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判断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3270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轧钢判断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轧钢判断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轧钢判断题.docx

《轧钢判断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轧钢判断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轧钢判断题.docx

轧钢判断题

第一部分占70%

一、判断

1.>Q345是普碳钢的一种。

(×)

2.>变形抗力是金属和合金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

3.>变形区内金属的流动速度都是相等的。

(×)

4.>步进式加热炉是指在炉子装料口处用推钢机推动钢坯,使钢坯在炉内沿固定的滑轨上滑行。

(×)

5.>材料抵抗另外物体对它的压入的能力,称为硬度。

(√)

6.>单晶体呈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呈现各向同性。

(√)

7.>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内力称为应力。

(√)

8.>当加热温度达到或超过氧化铁皮的熔化温度(1300~1350℃)时,氧化铁皮开始熔化,并溶入钢料与钢料之间的缝隙中,当炉温降低时,熔化的氧化铁皮凝固,使料粘在一起,这种现象叫粘钢。

(√)

9.>当金属塑性变形时,物体中的各质点是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流动。

(√)

10.>当其它条件不变,轧辊直径增大,宽展减小。

(×)

11.>对钢材而言,可通过测定钢材的硬度,粗略换算出强度。

(√)

12.>发生过烧的钢坯不能用其他办法抵挽救,只能送回炼钢炉重新熔炼。

(√)

13.>凡是变形量很大的金属内部一定存在加工硬化。

(×)

14.>钢板轧制过程中,宽展量有可能大于延伸量。

(×)

15.>钢材的热处理操作工艺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

(√)

16.>钢号Q235-AF标记中的“Q”是指抗拉强度。

(×)

17.>钢坯过热在金属内部的表现是,晶粒急剧长大,晶粒间结合力降低。

(√)

18.>钢中合金元素越多,导热系数越低。

(√)

19.>固溶体是溶质组元溶于溶剂点阵中而组成的单一的均匀固体,固溶体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必须保持溶质组元的点阵类型。

(×)

20.>固体中的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时,这种固体叫晶体。

(√)

21.>浇注前进行了不充分脱氧的钢叫镇静钢。

(×)

22.>金属的塑性与柔软性是一致的。

(×)

23.>金属塑性是金属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

24.>开始轧制第一根钢到开始轧制第二根钢的延续时间称为轧制节奏。

(√)

25.>控制轧制就是控制轧件的速度,以及轧制节奏。

(×)

26.>控制轧制能省去热处理工序,从而降低成本。

(√)

27.>控制轧制只要求控制终轧温度。

(×)

28.>冷轧板带钢的生产方法分为单片轧制和成卷轧制两种。

(√)

29.>冷轧与热轧相比具有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的优点。

(√)

30.>流向纵向的金属使轧件产生宽展,流向横向的金属使之产生延伸。

(×)

31.>摩擦系数f越大,在压下率相同的条件下,其前滑越小。

(×)

32.>配辊是将孔型配置在轧辊上的一项工作,包括孔型在轧制面上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配置。

(√)

33.>平均延伸系数是根据实践人为确定的。

(√)

34.>千分尺是根据螺旋副的转动转化为测量头的轴向移动来读数的。

(√)

35.>前滑区内金属的质点水平速度小于后滑区内质点水平速度。

(×)

36.>前张力增加时,则使金属向前流动的阻力减少,增加前滑区,使前滑增加。

(√)

37.>切分轧制有利于提高金属收得率。

(×)

38.>热轧时温度越高,摩擦系数越高。

(×)

39.>上、下轧辊的工作直径之差值,叫轧辊压力,其单位用毫米表示。

(√)

40.>上压力是下辊直径比上辊直径小。

(√)

41.>受力物体内一点只要受力,就会发生塑性变形。

(×)

42.>四辊式轧机是由位于同一垂直面内的四个支撑辊上下排列组成的轧机。

(×)

43.>塑性变形是指外力消除后,能够恢复的变形。

(×)

