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支护工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1462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坡支护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边坡支护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边坡支护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边坡支护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边坡支护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边坡支护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边坡支护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边坡支护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边坡支护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边坡支护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边坡支护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边坡支护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边坡支护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边坡支护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边坡支护工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边坡支护工程.docx

《边坡支护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支护工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边坡支护工程.docx

边坡支护工程

边坡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1)工程概况

基坑底板标高为69.40m板厚0.4m,坑底高程为68.90m局部区域底板标高67.90m,基坑设计坑底高程67.40m基坑面积约为4617.3m2基坑长度约为320m,地面高程(设计高程)约71.8旷74.8m,坑深2.9〜7.1m。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2个月。

(2)土方、边坡子分部工程主要特征本建筑边坡位于建筑场地周围,坡底为拟建区内道路、绿化带,坡顶为居民区,

总长~108m。

坡底高程74.5~74.7m,坡顶高程79.0~84.3m,边坡最大高度9.6m,主要为土岩组合边坡。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二级,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其支护高度〉8.0m,系高边坡工程。

A~C、C~D、D~H段:

采用板桩式挡土墙支护结构,①1000mm人工挖孔C30混凝土灌注桩@2000mm+高800mm宽1200mmC30混凝土冠梁+250mm厚C25钢筋混凝土挡土板,设①100PVC泄水孔3.0@2.0m,基坑重要性等级二级。

(3)场地周围环境条件:

边坡坡顶为居民区,民用建筑较多;坡下为场区内规划道路,坡底与拟建建筑

物最小距离~7.80m,与拟建基坑坑顶线最小距离~4.30m。

边坡顶部及底部勘察未见地下管线。

边坡顶部民用建筑物为4~7F,混凝土结构,多以桩(墩)为基础,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为持力层,埋深约1.0~1.5m;1F~2F民用建筑,砖结构,为条形基础,以粉质粘土为持力层,基础埋深约1.0m。

(4)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边坡主要为土岩组合边坡。

1杂填土:

厚度小于2m。

2粉质粘土:

埋深较浅。

3基岩:

埋深约5~6m。

(5)气象、水文地质条件:

1、气象资料:

市区年降水量828~1363mm,年均降水量1031mm,日最大降水量166.6mm5~9月为多雨季节,约占年降水量的60~70%。

最大积雪深度20cm。

2、水文资料:

与本工程相关的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水位埋深约1.81~7.46m,水位高程66.86~74.34m该地下水埋藏于填土层中,分布不均,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生活污水的渗入。

其水量不大,对本工程施工影响不大。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

(6)设计技术要求:

1、本工程采用动态法设计、信息法施工,与监测检测单位、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相互协调。

3、边坡顶部超载不得超过设计荷载值,人行荷载为3.5kPa坡顶2.0m范围内超载不得超过30kPa超载宽度为6.0m)。

6、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边坡排水。

7、边坡支护桩及冠梁施工时会超过用地红线,建设方已同有关单位进行协调解决。

8、土石方开挖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超挖。

土石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9、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监测。

二、编制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边坡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8、《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

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0、《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1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1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程》DB42/535-2009

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5、《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

16、《关于加强我市深基坑和边坡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宜市住建(2013)18#;

17、《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鄂建办〔2014〕43#;

18、《关于进一步加强深基坑、高边坡工程监测管理的通知》宜市住建〔2014〕

82#;

19、《宜昌市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手册》(2014版)。

三、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准备

(一)施工技术准备工作

1、组织并配备基坑工程施工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明确技术岗位责任和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安排好作业班次。

