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23991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苏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

《苏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

苏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开展统计活动的兴趣,增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活动的需要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难点:

基于折线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判断和预测。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30~51页的“例1~例12”以及练习五~七。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因数和倍数,以及公因数和公倍数等内容。

本单元内容大体分三段安排:

第一段,认识因数和倍数,学习在1~100的自然数中有序地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以及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同时认识奇数和偶数。

第二段,认识质数、合数和质因数,学习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第三段,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最后,安排了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亿以内的数,以及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本单元内容,又为后续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非0自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知道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知道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了解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数感。

4.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倍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数的特点合理灵活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根据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分数的含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先特殊后一般,通过改写假分数,教学带分数。

6.优化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教学。

7.理解分数的性质并进行通分和约分。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80~84页的“例1~例2”以及练习十二。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一共编排两道例题。

例1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期中,例题重点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随后的“试一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例2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在随后的练习十二中,通过题组对比,引导学生自主领会整数加法运算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尝试进行相应的简便计算。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试题的计算。

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能为此后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相应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能应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思想在探索新知过程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4.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进一步增强探索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试题的计算。

第六单元圆

教学内容

p85-104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步认识圆,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圆的特征,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

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转化”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难点:

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数的世界

(一)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的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练地利用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第二课时数的世界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通过复习,能正确并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用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题,提高计算能力。

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4.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

2.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难点:

1.会灵活地运用学过的方法比较几个分数的大小。

2.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图形与统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3.进一步理解知识问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难点:

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第四课时应用广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会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用到实际生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