44.>碳溶于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常用符号A表示。

(×)

45.>碳素钢与合金钢是按化学成份分类的,而优质钢与普碳钢是按质量分类的。

(√)

46.>碳在固体钢中的存在形式一种是固溶体,另一种是碳化物。

(√)

47.>提高轧制速度,有利于轧件咬入。

(×)

48.>体心立方结构的铁叫r-Fe。

(×)

49.>铁碳平衡图中,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是ES线。

(√)

50.>铁碳相图是研究碳素钢的相变过程,以及制定热加工及热处理等工艺的重要依据。

(√)

51.>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后再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

52.>椭圆-方孔型系统的优点是变形均匀。

(×)

53.>椭圆-圆孔型系统的优点是轧件运行稳定。

(×)

54.>为了改善T12钢(1.15<c%<1.24)的机械性能和组织状态,一般采用的预先热处理方法是完全退火。

(×)

55.>物体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时,在弹性限度以内,变形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

56.>压下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轧制道次、翻钢程序、各道次的压下量、各道轧件的断面尺寸等。

(√)

57.>延伸孔型对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影响不大。

(√)

58.>延伸系数等于轧前的横断面积于轧后横断面积之比。

(√)

59.>在变形区内金属的流动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

60.>在产品标准中均规定有钢材尺寸的波动范围,即允许钢材的实际尺寸与公称尺寸之间有一定的偏差,这个偏差一般称为公差。

(√)

61.>在生产中不均匀变形可以消除。

(×)

62.>轧辊压力的单位是牛顿。

(×)

63.>轧件的变形抗力越大,辊缝的弹跳值越大。

(√)

64.>轧件在轧制时的稳定性取决于轧件的高宽比。

(√)

65.>轧制工艺制度主要包括变形制度、速度制度和温度制度三部分。

(√)

66.>轧制工艺制度主要包括产量,质量和温度制度。

(×)

67.>轧制较长的轧件通常采用三角形速度图。

(×)

68.>轧制节奏是指轧制一根钢所用的总时间。

(×)

69.>制定冷带压下规程时,必须考虑轧件加工硬化问题。

(√)

70.>中厚板轧制时压下量分配一般是均等的。

(×)

71.>总延伸系数等于各道次延伸系数之和。

(×)

72.>最小阻力定律,在实际生产中能帮助我们分析金属的流动规律。

(√)

73.>在轧制中,终轧温度过低会使钢的实际晶粒增大,能提高其机械性能。

(×)

74.>轧钢产品的技术条件是制定轧制工艺过程的首要依据。

(√)

75.>在轧钢生产单位,通常把钢材上的缺陷分为两大块,其一是钢质不良带来的缺陷;其二是轧钢操作不良造成的缺陷。

(√)

76.>在检验钢材中发现麻面缺陷,麻面的产生有两种可能,一方面有炼钢工序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轧钢工序的因素。

(×)

77.>如果在热轧生产过程中,不慎把细碎的氧化铁皮压入轧件中去了,当轧件冷却后,在钢材表面就形成白点缺陷。

(×)

78.>双相钢是指钢的基体是铁素体相,在铁素体相内分布着不连续的微细的马氏体相。

(√)

79.>奥氏体最高溶碳能力为0.77%。

(×)

80.>在200~400℃时属于钢的兰脆区,此时钢的强度高而塑性低。

(√)

81.>在钢的奥氏体区轧制时,终轧温度的提高,有利于转变后的铁素体晶粒的细化。

(×)

82.>钢锭中有皮下气泡是常见的一种缺陷,从表面上看不到,但一经加热,表面形成氧化铁皮,轧制时,铁皮脱落,则气泡暴露,其对轧制产品的影响程度与延伸系数有关。

(√)

83.>金属材料的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之比值,称为屈强比,实践表明此比值小,说明这种金属材料是不可靠的。

(×)

84.>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叫冲击韧性。

(√)

85.>金属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叫刚性。

(√)

86.>变形抗力越大,其塑性越低。

(×)

