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琴论文定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2835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琴论文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周琴论文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周琴论文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周琴论文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周琴论文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周琴论文定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周琴论文定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周琴论文定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周琴论文定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周琴论文定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周琴论文定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周琴论文定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周琴论文定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周琴论文定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周琴论文定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琴论文定稿.docx

《周琴论文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琴论文定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周琴论文定稿.docx

周琴论文定稿

                     编号

学士学位论文

小学教育中个性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周琴

学号:

20100104028

系部:

数学系

专业:

小学教育(理科)

年级:

2010级

指导教师:

丛培兵

完成日期:

2014年5月1日

中文摘要

在我国大力开展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大前提下,怎样培养符合现今要求且富有个性的小学生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引述了很多相关名人的观点及相关教育资料的基础上,对现今小学教育中关于小学生的个性培养中出现的对“个性培养”的概念产生偏差、教师缺少自身的个性发展、中国式教育体制与个性培养产生冲突等相关问题做出了阐述,在理解“个性培养”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学校管理的改变以及教师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差异性了解及气质培养等相关对策。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个性培养、气质培养、学生管理

 

PrimaryEducatio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PersonalizedTraining

Abstract

Inourcountrytodevelopinthecontextofqualityeducationasthecenter,howtodevelopinlinewiththecurrentrequirementsandrichindividualcharacteroftheprimaryschoolstudentshasbecomeanimportanttopicinthefieldofeducation,thispapercitesalotofcelebrity'spointofviewandtherelatededucationinformation,onthebasisofthecurrentelementaryeducationofpupilsinthepersonalitycultivationofdeviationontheconceptof"personality",teacherslacktheirownpersonalityconflictwithpersonalitydevelopment,Chineseeducationsystemandotherrelatedproblemsmadeinthispaper,onthebasisoftheunderstandingof"personality",putforwardaboutthechangeoftheschoolmanagementandteacherstostrengthentheunderstandingofthediversityofstudents'personalityandtemperamentcultivationandrelated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PrimaryEducation,Personality,Development

 

目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引言1

1.小学教育中学生个性培养的现状2

1.1“个性”与“个性培养”及相关分析2

1.1.1个性的定义及特征2

1.1.2个性培养的含义2

1.2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的培养2

1.3在德育、美育、体育中的个性培养3

1.3.1在德育中的个性培养3

1.3.2在美育中的个性培养3

1.3.3在体育中的个性培养3

1.4在班级管理中的个性培养4

2.小学教育中个性培养中的问题4

2.1对“个性培养”的概念产生偏差4

2.1.1对概念的整体性认识不足4

2.1.2纪律管理和个性培养产生冲突5

2.1.3老师对学生的层次划分5

2.1.4老师忽略了学生的气质培养,5

2.2教师缺少自身的个性发展5

2.3中国式教育体制与个性培养产生冲突6

2.3.1“大统一”思想与个性培养之间的矛盾6

2.3.2“人才”选拔与个性培养之间的矛盾7

3.小学教育中个性培养的方法及对策7

3.1加强教师对个性培养概念的理解7

3.2改变学生管理方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8

3.2.1学校管理的改变8

3.2.2班级管理的改变8

3.3加强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差异性了解及气质培养9

3.3.1学生个性的差异性了解9

3.3.2对学生气质的培养9

3.4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个性发展9

3.5对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调整10

3.5.1教育思想上的调整10

3.5.2人才选拔制度的调整10

总结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引言

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开展了多年,但至今依然是举步维艰,收效甚微的局面。

究其根源是传统教育使学生负担过重,因为学校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因此,放松了对学生个性特长的教育,这一现状严重地影响着小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农村及西部偏远地区小学的教育教学所受影响更为显著。

为此,本文在此提出“小学教育培养中的个性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全面贯彻科学的教育方针,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思想,树立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观念,使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

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揭示促进小学生个性培养的良好方法。

那么,现今社会为什么需要去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呢?

这就表明了小学生的个性培养的重要性了。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充分发展小学生的个性是使其成才的重要基础。

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指出,更好的教育是注重个体个性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自私的,也不是自我中心,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最大程度上了解每一个小学生,知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更好地提供教育措施,让小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潜能。

精神分析大师荣格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提出每个人心理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性化,也就是让每个人的精神的各种成分经历完全分化并充分发展。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在互联网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各种观念影响着人们,强烈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尤其对步入社会不深的,个性还处在发展中的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影响较大。

许多研究证实,儿童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

因此,探讨儿童成长不同阶段其个性的发展特点注重从小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十分重要。

但是,由于在我国应试教育下,面对升学的压力,学生个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被暂时遮盖了,一旦压力解除,诸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对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制约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影响着现代化进程。

