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4585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学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学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学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学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数学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数学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数学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数学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数学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数学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数学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数学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数学说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数学说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说课稿.docx

《数学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说课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说课稿.docx

数学说课稿

数学说课稿

【精品】数学说课稿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说课稿篇1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

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笼统的因此,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

800入园,3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

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识别整点、半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协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为此,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协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

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

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局部  

(二)活动开始  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时间,人们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局部  活动中我防止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

钟面上有多少数字?

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

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

等。

  2.认识整点、半点,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本环节中,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

让幼儿观察,比拟,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

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惯例习惯的培养。

  每组中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

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下班了。

  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

起床、进餐等,协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数学说课稿篇2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

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

8:

00入园,3:

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

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为此,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

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  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

7:

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

  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  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

”“钟面上有多少数字?

”“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

”“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

”“这两根针一样长吗?

”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

”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

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

评聪明娃娃  在每组中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

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  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

起床、进餐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数学说课稿篇3  一、说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通过学习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探究过程,体会类比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及总结概括能。

  基于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体会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本教材的结构和教学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  基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的结构和教学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  基于对学情的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9章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而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

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难点:

把不等式中的未知数化为1这一步时,应根据不等式的性质确定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是觉得很枯燥,接受新知识会比较困难。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采用了复习导入法、演示法、讲解法、类比法。

  三、说学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又好动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合作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练习法以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将新知识化难为易,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我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的。

  1、回顾旧知,提出目标  首先通过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引入课题,体现了数学中常用的类比数学思想,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类比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再让学生通过解1道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探究新知  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已有知识的实际现状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我设计了4道很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让学生观察其共同特点从而很顺利的概括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再让学生举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从而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的理解;再启发学生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步骤,进一步比较知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3巩固练习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解2个一元一次不等式,一个不含分母、不含等号,一个含有分母、含有等号。

这样由浅入深的设计让学生更容易注意到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若包括分界点画实心点,若不包括分界点画实心点。

  4、归纳小结达标检测  设计一个问题(议一议):

解不等式移项时应注意什么?

系数化为1时应注意什么?

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应注意什么?

是本节课的知识系统化。

  注意:

解不等式移项时要变号但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系数化为1时不等式两边同除以或乘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若包括分界点画实心点,若不包括分界点画空心点。

  5作业布置  让学生把教材第126页必做第1题和选做第2题写在课堂作业本上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时我采用的是复习导入法、类比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从而让他们通过回顾和练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借助类比思想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深刻体会温故知新的成就感,进而轻松愉快的获得新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数学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二小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打基础,也为本册中第三、五两个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作准备。

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一个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应在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品质三方面进行明确。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渗透教学源于生活,我们要会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激发学生认真计算的热情及善于探索、思考的学习品质。

  3、重点、难点:

  重点:

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4、教、学具准备  CAI课件、每位学生一份作业纸。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设计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

因为课标上指出: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

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解决,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整堂课始终贯穿杭州游玩这一情境,设计色彩鲜明的学生喜爱的“动物”和“过山车”等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学习。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方法。

因为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以往的计算教学过多了强调运算、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新课标》所倡导的今天,使我们清楚认识到:

只有将计算教学置于现实问题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问题融于一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学习计算方法,才能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并且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心理学家表明:

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

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中出示的小朋友们被售票员阿姨拦在“动物园”门口,针对谁能正确地并很快地回答售票员阿姨的比赛题,谁就能排在队伍的前面,先进门看小动物时所设计的.第二个过渡题,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给学生创设了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逐步的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轻松地获得新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

“那些不经过设计而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垂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

”而问题的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问题答案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然后带着小朋友去杭州游玩,第一站到动物园,遇到买门票付钱的问题,向学生提问:

我们班有53位小朋友,门票要8元一张,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让学生列出:

53×8的算式,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又根据小朋友进动物园时着急的心切,结合课件的情境,对学生讲到:

你们看,这些小朋友都想排到队伍的前面,怎么办呢?

瞧,售票员阿姨想了一个好办法,她对小朋友说:

“你们不要急,谁能正确地并很快地口答我的比赛题,谁就能排到队伍的前面,先进门看小动物。

”这时我设计了三道典型的口算比赛题:

14×2、31×30、214×3(要求学生说口算过程);同时设计了四道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说出结果的比赛题:

  1个532个533个5310个53  并要求小朋友想想:

3个53和10个53合起来是几个53?

