它不一样于通常借钱还钱,借物还物信用形式,而是经过借物达成借钱,借物还钱,它使融资和融物相结合。

租赁企业兼有金融机构(融通资金)和贸易机构(提供设备)双重职能,所以,融资租赁比银行信用含有更强约束力。

因为融资租赁一头连着设备生产厂商,一头连着设备实际使用单位,有利于促进产销结合。

   第二,融资租赁含有三方当事人,而且同时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协议。

融资租赁三方当事人包含出租方、承租方和供货方,三方之间需签署而且推行租赁协议和购货协议,从而组成一笔租赁交易整体。

租赁协议和购货协议关系是:

租赁协议签署和推行是购货协议签署和推行前提,购货协议推行是一笔租赁业务完成不可缺乏组成部分。

   以上述关系为前提,出租方有依据购货协议购置物件,而且支付货款责任和义务,承租方则有依据租赁协议取得物件使用权,而且按协议要求条款支付租金责任和义务。

   第三,承租方有对租赁物及供货方进行选择权利,而不依靠于出租方判定和决定。

出租方不能干涉承租方对租赁物选择,承租方还有权选择供货方。

假如出租方是应承租方要求,或是出于提供更为周到服务,能够向承租方推荐租赁物件或推荐供货方,不过其决定权仍是承租方。

所以,出租方也不对承租方选择所造成后果负担责任。

   第四,在租赁期间,租赁物全部权归出租方,但承租方享受使用权,这时,财产全部权和使用权呈分离状态。

全部权和使用权分离,摆脱了传统财产占有观念,全部权原因被淡化,有利于确定现代化经营方法,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

   第五,出租方在一个较长租赁时期内,经过收取租金来收回全部投资,即租金采取分期归流形式。

租金性质实为承租方对物件使用权取得而按期所付出代价。

因为租赁期是一个连续、不间断期间,加之融资租赁承租人特定性和租赁物件被指定性,决定了租赁协议不可解约性。

第六,租赁期满后,承租方对租赁物件有按协议要求决定怎样处理权利。

三、融资租赁功效

1、融资功效

   融资租赁从其本质上看是以融通资金为目标,它是为处理企业资金不足问题而产生。

需要添置设备企业只须付少许资金就能使用到所需设备,进行生产,相当于对企业提供了一笔中长久贷款。

2、促销功效

   融资租赁能够用"以租代销"形式,为生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首先保障企业贷款立即回收,加紧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其次能够扩大产品销路,加强产品在中国外市场上竞争能力。

   因为融资租赁这种服务比直接销售含有更大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制造厂商纷纷拿出部分专门资金用于开展以促进本企业销售为主旨融资租赁服务,如IBM信贷企业、AT&T资本企业、美国考莫蒂斯克企业和贝尔太平洋三环租赁等全部是世界著名租赁企业。

3、投资功效

   租赁业务也是一个投资行为。

租赁企业对租赁项目含有选择权,能够挑选部分风险较小,收益较高和国家产业倾斜项目给资金支持。

同时部分拥有闲散资金、闲散设备企业也能够经过融资租赁使其资产增值。

4、资产管理功效

   融资租赁将资金运动和实物运动联络起来。

因为租赁物全部权在租赁企业,所以租赁企业有责任对租赁资产进行管理、监督,控制资产流向。

伴随融资租赁业务不停发展,还可利用设备生产者,为设备承租方提供维修、保养和产品升级换代等尤其服务,使其常常能使用上优异设备,降低使用成本和避免设备淘汰风险,尤其是对于售价高、技术性强、无形损耗快或利用率不高设备有较大好处。

   正因为上述四种功效,融资租赁将工业、贸易、金融紧密地结合起来,沟通了这三个市场,引导了资本有序流动。

既为企业以较少投入而快速取得设备使用权提供了便利,工业生产多种产品提供了宽广市场,又为银行及其它资金提供了一条安全放款渠道。

四、融资租赁和其它信用形式比较

融资租赁是以商品资金形式表现借贷资金运动方法,兼有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两重性。

大家往往对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区分易于混淆。

1、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区分:

   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式提供,以偿付为条件价值运动特殊形式。

它包含以赊销、分期付款、预付货款、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信用。

融资租赁和分期付款相比,有很多类似地方。

比如,它们全部是购物者先取得商品,然后再在一段较长时期内分批归还商品价款及利息。

二者全部是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

但就其实质而言,融资租赁和分期付款存在着显著区分。

   第一,从全部权方面来看,分期付款实际是一个买卖行为,通常在物品交付验收或购物协议生效后,物件全部权就发生转移。

在买方付清全部货款之前,双方之间存在只是债权债务关系,卖方手中保留实际只有物件抵押权。

   在融资租赁建立信用关系下,出租行为是出租人行使租赁物件全部权表现,租赁物件全部权在租赁期内仍属于出租人。

承租人只有租赁物件使用权,而且负有把租赁物件维护完好义务。

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不得进行任何侵犯租赁物件全部权行为,比如将租赁物件出售、转让、或作为抵押等。

