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4288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正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项新课题,这也是课程改革和发展一个基本趋势。

学校除了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校本课程的开发已处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生物学校本课程的涵义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实施和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生物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开发出适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能够弥补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不足,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的生物校本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三、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站在当今素质教育的高度上看,教育的发展应以人的素质的发展为背景。

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也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掌握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而且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关心国家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我国和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生产和发展的紧密联系。

2.地区性原则

现行的中学生物学教材,南北通用、城乡通用,而且多年不变,教材上所列举的部分植物资源是当地没有的,而当地主要的生物资源教材上没有,这就给教学带来许多不便和缺憾。

所以,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当地的生物资源的状况和优势、特别是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弥补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不足,使学生能对当地的生物资源的状况和优势、利用情况和发展前景以及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有初步了解,认识到本地区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日常生活等与生物科学息息相关,让学生懂得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习生物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

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实验探究为主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动手动脑,通过观察、调查、假设、实验等活动,取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活动中发挥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4.开放性和发展性原则

从生物校本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来看,大部分是以探索性课题形式进行的,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要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社区去活动,它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进行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这个系统中,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如讨论、交流、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充分利用校园、社区、家庭的资源和优势进行实践,使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

另外,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内容进行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使之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而且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开发过程中要采取跟踪调查,开座谈会等方法,了解课程开发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5.生命活动原则

生物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体现在研究的对象都具有生命现象。

所以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内容选择上应能体现这一特点。

例如,课程选择的内容有“走进蚂蚁世界”“、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等,都是以与生命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多方位、多角度地接触生物活体和观察生命现象,研究生命活动规律。

6.可行性和实效性原则

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内容的选择范围上要具有广泛性,由不同的课题组成,具有可操作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特点、能力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区别,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另外,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当地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及师资条件、实验条件及设备、场地设施、经费来源、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重点,不断更新和丰富内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四、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长期酝酿、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到计划性与阶段性相结合。

它往往需要在头脑中反复思考、反复论证,不断完善,而且还需要领导、老师、学生、课程专家及社区人士的共同参与实施与评估,不应当也不可能局限于教师本位的开发。

生物学校本课程及开发的一般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学校办学特色定位、教育哲学分析;情境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因素分析;分析资源和限制;制定具体目标与方案;确定样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和内容;分配资源、人员、设备与时间;实施、评价与修订。

在具体开发过程中,有些步骤有时需要重复、循环,再组合,有些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修正。

在开发过程中要避免急功近利,草率行事。

五、生物学教师在中学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生物学都是研究开发的核心和关键,从课程的开发到实施及评价都要靠教师去推进。

因此,生物学教师在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改变了原有传统的角色,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开发的积极创造者、实践者、发展者和评价者。

六、建立生物学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评价与课程开发和实践能否取得统一。

要改变传统的以书面考试成绩为依据的评价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客观形成性、发展性评价。

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注重学生在生物科学的探索和研究的每一步发展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看实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要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探索研究过程的不同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要尽可能地覆盖学生探究学习取得的不同成功或发展情况,从而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这样的评价方式能激励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步成功,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所以,建立一个过程式的、多元化、多视角的综合评价体系、提倡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发展,对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刚刚起步,目前,国内研究工作多集中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层面,实践上多为学校具体课程开发的形态方面,个案研究、经验介绍内容较多,而对于在一定领域内校本课程开发途径的规律性研究却比较少。

探索一定领域内开发途径的规律性无疑将对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具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校本课程是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实施等方面,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有着诸多的一致。

  基于以上认识,“中学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课题组将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开发有机结合的实施策略定为课题组的研究方向。

依托平顶山市各中学生物教师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将典型研究性学习成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资源,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与要求加以完善。

探索出了具有生物学科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途径,开发出了对生物教师有启发意义的“科学探索类、生态环保类、健康生活类”三类校本课程。

三类校本课程方案如下。

  1科学探索类校本课程

  以平顶山市实验中学研究性学习“走进蚂蚁世界”为切入点,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探究,主要目的是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实现生物课程标准“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目标。

  课程内容包括平顶山市生物研究性学习成果“走进蚂蚁世界”、“探索生命的起源、”“生命的颜色——探究维生素C的含量”、“甜酒的制作、”“走进蘑菇世界、”“体温的奥秘”等。

  课程学习方法主要为探究性学习。

案例1:

生物研究性校本课程“走进蚂蚁世界”。

  【情境分析】

  平顶山市实验中学文化底蕴深厚,特色突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探究与发展”。

学校师生特别是生物教师队伍有一种向上的朝气。

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在学校理念的指导下,根据生物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任春英老师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师条件和学校、社区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确定实验中学开发生物校本课程的思路是“以蚂蚁为载体,引领学生走进科学世界”。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蚂蚁的生物学特性、蚂蚁的各种行为。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进行探究实验学会探究实验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亲自观察与探究实验,获取直接经验,形成积极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研究方法;通过亲自观察、饲养蚂蚁,建立与蚂蚁的友好情感,从而树立爱护小动物,人与动物平等的观念。

  【课程内容】

  由学生提出问题,经师生讨论筛选后确定如下研究课题:

  

(1)总课题:

“走进蚂蚁世界”。

  

(2)子课题:

  蚂蚁是昆虫吗?

