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4413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8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发明了“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

A.AB.BC.CD.D

2.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B.升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向烧杯的水加NH4NO3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将4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甲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4.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科学生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小苏打焙制面包、糕点

B.家用天然气泄露,应开灯查找泄露源

C.电动车上的蓄电池在使用时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湖水经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5.下列对“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时,31.6gKNO3溶解在水中

B.20℃时,100g溶液中含有31.6gKNO3

C.31.6gKNO3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31.6gKNO3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6.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试剂

A

除去二氧化锰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固体

加水

C

验证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加入稀盐酸

D

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

加水溶解,过滤

A.AB.BC.CD.D

7.利用海洋中的贝壳及食盐可以制得纯碱,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其流程简图如下:

(说明:

沉淀池发生的主要反应: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流程中操作a名称是过滤B.可循环利用的物质X是CO2

C.反应①属于分解反应D.“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

8.中考复习阶段,小华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

①太阳能、风能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②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③生活中通过加热煮沸降低水的硬度;④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⑤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溶液时,等到水全部蒸干才移走酒精灯;⑥可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⑦水是最常见的溶剂,通过初中化学所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均可生成水。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②⑤⑥B.①③⑥C.③④⑦D.③④⑤⑦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乙醇汽油用作汽车燃料B.氮气用作保护气

C.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10.(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A.HClB.KNO3C.K2CO3D.FeCl3

11.下列各组溶液中,仅用组内物质就能鉴别出来,且均为无色溶液的是()

A.KOH Na2CO3 K2CO3 NaClB.NaCl NaOH H2SO4 KNO3

C.Cu(NO3)2 Ca(OH)2 MgSO4 KNO3D.Na2CO3 Ca(OH)2 KCl HCl

12.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现象的认识

B、对安全的认识

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③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

2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③家中天然气泄漏赶紧打开排风扇

C、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

D、对人物贡献的认识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

②除去CO2中少量CO,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③除去CaO中CaCO3,高温充分煅烧

①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

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③张青莲--测定水的组成

A.AB.BC.CD.D

二、填空题

13.分析图中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约g;

(2)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3)30℃时,将30gKNO3、30gNaCl分别放入100g水中,均完全溶解,降温到10℃时,有晶体析出的是。

14.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因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产生了兴趣,老师安排第一小组做除去NaOH溶液中Na2CO3的实验。

第二小组同学做测定该固体混合物中NaOH质量分数的实验。

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知识准备】:

⑴氢氧化钠不能敞口放置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之一是向样品中加盐酸,加入盐酸后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样品溶于水,再向样品中加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Ⅰ、第一小组的同学取一定量的该固体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为了除去溶液中的Na2CO3杂质,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选择下列试剂进行实验。

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

甲:

适量稀盐酸乙:

过量KOH溶液

丙:

适量Ca(OH)2溶液丁:

适量CaCl2溶液。

Ⅱ、第二小组的同学讨论测定该固体混合物中NaOH质量分数的方案

【提出问题】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设计方案】

小明同学称取1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0.5g。

“能否用小明同学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小明同学认为可以,小刚思考后,觉得不妥,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问题】:

小刚同学重新设计方案:

称取10g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7.3%的稀盐酸,直至无气泡放出,共用去稀盐酸100g,只放出0.88g二氧化碳气体。

请根据小刚的方案,求: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克。

(2)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提纯A物质。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后(升温过程中溶剂的量不变),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字母)。

16.下图生活中常见“暖贴”的部分标签。

暖贴可以贴于身体的某个部位,自行发热,用于取暖或热敷。

(1)任意写出暖贴中两种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

(2)暖贴中活性炭具有作用,使用时空气进入暖贴,空气中的氧气与暖贴中的发生反应而使暖贴放热。

(3)使用后,发现暖贴内有的物质变为红色,该红色固体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17.实验室用盐酸和锌粒制取氢气时,由于盐酸的挥发性,在得到的氢气中常常含有一定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

在实验室可用下图装置除去其中的杂质而得到较纯净的氢气。

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制取干燥的氢气时,装置的导管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字母):

→→;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

.

(3)收集干燥的氢气应选择的方法是:

___(填“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中之一)。

(4)用装置A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题

18.类比学习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Na2CO3、NaHCO3溶液均能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2CO3、NaHCO3溶液均显碱性。

【产生疑问】Na2CO3溶液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那么NaHCO3能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吗?