87.>变形的均匀性不影响金属的塑性。

(×)

88.>变形抗力是金属和合金抵抗其产生弹性变形的能力。

(×)

89.>一般情况下,钢的塑性越好,其变形抗力就越小。

(×)

90.>摩擦力的方向一般说来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总趋势的方向相反。

(√)

91.>在压力加工过程中,变形和应力的不均匀分布将使金属的变形抗力降低。

(×)

92.>实验表明,轧制过程中当轧件厚度减小时,变形区的前滑增大。

(√)

93.>在平面变形的情况下,在主变形为零的方向,主应力是零。

(×)

94.>金属中常见的晶格为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

(√)

95.>在力学中,常规定正应力的符号是:

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主应力按其代数值的大小排列其顺序,即б1>б2>б3,规定б1是最大主应力,б3是最小主应力。

(√)

96.>对于同一钢种来说,冷轧比热轧的变形抗力要大。

(√)

97.>一般情况下钢在高温时的变形抗力都较冷状态时小,但这不能说因此都具有良好的塑性。

(√)

98.>当变形不均匀分布时,将使变形能量消耗降低,单位变形力下降。

(×)

99.>在轧制生产过程中,塑性变形将同时产生在整个轧件的长度上。

(×)

100.>轧辊的咬入条件是咬入角大于或等于摩擦角。

(×)

101.>前滑是轧件的出口速度大于该处轧辊圆周速度的现象。

(√)

102.>在对金属进行热加工时,随着金属变形速度的增加,变形抗力也相应增加。

(√)

103.>后滑是轧件的入口速度大于该处轧辊圆周速度的现象。

(×)

104.>在金属压力加工过程中,随着金属变形温度的降低,变形抗力也相应降低。

(×)

105.>在轧制过程中,单位压力在变形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

106.>在外力作用下,金属将产生变形,在金属内部将产生与作用力相抗衡的内力,单位面积上的这种内力称为平均轧制力。

(×)

107.>轧制生产实践表明,所轧制的钢越软,则其塑性就越好。

(×)

108.>不论哪种轧制方式,轧制时变形区均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下。

(×)

109.>控制轧制可以提高钢的机械性能。

(√)

110.>压力加工实验,压缩一个三棱柱体金属块,只要压力足够大,最终截面形状不是三角形而变为圆形。

(√)

111.>试验表明,在压力加工过程中,随变形速度的增加,摩擦系数要下降。

(√)

112.>在相对压下量一定的情况下,当轧辊的直径增大或轧件的厚度减小时,会引起单位压力的减小。

(×)

113.>在其他轧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轧辊直径,其前滑也增大。

(√)

114.>在控制轧制时,一般都要使开轧温度尽可能的降低,但这种降低是有限度的,尤其受到其终轧温度的影响。

(√)

115.>在板带钢轧制时,前后张力的加大,使宽展减小。

(√)

116.>对钢材进行淬火热处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其塑性,消除或减轻其内部组织缺陷。

(×)

117.>对钢材进行回火热处理,其目的是降低脆性,提高钢材的塑性和韧性。

(√)

118.>轧件宽度对轧制力的影响是轧件宽度越宽,轧制力越大。

(√)

119.>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会引起体积的变化,同时将产生内应力。

(√)

120.>消除钢材的加工硬化,一般都采用淬火处理的方式解决。

(×)

121.>淬透性好的钢,经淬火热处理后的硬度肯定是很高的。

(×)

122.>轧制压力就是在变形时,轧件作用于轧辊上的力。

(√)

123.>在轧钢生产中,金属的轧制速度和金属的变形速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

124.>在轧制极薄带钢时都用细辊径的轧辊进行轧制,这是因为轧辊变细,轧制力变大的缘故。

(×)

125.>在轧制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良好的板形,必须使带材沿宽展方向上各点的延伸率和压下率基本相等。

(√)

126.>在轧制实际操作中,D上>D下易造成轧件出现向上翘头现象。

(×)