  蚂蚁的发育属于哪一种?

  蚂蚁的群体组织是怎样分工的?

  蚂蚁的“家”是什么样的?

  蚂蚁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蚂蚁最喜欢吃什么食物?

  蚂蚁为什么要争斗?

  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课程组织形式及考核办法】

  采取自由选题、自由分组的方式,每个研究小组有5~7名成员,选出各组组长,根据组员的特长和爱好具体分工:

资料管理员1名,记录员1名,上网员1名,微机操作员1名,课题报告撰写人1名,考勤员1名。

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每个课题组制定相应的考评制度,每次活动都对组内成员进行考核评定,为最后评价建立依据。

  【课程实施】

  为改变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各小组都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研究。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各小组同学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即做出假设。

  (3)制定计划。

  根据做出的假设制定出验证假设的计划;讨论完善计划。

  (4)实施计划。

  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实验、观察、收集资料,获得事实和证据,主要进行2项工作:

  ①搜集分析信息资料。

  通过讲座、专家咨询,上网下载及查阅书刊等途径获得信息。

各小组将所获信息分类整理制成网页,将这些网页链接组建起校园网站——“走进蚂蚁世界”。

  ②观察实验:

在搜集材料的同时,到野外观察实验。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首先要将课题研究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归纳整理,撰写成课题报告,然后在全学年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的汇报交流活动,通过交流、研讨与其他同学分享成果。

  【课程评价】略(同案例3)。

2生态环保类校本课程

  以“生物研究性校本课程平顶山水污染调查”为代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实现生物课程标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的目标。

课程内容包括平顶山市生物研究性学习成果“平顶山水污染调查”、“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一次性筷子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城市噪音情况调查”、“装潢材料的环保问题调查”等。

  课程学习方法主要为社会调查与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分析。

  案例2:

研究性校本课程“平顶山市水污染的调查”。

  【情境分析】

  平顶山市实验中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科研氛围浓,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在学校的领导下,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分析,针对当前人类共同面对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结合家乡实际,确定研究平顶山水污染问题。

此研究欲通过研究和学习,认清本地区水污染的严峻形势,寻找预防和治理的良策,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并向市民倡议环保生活方式,防治水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望。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平顶山市水资源状况、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水污染的现状等;通过参观访问和查阅资料,了解治理水污染的程序和技术。

  

(2)技能目标:

  通过参与课题的确定,发展从现实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研究学会利用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调查采访,提高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学会调查研究的一般方法,学会撰写小论文;通过参加研究成果汇报,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加水污染调查研究活动,体验调查研究的艰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参加水污染调查研究活动,深入理解水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树立人类与环境应和谐发展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课程原则】

  

(1)本课程旨在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方式,是平顶山市“和谐、互动、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2)本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课程由学生自己完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刻意追求课标以外的新知识。

  (3)本课程的实施过程,类似科学研究,但不要求必须得到新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而是强调学生获得体验和感受,注重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4)本课程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课程内容】

  总课题:

平顶山市水污染调查。

  子课题:

白龟山水库水污染调查;湛河水污染调查;采访市环保局参观水污染治理厂(车间)。

  【课程组织形式】

  本课程先在高一年级二班实施,课程周期为一个学期。

总课题:

平顶山水污染调查。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研究子课题。

个人课题内容相近的4~6名同学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每个人的课题和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最后形成本小组的子课题。

  研究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拟定研究计划,在教师指导下,实施计划,获得研究成果。

  【课程实施步骤】

  

(1)进入课题情景阶段。

  确定研究课题,成立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2)课题实施阶段。

  搜集资料:

实地勘查,问卷调查,采访,参观,图书报刊网络查寻等;分析得到的信息,形成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3)课题总结阶段。

  结题及成果展示会;学习活动评价。

  【课程管理】

  学校领导:

全面负责课程落实,提供必要的条件,安排课时计划,检查评估课程的实施。

  指导教师:

负责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组织课程的日常运作,检查课题研究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规范学生的研究活动。

  学生课题组长:

负责组织本组的同学参加课题研究活动,安排小组人员的分工,真实记录每次活动情况,主持小组活动和组内评价,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等。

  【课程评价】略(同案例3)。

  

  3健康生活类校本课程

  

  以“生物研究性校本课程近视眼的调查分析”为代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关注健康,实现生物课程标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目标。

  课程内容包括平顶山市生物研究性学习成果“近视眼的调查分析”、“艾滋病的防范”、“向香烟说‘NO’!