因此,进行个性培养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1.小学教育中学生个性培养的现状

1.1“个性”与“个性培养”及相关分析

1.1.1个性的定义及特征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个性是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既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介。

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

个性的特征指:

稳定性、独特性、社会制约性[1]。

1.1.2个性培养的含义

个性培养,是指个性化的教育,是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其生理心理正处于发展时期,他们的个性正从不稳定型向稳定型转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小学时期既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为了帮助小学生在将来的人生舞台上扮演好社会所需的各种角色,促使其人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必须将合理有效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应用于基础性的小学教育中。

1.2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的培养

支教期间,笔者听了许多教师的课,总结了一些课堂教学的特点,首先,老师提出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由坐在前排的学生回答的。

其次,当老师在管理纪律的时候往往会表扬那些不常常回答问题的学生。

在进行调查当中,所有教师都回答自己注重个性培养,而这种个性培养最直接的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对于外倾性学生,教师在课堂上通常请他们第一个回答问题,使外倾性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对于内倾型学生,教师通常在课堂中强调纪律的时候表扬,肯定认真安静的个性是非常好的个性。

 

1.3在德育、美育、体育中的个性培养

当今教师越来越重视除语文数学以外的科目对学生的影响,在思想品德课、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等活动课上,同学们的个性也得到了培养。

1.3.1在德育中的个性培养

思想品德理论课教育促进了小学生个性独立的培养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是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根本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育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理论课就是让小学生在愉快、自由的气氛中学习,既助于小学生的自由发展,又促进了小学生的个性独立。

所以,在现在的课堂上教师常常让学生自己在课外参加实践活动,或者在家长或是朋友的帮助下完成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相关活动。

依靠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的个性。

1.3.2在美育中的个性培养

一直以来,艺术和独特、创新是密不可分,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总是伴随着不断的突破与创新。

一旦在艺术领域产生“克隆”就意味着个性的丧失。

美育活动浸透着浓厚的人文性,其风格和规范是多样化的,美育活动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创造力与动手能力的融汇,是手、脑、心的结合。

因此,在美术课上,教师鼓励学生画自己喜欢画和想画的图画,并不批评画的比较奇怪的学生;在音乐课上,教师培养自己班级的歌唱队或者舞蹈队,让有兴趣和有天赋的学生参与到更大的活动中去锻炼学生。

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给予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

1.3.3在体育中的个性培养

体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蕴涵了丰富而又积极的教育功能,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品质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可能性。

效率、概念、果断、自制、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敏锐的辨析能力,深刻的反思能力和协作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都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培养。

因此,体育课中老师常常肯定积极活动的学生,尽量多教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例如跳长绳这种集体活动,而不是以玩乐为主,而最普遍直接的体育个性培养就是运动会。

所以,学校一般都会举行夏季运动会和冬季运动会。

1.4 在班级管理中的个性培养

在学校中,班级是学生共同生活的基层组织,在共同的学习和活动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通过人际交往、思想沟通,彼此相互影响,逐步形成一定的班风,它对班级每个成员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2]。

所以,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有利于促进团结、鼓舞学生的上进心,发扬正气,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

所以,了解学生的基本性格,按照不同性格的影响力安排学生座位,例如在比较活跃的学生中间安排比较安静认真的学生的座位;在班级中让外倾型个性的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例如担任班长这种类型的班干部等,使其在外向,大方得体的基础上做事能力得到提高,发掘出性格上的优点。

 

2.小学教育中个性培养中的问题

2.1对“个性培养”的概念产生偏差

2.1.1对概念的整体性认识不足

“在教育过程中,人始终应该是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个性塑造为目的的教育成为了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3]

 在《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所以,新课改提出了许多个性发展的要求,掀起了许多关于个性发展的改革思潮。

但是,在我国,新课程才刚刚起步,还没有深入到每个学校。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许多老教师即使接受这一个新的思想也难以将个性培养的理念传递实施下去。

而更多的是因为“个性培养”的理念并不成熟,许多教师无法正确理解和认识什么是个性培养,如何进行个性培养,个性培养的范围有哪些等。

 

个性培养,主要指个性化的教育,是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其生理心理正处于发展当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小学时期既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所以,我们必须将合理有效的个性化培养贯穿小学教育。

2.1.2纪律管理和个性培养产生冲突

蒙台梭利说“只有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

”[6]

然而,在我国向来秉承着“无规矩,不成方圆”的传统。

在我实习的学校里,经常可以在学校的教室里以及校园的墙壁上都写着“遵守校纪校规,遵守小学生行为准则”等的标语,在课堂上,老师会说:

两手背后,双腿并拢,身体坐端正。

”除了老师规定的动作,例如举手发言、拿书、写字外,其余的动作都是多余的。

这样过分的强调纪律,必然会扼杀小学生的自我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会束缚小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那么就很难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了。

2.1.3老师对学生的层次划分

在现在的班里,老师通常按自己的喜好对班里的学生进行划分,我发现这种喜好一般都是以一个学生的成绩的好坏来界定的。

这就是我们现在常常提到的优生,差生,中等生。

哲学家,埃墨森说过: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同社会上的人一样,学生也希望别人特别是老师能肯定自己,虽然他们都是孩子,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自尊和尊严,简单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重视一部分人而歧视一部分人,这就会伤害学生的感情,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个性培养。

2.1.4老师忽略了学生的气质培养,

在学校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有的精力充沛、生龙活虎,有的举止安详、不紧不慢,有的多愁善感、郁郁寡欢,这些都是气质的具体表现。

在心理学中,把每个人在心里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称之为气质。

气质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属于个性培养的范畴[7]。

我们并不能说多愁善感、郁郁寡欢这种气质没有活泼大方,精力充沛、生龙活虎的气质好,而且,气质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每种气质的学生,寻找出这种气质的优点进行发掘。

但是大多数老师就会觉得不爱说话的学生就是没有活泼大方的学生好,这种错误思想影响着老师,更不用说进行气质方面的个性培养了。

 

2.2教师缺少自身的个性发展

  “一个教师如果失去了激情和敏锐,只靠娴熟的技巧从事教学,就太悲哀了。

”这是电视剧《脚下天堂》中一位去西北扶贫支教的志愿者老师说的话,这也是广大教师应该有的信念。

  我国的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加大,在教师这一行业中也是如此。

有很多老教师的教学思想依然停留在几十年前,即使国家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也会由于年龄的问题而不能完全的接受及吸收。

年纪稍微大一点的教师是没有太多的个性,他们有的只是教学模式,教育方法,而没有自己的个性。

  然而,对于那些刚刚加入教师这一行业不久的年轻教师们来说,虽然他们拥有着青春的活力、个性的张力。

但是,从当下的师生关系来看,新课程改革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显然,这种师生关系已然成为了一种时尚。

“一切为了学生”的理所当然,似乎就是意味着教师应该充满神圣感地作出各种牺牲和让步,甚至包括让出本来就少的可怜的教学自主权,否则便会被指责为“不以学生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这种社会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年轻老师怎么会有个性呢?

  其实,在教学课堂上,教师的阅历、情感、思想等体现出来的个性魅力,对于尚不成熟的学生而言起者不可低估、不可代替的影响和激励作用。

中国式教育体制与个性培养产生矛盾

2.3中国式教育体制与个性培养产生冲突

2.3.1“大统一”思想与个性培养之间的矛盾

多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一种明显的倾向是:

重视集体主义教育,忽视自我意识培养;重视规章纪律对学生的约束,忽视个性心理的发展。

同时还形成了“大统一”的思想理念,比如,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课程、统一要求、统一考试……在“大统一”的教育体制下,教育者习惯用同一个教育目标、同一种教育标准培养和要求学生,习惯用相同的教育模式、相同的教育策略来实施教育计划。

这样作的必然结果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是具有差异性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忽视了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

罗素曾经说过:

“富有才华的个人发展,需要有一个对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强求一致的压力的童年时代”然而,在应试教育环境里,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弯了孩子的腰,也挤压了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

2.3.2“人才”选拔与个性培养之间的矛盾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分数和升学率成为了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的代名词,成为老师评价学生、学校评价老师、政府和社会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尺。

而分数则成为了我国“人才”的代名词。

对于我国“人才”的选拔,都是通过中国式的考试来实现的。

而在人才选拔的考试中,“标准化试题”无处不在,就是本最应该让学生创造发挥的“问答题”“论述题”也是按“评分标准”中的答案要点给分的。

这种评价方式,就让所有学生不得不在答题时揣摩好出题者的意图了。

就算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特色的写作,也要有“标准”,比如,主题、思想、意义必须积极、歌颂、不能批评等等。

同时,中国式考试的分数又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方式,所以在“以分数论英雄”的“人才”选拔考试中,现在流行“天天围着分数转,月月为了分数干,年年盯着分数线。

”学生、老师、学校,为了分数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战,根本没有心思精力考虑什么个性发展。

3.小学教育中个性培养的方法及对策

3.1加强教师对个性培养概念的理解

正确认识个性培养,将个性培养的重点转移到发掘学生的优良品质上来。

首先要认识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从认识个性形成、发展的规律入手。

教师需要了解的是:

