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年会议题有三大特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2677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鳌论坛年会议题有三大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博鳌论坛年会议题有三大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博鳌论坛年会议题有三大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博鳌论坛年会议题有三大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博鳌论坛年会议题有三大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博鳌论坛年会议题有三大特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博鳌论坛年会议题有三大特点.docx

《博鳌论坛年会议题有三大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鳌论坛年会议题有三大特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博鳌论坛年会议题有三大特点.docx

博鳌论坛年会议题有三大特点

博鳌论坛年会议题有三大特点

 今年论坛年会议题有三大特点

  议题设置更贴近企业的需求互动性更强议程安排更多小范围行业会议和政企对话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会议13日下午举行。

记者从会上获悉,与2010年年会相比,本届年会的议题和日程安排突出三大特点。

  一是议题设置更贴近企业的需求。

2011年年会在继续重视行业议题和企业经营管理议题的同时,增加了相当比例的宏观议题,包括全球经济走势、金融监管、资本流动、产业转移、G20、通胀、新一轮增长的需求引擎等,议题看似宏观,但都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和企业家的日常决策。

  二是互动性更强。

除开幕大会外,所有分会都将采取对话的形式,无论是总统、总理、部长,还是跨国公司董事长、总裁、经济学家和媒体人,与会者都是坦率对话的平等参与者,彼此可质疑、激辩。

此外,与会嘉宾的构成更注重其观点的多元化,以期在思想碰撞中激发智慧。

  三是议程安排更多小范围行业会议和政企对话。

2011年年会除传统的青年领袖圆桌会议、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圆桌会议、小范围部长早餐会、私募股权主题早餐会、两岸企业家圆桌会议外,增设了民营企业家圆桌会、医改主题早餐会、华商圆桌会议等。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表示,本届年会议题广泛征求理事、会员、智库、媒体和战略合作伙伴意见。

秘书处三次召开论证会,邀请专家学者、企业界领袖、媒体精英就论坛主题、议题进行研讨,达成共识。

年会主题设计统筹兼顾亚洲发展道路和新兴经济体两大内容,将对亚洲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新兴经济体加强合作进行探讨和展望。

  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14日-16日举行。

本届年会主题是“包容性发展:

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10年前,在亚洲有关方面和人士共同努力下,博鳌亚洲论坛宣告成立。

这是新形势下亚洲团结意识日益提高、合作意愿不断增强的一个重要标志。

10年来,博鳌亚洲论坛在凝聚亚洲共识、传播亚洲声音、促进亚洲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论坛之一。

博鳌亚洲论坛之所以能够不断成长,得益于亚洲快速发展,也见证和推动了这一历史进程。

  10年来,亚洲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合作蓬勃推进,国际影响力持续提高。

亚洲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企稳复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恢复和增长的重要引擎。

亚洲发展不仅有力改变着亚洲人民命运,而且日益影响着世界发展进程。

  回首亚洲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条件下,亚洲能够发生这样深刻的变化、取得这样显著的成就,是有着重要原因的。

亚洲的发展,得益于总体稳定的国际和地区环境,得益于深入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得益于亚洲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更与亚洲人民既坚持发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又注重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地区的有益经验密不可分。

  ——亚洲人民历来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享誉世界的辉煌文明。

近代以来,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亚洲经历了曲折和艰难的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亚洲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始终以不屈的意志和艰辛的奋斗开辟前进道路。

今天人们所看到的亚洲发展成就,是勤劳智慧的亚洲人民不屈不挠、锲而不舍奋斗的结果。

  ——亚洲人民历来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

亚洲人民深知,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

亚洲人民勇于变革创新,不断开拓进取,探索和开辟顺应时代潮流、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

  ——亚洲人民历来具有开放包容的学习精神。

亚洲是充满多样性的大陆,亚洲文明在多元文化影响中融合演进,为亚洲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提供了重要文化基础。

亚洲人民既弘扬自身优秀文化传统,又广泛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了亚洲和世界共同发展。

  ——亚洲人民历来具有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亚洲人民是一家。

历史上,亚洲人民在掌握民族命运的斗争中曾经并肩战斗、风雨同舟。

近年来,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抗击印度洋海啸到抗击中国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亚洲人民守望相助、患难与共。

