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2839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SE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HSE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HSE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HSE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HSE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HSE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HSE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HSE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HSE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HSE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HSE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HSE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HSE作业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HSE作业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HSE作业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HSE作业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HSE作业指导书.docx

《HSE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SE作业指导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HSE作业指导书.docx

HSE作业指导书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

幸福小区99乙楼及离退休大院拆除工程

HSE作业指导书

编写:

审核:

批准:

兰州石化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一八年三月五日

一、个人防护装备

(一)施工方应向其员工免费提供必要的、合格的个人防护装备。

(二)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应按要求正确穿戴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劳保鞋、安全带、防护镜、口罩、耳塞、防毒面具和其他个人防护装备。

(三)所有个人防护装备应定期维护并保持良好状态。

(四)用坏或损坏的个人防护装备应按程序送回维修、鉴定处理和换新。

(五)当作业人员可能暴露于下列危险环境时,应佩戴护眼器具:

化学或金属飞溅物,粉尘,抛射物(切削、钻屑),气体、蒸气,辐射(激光或焊接);

(六)下列危险环境必须戴手套:

磨削(车床除外),灼烤(化学的、物理的)切割,病毒、污染振动;

(七)下列危险环境必须使用口罩、防毒面具等呼吸面具:

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缺氧;

(八)其它未尽事宜按SY5690—95石油企业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及配备规定执行.

二、工作许可制度

作业许可制度可使危险作业在多方控制,安全地进行,可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以下工作一般需办理工作许可:

●2072550F5僵3939399E1駡402029D0A鴊308257869硩398409BA0鮠233195B17嬗307417815砕`

●热工作(动火作业);

●有限空间(封闭空间作业);

●深度挖掘和开沟槽;

●电气作业(带电作业);

●限制区内车辆、设备出入;

●生产设施内任何作业;

●由业主或承包商指定的其它工作或地点。

三、工作许可程序

施工经理和HSE工作小组负责以下内容的书面许可程序的最终确定.

●工作许可的工作条件和类型。

●颁发的工作许可的部门、管理人。

●申请程序、步骤、包括风险评估要求.

●需要的考察或监督.

四、工作许可的有效期

当工作条件改变、工作内容变化或超出许可有效期时,工作许可即失效,必须重新办理或续签工作许可。

五、施工现场HSE管理

(一)门岗管理

1、杜绝非授权人员(第三方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和业主或施工单位的现场办公室。

)281466DF2淲Cf362688DAC趬3297380CD胍216185472呲|

2、未经业主批准,与本项目没有直接工作关系的,或没有直接商务关系的第三方不允许进入工作现场。

与工作有直接工作关系的第三方在进入工作现场前必须通过施工单位的内部安全检查程序。

3、对业主或业主上级组织的参观,业主将在安排参观前与施工单位协商。

4、所有到工作现场的参观者必须遵守安保程序,未经业主许可,严禁拍照.

(二)进出控制

1、工地出入口须有保安人员(或业主场内保安)进行24小时出入控制.

2、所有员工在进出工地时应在指定大门向门卫出示出入卡,门卫有权检查员工的物品。

3、经批准的参观者应在大门登记其姓名、参观原因、地址和使用参观卡的被访问人的姓名。

4、运送设备、工具、材料和其它物品进出的卡车和其它车辆应在门口停车接受检查和确定.

(三)保卫责任

1、负责营地、办公室、仓库、施工区的防火工作。

2、负责出入办公室、仓库、施工区和仓库人员的身份登记与检查,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得入内。

3、坚持巡查,防止发生设备材料丢失或被盗.对来往的车辆、设备和材料进行检查。

4、协助预防违章、违法事故的发生。

5、填写登记表、向HSE办公室主管汇报。

6、具有下列行为特征的承包商或分包商的任何人员将被无条件的从施工现场清除:

(1)非法拥有武器或在工作现场打斗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

(2)偷窃或造成人员伤害或损坏业主或其他方财产的;

(3)在工作现场饮用、销售或拥有酒类的;

3448286B2蚲322497DF9緹j&326967FB8羸3707690D4郔389479823頣-

(4)在工作现场使用、销售或拥有毒品的;

(5)重罪案犯;

(6)XX泄漏业主财产或秘密信息或在工作现场滥用这类信息的.