如果能反应,生成物可能是什么?

【实验探究一】NaHCO3能否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

(1)将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已知Ca(HCO3)2能溶于水,那么此白色沉淀是,由此证明了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也能发生反应。

为了进一步了解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继续探究:

【实验探究二】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作出猜想】猜想①只有Na2CO3  猜想②Na2CO3和NaOH  猜想③只有NaOH

(2)同学们作出这三种猜想的依据是。

【查阅资料】Ca(OH)2少量时:

2NaHCO3+Ca(OH)2=Na2CO3+CaCO3↓+2H2O

Ca(OH)2过量时:

NaHCO3+Ca(OH)2=NaOH+CaCO3↓+H2O

老师提示:

考虑

(1)中实验反应物可能存在过量情况,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还有两种可能。

同学们补充:

猜想④NaHCO3和Na2CO3 猜想⑤Ca(OH)2和NaOH 

【讨论交流】

(3)用以下试剂实验,无法排除任一猜想的是:

A.酚酞试液B.紫色石蕊试液C.稀硫酸

【进行实验】

(4)王欣同学取少量

(1)实验中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由此可得出结论:

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没有,肯定猜想是错误的。

(5)李进同学取少量

(1)实验中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

猜想是正确的。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6)为进一步确认李进同学的结论,请你设计不同于他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取少量实验1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足量)。

【总结反思】

(7)如果要使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碳酸钠,则反应物中Ca(OH)2与NaHCO3质量比必须小于:

19.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指出金属铜的一个性质及其对应的用途:

性质                ,对应的用途                 。

(2)要防止铁制品因锈蚀而报废,就要知道铁制品锈蚀的原因。

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                                                                                              。

(3)为了验证铜、银、镁、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a.将体积大小一样的镁片和铁片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b.将铜片放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请回答:

①在试验中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来设计实验方案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科学方法。

在步骤a中,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       、       、       。

②通过步骤a,可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③步骤b中的实验现象是                                                 。

④小红同学认为i,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不足以说明铜、银、镁、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还需要进行一个实验,该实验的方法是                                             。

四、推断题

20.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D的化学式为______;

(2)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B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1.化学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击鼓传花游戏,他们每个人代表一种化学物质,只要满足每关相应的要求,“花”就可以传递。

已知A同学代表的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请你利用所学的初中化学知识帮助他们通关:

(1)第一关:

要求相邻的每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

已知C是人胃液中的一种成分,D、E混合可以配制波尔多液。

①写出下列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B.___________

②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关:

要求相邻的每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转化(如图,箭头指向生成物)。

已知B、C、D均为氧化物,E为非金属单质,且B为黑色。

请回答:

①写出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B.__________C.__________

②D转化为E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2.小丽同学在整理实验台时,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小丽猜想该瓶氢氧化钠可能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部分生成了碳酸钠(Na2CO3)。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和测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丽做了如下实验:

取该样品l0.0g配成溶液,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5.0g。

(1)请你帮助小丽计算出该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2)若取该样品溶于一定量水中,得到200g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l8.8%的溶液,则所取样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所需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测定,取12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放在天平上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天平示数变化如下

反应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

115.0

114.0

113.0

112.0

111.2

110.9

110.7

110.6

110.6

110.6

试计算:

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参考答案

1.A

【解析】A、侯德榜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誉为制碱工业的先驱,正确;B、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错误;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错误;D、张青莲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测定了一些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错误。

故选A。

2.B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二者的溶解度相等在温度不变时,析出的晶体一定相等;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升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选项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正确的叙述,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D选项向烧杯的水加NH4NO3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是正确的叙述,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考点:

物质的溶解度的外界因素

3.D

【解析】

【详解】

A、40℃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A错误;

B、将4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B错误;

C、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C错误;

D、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4.B

【解析】A.根据小苏打的性质解答;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发生爆炸解答;

C.根据能量的转化解答;

D.根据水的净化解答。

解:

A.焙制面包时,在面中加入小苏打,它会和发酵时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松软,所以正确;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发生爆炸。

开灯时可能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

故错误;

C.电动车上的蓄电池在使用时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正确;