第一,兴趣是个性发展的引发点。

第二,抓住个性培养的最佳期是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关键。

第三,健康的体制、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个性发展的依托。

第四,各学科的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智力基础。

第五,实践是个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这就需要从本质上改变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内驱力,尽力提供学生所需要的学习实践的条件。

同时,老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点,帮助学生将兴趣保持下去,将其形成学生的一种个性。

也要在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更多的发展个性的实践机会。

3.2改变学生管理方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3.2.1学校管理的改变

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教育管理的水平,也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审视传统小学教育管理模式问题,存在管理模式单一,对个性培养不利;管理模式刻板,对全面发展不利;管理规模加大,对自身管理不利等问题,基于本主义教育管理模式的当代需求,提出人本主义教育管理模式建构方式即人本主义管理式的教师队伍、人本主义管理式的教育文化、人本主义管理式的课堂教学[8]。

学校管理应该遵从人本管理,就是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和发展人。

所以,学生管理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管理者,我们不能接入太多,我们要尽量放开手。

不能抱着“专治”的态度去管理学生,但是可以采取学生来管理学生的方法。

因为,只有学生本身才能了解,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管理,与此同时,学校还是要有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法则去引导学生。

在学校的制度中,应把“不许”变为“许”。

从心理学来讲“不许”是“堵”是“命令”,它不能从学生的内心深处解决问题。

相反,“许”是“疏”是“导”,就像是大禹治水一样,“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2.2班级管理的改变

在班级管理中,优秀的班级文化才能熏陶出学生健全的个性。

一个人的好的气质品质是在习惯中培养出来的,所以,教师应积极配合学校学生处以量化的形式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规范、教育。

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班会上对文明、优秀、高尚的行为作大力宣扬养。

帮助班委会成员树立威信,多次以实事进行示范性引导,在老师在场的情况下,让班委会成员进行规范的班级操作,使得班干部、学生都形成一种习惯,进而使学生能够形成日常事务的自我管理。

所以,一个班级如果有了一种优秀的班级文化,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在德、智两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由此,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3.3加强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差异性了解及气质培养

3.3.1学生个性的差异性了解

学生的个性具有独特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就像人们的面孔各不相同一样。

由于人的个性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因而人的个性面貌总是千差万别无论从结构还是内容而言都独具风格。

因此,在一个班里,由于学生自身的个性差异,造成在学习能力上也有了一定的差异性。

所以,教师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这种由于个性差异,所产生的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而不是对他们单纯的就成绩的好坏来进行划分。

3.3.2对学生气质的培养

对于气质培养来说,首先教师要改变错误的思想,了解不同学生的气质,不能因为自己偏爱活泼大方的学生就忽视了对那些不爱说话,内向的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为,对于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所以,教育工作者因按照其特点,利用积极方面塑造优良的个性品质,并防治其个性品质向消极方面发展。

孔子曾经说过: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0]他经常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倔强是一种气质,温柔,沉稳也是学生的气质,而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发掘并培养这种能形成优良品质的个性,而不是根据一个人固有的个性进行培养。

例如:

一个学生开始主动说要自己做事的时候,就应该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个性,多一些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

3.4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个性发展

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个性具有社会化和个人双化重特性,既带有明显的个人的气质魅力,又带有职业规范所要求的特点。

所以,教师既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又要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通过经常反思,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个性。

同时,教师要能够通过自我观察、自我体检和自我评价而获得正在的自我认知。

只有在合乎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摆脱的规范以及尊重但不满足现有状态始终保持批判意识和探索前进的活力,才能真正体现其自身的个性。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常常担心自己“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5]。

教师还因学会“合作”,合作是个性品质优良的教师应该具备的。

通过合作,既能优化教师的心理结构,又能对教师的个性产生潜在的推动力,还可以达到个性互补的目的。

教师应努力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并以此付诸社会实践,切忌,对自己过分苛求,而因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从而使自己的心理机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并且,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培养业余爱好。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要树立个性发展的意识,给班集体起到最大的带头作用,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班集体,多看个性化发展的书籍。

所以,教师必须要能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调控自身个性,努力增强自身的言行休养,身体力行才能收到教育的实效。

3.5对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调整

3.5.1教育思想上的调整

  培养学生的个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不是简单的喊一喊口号,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相反它是一个涉及各方面的复杂工程,也是对传统教学的革命[4]。

我们首先要辩证地去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应吸收其精华,摒弃其糟粕,树立竞争、开拓、创新的价值观。

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把“重视个性的原则”看作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涵。

不能过于强调“统一”性,学生们的课程安排,应该根据各地区的特点以及当地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安排。

使小学教育体制变得灵活,富有弹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在的学习,为每个学生的学业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