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2365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9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docx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2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含答案

(2)

一、选择题

1.清政府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在《使东述略》中描述到:

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一变而“趋欧俗”。

下列哪一事件使日本的景物风貌“趋欧俗”()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甲午中日战争D.工业革命

2.“这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的代表,整个建筑的拱门、拱顶和飞拱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向上延伸的方式,造成一种飞升和高耸入云的视觉效果,教堂正面两个塔楼,屋顶尖塔直插蓝天”。

下列古代建筑符合这些特点的是

A.麦加清真寺B.麦加克尔白神庙C.雅典帕特农神庙D.巴黎圣母院

3.《查士丁尼法典》要求:

“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

这主要反映出

A.法典强调皇权至高无上B.法典未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

C.奴隶只要守法就可以获得公民权利D.法典实质上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4.12世纪大学在欧洲兴起。

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

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上述材料说明欧洲大学

A.得到国王与教会支持B.是城市自由和自治的产物

C.由于选拔官吏的需要而产生D.都是教会学校

5.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

A.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

B.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英格兰

C.①东罗马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英格兰

D.①阿拉伯帝国②拜占庭帝国③德意志

6.西欧封建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

A.西欧封建制度迅速瓦解

B.教皇鼓励市民自治

C.城市完全摆脱领主控制

D.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7.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法兰克王国扩张和封君封臣制的形成”纳人同一个专题进行研究,下列最合适的专题名称是

A.西方奴隶社会最终形成B.古代帝国衰落启示录

C.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D.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8.下列谚语中,能反映中古欧洲社会等级制度特点的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9.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庄园法庭B.自由和自治城市

C.行会D.大学的兴起

10.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

公元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三个国家的雏形,它们是

①德意志②英格兰③法兰西④意大利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

11.对(图示)“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结构”的正确认识是

A.各级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大小封建主是国王附庸

C.国王总揽一切军政大权D.其基础是封君封臣制度

12.解读下边的示意图,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A.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

B.封君与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就不能改变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通过层层分封形成

D.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13.“这次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

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这项改革”是指

A.法国大革命B.拿破仑帝国建立C.美国独立战争D.俄国废除农奴制

14.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欧逐渐流行开来。

这就是

A.王国B.领地C.城市D.庄园

15.众所周知,13、14世纪欧洲的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是()

A.农奴、贫困农民、手工业者B.富裕农民、骑士、乡绅

C.手工业者、商人D.少地、无地农民

16.欧洲中世纪有一句谚语: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这句话的意思是

A.城市的自然条件优越B.城市相对独立和自由

C.城市的空气比较清新D.城市已不受国王管辖

17.如图所示示意图,反映了10世纪西欧的社会风貌。

其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是

A.商业经济

B.庄园经济

C.游牧业发达

D.手工业水平高

18.关于扑克牌红桃K上的这个人物(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他统治期间,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B.征收“什一税”

C.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D.他就是法兰克王国的克洛维

19.某同学对欧洲大学的起源非常感兴趣,他整理了如下资料卡片:

资料反映了

A.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

B.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C.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

D.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20.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②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③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和村法④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1.上课记笔记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下图为小军同学的课堂笔记。

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大化改新

B.西欧庄园

C.大学兴起

D.自治城市

22.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各项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罗马人对犹太人的残酷统治——基督教产生

B.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C.查士丁尼频频对外用兵——拜占庭帝国衰落

D.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欧洲大学的建立

23.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它被下列哪个国家灭亡?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国家D.阿拉伯国家

24.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

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

这说明西欧庄园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25.中世纪德国流行一句谚语: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最有利()

A.市民阶级B.封建主C.国王D.教会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一变而“趋欧俗”可知,“汉唐遗风”说的是古代日本学习隋唐制度进行的大化改新的改革;“趋欧俗”说的是日本近代学习欧美进行的明治维新的改革。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这座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高而尖,由竖直的线条构成。

故选D。

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查士丁尼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正确;ABC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

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国王……尊重大学自治。

教皇支持大学……”可知,材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大学得到国王与教会支持,A正确;BCD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A。