一旦发生侵犯全部权行为,出租人有权终止租赁协议。

并要求承租人支付租金和违约金。

   第二,从信用范围方面来看,分期付款受企业业务范围制约.无沦从商品种类范围,还是业务地理范围来看,分期付款全部相对较小。

融资租赁信用关系则不然,租赁机构作为租赁中介,它既联络租赁物件产销方,又联络租赁物件承租方,所以,不仅租赁物种类十分繁多,其地理范围也十分广大,甚至能够超越国界。

   第三,从业务关系方面来看,分期付款是一个包含双方购货关系,即买方和卖方关系。

而融资租赁通常包含三方关系,即承租人、出租人和供货人。

其中,出租人推行融资者职责。

在办理租赁业务时,必需签署购货协议和租赁协议,这两个协议联络很亲密,两个协议使签约三方利益相连。

任何一方违约,势必影响其它两方利益。

2、融资租赁和银行信用区分。

   从融通资金角度看,融资租赁和银行信用全部是向企业提供资金,而且收取一定利息,融资租赁很类似银行固定资产贷款。

但就其实质而言,融资租赁和银行信用存在着很大区分。

   第一,银行信用通常表现为纯粹资金运动形式。

在发生借贷款业务同时,不一定会伴随有物资运动。

比如,经过贷款购物往往是先贷款筹措资金,然后购置所要货物。

这时.融资和购物往往是分别进行,融资和购物两笔业务是独立、互不约束。

   而融资租赁是以融物而达成融资目标信用形式,租赁物品是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资金信用等价物,在承租人得到租赁物同时,相当于取得了租赁物件购置成本信贷资金,在这种情况下资金运动紧紧伴伴随物资运动。

   第二,银行信用只包含到借贷双方关系,而融资租赁要包含到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人三方关系。

   第三,在银行信用中,贷款协议标物是"钱",在融资租赁中,租赁协议标物是"物",即使在偿付时不管是本金利息还是租金,全部是以"钱"来清偿,但二者在标物上确是不一样。

   第四,国际融资租赁业务又很类似于国际贸易中买方信贷。

买方信贷是为购货人提供贷款购置物资,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

但买方信贷方法所取得资金,只能用于购置信贷提供国货物,不能挪作它用。

而融资租赁业务通常没有这种限制,出租人融通资金用于购置什么设备,向谁购置,出租给什么企业全部由租赁企业自行决定。

   经过比较我们能够看出:

融资租赁有其它信用形式无可比拟独特优势。

首先,融资租赁是以融物为特征融资,经过融物能够控制资金去向,实现对投资方向和经济结构有效调控;其次,融资租赁使全部权和使用权分离,有利于提升租赁设备流动性,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企业资产重组;再次,融资租赁业开辟了新资金市场,信贷资金流向租赁企业,分散了信用风险;最终,融资租赁租金不计入企业借款,降低了承租人资产负债率,企业成本相对固定,还租方法灵活,便于承租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五、融资租赁对宏观经济作用

1、开辟了利用外资,引进优异技术新路径。

   第一,因为目前国际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国家为了保持其在一些领域技术优势,或为了保持其对市场拥有率,所以对一些优异技术设备出口制订了种种限制方法。

采取设备租赁方法,在法律上因为全部权没有发生转移,不属于技术出口,能够绕开这种技术限制和封锁;

   第二,采取租赁方法筹措资金,能够扩大利用外资能力。

因为租赁在法律上不一样于借款,国外金融机构,包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通常不把租赁计入一国债务,所以租赁不会影响该国对外负债比率,即不会影响该国继续从国际上取得利率优惠贷款,这实际上扩大了该国利用外资能力;

   第三,用租赁方法引进设备,能够分享发达国家为激励租赁投资所制订优惠政策。

很多发达国家为了处理剩下产品和资金出路,纷纷制订激励向海外投资政策。

而租赁恰好有利于发达国家推销过剩产品,寻求有利销售市场和投资市场,所以很多发达国家制订了多种激励出口租赁优惠政策,比如减免投资税收等等。

这种优惠政策不仅刺激了外国租赁企业租赁供给,也有利于承租企业用租赁方法引进设备

2、有利于国家控制投资规模,改善企业经营结构

   投资过分会引发总供求失衡以至出现经济过热,形成通货膨胀;反之,则会抑制一国经济正常发展,造成就业降低,经济衰退。

控制投资规模适度是一国经济正常运转和稳步增加客观要求。

而利用融资租赁则是控制投资规模适度一个有效手段。

在经济发展时期,它能够充足发挥融资功效向社会注入资金,促进投资;在经济萧条时期,则能够发挥其促销功效,以租促销,避免经济衰退。

   其次,对承租企业来说,因其设备是靠融资租赁方法进行投资,企业处于负债经营状态,其购置设备肯定是生产中最急需优异设备。

所以融资租赁可提升更新改造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比重,有利于改善企业投资结构。