”、“我校学生早餐调查”、“关爱生命珍视健康”、“关注健康”、“急救演习”、“运动与健康”等。

  课程学习方法主要为社会调查、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与活动体验等。

  案例3:

生物研究性校本课程“近视眼的调查与分析”。

  【情境分析】

 根据新的生物课程目标之一——关注健康和新课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考虑到目前中小学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的现实,结合学校数年来许多学生因近视要求调桌,影响了学生学习、生活等实际问题。

从解决问题,教育学生关注健康爱护眼睛入手,师生研究后共同确立了生物校本课程题目——“近视眼的调查与分析”。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近视眼的发病率、发病原因、危害、预防等知识。

  能力目标:

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解读数据并运用获取的信息和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会与人交流、与学生合作,用语言汇报表达等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体验探究的艰辛和乐趣;养成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科学品质;树立保护眼睛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升人文素养;形成主动参与、与人合作、汲取不同意见和勇于创新的良好意向。

【课程内容】

  总课题:

“近视眼”的调查与分析。

  子课题:

近视的发病率;近视的发病原因;近视的预防;近视的治疗。

  【课程组织形式及考核办法】

  采取自由选题、自由分组的方式,每个研究小组有5~7名成员,选出各组组长,根据组员的特长和爱好具体分工:

资料管理员1名,记录员1名,上网员1名,微机操作员1名,课题报告撰写人1名,考勤员1名。

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每个课题组制定相应的考评制度,每次活动都对组内成员进行考核评定,为最后评价建立依据。

  

 

【课程实施】

  

(1)组建活动小组,制定课题计划(表1)。

课题

成员

过程计划

研究时间

成果形式

近视的发病率

8人

调查实验中学网上收集有关资料

2周

调查报告

近视发病成因

12人

5人

调查实验中学,十三中学,采访医院眼科专家

2-3周

论文

近视预防

7人

采访近视的学生及学生家长

2周

调查报告

近视治疗

6人

8人

走访普生药店

2-3周

调查报告

(2)展开调查,收集整理资料。

  学生:

进行调查、走访、搜集资料、数据统计处理,撰写了研究报告或论文。

  指导教师:

查阅书籍,登录有关网站,收集资料,在学生需要时及时指导。

  (3)总结交流阶段。

  ①各小组分别展示调查结果并加以分析讨论、阐明观点。

  ②达成共识,情感升华,如:

  “目前中学生近视率之高已不容忽视”;“近视的危害不仅有身体不适、生活上的不便,还将对升学、就业等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近视的形成有遗传因素、饮食、用眼习惯和用眼卫生多方面原因”;“我们要积极预防,远离近视;坚持眼保健操是积极的预防措施”;“目前对于已经近视的同学,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为自己配戴一副适合的眼镜”;“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呼吁:

眼保意识,从娃娃抓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议全校师生掀起了一场‘爱眼、护眼’大行动”等。

  【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①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评价,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

  ②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③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2)评价方法:

学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相结合。

  (3)评价要点:

(略)。

(4)适应高中生物新课标的策略探讨

      教育部颁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相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发生了跨越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

反映了新世纪中我国的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的需求和生物学科的进步,也反映了国际生物学教育的共同特点和我国50年来在生物课程改革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及相关的研究成果。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领会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观,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实现教学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为2005年全面实施新课程做好适应性的准备,这是摆在我们每位高中生物教师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思考、研究和实践。

1. 树立新的课程观念

首次出台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确立的生物课程应遵循的理念[1,2]。

较传统的高中生物的课程观念以传授知识为核心,强调应试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新课标,首先应深刻领会新的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1.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核心任务和价值所在。

生物科学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公民适应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基础,教会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运用,科学地解释发生在身边地生物学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1.2 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所遵循的教育价值观。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为各类学生选择今后的学习方向和职业方向提供帮助。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厌学为好学,除了教材内容的因素外,教师应提倡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读中学、观察中学、听中学、玩中学、思考中学、做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和全面和谐的发展。

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对学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同样是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学习目标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是不科学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

这种注重激励和发展的学习评价,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使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1.3倡导探索性学习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材偏向于灌输给学生系统的知识,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带来了新的教学观念,在生物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