五、卫生与生活设施

(一)规定职工住地应设置数量足够的带冲洗设施的厕所和休息间。

(二)生活住地设置数量足够的洗漱和淋浴设施。

(三)生活住地和施工现场设立开水站,保证有利于职工的健康。

(四)职工食堂要保持清洁卫生,工作人员要定期体验,任何有传染病的人员要立即调离食堂工作。

(五)职工要有良好的住宿条件,夏季要有防暑设施、职工宿舍要保持清洁、卫生、干燥。

六、交通安全及车辆管理

(一)进入场区的车辆必须安装合格的阻火器,进入场区前所有车辆必须接受安全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准进入场区。

(二)施工现场应按总平面图设置行人、车辆通行道路,一般符合以下规定:

1、主要道路应坚实平坦,出入方便,筑成环形,与主要的施工作业区域和临时设施相通。

其宽度双平道不小于6m,单车道不小于3.5m。

2、汽车行驶的便桥应按图纸架设、其宽度不应小于3。

5m。

3、通行栈桥或架空管道下面的道路,其通行空间不应小于5m.

4、机动车辆在场内行驶,最大车速为15km/h(若业主规定了场内车速,按其规定车速)。

在场地狭小,运输频繁地点,应设临时交通指挥人员。

5、施工道路应保持畅通,如必须阻断时,应征得施工管理部门和消防部门同意。

道路开挖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并限期修复.

七、司机和操作手资格证

)21002520A刊&277846C88沈2912471C4燄u>X

(一)司机和设备操作手必须持有效的驾驶执照,驾驶执照必须与其驾驶或操作的设备、车辆类型相一致.

(二)即使持有等级适合、有效的驾驶或操作证件,未经批准也不得驾驶和操作车辆和设备。

八、交通规则

(一)司机和操作手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交通法规,业主的交通规章和交通管理.

(二)用于运送施工人员的卡车应专门设计护栏和坐椅,不允许人员站在卡车上运输。

(三)车辆和设备应停泊在合适的地方,不能挡住过道和紧急疏散路线。

点火钥匙应放在车内,以便紧急情况下发动。

(四)严禁在现场超速行驶,以免扬起尘土。

污染环境.

(五)司机应确保所拉运的货物完整,有标签,不散落、安全严禁超载。

(六)按规定正确使用座位安全带。

九、车辆的检查与维修

(一)施工单位应保持其车辆机械性能良好,能适合道路状况,所有的安全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二)每天开始工作前,驾驶员和操作人应预先检查分派给他们的车辆和设备.

(三)驾驶员和操作手必须保持驾驶室清洁卫生,驾驶室内严禁放置无关的工具和物品.

(四)停车时驾驶员和操作人应确保:

关闭发动机、拉上手刹,车档位为空档,拨下点火钥匙(当停放在施工现场时除外)等。

(五)开车前,必须进行日常检查,确保:

燃料充足、机油液位正确,冷却水(液)液位正确、蓄电池电解液液位正确,轮胎状况良好、气压正确、刹车、离合器方向盘正常等.

十、机械设备和设施

(一)任何用于施工的机械设备和设施必须保持安全状态。

(二)所有超重设备和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检验证书。

使用前经检查检验证必须有效。

w251056211我L37438923E鈾$2993274EC瓬+4

(三)各种专用设备不得用于其他目的,除非经过第三方检查和经过全面试验.如挖掘机、装载机不能用于吊装重物等。

(四)机械设备和设施的操作手需经过培训并持有有效证件。

(五)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和设施,应尽可能合理地保持低噪音和低振动水平。

(六)除制造厂商提供的操作手坐椅和助手坐椅外,机械设备的其他部位严禁人员乘坐、骑坐.

(七)机械设备加油、加水时必须先停机,严禁给正在运转的机械设备加油、加水、维护。

(八)机械设备和设施的检查:

●运到施工现场使用前的检查;

●每月的检查;

●操作人员的每月检查;

●以上前两项检查应由合格的机械和电气人员进行检查,并评价其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十一、手持和电动工具

(一)妥善保管、正确使用、定期保养和维护所有施工工具,保持其处于良好状态,对确保全体施工人员安全及工具不受破坏,保证安全生产和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便携工具和手持工具的安全操作

(三)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专项专用,不得当作他用。

(四)当从事切、锉、切除等产生飞溅物作业时,必须按照要求配戴安全防护面罩或护目镜。

(五)尖利的工具携带和存放时,刃口应予以保护,并不得放置在衣服口袋内.保持工具清洁并处于良好状态,用后及时放回工具箱内.

(六)不得使用已损坏和失效的工具.

十二、电动工具的安全操作

c3475987C7蟇223425746坆2064050A0傠J3403584F3蓳Qs

(一)使用移动电动工具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转速异常、壳体过热、绝缘破损和有异常噪声等现象时,不得使用并及时报告.

确保电缆有足够的长度,不得裸露过路,否则应采取保护措施:

不得用力拉扯电缆,电缆应远离油、水、高温、锋利和尖锐物资。

(二)更换砂轮片、切割片时必须切断电源,使用专用工具装卸.