3、调整国家产业结构

   第一,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租赁需求过程,往往是生产结构、技术结构调整过程,进而形成新产业结构。

在一定时期内,某一行业租赁设备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投入该行业资金及技术情况,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发展情况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地位,进而影响到产业结构。

假如有正确产业政策引导,利用融资租赁就能克服引进设备自发性和盲目性,促进一国产业合理化。

   第二、融资租赁直接和社会工业生产联络起来,对于一国政府主动激励行业能够给大力支持,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优化。

故将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尤其是和设备投资相联络经济目标和融资租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市场经济手段干预经济一个有效方法。

4、能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提升社会整体效益

   第一,承租企业只须投入少许资金就可取得所需优异设备,降低了资金沉淀和固化,如同"借鸡生蛋,卖蛋换钱,还钱得鸡",能有效地提升资金利用效益;

   第二,融资租赁不是以资金形态而是以物质形态出现,能确保资金用于企业扩大生产或技术改造需要而不是挪作她用;

   第三,在租赁期内,须按期偿付租金,故企业对项目标选择及设备使用和管理、会做出最好选择和优化配置,不会重置生产资料,更不会让生产资料闲置。

这么促进企业把产品开发、制造、销售、效益等衔接起来,提升了生产资料利用效率,盘活了存量资产;

第四,因为融资租赁有促销功效,能够避免生产性企业存货太多,造成流通步骤不通畅,有利于社会总资金加速周转和国家整体效益提升。

   

第二部分:

融资租赁实证分析

一、融资租赁起源及其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情况

1、融资租赁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客观需要,也是金融业服务于经济肯定结果。

   以现代电子技术为关键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造成企业资金需求急剧增大。

这种需求关键表现在:

第一,新技术和新产品不停出现,使得原有设备无形损耗加紧,按价值规律要求,这些设备肯定需要更新;第二,新技术和新产品产生造成了新兴产业部门出现,而这些部门建立,均需要巨额投资。

而其次,因为设备成本日趋昂贵,维修、保养技术日益复杂,费用日益增大,使得企业在购置新生产设备时负担不停加重。

再加上按当初西方国家信贷和财务制度要求,企业庞大固定资产更新资金需求极难得到满足。

部分潜在设备需求者,不得不推迟购置,造成设备供给商不得不寻求贸易方法多样化,寻求推销商品新路径。

   现实中尖锐资金供求矛盾,从客观上提出了改革传统信贷方法、开辟新融资渠道必需性。

融资租赁--以融物形式达成融资目标,以满足企业设备投资需要为主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

融资租赁以租期和设备耐用年限靠近、还租方法灵活、受限制少和有利于企业有效利用资金等特点而很快成为资本市场上一个有力、新型资金起源。

2、融资租赁业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

   从其历史来看,1952年美国租赁企业成立标志着世界融资租赁业开始,这一以融物形式出现,实际以融资为目标新型筹资方法,一经出现,即受到众多企业(投资者)欢迎.六十年代,这一新型筹资方法快速扩展到西欧、日本;七十年代中期又传入发展中国家;八十年代以来则快速发展成为一项国际产业,而且发展中国家成为推进其发展关键力量。

   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企业统计,至1994年,全世界已经有80多个国家引入了租赁业;融资租赁在出现至今短短50年时间里,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第二大融资方法。

据伦敦金融集团发表统计数字,1997年全世界新发生融资租赁业务额4280亿美元,现在融资租赁业在全球设备投资中所占百分比相当高,美国已连续5年保持在30%以上,日本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均在10%至20%之间,韩国则在1997年面临金融危机、租赁业务量在下降53%情况下,仍达成其设备投资额28.3%。

日本1996年正在利用融资租赁企业占全部93.1%,加上以前年度利用过融资租赁企业所占3.3%,累计高达96.4%。

二、融资租赁在中国发展过程及现实状况

1、发展过程

融资租赁,这一新兴金融工具,自50年代创始以来,已经在80多个国家和地域快速发展成为一项国际产业,和银行、证券市场一并成为企业融资三大渠道;中国是在80年代初引进这一金融品种,因其比投资贷款含有更多比较优势,所以一进国门便得到快速发展。

然而好景不长,在发达国家对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起关键作用融资租赁,到中国不足十五年便日趋委缩,大多数租赁企业经营全部因资金起源碰到困难和租金难于回收等问题而陷入了困境。