12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带钢连轧机的精轧机组轧制速度越高则带钢的终轧温度越高,这主要是因为轧件的变形热多,且温降小的缘故。

(√)

128.>轧制成品的力学性能与原料的化学成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说带钢卷取时的温度高低不会影响其力学性能好坏。

(×)

129.>为了防止在精轧机组将带钢宽度拉窄,此时单位张力的设定应该是越小越好,以保证带钢尺寸的精确。

(×)

130.>为了确保热轧型钢产品晶粒是细化的,在孔型设计中均使成品孔型的压下量最大。

(×)

131.>冷轧要酸洗,有一种情况,硫酸与铁作用产生的氢气向铁的基体内扩散,使钢的内应力增加,塑性和硬度都下降,脆性提高的现象称为氢脆。

(√)

132.>在现代轧制生产中多采用控制轧制技术,控制轧制的主要优点是提高钢材的综合性能,简化生产工艺过程,降低生产成本。

(√)

133.>在轧制生产的实际操作中,确定轧辊原始辊缝的理论基础是弹跳曲线或是弹跳方程。

(√)

134.>带钢连轧机的精轧机组中的最大单位张力,不得超过轧制温度下带钢的屈服极限的35%,这样才能保证带钢不产生拉伸变形。

(√)

135.>在现代热轧生产中多采用控制轧制技术,其目的是为了细化晶粒,改善轧件的性能,提高产量。

(×)

136.>不论是热轧还是冷轧,也不论是连轧还是横列式轧制,其压下规程是轧制制度中最基本的核心内容。

(√)

137.>大家知道,热轧型钢生产对宽展的预先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如轧制圆钢时,若对其宽展量估计过大,则轧制时极容易出耳子。

(×)

138.>在热轧型钢生产中,孔型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侧壁斜度,它的作用之一是可以减少轧辊的重车量,降低轧辊的消耗。

(√)

139.>轧钢机按用途可以分为开坯轧机、可逆式轧机和钢管轧机等。

(×)

140.>在相同轧制条件下,一般来说用钢轧辊轧制比用铸铁辊轧制轧件的宽展要大些。

(√)

141.>由于滑动轴承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所以主要用在成品轧机上。

(×)

142.>由于滚动轴承具有刚性大的特点,所以主要用在成品轧机上。

(√)

143.>液体摩擦轴承分静压式、动压式和静-动压式三种结构形式。

(√)

144.>使用滚动导卫装置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尺寸精度。

(×)

145.>轧机的导卫装置的设计不属于孔型设计的范畴。

(×)

146.>顺列式轧机和连续式轧机都是纵列布置,每架也都只轧制一道次,实际上只是称呼不同,概念是相同的。

(×)

147.>在轧制生产过程中,轧辊辊头同时受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

(×)

148.>轧机的弹塑性曲线是轧机的弹性曲线与轧件的塑性变形曲线的总称。

(√)

149.>由于油膜轴承的油膜厚度一般在0.025mm~0.07mm,微小的杂质就会破坏油膜,造成轴承损伤,因此必须保持油质的清洁。

(√)

150.>型钢轧辊的轴向位置是否正确,用内卡钳测量孔型的对角线就可检查出来。

(√)

151.>无缝钢管生产过程中穿孔机两轧辊的倾角不等,会造成钢管全长壁厚不均的缺陷。

(√)

152.>板带钢轧制生产,其精轧机有两种传动方式:

一种是工作辊传动;一种是支承辊传动。

(√)

153.>不同的工艺布置有不同的特点,全连续式轧制的工艺布置特点就是可以生产多品种规格的钢材,这是它的优点。

(×)

154.>顾名思义,在使用过程中得知,交流电机是可以调速的,而直流电机是不可调速的。

(×)

155.>型钢轧制中,轧辊孔型的切削深度取决于轧辊强度的保证。

(√)

156.>轧机的静力矩中,空载力矩也属于有效力矩。

(×)