2、熟悉图纸,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工期计划、人力计划及材料计划。

3、进行施工前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人员对施工工艺要求及安全标准心中有数。

4、编制施工预算,准确计算工程量,为施工管理提供依据。

四、人力、物资准备

1、施工用工计划表

工种、工序

人数

施工内容

锚喷

6

成孔、灌浆、喷射水泥砂浆

坡面挂网

8

16#镀锌铁丝网

电焊工

2

16#镀锌铁丝网

测量

2

负责边坡定位测量

机修电工

2

用电设备的安装及机械设备检修

其它

4

修建排水沟及安全防护工作

2、机械设备计划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用途

1

空压机

13m3

1

钻孔、喷射

2

砼喷射机

4.5kw

1

喷射水泥砂浆

3

电焊机

11kw

1

钢筋焊接

4

钢筋切断机

GJ40

1

钢筋加工制作

5

钢筋调直机

QT6/12A

1

钢筋加工制作

6

水泵

QY25-26-3

3

基坑排水

7

挖掘机

220型

6

土方开挖

8

装载机

ZL-30

3

土方开挖

9

运土车

12

土方开挖

3、材料进场计划表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

计划用量

1

HRB300钢筋

C8mm

6t

2

HRB400钢筋

C10mm

5t

3

HRB400钢筋

C12mm

0.2t

7

水泥

PO.42.5

150t

8

中粗砂

1.6-3.7mm

300m3

9

钢管

①48*6mm

200根

10

扣件

400个

11

密目安全网

2000nf

五、其它准备工作

(1)施工前,场地内影响建筑物、构筑物全部拆除。

(2)场地内由东向西北的一条管径200的铸铁自来水管线改线。

(3)先形成工程场地围挡封闭,并按设计要求在坡顶设置截水沟,坡底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

(4)完成施工道路及材料储存场地,施工用水、用电等施工暂设。

(5)检验测量器具检定合格。

(6)平面定位、高程基准控制点位复核准确。

(7)边坡监测点已按《监测方案》布设,并完成初始值监测。

(8)与水文、气象部门密切联系,随时掌握水文、气象动态。

六、主要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土方工程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清理的方法施工。

边坡支护工程采用逆作法施工。

边坡支护工程施工顺序:

原始地貌清表一工程定位及施工测量放线一坡顶设临时护栏f临时截排水f支护桩f土方开挖f成形边坡检查验收f挡土板及泄水孔施工f截排水设施施工f坡顶护栏安装f支护工程验收。

土方开挖工程施工顺序:

土方开挖按东北向西南、由高向低顺序进行。

在东、中、西三个区域按照施工进度先后分别开设8m宽运输通道。

基坑底部土方从东侧运出。

(1)边坡土方开挖施工采用逆作法从上至下分段跳槽、分层开挖,土方第一层开挖深度为冠梁设置深

度+0.5m;后续每层开挖控制深度2.0m,开挖面控制宽度6.0~10.0m,开挖段控制长度20.0m。

按信息施工法的要求收集有关资料、掌握设计意图和对施工的特殊要求、理解掌握施工图及施工的难点、配合检测监测工作及掌握监测情况、配合施工勘察工作;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当监测值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及时通知有关各方。

(2)板桩式挡土墙边坡支护结构工程:

支护桩:

桩端为第3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其frk=10.4MPa。

设计采用①1000mm人工挖孔C30混凝土灌注桩42根,最大设计桩长12.9m,桩间净距1.0m。

桩护壁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支护桩嵌入深度不小于3m,且进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不少于2m,桩顶伸入冠梁100mm,

冠梁:

宽1.2m,高0.8m,现浇钢筋混凝土冠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梁底设10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每边宽出结构边缘外100mm。

支护桩间土质坡面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挡土板: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25,厚度

250,墙背设置一层厚度为300mm砂砾石排水层。

支护桩间面板设直径100PVC导水管@3.0mX2.0m,导水管长度不小于500mm,下面一排距地面300mm。

(3)边坡排水:

在截水沟端头位置预埋排水管,将坡顶截水沟地表水接入区内雨水系统;坡脚永久排水可接入区内排水系统。

砖砌排水沟:

采用MU10页岩砖、M7.5水泥砂浆实砌、20厚水泥砂浆。

(附大样图)

220-540JWMM

 

(4)施工工艺

1、人工挖孔灌注桩及冠梁工程另行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泄水孔安装:

泄水孔间距3.0@2.0m呈梅花状均布。

①100PVC花管外包透水土工布,管壁钻孔Cl0@50mm。

(5)其余,采用常规方法施工。

七、质量检测

1、支护工程所用原材料均按规范检验合格。

2、成桩质量检测详见《人工挖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

3、支护桩终孔后成孔深度、入基岩深度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

4、支护桩施工允许偏差如下:

桩径偏差+50mm,垂直度允许偏差<0.5%,桩位垂直于中心线方向50mm沿中心线方向100mm。

5、支护桩、冠梁,按规范要求留置砼试块,全数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6开挖成形的边坡,比照验槽要求进行检查验收,遇有不利条件及时处理。