随着亚洲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亚洲人民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月11日,日本发生特大地震海啸灾害,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对日本人民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纷纷伸出援手,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亚洲人民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我们相信,日本人民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难、重建美好家园。

  总之,以上这些优良传统是亚洲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亚洲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值得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我坚信,只要坚持发扬这些优良传统,亚洲人民必将在前进道路上创造出新的业绩,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

  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亚洲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今天的亚洲,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进步,人民信心更加坚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亚洲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发展不平衡性突出,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大量存在。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依然是摆在亚洲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

本次年会以“包容性发展:

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这是时代赋予亚洲人民的共同使命。

我愿就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尊重多样文明,促进睦邻友好。

我们应该继续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相互尊重各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实践探索,把亚洲的多样性转化为加强交流合作的活力和动力,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不断提高各领域合作水平。

  第二,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发展。

我们应该紧跟世界发展新趋势,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内需和外需均衡发展,同时兼顾速度和质量、效率和公平,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分享发展机遇,共迎各种挑战。

我们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推动地区所有成员共同发展。

大国要扶持小国,富国要支援穷国,各国要相互帮助,共同把握机遇,共同应对挑战,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地区所有成员,让全亚洲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第四,坚持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安全。

我们应该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观念,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照顾彼此安全关切,最大限度展现善意、智慧、耐心,坚持通过对话和协商化解矛盾,积极促进地区安全合作,努力维护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

  第五,倡导互利共赢,深化区域合作。

我们应该秉承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各方共同意愿,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各类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行不悖发展。

我们应该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尊重地区外国家在亚洲的存在和利益。

我们欢迎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各个国家积极参与亚洲合作进程,共同促进亚洲和平、稳定、繁荣。

  女士们、先生们!

  1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国家面貌发生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为促进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10年来,中国深化同亚洲国家的睦邻友好,广泛参与区域合作,同几乎所有亚洲国家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成为多个亚洲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

2010年,中国同亚洲国家贸易额达到9316亿美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19亿人口,成为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典范。

中国同亚洲和世界联系的广度和深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发展繁荣离不开亚洲,亚洲发展繁荣也需要中国。

  中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实现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久前,中国制定并公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任务。

我们将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全面落实这一规划,对中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同亚洲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5年,中国将着力实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建立长效机制,释放消费潜力,着力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

我们将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

这将为亚洲和世界各国扩大对华出口提供重要机遇。

  未来5年,中国将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积极开展有利于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的项目合作。

我们将更多投资亚洲和新兴市场国家,同时增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未来5年,中国将着力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推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10+1、10+3、东亚峰会以及中日韩合作,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稳步发展。

我们将加强同周边国家在交通、能源管道、信息通信、电网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提升本地区互联互通水平。

中国将继续推进同亚洲国家在旅游、文化、教育、青年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深中国人民同亚洲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

  未来5年,中国将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女士们、先生们!

  近代饱经沧桑的中国人民,深知和平之珍贵、发展之重要。

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把亚洲放在对外政策的首要位置,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同亚洲各国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不断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中国将继续致力于通过友好谈判和平解决同邻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在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地区安全对话和合作,努力维护有利于亚洲和平与发展的地区环境。

中国永远做亚洲各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总之,我们对亚洲的未来充满信心。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亚洲更加美好的明天。

 --解决民生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包容性发展体现在中国就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被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从出口导向型转变为内需拉动型增长方式成为中国未来五年工作重点。

在此间发布的《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1年度报告》指出,个人消费和投资的增长是亚洲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

2010年,得益于个人消费和投资增长而保持较快发展的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超过45%,亚洲地区也因此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通过改变生产关系,做大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也暴露出深层次问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老百姓消费能力落后于经济增长水平,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等问题在现阶段比较突出,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或超过0.5。

目前中国、巴西、印度等“金砖”国家都普遍面临着如何缩小贫富差距的共同问题。

如何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发展带来的财富为全社会共享,是亚洲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包容性发展是科学发展的一个方面。

本届年会之所以选择包容性发展作为主题,目的是关注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内生力这样一个共同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