  这时,学生就会根据乘法的意义,13个53写成乘法算式:

53×13,这样,由复习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新知识,为讲授法则和算理做好了知识上和心理上准备。

  第二环节:

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又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

针对前面复习旧知得到的53×13这个算式,先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算理,向学生提问:

  ①你会说一说53×13的意义吗?

  ②53×13中的13可以分成几部分?

怎样求出这两部分的得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先求53×3的积,再求53×10的积,最后把53×3和53×10的积相加。

)我进行板书,在竖式中分三个竖式标明乘的箭头。

  535315953  ×3×10+530×13  159530689159……53×3的积  53……53×10的积(个位上零不写)  689  然后提问怎样把这三步写在一个竖式里呢?

让学生进行算法的探讨。

根据学生的汇报,强调书写格式,用个位上的3去乘53,乘得的积是表示159个一,积的末尾要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上的1去乘53,乘得的积表示53个十,乘得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这样利用迁移原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认识和理解,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

接着我对学生竖式格式的书写进行了规范,并让学生说说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和区别,强调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第三环节: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生活问题和游戏中,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身边问题的活动经验并在玩乐中进行巩固。

而且练习又具有一定的坡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这儿我设计了四大板块:

  1、尝试练习  利用课件中的情境杭州游玩到达第二站“未来世界”提出几个问题:

  ①、门票48元一张,要给我们班53位小朋友买门票共需要付多少元钱?

  ②、进了“未来世界”后,我们班有38位小朋友要坐“过山车”,“过山车”每人要付16元,你能帮忙算一算这38位小朋友一共要付的钱吗?

  ③、这次杭州游玩在小朋友们开开心心中结束了,我们现在要乘车回家了,可我们的司机师傅给我们接送真是太辛苦了,我们应该怎样表示感谢呢?

(付车费)那谁能帮老师算算;我们班小朋友和老师一共55人,每人要付26元的车费,我们一共要付多少元钱的车费给司机师傅表示感谢呢?

  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2、巩固练习  出示小马虎做题:

  52677557  ×43×13×29×36  156********2  2086715151  36469018251812  小马虎做的这四道题中,前三小题错在对位上,第四道错在计算的进位上。

这题主要启发学生不能当小马虎,不能犯小马虎这样的错误,要求学生在发下的纸上找出错的原因后订正并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使学生在理解乘法意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算法,明确算理,激发学生认真计算的热情,懂得认真计算的重要性。

  3、加深练习:

  聪明的小朋友,你们会填吗?

  □84□  ×7□×□7  □□□1□  3□□□□  □□□6□□□□  这里出示两道填数题,对练习稍以加深,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4、延伸练习:

  由杭州游玩结束,我向学生发问到:

下次我们全校小朋友都要来杭州游玩呢,你能算一算我们全校216位小朋友,一共要付多少元钱的车费吗?

引出一道216×26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让学生大胆的猜想计算方法,激发学生探索、思考的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第四环节:

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再谈谈自己的收获?

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五、设计亮点:

  第一,教学设计围绕杭州游玩这一情境,并从中渗入买门票付钱等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生活性。

  第二,教学过程利用鲜明的、学生感性的(动物、过山车等)课件,具有动态生存性。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合部分。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  535315953  ×3×10+530×13  159530689159……53×3的积  53……53×10的积(个位上零不写)  689  板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半独立的形式逐步完成的,它打破了板书由教师一手包办,全盘授予的局面,这样不仅美观、简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逻辑美,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思维能力。

数学说课稿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单调性》,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

从知识的网络结构上看,函数的单调性既是函数概念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等内容的基础,在研究各种具体函数的性质和应用、解决各种问题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建立过程中蕴涵诸多数学思想方法,对于进一步探索、研究函数的其他性质有很强的启发与示范作用。

  根据函数单调性在整个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增函数、单调减函数等概念;能运用函数单调性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函数单调性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运用。

虽然高一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函数单调性概念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

  二、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采取了:

  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正确地形成概念。

  3、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顺利地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