八、安全施工措施

(一)安全组织措施安全生产管理小组负责对工地进行日常安全管理与定期检查。

配备专职安全员,并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建立各项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实行制度化、标准化管理。

建立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班组长、职工等各级、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项目部与班组、班组与个人逐级分别签订安全生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

同时,安全无事故有奖,出事故按性质、责任处罚

(二)边坡支护施工安全基本条件

1、建筑红线及基坑影响范围内的供水管道改道工作已完成。

2、已按规定形成施工现场围挡封闭。

3、场地周边地面截、排水系统已形成。

边坡坡顶截水沟,坡底排水沟,坡底排水沟接入道路排水系统。

4、边坡监测点已按《监测方案》布设,并完成初始值监测。

5、边坡高处和临边作业的防护设施。

从选材、搭设方式及牢固程度执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6、土方开挖、运输机械的廻转场地及道路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

7、设置施工作业人员专用通道,通道位置。

8、坑顶1.0m范围内不得有重型车辆通行。

坡顶堆载不得超过支护设计规定的荷载值(15kPa。

边坡坡顶外侧相对开挖深度的宽度范围内,严禁集中堆载。

9、施工前进行现场检查、核实边坡周围环境。

若发现新的安全隐患或与设计有出入的地方,及时通知有关各方及时处理。

(三)安全风险分析本边坡支护工程施工主要存在下列安全风险:

边坡坍塌、机械伤害、触电伤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四)安全技术措施

1、预防边坡坍塌

1.1坡顶边缘不得集中堆置建筑材料等,距槽边最小距离大于2.0m,禁止堆置

弃土.

1.2施工机械施工行走路线必须按施工平面布置执行。

1.3设置施工人员专用通道。

1.4土方开挖施工机械必须进行进场验收制度,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1.5严禁施工人员进入施工机械作业半径内;

1.6严格按方案采用分层开挖的方法,严格控制开挖面坡度和分层厚度,防止边坡和挖土机下的土体滑动,严禁超挖;

1.7支护结构必须在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

1.8安排边坡施工监测工作,并与第三方监测资料定期对比分析,指导施工安全作业;

1.9及时通报边坡变形情况。

1.10作业人员必须留有足够的安全作业面;

1.11垂直作业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2、预防机械伤害

2.1钢筋机械安装完毕按规定履行验收程序,并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2.2钢筋冷拉作业应按规定设置防护栏;

2.3机械传动部位应设置防护罩。

2.4电焊机安装完毕按规定履行验收程序,并应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2.5电焊机一次线长度不得超过5m,并应穿管保护;

2.6二次线应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2.7电焊机应设置防雨罩,接线柱应设置防护罩。

2.8搅拌机安装完毕按规定履行验收程序,并应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2.9离合器、制动器灵敏有效,料斗钢丝绳的磨损、锈蚀、变形量在规定允许范围内;

2.10料斗应设置安全挂钩或止挡装置,传动部位应设置防护罩;

2.11搅拌机应按规定设置作业棚,并应具有防雨、防晒等功能。

3、预防触电伤人

3.1施工现场末端配电采用“一机、一箱、一闸、一漏”;

3.2箱体结构、箱内电器设置及使用符合规范要求;

3.3配电箱分设工作零线端子板和保护零线端子板,保护零线、工作零线通过各自的端子板连接;

3.4漏电保护器参数匹配并灵敏可靠,漏电保护动作电流15mA;

3.5箱体安装位置、高度及周边通道符合规范要求;

3.6分配箱与开关箱间的距离不超过30m,开关箱与用电设备间的距离不超过3m。

4、预防高处坠落

4.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4.2现场使用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符合国家相应标准。

4.3现场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正确系挂使用安全带;

4.4作业面边沿设置连续的临边防护栏杆;

4.5通道口防护应严密、牢固;

5、物体打击

5.1临空面边缘均设置挡脚板;

5.2钢筋切断机断料范围严禁行人通过;

5.3挖掘、起重机械旋转、旋臂范围内严禁行人通过;

5.4喷射混凝土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防护,骨料回弹(回落)范围严禁行人通过。