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故①为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不同大小的王国,其中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故②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去世后,843年,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故③为德意志即德国。

综上所述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故选A。

6.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十一世纪西欧各国的城市的兴起,形成了市民阶级。

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对瓦解西欧的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

A符合题意;教皇鼓励市民自治不是材料中西欧封建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深刻影响,B不符合题意;城市完全摆脱领主控制说法绝对,C不符合题意;早期资产阶级出现是西欧封建制度迅速瓦解的过程中的事件,不是主要的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其废墟上建立很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8世纪前期,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

改变以往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西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C正确;AB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能力,考查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

改变以往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以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最能反映中古欧洲社会等级制度特点。

故选D。

9.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西欧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项符合题意;西欧中世纪的庄园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

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A项不符合题意;中世纪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其结果有的城布取得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一部分自由城市又取得选举市政官员、市长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利,因而成为“自治城市”。

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取得,一般都以从领主和国王处取得“特许状”作保证。

这种证书一般赋予城市以人身自由和司法审判等特权。

B项不符合题意;同一行业的手工业者或商人,为保障本行业的利益而建立的封建性团体。

行会有严密细致的章程,对内保证会员权利义务均等,对外实行垄断。

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大学的发展,从而解决问题。

1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

843年,查理受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①③④符合题意;英格兰不是由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而成,②排除。

所以A符合题意,BCD排除。

故选择A。

1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结构”结合所学知识,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

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D正确;ABC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D。

1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通过层层分封形成,C符合题意;封臣只对自己的封君负责,只承担自己封君的赋税、义务兵役,而不是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A不符合题意;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但封君封臣关系会发生改变,B不符合题意;由图片不能体现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不符合题意。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

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所以答案选D。

14.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

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D。

1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3、14世纪欧洲的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是富裕农民、骑士、乡绅,故B符合题意;手工业者、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他们被称为城市居民,故AC不合题意;少地、无地农民与题干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欧洲的封建社会,城市的发展相对的自由和独立,表达的是题目中的意思,选项B符合题意;不是自然条件空气等因素的原因,排除AC;欧洲中世纪城市有一定的自治权,但是依然受国王管辖,排除D。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中世纪欧洲城市的自由。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一句德国谚语,在中世纪的西欧,“自由”是市民阶级的合法身份,它不仅是一个人的特权,而且是城市土地所具有的地区特权,就像庄园土地上的奴隶制度一样.逃亡的农奴只要在城市范围内居住一年零一天而不被抓获,就可获得自由。

17.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所示内容(封建主城堡,农民住宅,耕地,公共牧场,磨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中世纪的西欧庄园。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庄园的土地一部分为耕地,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公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B项符合题意。

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与外界的商业经济往来很少,且图片中并未体现与商品经济有关的内容,A项不合题意。

图中虽有牧场,但只能说明庄园内存在畜牧业,并非流动的游牧业,C选项不合题意。

磨坊属于手工业,但仅依据庄园中存在磨坊,从图中看不出手工业整体发展水平,D项不合题意。

故应选择B选项。

1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扑克牌红桃K上的这个人物,就是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查理,D符合题意;查理统治期间,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A排除;查理大帝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B排除;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C排除。

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与识记法兰克王国的相关史实。

1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目给出了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资料卡片,从卡片内容中的“12世纪中期”“11世纪晚期”可以看出它们建立的时间都是在中世纪,再依据题干中教皇赐给巴黎大学很多特权以及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在课程上仍然有教授神学的内容,可以得出中世纪大学教育仍然受基督教的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B。

ACD在材料中未能体现,故选B。

2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欧洲庄园是独立的政治和经济单位,其中的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和村法,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庄园法庭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由此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大学兴起,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而导致阿拉伯帝国灭亡的是蒙古的崛起,故B没有因果关系,符合题意;ACD都具有因果关系,排除。

故选B。

2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国王)穆罕默德二世亲率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从西线对君士坦丁堡发动大规模进攻使得拜占庭帝国灭亡,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

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手工业和商银行家等等。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