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3512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9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当你感冒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些活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提出问题B.提出猜想

C.获取事实与依据D.交流

2.如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图中操作的先后顺序应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②①③D.③④②①

3.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

下列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大部和水圈的表面

D.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4.有关草履虫、衣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单细胞生物B.都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D.都对人类有害无利

5.杜鹃是一种只产卵不孵卵的特殊鸟类,杜鹃花(俗称映山红)则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

杜鹃花没有而杜鹃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6.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什么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

A.细胞壁B.细胞膜C.液泡D.细胞核

7.细胞分裂能够产生新细胞,细胞分化可形成不同的细胞群。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刚分裂出来的细胞体积与母细胞相同

B.所有的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分裂

C.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

D.所有细胞都能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分裂、分化

8.“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诗中的“苔花”描述的是苔藓植物,其不具有的结构是()

A.叶B.茎C.花D.孢子

9.银杏和苹果树这两种植物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

A.银杏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B.银杏没有果实,种子裸露着

C.银杏比苹果树高大D.银杏有果实,苹果树的种子裸露

10.在发生水灾的时候,农作物被洪水淹没。

当洪水退去后,农民要进行“洗苗”,洗去农作物上的泥沙。

这主要是为了(  )

A.保证植物足够的水分B.清除洪水带来的污染物

C.保证气孔的畅通D.防止作物受重压倒伏

11.农艺师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

A.施农家肥B.及时松土C.适时播种D.合理密植

12.将水果放在密封的地窖中,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地窖中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  )

A.温度恒定,水果抗病能力强

B.温度适宜,水果容易保存

C.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D.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13.贮藏粮食的适宜条件是(  )

A.低温、潮湿B.低温、干燥C.高温、干燥D.高温、潮湿

14.玉米在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不同,在结果时,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

C.植株的生长D.果实的生长发育

15.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  )

A.降低植物叶片表面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

B.增加空气的湿度,有利于形成降雨

C.促使水的吸收与运输

D.以上三项都是

16.某同学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并作了记录。

下列记录中错误的是(  )

A.具鳞片,鳞片上有黏液,可减小游泳阻力

B.靠尾部和躯干部左右摆动产生向前的动力

C.呼吸器官是鳔,鳃只起辅助呼吸的作用

D.侧线感知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测定方位

17.下列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

B.

C.

D.

18.爬行动物的特征是(  )

①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②用肺呼吸③在陆地上产卵      ④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9.兔子、鲫鱼、蝗虫和蚯蚓是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它们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依次是(  )

A.肺、鳃、体壁、气管B.体壁、气管、肺、鳃

C.肺、鳃、气管、体壁D.体壁、肺、鳃、气管

20.下列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是(  )

A.帮助植物传播种子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D.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21.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A.孔雀开屏、蚂蚁搬家、蜘蛛结网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C.鹦鹉学舌、鸿雁传书、飞蛾扑火D.老马识途、猫捉老鼠、飞鸽传信

22.

如果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橘树

B

植物

营养系统

生殖器官

果实和种子

C

动物

鱼类

草鱼

青蛙

D

人体

消化系统

肌肉组织

A.AB.BC.CD.D

23.细菌形成的芽孢是细菌的(  )

A.休眠体B.芽体C.生殖细胞D.受精卵

24.生物分类单位的等级与包括生物共同特征及种类的数量间的关系是(  )

A.等级越低,共同特征多,种类数量少

B.等级越低,共同特征少,种类数量多

C.等级越高,共同特征少,种类数量少

D.等级越高,共同特征多,种类数量多

25.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气候的原因是(  )

①蒸腾作用旺盛,使大气湿度增加   

②光合作用旺盛,改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

③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量增多    

④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A.①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②③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0分)

26.现有一台显微镜,配有两个物镜A(10×)、B(40×)和两个目镜C(40×)、D(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光时,物镜________(填字母A或B)应正对通光孔上方。

(2)若要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是________(填两个字母,顺序可以颠倒)。

(3)将写有字母的透明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如图,则该字母是________。

(4)要想将右图中的字母移动到视野中央,则应向________方移动透明胶片。

(5)如果视野中有污点,转动目镜时污点跟着动则污点可能在________上。

(6)在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后,将物镜由10×转换成40×,显微镜下的视野会变________(亮/暗)。

27.每天天刚蒙蒙亮,就会有很多中老年人到公园的树林里进行体育锻炼。

你认为清晨在树林里进行体育锻炼是否科学?

为什么?

28.“健康是金,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健康,那么他所拥有的和正在创造并即将拥有的统统为零!