157.>光电式测宽仪,检测部分有两个扫描器,用来扫描带钢边缘部分的像,以测定带钢的宽度变化。

(√)

158.>采用间接测量轧制力矩的方法是:

测出主电机功率后,求出电机力矩,进而推算出轧制力矩。

(√)

159.>在板带钢连轧生产中,在精轧机组选择升速轧制的目的是减少带钢的头尾温差,从而为轧制更薄的带钢创造条件。

(√)

160.>钢轧辊的优点是强度高,缺点是表面硬度不高,容易磨损。

(√)

161.>迭轧薄板轧机属于被淘汰的一种轧制方式,因为迭轧薄板轧制产量低、产品质量差、成材率低、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差、产品成本高。

(√)

162.>在轧制生产过程中,轧辊的轴向调整装置是用来调整辊缝的,轧辊的压下装置主要是用来对正轧槽的。

(×)

163.>轧制压力是轧钢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设计的原始依据。

(√)

164.>轧制压力只能通过直接测量的方法获得。

(×)

165.>在轧制生产过程中,轧辊与轧件单位接触面积上的作用力,称为轧制力。

(×)

166.>从数据和实验中都获得共识:

轧机的弹跳值越大,说明轧机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越强。

(×)

167.>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是“PDCA”循环方式,其中P是计划,D是执行,C是检查,A是处理。

(√)

168.>测力传感器在轧钢测量应用中,通常被叫做“压头”。

(√)

169.>较现代的轧机计算机控制的三级系统,指的是第一级为程序控制级,第二级是过程监控级,第三级是管理控制级。

(√)

170.>金属中的相是合金中物理、化学或结晶学方面明显不相似的部分。

(╳)

171.>冲击试验一般在弯曲、拉伸或扭转中使材料受到高速率的载荷来确定材料的性能。

(√)

172.>在冷轧过程中,材料被加工硬化,这个加工硬化过程不是由位错塞积引起的。

(╳)

173.>钢中含硫量过多会造成成品热脆缺陷。

(√)                    

174.>轧制工序对轧辊的基本要求包括工艺要求和寿命要求两方面。

(√)

175.>轧机的钢度系数K越大,轧机弹跳越小,产品的控制精度越差。

(╳)

176.>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的重要定律是体积不变定律。

(╳)

177.>精轧液压系统中ΔS表示油钢位置控制中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差。

(√)

178.>热轧通常是在均匀奥氏体区轧制,即从温度角度来看,需要在Ar3相变点以下进行轧制。

(╳)

179.>所有带钢的表面质量缺陷与轧制负荷有关。

(╳)                            

180.>精轧机采用正弯辊控制板形的特点是容易消除带钢的中间浪。

(╳)

181.>带钢的厚度和宽度均不允许负公差。

(╳)

182.>卷取机夹送辊咬钢前,夹送辊的辊缝较带钢厚度大一些。

(√)

183.>在平整轧制中,通过对弯辊方式的调整可以改善板形。

(√)   

184.>一般低压交流异步电机采用热动型继电器作过电流保护用。

(√)

185.>精轧无咬钢信号不影响带钢的跟踪信号。

(╳)

186.>晶体内部的原子在空间都是无规律、杂乱排列的。

(╳)

187.>轧钢生产工艺过程是指由钢锭或钢坯轧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和性能的钢材的一系列加工工序的组合。

(√)

188.>所谓“自由轧制”就是轧制计划的编排不受带钢宽度和厚度的限制。

(╳)

189.>稳定轧制条件下作用于轧制接触弧长入口段上的摩擦力不利于轧制的进行。

(╳)                    

190.>精轧液压系统中ΔS表示油缸位置控制中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差。

(√)

191.>延伸率计算公式:

(L-l)/L×100%(L变形前长度l变形后长度)。

(╳)

192.>品种规格标准,主要是规定钢的断面形状和尺寸精度方面的要求。

(√)                           

193.>轧制工序的两大任务不是精确成型及改善组织和性能,以及保证表面质量符合标准。

(╳)    