   中国是于改革开放之初1981年引入融资租赁方法,相继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租赁企业和第一家中资租赁企业,比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出现证券市场和证券企业早了近,说明中国部分金融界人士对这种优异融资方法含有较强敏感性。

融资租赁在中国发展早期对中国经济发展起了主动推进作用

   作为引进外资窗口,中国融资租赁在前中得到了较快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融资租赁业在近20年间累计租赁业务额达1900亿元,对经济增加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1)、引进大量外资,为改革开放作贡献

   融资租赁作为一个筹资工具,从1981年到1994年间,中外合资租赁企业共为中国近3900家国有、中外合资及乡镇企业融通外汇资金近45亿美元,占同期中国以商贸、政府贷款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形式引进外资总额1810.04亿美元2.5%。

(2)、引进优异科学技术,促进中国产业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约有50万家企业,其中绝大部分存在着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急待更新改造等问题,而技术改造离不开必需资金支持,尽管国家每十二个月全部拿出大量资金用于技术改造,但仍然难以满足众多企业急切需要。

融资租赁恰好成为处理中国企业技改资金供求矛盾有效手段之一。

   各租赁企业依据国家产业政策,把握投资方向,经过融资租赁为机械、电子、电力、轻纺、化工、石油、交通运输、建材等20多个行业60000多家企业提供了优异技术设备,促进了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3)、促进了新兴行业快速发展

   以改革开放后中国民航业发展为例。

利用租赁方法处理航空运输业所需巨额投资已成为国际航空业通例。

自从1980年中国民航首次采取租赁方法以后,来中国民航系统利用外国租赁企业提供融资便利达100多亿美元,从而在国家财力不足,对民航增加运力没有提供直接投资和政策贷款情况下,发展了中国民航事业。

尤其是在民航体制改革中新兴地方航空企业,如厦门航空企业、上海航空企业,更是靠租赁业而发展。

不仅如此,今年来,中国中外合资租赁企业又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其投资方向,有近4亿美元用于中国移动电话网络建立及石油、电力部门设备引进,对发展中国基础产业做出了新贡献。

2、中国金融租赁业总体经营现实状况

融资租赁交易额

   尽管今天租赁业在中国面临着重重困难,但在过去20年间,中国租赁业发展基础呈稳步增加态势。

表1:

中外合资租赁企业历年租赁交易额

年份

交易额

(100万美元)[1]

增加率(%)

1981

1.86

100

1982

12.53

573.66

1983

38.05

203

1984

124.36

67

1985

404.72

226.83

1986

186.60

225.44

1987

440.66

-4.48

1988

497.85

13.98

1989

345.14

-30.27

1990

346.63

-0.15

1991

373.83

7.85

1992

654.15

74.99

1993

447.30

-31.62

1994

555.40

24.17

1995

443.02

-20.23

1996

258.57

-41.63

1997

669.43

158.9

1998

708.63

5.86

1999

220

-71.78

[1]数字起源,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

[2]该数字为估量数字

表2:

非银行金融机构类租赁企业历年租赁交易额[1]

年份

交易额[2]

(人民币亿元)

增加率(%)

当年人民币对

美元平均汇率[3]

交易额折美元

(100万美元)

1986

20.90

100

3.4520

605.45

1987

33.70

61.24

3.7221

905.40

1988

36.60

8.61

3.7221

983.32

1989

32.70

-10.66

3.7651

868.50

1990

44.60

36.39

3.4783

932.43

1991

95.20

113.45

5.3233

1788.36

1992

175.30

84.14

5.5146

3178.83

1993

185.70

5.93

5.7620

3222.84

1994

132.10

-28.86

8.6187

1532.71

1995

109.18

-17.35

8.3510

1307.39

1996

84.72

-22.40

8.3142

1018.98

1997

132.44

56.33

8.2898

1597.53

1998

159.19

20.20

8.2791

1918.62

1999

95.85

-39.79

8.2783

1157.85

[1]表1统计租赁交易额只包含了由中国人民银行同意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租赁企业所开展交易,而未包含由中国人民银行所许可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租赁额

[2]数字起源《中国金融统计》1952-1996年卷和1997年-1999年卷。

尽管融资租赁业务从1981年起开始在中国出现,但到1986年之前,中国没有各非银行金融机构租赁企业成立前统计。

[3]《1999年中国外汇管理年鉴》

表3:

中国租赁市场渗透率

年份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1](亿元)

其中40%为设备投资额[2]

(100万美元)

租赁交易额[3]

(100万美元)

渗透率%

1981

961.00

22,545.45

1.86

0.01

1982

1,230.10

25,999.47

12.53

0.05

1983

1,430.10

28,953.79

38.05

0.13

1984

1,832.00

31,559.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