”平时,我们要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真正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指导生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这是“警示”人们要多吃富含___________的食物。

(2)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要迅速把人移到通风处,根据_________ 的原理进行人工呼吸,对被救者施救。

当看到被救者的胸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抢救有效。

(3)某人在户外运动时下肢受伤,血液鲜红、喷射而出。

救援人员应在伤口的_______(填“近”或“远”)心端用止血带止血;若失血过多需大量输血,经检验伤员血型是AB型血,应给他输入_____ 型血。

为了促进伤口的修复,伤员要多吃富含_________的食物,因为它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

(4)体重是衡量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保持适当的体重,一般人夏天应比冬天少吃一点。

其主要原因是夏天气温高,人体用较少的热量来_________________。

29.小华学习了“生物类群”后,对生物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制了一张植物分类检索表:

请回答

(1)a和b处应分别填上______。

(2)小华在一次野外活动时,采集到甲、乙、丙3种植物,通过观察标注了它们在检索表中的位置(见上表)。

这3种植物中,共同特征比较多的两种植物是______。

30.

分类是学习科学的常用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认识水稻、西瓜、松树、海带、地钱,按有无种子可将水稻、西瓜、松树先分为一类,再按______将水稻、西瓜分为一类。

(2)某同学在野外观察到五种动物P、Q、R、S和T,并设计如表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动物。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动物P可能是鲫鱼,动物R 可能是青蛙

B.动物P与Q的亲缘关系比P与R近

C.动物S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器官→组织→动物体

D.动物T体内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31.图一表示甲、乙两只鹦鹉不同的行为方式,图二表示鸡和蚯蚓的绕道取食行为,图三表示蚂蚁家族各成员分工明确的生活。

请据图回答问题:

(1)鹦鹉甲所示的行为用成语表示为“鹦鹉学舌”,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______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

(2)鹦鹉乙所示的行为方式是所有动物为了生存都必须具有的___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由体内的_______________决定。

(3)图二研究了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通过研究发现,鸡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比蚯蚓能更快的找到食物。

由此反映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____。

(4)图三所示的行为叫做__________行为。

蚂蚁群内的各成员可通过_________的形式来进行信息交流。

32.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请回答:

(1)图中正确实验步骤排序为:

______(用图中序号排序)。

(2)步骤①滴加碘液后叶片的未遮光部分变蓝色,说明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的光能转化为贮存在______有机物中。

(4)为了充分利用光照,物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提高衣作物的产量,种植农作(只写一种)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C

解析:

解:

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为: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其中进行实验和收集实验证据、分析和论证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医生通常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些活动是为了获取事实与依据,从而得出结论。

故选C

故选:

C。

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为: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

D

解析:

解:

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③滴水、④取材、②展开、①盖上盖玻片、染色。

故选:

D。

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有:

擦、滴、撕、展、盖、染(滴、吸).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

3.答案:

C

解析:

解: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正确;

B、栖息地是生物圈中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相同的生物,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B正确;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错误;

D、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D正确。

故选:

C。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栖息地是生物出现在环境中的空间范围与环境条件的总和。

解答的关键是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必须依赖栖息地才能正常生存。

生物的生存必须一定的条件是栖息地提供的。

4.答案:

A

解析:

解:

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的动物、衣藻属于单细胞的植物,A正确;

B、草履虫、衣藻都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B错误;

C、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的动物、衣藻属于单细胞的植物,具有不相同的遗传信息,C错误;

D、草履虫、衣藻对人类即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D错误。

故选:

A。

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

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如草履虫就是单细胞的动物,由这一个细胞就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掌握,可结合图形来帮助理解和掌握。

5.答案:

D

解析:

解:

杜鹃花是绿色开花植物,而杜鹃鸟属于动物,通过比较二者的结构层次区别是杜鹃花没有系统这一结构。

故选:

D。

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杜鹃花是绿色开花植物,而杜鹃鸟属于动物,二者的区别是杜鹃花没有系统这一结构。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与动物体的结构层的不同。

6.答案:

C

解析:

解:

西瓜是由细胞构成的,在西瓜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因为在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故西瓜甘甜可口。

故选:

C。

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和叶绿体,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功能。

植物细胞的结构如下: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7.答案:

C

解析:

解:

A、刚分裂出来的细胞体积比母细胞小,而不是相同,错误;

B、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能分裂,而不是所有的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分裂,错误;

C、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正确;

D、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能分裂,而不是所有细胞都能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分裂、分化,错误。

故选:

C。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

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2)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因此,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一样。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过程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8.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苔鲜植物的主要特征。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苔鲜植物的主要特征。

