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4472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文

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30小题,60分)

1、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

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

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

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摸越庞大,组织越严密。

由此可知()

A.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

B.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

C.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

D.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仅是政府的最高负责人。

”论者是意在说明(  )

A.皇权加强了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

C.皇权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制约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

3、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

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

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

这表明古代雅典()

A.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B.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

C.重视缓和公民财富不平等的矛盾D.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

4、美国学者芬利指出,在雅典“国家的权力在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没有任何行动或个人行动的范围是国家不能合理干涉的——只要公民大会认为这一干涉是正确的。

自由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和参与决策过程,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表明雅典()

A.国家权力制约个人自由B.主张法律至上

C.公民大会保护个人权利D.强调主权在民

5、《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

”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

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

”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A.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B.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C.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D.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

6、1873年夏天,俾斯麦曾告诉威廉皇帝,他的政策是坚决排除在欧洲以外去谋求领土,1884年,俾斯麦改变了初衷,他甚至曾在私下里说“殖民事务都是骗局,但我们需要它帮助选举”。

1884年到1885年,他通过一系列活动把殖民大旗插到了非洲、南太平洋。

材料表明俾斯麦

A.对外政策摇摆不定B.其宰相官职不再由皇帝任命

C.霸权思想日渐膨胀D.调整殖民政策以顺应时政

7、《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不久,东王、北王、翼王上奏请天王:

“……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

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

“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

”这段材料表明()

A.太平天国真正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B.太平天国的既定政策发生了变化

C.《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阶级矛盾激化D.体现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

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淸政府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

因此,他们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并且交还广州城,并认为如此可以—劳永逸。

这反映出当时淸政府部分官员()

A.近代主权意识的缺失B.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希望保全中国国家利益D.事实上主导了中外谈判

9.据明李乐《见闻杂记》记载:

湖州府乌青镇"里中有中人之家,贷钱开油饼坊,其雇工人与市上一人剧饮而醉相殴,雇工人推其人堕水死,主不知也。

事闻于官,官不诘责下手之人,主人费六七十金,半偿死者之家,半赂衙门人,事竟得寝。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明清社会治安混乱和官场腐败B.司法不公加剧社会动荡

C.雇佣关系下仍有人身隶属关系D.资本主义萌芽潜滋暗长

10.明末清初,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以了新的意涵。

"新的意涵"是

A.提倡经世致用B.反对君主专制C.批判宋明理学D.追求个性解放

11..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1、500、700、1001到1500、2000、2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

这一规定力图

A.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B.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

C.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发生D.增进雅典公民的责任意识

12、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即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

它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

这些规定反映出英国

A.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B.社会矛盾在不断激化

C.建立成了"福利国家"D.救济观念走向人道

13.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

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

上述现象反映出

A.礼乐制度分崩离析B.学术适应现实政治需要

C.士人阶层日益崛起D.百家争鸣局面异彩纷呈

14、1970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53%,而1965年只占39%,与共产党国家的贸易额则从1965年的30%降至1970年的20%。

中国进口的工业品和技术的大部分、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均来自日本和西欧。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的正常化B.中苏关系不断恶化

C.外交新局面的开创D.外交政策回归理性

15、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

“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

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

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

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

16、1990年11月21日,有34国参加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在“东方”认同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这几乎成为所有欧洲国家的共识。

这表明

A.冷战格局在欧洲的结束B.“新欧洲”是东西方妥协的产物

C.欧洲开启了一体化进程D.冷战时代以西方的胜利宣告终结

17、《汉书?

货殖传》记载富商罗裒以其半“赂遗曲阳、定陵侯,依其权力,赊贷郡国,人莫敢欺。

擅盐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

同时期,丞相张禹“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

材料主要反映出()

A.盐铁官营制度开始实行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转变

C.官商一体影响社会秩序D.富豪专横威胁中央集权

18、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渐发展出登录全户家口的“户籍”,户籍中详细编录家口与土地资料,是为“编户”;将人民编进户籍、纳入统治,身份大致平等整齐,称为“齐民”,合称为“编户齐民”。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异B.调度人力资源服务争霸战争

C.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坚实基础D.打击贵族势力消弭阶级差别

19、16世纪前期,农产品的价格猛涨,而西班牙受贵族剥削和城市行会的影响,工农业产品的价格更是高于英国、法国、尼德兰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

加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推行称霸欧洲的政策,将巨额财富用于军事和政治活动,西班牙贵族为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挥霍,所以西班牙进行的殖民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他人做嫁衣。

这表明()

A.西班牙的封建统治阻碍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

B.价格革命未对西班牙的社会发展造成影响

C.西班牙殖民强国的地位被英、法、荷等取代

D.西班牙的殖民掠夺所得都用于政治和军事活动

20.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城市化进展显著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21、针对洋务运动,胡燏棻写道:

“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则人人有争利之心。

”胡燏棻认为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

A.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B.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C.培养中国自己的建设人才D.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

22、张謇说过“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

因此,他把纱厂的名字叫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23、钱乘旦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

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下列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

A.推行福利国家政策和建立欧洲共同体

B.实行指令性计划模式和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建立亚太经合组织

24、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上说:

“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他们写道:

看!