(三)配戴合适的安全防护面罩,必要时配戴耳罩、耳塞,操作时注意周围其他人的安全,注意力集中,不得东张西望。

(四)不得把未完全停止旋转的砂轮机放在电缆线上.

十三、临时用电安全

(一)架空线路,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绝缘铝线架空在电杆上,并有绝缘子,严禁架设在树木或脚手架上。

(二)低压架空线路彩绝缘导线时,其架空高度不得低于2.5m,跨越道路时离地面高度不低于6m.

(三)施工现场严禁使用裸体导线。

(四)绝缘导线临时在地面铺设或空越道路埋设时必须加钢套管保护。

(五)现场用电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保"制,严禁一个开关控制两台以上用电设备。

(六)电气设备检修时,应先切断电源,并挂上“有人作业、严禁合闸”的警示牌。

非电工不得从事电气作业。

(七)现场用110V以上照明电路必须绝缘良好,布置整齐。

照明灯具的高度,室内不低于2.5m室外不低于3m。

(八)电气设备及线路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并用CCLA、干粉、干砂等灭火器材灭火,不得用水和泡沫灭火器灭火。

(九)在高低压线路下方不应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器具、材料及其它杂物等。

(十)发生人员触电时应迅速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并抢救。

十四、焊接和气割安全

(一)气瓶的存入和运输

:

396719AF7髷2474360A7悧q227885904处

218955587喇

1、除使用时外,任何时候气瓶必须加盖帽保护阀门。

2、气瓶露天存放必须遮荫。

室内存放时应保护良好,环境应干燥、通风良好,距易燃材料至少6米,气瓶不能存放在走廊或人行道上,防止碰撞。

3、所有存放气瓶处应竖立醒目的警告牌“危险,禁止吸烟或15米内禁止明火”。

4、氧气瓶应距离乙炔气瓶和易燃物质至少10米。

5、压缩气瓶在存放中防止被击碰。

6、空瓶与满瓶要分开,禁止重叠堆放.

7、漏气的气瓶应立即移至远离火源处放空或返回供货商.

8、气瓶运输时无论空瓶还是满瓶运输中必须关紧阀门,气瓶应相互固定,防止其翻倒或相互碰撞,用吊车或起重机起吊气瓶时,应将气瓶置于吊篮、吊网或起重箱内,严禁直接用吊索提升。

9、在存放、搬运和使用压缩氧气瓶时应存放在阴凉处,禁止火焰和带电导体接触压缩氧气瓶,严禁野蛮装卸压缩氧气瓶,使用的所有器材和附件应清洁,无油污和油脂,氧气不能代替压缩空气使用。

(二)气焊安全操作

1、任何时候压缩气瓶必须保持直立状态,防止倾倒和撞击。

2、禁止使用没有调节阀的气瓶。

安装调节阀前要迅速开闭一次阀,以吹除阀门上可能有的粉尘或赃物,操作者要站在旁边。

安装好调节阀后任何时候应缓慢开启阀门,以防止气流顶坏调节阀门或仪表.放气时不可直接对着火源。

3、气瓶的开启必须使用专用的扳手,禁止使用普通扳手,也不可用锤子或其他工具敲击.

4、输气胶管应按要求使用,接头应牢固,两种介质胶管应至少10—30cm用胶带连接一处。

使用时不得用力猛拉胶管.胶管应悬挂或置于通道的一侧盘好,过路时应妥善保护。

磨损、损坏或泄漏的胶管应立即更换或修复。

5、气焊和气割前应清除作业区的易燃、可燃材料或用不燃材料覆盖.

6、焊炬和割炬应定期拆卸清理,保证通畅无阻,以消除任何爆炸性的混合物。

7、动火作业前必须取得工作许可证。

375239293銓220645630嘰360998D03贃34397865D虝—6R25998658E斎

8、动火作业前必须先清除作业区的任何易燃、可燃物质。

9、作业场所至少布置一台型号正确,有效的灭火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备用。

十五、脚手架、临时梯子的管理和使用

(一)脚手架

1、所有脚手架必须按有关标准和法规搭建。

2、搭设脚手架的材料必须是经检验合格的,有变形、裂纹等缺陷的脚手架连接件和配件严禁使用,脚手架的任何部件不得以焊接方式修复.

