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3329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

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2.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用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

B.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C.如果没有酒精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D.常用的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都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

C.秋天大雾弥漫

D.寒冷的冬天,窗户上形成“冰花”

4.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就是指两个物体相对于地面都静止

D.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5.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正确的做法是()

A.温度计的玻璃泡有部分浸入液体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在液体中,但不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后在读数

D.温度计的玻璃泡置于液面之上

6.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气温是

A.27℃

B.30℃

C.32℃

D.37℃

7.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事实依据是

A.按住发声的音叉,音叉产生的声音消失

B.不断抽去真空罩里的空气,罩中音乐片发出的声音变小

C.增大击鼓的力度,鼓声的响度增加

D.随着发声吸管长度被剪短,声音的音调、音色均有变化

8.对于蒸发,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0℃的水不能蒸发

C.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D.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9.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烧杯内的水不断沸腾,则插在烧杯中的试管里的水将 ()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

C.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将酒精灯火焰加大,多加热一些时间,可以沸腾

10.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二、多选题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吹刚洗过的手,可以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12.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运动速度越大

B.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D.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我们主要利用响度不同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给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小刚向山崖喊话,经过0.4s听到回声,小刚与山崖间距离为68m(声速为340m/s)

三、填空题

14.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这是在_______________控制噪声;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这是在_______________控制噪声;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这是在_______________控制噪声.

15.夏日吃冰棍能解暑,是因为冰棍熔化时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中拿出冰棍,撕开包装纸后,冰棍的周围会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形成的;此时用舌头去舔冰棍,可能会被“粘”住,这是_______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

16.一名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给他补完整:

(1)课桌的高度是80_____;           

(2)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______;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6.5____________; 

(4)1节课的时间是0.75_________。

17.

(1)如图1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如图2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______。

(2)如图3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18.(2016·哈尔滨卷)(2分)在探究“水的沸腾规律”实验中,利用收集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图像,如图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实验中消耗10g酒精,若这些酒精完全燃烧,所放出

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J(q酒精=3.0×lO7J/kg).

19._____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_______有凝固点,_____没有凝固点。

四、实验题

20.如图甲是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老师让同学们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小明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在第2min记录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的空格处_____.

(3)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

(4)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所测水的沸点都低于100℃,由此大家判断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6)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1.在学习《声的世界》时,有几个相关的实验

(1)如图1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在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这种物理方法称为___________法.(选填“转换”或“归纳”或“控制变量”法)

(2)如图2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

22.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

分:

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__________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做什么运动?

为什么?

________

23.如图所示,玻璃罩内有空气,排气泵正在将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去。

(1)当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去时,罩内电铃的声音变_____(选填“轻”或“响”)了,这是因为_____。

(2)你怎么知道罩内的空气刚好被抽尽?

_____。

(3)声音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

振动和介质。

本实验中哪个条件被去掉了?

_____

24.某学生为测定语文课本的纸张厚度,采取如下步骤:

(a)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了零刻度是否磨损;

(c)计算每页纸的厚度d=L/20;

(d)取得语文书内20页叠齐压紧.

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用序号字母)是______;

上述步骤中____、______步骤是错误的,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响度

较响

最响

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26.小华学了声学以后,自己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它说明了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_____.

(2)如图乙所示,小华在相同的试管里倒入深度不同的水当由A至D逐个向各个管口轻轻吹气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来越_____.

五、计算题

27.下表是重庆北站开往成都东站的D5135次动车时刻表,根据表中信息求:

该次动车从重庆北站到大英东站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保留一位小数)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公里)

1

重庆北

始发站

06:

34

0

2

合川

06:

59

07:

03

66

3

潼南

07:

26

07:

30

115

4

大英东

08:

04

08:

07

194

5

成都东

08:

:

54

终点站

313

28.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一座山崖行驶,司机经过某处时鸣笛,4秒钟后听到回声.(当时声速为340m/s)求:

(1)这段时间内汽车的行驶的路程;

(2)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

(2)听到笛声后汽车还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山崖.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多选题

1、

2、

3、

三、填空题

1、

2、

3、

4、

5、

6、

四、实验题

1、

2、

3、

4、

5、

6、

7、

五、计算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