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

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

”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人们对二月革命的强烈不满B.新经济政策遇到阻力和困难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充分暴露D.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批判

2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

“贵贱分明,男女礼顺。

慎遵职事。

”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

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

由此说明秦始皇()

A.把儒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

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D.儒家思想在思想争鸣中取得统治地位

26、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

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27、古希腊一些学者认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

他们认为,法律不是自然存在的,是人为产生的,是由僭主制定的,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

这些学者()

A.肯定了人的重要性B.重在论述法律制定应符合人的天性

C.阐述了社会契约论D.正确分析了城邦起源的历史原因

28、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

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

A.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B.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C.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29、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

A.“晋人尚韵”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

B.“唐人尚法”表现出大一统下对规范化与社会秩序的要求

C.“宋人尚意”是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惬意心境的反映

D.“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后期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

30、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

“凡乐人扮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

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反映了明代()

A.文化专制走向全面反动B.市民文化成为主流

C.神话历代君主先贤形象D.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两大题,40分)

31.(20分)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

……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

……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

……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2分),分析它们最终(汉代)还是流行开来”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2分),并分析其所带来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批判思想家在政治、经济、思想学术方面的思想主张。

(4分)并分析批判思潮出现的背景(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814年7月,乔治•史蒂芬逊设计制造出第一台蒸汽机车。

在矿区车道上运煤。

1825年9月,斯托克顿和达灵顿之间的铁道正式运管,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铁路。

在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与港口城市利物浦铁路开通时。

首相惠灵顿亲自参加典礼,史带芬逊名声大噪。

在铁路建设投资热中,资本大亨乔治•赫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精心策划新线路通车典礼,擅长利用公众场合激发投资热情;他承诺修建铁路高额红利回报,融资非常顺利,获得巨额资金。

到19世纪40年代早期,英国营运的铁路总长已接近2000公里。

1844~1846年间,英国政府批准的铁路修建里程分别是800公里、2800公里和4600公里。

1845年后,铁路热潮不断升温。

1880年,英国主要铁路线路基本建成。

1890年,全国铁路网形成,总长达32000公里。

 

——改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是英国人1876年修建的,清政府认为铁路妨碍风水,第二年赎回,予以拆毁。

20世纪前,中国自修铁路很少,但有1万多公里铁路权益却落入列强之手。

 

1928~l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关内仅修建了3600多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西北、西南地区修建了1900多公里铁路。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基本上未修建铁路。

新中国建立前夕的1万多公里铁路,大多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西北、西南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

这些铁路由列强修建,轨距宽窄不一;列强把本国陈旧落后的设备高价卖给中国;铁路按投资国别设局。

分割管理,甚至一个铁路地区由几个铁路局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建设人民铁路的方针,到1949年底,原有铁路基本被接管,主干线基本连接贯通。

“一五”计划期间,新建铁路长达6100 公里。

“二五”计划期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长达34406公里。

“三五”、”四五”计划期间,虽然遭遇“文革”,铁路一度半瘫痪,但经过广大职工的努力,仍然建成了一批重要干线和包括南京长江大桥在内的19座特大型桥粱,内燃机和电力机车开始批量生产,1975年底,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达45992公里。

1978年后,铁路迎来了整顿与改革新时期,从”包、放、联、通、多”等5个侧面展开改革;实行“利改税”后,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

1998年,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达66428公里,2012年,全国有高铁13000多公里,时速均在300公里以上,高铁成为中国亮丽的名片。

安全、快捷、舒适成为中国铁路的突出亮色。

 

——改编自《中国铁路发展史》

材料三

2015年9月15日新华社电,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造访中国期间,估计开放120亿英镑高速铁路兴建合约的竞标,为英国吸引中资做最新的努力,英国政府表示,欢迎中国企业联合英国国内企业,对连接英格兰北部、中部与伦敦之间高速铁路第一阶段建造项目的七项合约进行投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铁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析新中国与旧中国两个时期铁路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并指出发生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10分)

 

(3)材料三表明在铁路建设方面中英国际角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一变化对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A

9.C

10.B

11.A

12A

13B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A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A

20A

21、【答案】B

22、【答案】C

23、【答案】A

24、【答案】B

25、【答案】B

26、【答案】D

27、【答案】A

28、【答案】B

29、【答案】C

30、【答案】D

二、非选择题

 

31、(14分)

(1)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诸侯争霸)的需求。

(2分)但儒家主张“仁”“礼”,有利于社会稳定。

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适应了君主加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需要。

统治者的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分)

(2)宋代学者吸收佛教、道教思想,积极入世,关怀现实,创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理学。

(2分)

影响:

注重气节、操守、奋发励志,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助于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

维系了封建专制制度;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4分)

(3)变化:

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

(4分)

时代特征: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因循守旧,束缚思想;重农抑商强化。

(4分)

32.

(1)特点:

率先发展快速发展. (2分)

主要原因:

一是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而且需要交通运输方面的革命,二是英国重视人才奖励,科技发明,三是科学技术与资本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迅速的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四是人们对铁路优势的认同,第五,政府的大力支持. (4分)

(2)变化一,旧中国外国修建的铁路多,中国修建的铁路少,而新中国铁路都是中国自己修建的,掌握铁路修筑权. 

变化二,就中国的铁路是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而新中国的铁路成为中国利国利民的工具. 

变化三:

就中国铁路发展慢,质量低管理差,新中国铁路发展快,质量高,管理科学. (答出两变化即可,4分)

主要原因:

国家掌握铁路修筑权,国家有统一的全盘计划,广大铁路工人的积极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支持.改革开放给铁路建设带来巨大的动力,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 (6分)

(3)英国由铁路先进大国变为一般国家,并在高铁建设上落后中国,中国有历史上的先建设落后国家变成铁路建设大国.铁路建设的发展,推动中国资本国际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促进了中国铁路建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