3、脚手架的基础地面必须平整夯实、坚硬,其金属基板必须平整,不得有任何变形,当脚手架基础地面下沉时必须使用木垫板,以增大受力面和稳定性。

4、无论脚手架搭设到何种程度都不允许出现不稳定状况.必要时要加斜撑,增加其稳定性。

5、任何铺设于脚手架上的跳板都必须厚度相同,长度一致(特殊部位除外).板两端的悬空长度不得小于50mm,并且不得大于该跳板厚度的4倍。

6、脚手架作业平台必须安装护栏和踢脚板,护栏高度为910mm—1150mm。

且平台要保持清洁。

7、脚手架必须安装供人员上下的梯子。

8、脚手架搭设完成后,须经现场HSE监督员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9、脚手架严禁超载,焊接地线严禁搭在钢制脚手架上。

尽可能避免在脚手架下面作业。

(二)梯子

1、梯子必须安装到坚实、水平的基础上,并保持75±5º(垂直角与水平角之比为4:

1).

2、梯子必须用扣卡或结实的绳子与脚手架等固定牢固。

3、梯子长度要高于作业平台1。

05m,即将梯子的最高一级横档应高于平台护栏.

十六、高处作业

33951849F蒟317187BE6篦325277F0F缏385009664除Sv).

(一)高处作业分指坠落高度距基准面2m以上(含2m)的位置,从事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作业。

(二)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体检。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及其他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三)高处作业时,安全带的使用应按“高挂低用"原则,即安全带应系挂在作业人员上方固定牢靠的物体上,下部应有足够的安全空间和净距(即安全带的救生绳的长度要小于下落距离)。

当净距不足时可短系使用.

(四)高处作业必须使用救生绳和安全带,必要时还要设置安全网。

(五)高处作业时,安全帽必须系好带子,防止意外脱落

(六)在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超标的场所及其下风侧,严禁高处作业。

(七)高处作业应使用合格的脚手架、吊架、梯子、安全网、安全带等。

作业前应认真检查所有的安全设施是否坚固、牢靠。

(八)高处作业人员应使用工具袋.小型金属材料应事先放入工具袋内,较大的工具应用绳子拴在固定构件上。

所有工具、材料不得上下投掷.

十七、开挖、回填与恢复

(一)开挖前

1、开挖前必须办理《动土证》,在动土证上要标明地下管线,电缆、通讯光缆、所在位置、开挖时不得用机械开挖,对挖出的管线、电缆、通讯光缆特加保护,必要时,可在被建筑物四周开挖0.8*2米的探沟,以探测地下情况。

2、掌握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所需梯子、警戒绳、警示牌、照明设备、潜水泵的数量型号、开挖方式,地下水位情况等。

(二)开挖时

1、对所有开挖深度超1.5m的作业,必须用支柱支撑或放坡(人工和机械开挖放坡比例可根据开挖的土质确定,一般为1:

1。

0)以防坑体滑坡或坍塌,同时需进行气体(含氧量)检测,含氧量为15%-22%为合格。

2、防坍塌支柱至少要高出地表30cm.

3、物质、材料临时堆放地离开挖边缘至少保持1m距离。

4、在挖掘过程中,若发现地下设施的标牌或标志,必须立即停止作业,马上向甲方报告,进行确认。

5、在开挖作业的同时,要同时设置防止人员误入的警戒绳、警示牌、并每隔25米布置一把梯子,为作业人员通行提供安全通道。

\272536A75橵285936FB1澱406489EC8黈34844881C蠜

6、在开挖作业的同时,要设置防止人员误入的警告灯。

7、进行道路穿越的开挖作业,无特殊情况必须从一侧开始,以备车辆紧急通过。

(三)开挖后

1、挖出的土壤应堆放在沟的一侧,并将表层耕土分开堆放。

2、挖掘完成的沟,严禁车辆、设备等驶近或靠近沟的边缘,防止坍塌。

3、采用翻斗车、装载机等机械设备回填时、无关人员必须远离作业场所,处于安全的地方。

4、回填工作完成后,作业带内不应留有余土或施工废物,基本恢复原来的地貌。

5、HSE小组将负责探测和标记整个施工现场的回填作业,并保存最新的位置图.

十八、防腐作业安全

(一)防腐作业人员均应穿戴工作服,工作鞋,手套、口罩、毛巾等常用防护用品,必要时应佩戴防毒面具,防护眼镜,防止中毒。

(二)接触生漆等易引起皮肤过敏的作业人员作业前,应作过敏试验,过敏严重的不得从事作业。

(三)用于防腐作业的易燃、易爆、有毒材料应分别存放,不应与其他材料混淆。

挥发性的物资应放入密闭的容器内存放。

(四)油漆桶应拿牢放稳,不得将油漆洒在脚手架上.油漆桶倾翻后应将洒出的油漆及时处理掉。

保持作业场所整洁.油漆桶附近不得有明火作业.