诗中的“苔花”描述的是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无根,只有假根,有茎、叶的分化,无花、果实和种子,靠孢子细胞繁殖,体内也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据此可知,题中叙述的苔藓植物其不具有的结构是花。

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

B

解析:

解:

苹果树和银杏都结种子,都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

但苹果树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属于被子植物,银杏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属于裸子植物。

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

B。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就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据此作答。

掌握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重点分析苹果树和银杏的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能不能形成果实。

10.答案:

C

解析:

解:

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

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

保卫细胞因内壁较薄而外壁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当气孔张开时,光合、呼吸、蒸腾作用都得以顺利进行,蒸腾作用顺利进行又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当气孔闭合时空气无法进出,光合作用得不到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也无法获得氧气都无法顺利进行;同样水蒸汽无法通过气孔散失,蒸腾作用进行不畅也致使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受阻。

所以在发生水灾的时候,农作物被洪水淹没。

当洪水退去后,农民要进行“洗苗”,洗去农作物上的泥沙。

故选:

C。

本题考查气孔的功能结构。

气孔是植物茎叶表皮层中由成对保卫细胞围成的开口。

是植物与环境交换气体的通道。

植物的三大作用与气孔开闭有密切关系。

气孔的作用在于:

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11.答案:

D

解析:

解:

A、施用农家肥料,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多种无机盐,促进植物的生长,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B、及时中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根的呼吸,与光合作用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C、适时播种,表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温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D、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合理密植能使植物充分的接受阳光,扩大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产量,故符合题意;

故选:

D。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光照的面积越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

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知道植物光照的面积越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

12.答案:

D

解析:

解:

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得到解释。

二氧化碳浓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强,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呼吸作用的强度越弱。

据此原理,将水果放在密封的地窖中,水果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导致地窖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储存时间。

故选:

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氧化碳对呼吸作用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二氧化碳与呼吸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受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13.答案:

B

解析:

解:

种子寿命的延长对优良农作物的种子保存有着重要意义,也就是可以利用低温、干燥贮存条件,抑制呼吸作用,延长种子寿命。

实验证实,低温、低湿,黑暗以及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为理想的贮存条件。

例如小麦种子在常温条件下只能贮存2-3年,而在-1°C,相对湿度30%,种子含水量4-7%,可贮存13年,而在-10°C.相对湿度30%,种子含水量4-7%,可贮存35年。

许多国家利用低温、干燥、空调技术贮存优良种子,使良种保存工作由种植为主转为贮存为主,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并保证了良种质量。

故选:

B。

本题考查种子的保存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多注意对于种子寿命影响的条件与生活环境对比对比进行记忆分析。

如农民将收获的玉米挂在屋檐下。

保存种子的最直接办法就是低温、干燥。

14.答案:

A

解析:

解:

根据分析可知,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分的99%以上。

所以玉米在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不同,在结果时,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故选:

A。

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分的99%以上。

15.答案:

D

解析:

解:

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除了一小部分参与植物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以外,大部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植物体在炎热的夏天被日光灼伤,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还降低了植物体周围环境的温度,这就是平时所说的“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原因;再者,植物体的蒸腾作用提高了空气的湿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了降水量;其次,植物的蒸腾作用所形成的蒸腾拉力促进了根对水分、无机盐的吸水和运输。

故选:

D。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对植物体来说并不是浪费,而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水和运输,增加降水量等。

16.答案:

C

解析:

解:

A、鲫鱼体表具鳞片,鳞片上有黏液,可减小游泳阻力,A正确;

B、鲫鱼靠尾部和躯干部左右摆动产生向前的动力,B正确;

C、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C错误;

D、鲫鱼的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测定方位,D正确。

故选:

C。

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①鱼的体形呈纺锤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

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鱼类与其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等。

17.答案:

B

解析:

解:

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A不符合题意;

B、乌贼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符合题意;

C、河蟹属于节肢动物,C不符合题意;

D、蜈蚣属于节肢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据此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软体的动物的主要特征

18.答案:

D

解析:

解: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

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可见D正确。

故选:

D。

爬行动物用肺呼吸,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属基础性的题目。

19.答案:

C

解析:

解:

兔子为哺乳动物,靠肺来完成气体交换;鲫鱼是鱼类生活在水中,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而蝗虫则是靠气管来呼吸的;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用湿润的体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故选:

C。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

(1)陆生动物有能在空气中呼吸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等。

(2)大部分鱼类生活在水中,吸收水中的溶解氧,靠鳃进行呼吸。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关键知道各种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呼吸器官。

20.答案:

D

解析:

解:

AC、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故AC不符合题意;

B、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故B不符合题意;

D、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

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

21.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了动物的行为。

明确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及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

蜜蜂采蜜,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尺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