194.>无头轧制工艺的目的是在精轧机的入口侧,将中间坯连接在一起,然后进行连续轧制。

 (√) 

195.>,当尾部由精轧机抛出后,靠夹送辊反电势和板带与辊道之间的摩擦力来保持张力。

(√)

196.>30CrMnSi是合金工具钢(×)

197.>氧化铁皮硬而脆,几乎无延展性(√)

198.>轧钢和锻压生产都是利用金属具有塑性这一特性。

(√)

199.>钢的主要组成元素是锰和碳。

(×)

200.>轧辊转速越快越容易咬入(×)

201.>轧制时轧辊直径越小,轧件宽展越小(×)

202.>轧制轧件宽度增加,轧件宽展越大(×)

203.>金属越软说明其塑性越好(×)

204.>所有压力加工过程都遵循体积不变定律(×)

205.>强迫咬入实际是减少咬入角(√)

206.>冷轧与热轧是以金属的再结晶温度来区分(√)

207.>轧辊表面粗糙,摩擦系数增加,宽展越小(×)

208.>钢温越高越有利于咬入(×)

209.>球墨铸铁也称韧性铸铁(√)

210.>绝对压下量不变,轧辊直径与咬入角成反比(√)

211.>珠光体是单相组织(×)

212.>加热温度越高,金属的塑性越好(×)

213.>硬度是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214.>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各项性能越好(√)

215.>轧件在粗轧机组中进行可逆式的轧制,在精轧组中连轧,这种轧机布置形式属于半连续式。

(√)

216.>侧壁斜度的作用能调整孔型充满程度,防止宽展过大出耳子。

(√)

217>侧壁斜度可使轧件方便和正确的出入孔型。

(√)

218.>初轧机的压下规程、型钢轧机的孔型设计,钢板轧制的压下规程以及钢管轧机轧制表这部分内容都属于变形制度。

(√)

219.>在轧制前利用高压水的强烈冲击作用去除板坯表面的一次氧化铁皮和在精轧前后用高压水去除二次氧化铁皮的过程称为除磷。

(√)

220.>从轧件前端离开轧辊轴心连线开始,到轧件后端进入变形区入口断面上,这一阶段称为稳定轧制阶段。

(√)

221>当上轧辊工作辊径大于下轧辊工作辊径时,上辊的线速度小于下辊的线速度,轧件向下弯曲。

(×)

222.>当压下量一定时,增加轧辊直径,轧件的咬入角增大。

(×)

223.>当压下量一定时,轧辊直径愈大,轧件愈容易咬入。

(√)

224.>对称式孔型的优点是轧辊两侧轴瓦的负荷比较均匀,氧化铁皮不易进入轴瓦。

(√)

225.>对线材的表面质量要求中,耳子、折叠是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

226.>发生粘钢时应立即降低炉温。

(×)

227.>钢材表面划伤是由于轧辊上粘附硬物引起的。

(×)

228.>钢从冶炼的角度来说分为:

平炉钢、转炉钢、电炉钢和特种冶炼钢四大类。

(√)

229.>钢坯加热可以有效改变钢的化学成份。

(×)

230.>热轧前钢坯加热温度越高越好。

(×)

231.>钢坯下表面温度低,上表面温度高,轧制过程中容易产生上翘。

(×)

232.>钢在加热时,表层含碳量降低不属于加热缺陷。

(×)

233.>辊跳值的大小取决于轧机的性能、轧制温度以及轧制钢种等。

(√)

234>过热的钢可以通过退火加以补救,使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

235.>过热的钢只能报废,而过烧的钢可通过退火处理来挽救。

(×)

236.>过烧是由于钢的加热温度太高或高温下保温时间太长而造成的。

(√)

237.>加热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钢的表面温度升高的度数。

(√)

238.>开轧温度的上限受钢的允许加热温度的限制。

(√)

239.>孔型按用途分类可分为简单断面和复杂断面两种。

(×)

240.>孔型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