(五)作业中不得用粘有油漆的手摸擦眼睛和皮肤.油漆洒到皮肤上时,应用肥皂水擦洗,严禁用汽油,香蕉水擦洗。

(六)使用有明显毒性的油漆,必须制定特殊的防毒作业措施.

(七)防腐作业用的机械应由专人操作,空压设备压力指示、安全阀等附件必须齐全。

(八)作业人员有恶心、呕吐、头昏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送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休息,严重者送医院诊治。

i245745FFE忾u313567A7C穼2502161BD憽238505D2A崪312727A28稨8

(九)沥青防腐作业时,熬制沥青应缓慢升温.当温度升至180-200℃时应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或起火.沥青温度最高不应超过230℃。

(十)沥青锅应有护栏,装运热沥青不应使用锡焊的金属容器,装入量不应超过容器深度的3/4。

十九、施工现场防火安全规程

(一)施工现场动火,必须按照石化公司动火管理规定执行。

(二)施工现场消防道路应保持畅通。

(三)焊、割作业,除应执行《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无证者不得动火。

●需办理动火证的焊、割作业,未办完动火审批手续前,不得动火。

●焊工不了解焊、割周围环境的安全状况时,不得动火。

●未确认焊件内部已无可燃、易燃物前,不得动火。

●装过可燃物料和有毒物质的容器,未经彻底清洗和排除危险之前,不得动火。

●用可燃材料作保温、隔热、隔音的部位,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得动火.

●在有压或密闭的管道、容器上不得动火。

●焊割部位附近有可燃、爆炸物品,在未清理或未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前不得动火.

●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在作业时,不得动火。

●与外部相连的管道与设,在未查清有无险情或明知存在危险而未采取有效措施之前,不得动火。

(四)施工完毕,应仔细检查清理现场,熄灭火种,切断电源方可离开。

二十、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

N286777005瀅201094E8D亍2144953C9叉€277006C34水j

(一)事故报告

1、基层单位发生事故,负伤人员或最早发现者应立即报告。

2、一般事故在8小时之内报上一级安全环保部门。

并逐级上报。

火灾事故应先报火警。

3、重大事故、特大事故应在1小时内报公司安全环保部,应立即以快报形式上报上级安全部门,同时报公司主管领导和经理,必要时,可越级报告。

4、发生事故后,应保护好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措施抢救伤员,防止事态扩大。

5、事故无论大小,均应逐级统计上报。

(二)事故调查

1、事故按分管权限分级调查:

(1)小(轻微)事故由基层单位组织调查。

(2)一般事故、较大事故由所属的二级单位组织调查.

(3)重大事故由公司组织调查。

(4)重大死亡事故、特大事故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调查。

(5)各级调查组由行政正职任组长,安全、环保、工程、工会、劳资部门负责人任组员。

2、事故调查内容

(1)查明事故发生的过程、原因、性质、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规章制度的缺陷.

(2)确定事故责任者,包括肇事责任者和领导责任。

(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

(4)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三)事故处理

1、发生的事故,无论大小应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2、事故结案处理时间一般不超过90天,交通事故处理如遇伤者未愈可适当延长,但一般不超过180天。

3、事故处理和有关管理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管理办法》(中油质字[1999]第199号)和《健康、安全、环境考核管理办法》执行。

4、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公司需对事故发生单位的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内审、并组织召开管理评审。

二十一、事故汇报

(一)事故汇报

1、发生各类事故,在事故基本查清后,应向上级正式汇报。

2、基层单位发生一般事故,由二级单位经理、主管安全环保的领导、安全环保部门负责人和事故单位和主要领导到公司汇报。

公司主管领导和安全环保部负责人听取汇报,人力资源部、工会派人参加、由公司通报事故。

3、发生职工死亡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环境事故和特大交通事故由公司主管领导、安全环保部负责人及事故单位的主要领导到集团公司质量安全与环保部汇报.

4、发生工业生产特大伤亡事故、特大火灾事故、特大环境事故和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由公司经理、主管领导、安全环保部负责人及事故单位的主要领导向集团公司分管领导汇报.

5、汇报时应准备事故调查报告10份、事故现场录像带、照片及有关资料、汇报期限一般不超过事故发生后20天.

(二)事故建档

1、每起事故处理结案后,必须有完整的事故档案,事故档案的资料范围参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管理办法》(中油质字[1999]第199号)。

2、事故档案为永久性保存资料,应分级保存.报上级部门保存的,本单位也应存档。

特大事故上报集团公司质量安全与环保部存档。

3、其他未尽事宜按GB6442-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和中油质字[1999]第194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管理办法》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