D.湖水经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正确。

5.D

【解析】

【分析】

溶解度的概念有四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100g溶剂里,③达到饱和时,④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缺一不可。

即在20℃时,31.6gKNO3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详解】

A、没有达到饱和状态,选项错误;B、不是100g溶液,应是100g溶剂,选项错误;C、缺少温度,应该是在20℃时,选项错误;D、同时具备四要素,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掌握固体物质溶解度四要素是解题关键。

6.B

【解析】

【分析】

A、依据二氧化锰不易溶于水分析;B、依据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固体溶解时的现象分析;C、依据金和铜都和盐酸不反应进行分析;D、依据除杂的原则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A、二氧化锰不易溶于水,应该是通过溶解、过滤、烘干的步骤分离,错误;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故可采用加水的方法鉴别三者,正确;C、金和铜都和盐酸不反应,不能验证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错误;D、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不能加水,因为氧化钙会与水反应,错误。

故选B。

【点睛】

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纯碱的制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8.C

【解析】①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②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③硬水软化的方法有蒸馏和煮沸等,生活中常用煮沸;④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⑤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溶液时,只需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可移走酒精灯;⑥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⑦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解:

①太阳能、风能都是可再生能源,但天然气不是,错误,②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乳化油污,而不是溶解,错误,③生活中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正确,④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正确,⑤在粗盐提纯试验中,蒸发溶液时,只需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可移走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干,防止固体飞溅,错误,⑥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错误,⑦水是最常见的溶剂,通过初中化学所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均可生成水。

正确。

故选C。

9.D

【解析】A、乙醇汽油用作汽车燃料是利用乙醇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错误;B、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错误;C、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利用碳酸氢钠可与盐酸反应,属于化学性质,错误;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正确。

故选D。

点睛: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10.C

【解析】A、HCl与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反应且都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错误;B、KNO3不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错误;C、K2CO3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以鉴别,正确;D、FeCl3与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无法鉴别,错误。

故选C。

11.D

【解析】A、KOH、Na2CO3、K2CO3、NaCl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后不发生化学变化,无法鉴别出来,不符合题意;B、NaOH和H2SO4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出来,不符合题意;C、Cu(NO3)2是蓝色溶液,不符合题意;D、Na2CO3、Ca(OH)2、KCl、HCl四种溶液均为无色溶液,将溶液两两混合,能产生气体的两种物质是盐酸和碳酸钠,定为A组,另外两种物质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钾,定为B组,然后取A组物质中的一种物质与B组溶液分别混合,如果一组能产生沉淀,另一组无现象,则取的A组物质是碳酸钠,另一种物质是盐酸,能与碳酸钠产生沉淀的物质是氢氧化钙,另一种是氯化钾,能将物质鉴别出来,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常见物质的鉴别,首先观察组内的物质有没有颜色,根据物质的颜色首先确定物质,然后物质间两两混合,根据混合的现象,再推断得出其他物质。

12.C

【解析】A、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

2;B、家中天然气泄漏一定不能开启任何电器,因开启电器以产生火花,易引发爆炸;D,张青莲为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选C

13.

(1)20

(2)氯化钠(3)硝酸钾溶液

【解析】试题分析: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即该温度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约20g;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3)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30g,有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30g,不会有晶体析出。

考点:

溶解度曲线

视频

14.氢氧化钠固体不仅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Ca(OH)2+Na2CO3=2NaOH+CaCO3↓丙氢氧化钠样品中还有水(其他合理答案给分)设与碳酸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x     0.88g

73/x=44/0.88gx=1.46g

NaOH+HCl=NaCl+H2O

4036.5

y100g7.3%-1.46g

40/36.5=y/5.84y=6.4g6,4g/10g×100%=64%

答(略)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除去NaOH溶液中Na2CO3的实验。

【知识准备】:

⑴氢氧化钠不能敞口放置的原因是:

氢氧化钠固体不仅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⑵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之一是向样品中加盐酸,加入盐酸后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OH+HCl=NaCl+H2O。

Ⅰ、第一小组的同学取一定量的该固体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为了除去溶液中的Na2CO3杂质,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选择下列试剂进行实验。

其中合理的是丙:

适量Ca(OH)2溶液。

Ⅱ、第二小组的同学讨论测定该固体混合物中NaOH质量分数。

【提出问题】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