九、文明施工措施

1、采用封闭式施工,施工场地周围经常洒水,减少粉尘污染。

2、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废旧材料及有毒、有害、有恶臭的气味的物质。

3、装卸运输有粉尘的材料应洒水湿润。

4、严禁向建筑外抛撒垃圾,所有垃圾需装袋运走。

现场入口处设洗车台,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后方能离场上路行驶。

装有土石方及建筑垃圾的车辆需派专人

负责清扫道路,保证行驶中不污染道路

5、施工中尽量采用低噪音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6建筑施工作业的噪声超过噪声限值时,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申报,核准后方能实施。

7、夜间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减少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注意夜间照明灯光的投射,尽量降低光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十、应急救援预案

为保证本工程施工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及时有效,本着“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项目经理部的重要作用,使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应成立安全应急救援小组。

安全应急救援小组的职责和分工:

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本工程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日常工作由项目部安全环境管理部兼管。

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或紧急情况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项目经理任总指挥,安全总监任副总指挥。

如项目经理不在工地时,则由安全总监任总指挥,依次类推,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事故的现场抢救和应急处置及报警工作。

现场配备抢险物资和人员(列应急抢险器材表)。

应急救援物资

序号

名称

数量

规格

品牌

1

防爆应急灯

2盏

惟丰

2

手提式充电手电

2把

LED

3

安全带

6条

4

安全警示带

1卷

警戒专用

5

喊话喇叭

4个

6

疏散指示棒

10根

60CM

7

工作手套(绝缘)

20付

8

雨衣

10件

180LX

华东

9

强力剪刀

1把

1.2米

10

防水帆布沙袋

20个

20X60CM

11

遮挡布

1块

3X2米

12

担架

1付

190X60CM

13

拐杖

1副

14

工具车

1辆

15

大水桶

8个

高0.8米直径0.6米

16

安全帽

6个

傲播

十^一、边坡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通过施工监测和现场观察,获得准确数据,及时分析处理,严密监视是否有险情以及其发展情况。

2、水平位移过大时,应停止开挖施工。

观测位移变形速率,分析位移变形过大的原因,如有必要再进行设计验算并补强、现场可采取用土包或其它材料加固坡脚,亦即加固被动区土体以提高被动土压力。

若有可能可在坡顶减载或削坡。

3、加强对各侧坡顶地表水源和周边管网、房屋、道路的观测。

4、做好四周地表水的排泄和下水道的疏导,防止水对坑壁的冲刷、浸润。

雨季用塑料薄膜覆盖坡面,隔离雨水。

5、出现异常事件时,应采取应急抢险措施。

当现场边坡出现土体垮塌、变位超出设计预期,周边出现危险信息等突发情况,先暂停土方开挖或支护作业,立即组织工程抢险。

十二、边坡及环境监测

采用信息化施工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即运用多手段的联合监测,做

到定时监测,及时反馈

(1)监测行为主体:

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二级监测;施工单位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施工监测。

(2)边坡变形容许值:

边坡土体、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控报警值为40mm,地面沉降监控报警值为

40mm;建筑沉降监控报警值为20mm,变化速率w2mm/d。

(3)边坡工程监测项目:

1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2坡顶周边(1.0~1.5倍坡高范围)土体的地表裂缝;

3坡顶周边建、构筑物的沉降及位移。

(4)边坡监测时间间隔要求:

1各监测项目应测定初始数据,且不宜少于2次。

2边坡支护施工时,观测间隔时间可为5~7天(大雨或暴雨后,应增加监测次数);运行维护阶段观测时间间隔可为30~60天。

3当测试数据接近监控报警值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出现事故征兆时应进行连续观测,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观测结果。

4竣工后的观测时间不少于2年。

(5)监测信息反馈每次观测完毕后及时向建设和监理方口头通报观测结果,并及时提交观测成果报告。

分析土石方开挖施工时,边坡的安全可靠性及对周边环境(道路、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及时提出建议、报警,为信息化施工和应急措施的采用提供依据。

工程施工完工,提供阶段性监测报告,作为工程验收依据。

十三、雨期施工措施

1、施工前,清理道路两侧及构件堆放场地周围排水沟,道路适当加高,整平压实,确保道路通畅。

2、机具设备等要设防雨棚防止漏电,水泥垛底应加高300mm,砂、石料归垛,

以防止雨水冲散

3、按设计要求设置的截排水沟,以防止雨水影响工程施工

4、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坡面,防止雨水冲刷、浸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