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5193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docx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评价

脑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相关实施、分析、总结、评价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疗效评价及总结(2010年)

一、诊疗方案实施情况

对于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且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综合治疗的患者按中风科中风病的诊疗方案实施。

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指南》。

1.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大于

或等于95%。

显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大于或等于70%。

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大于或等于30%。

无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

小于30%。

2.疗效评估指标

中医症状评估标准

采用计算公式: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进行治疗前后比较。

3.疗效评估相关量表

表1:

中医症状观察表

症状/感觉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1.半身不遂(手脚不听使唤)

2.口歪

3.言语蹇涩(因语言障碍影响

和他人交流)

4.肢体(手脚)麻木

5.眩晕(头晕眼花,甚至想要跌倒)

6.神疲乏力(浑身没劲,懒得说话,

只想躺在床上)

7.头痛

8.肢体疼痛(包括肩关节)

9.肢体浮肿

10.肢体抽搐

11.腹胀

12.纳差(没胃口,不想吃饭)

13.咽干口燥(嗓子干疼)

14.口苦

15.痰多

16.咳嗽

17.心悸(心慌、心跳)

18.心烦易怒(经常烦躁、想发火)

19.气促

20.口臭

21.头昏沉(整天昏昏沌沌,脑子不清醒,想睡觉)

22.健忘

23.睡眠障碍(失眠、多睡、睡眠颠倒等)

24.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心烦,但身体体温不高)

25.身热(全身发热)

26.自汗(特别爱出汗,稍动就出汗)

27.盗汗(晚上睡觉时出汗)

28.大便异常

29.小便异常

表2:

中风病中医症状积分表

症状/感觉

症状严重程度

对生活的影响

1、半身不遂(手脚不听使唤)

0

1

2

3

0

1

2

3

2.口歪

0

1

2

3

0

1

2

3

3.言语蹇涩(因语言障碍影响

和他人交流)

0

1

2

3

0

1

2

3

4.肢体(手脚)麻木

0

1

2

3

0

1

2

3

5.眩晕(头晕眼花,甚至想要跌倒)

0

1

2

3

0

1

2

3

6.神疲乏力(浑身没劲,懒得说话,只想躺在床上)

0

1

2

3

0

1

2

3

7.头痛

0

1

2

3

0

1

2

3

8.肢体疼痛(包括肩关节)

0

1

2

3

0

1

2

3

9.肢体浮肿

0

1

2

3

0

1

2

3

10.肢体抽搐

0

1

2

3

0

1

2

3

11.腹胀

0

1

2

3

0

1

2

3

12.纳差(没胃口,不想吃饭)

0

1

2

3

0

1

2

3

13.咽干口燥(嗓子干疼)

0

1

2

3

0

1

2

3

14.口苦

0

1

2

3

0

1

2

3

15.痰多

0

1

2

3

0

1

2

3

16.咳嗽

0

1

2

3

0

1

2

3

17.心悸(心慌、心跳)

0

1

2

3

0

1

2

3

18.心烦易怒(经常烦躁、想发火)

0

1

2

3

0

1

2

3

19.气促

0

1

2

3

0

1

2

3

20.口臭

0

1

2

3

0

1

2

3

21.头昏沉(整天昏昏沌沌,脑子不清醒,想睡觉)

0

1

2

3

0

1

2

3

22.健忘

0

1

2

3

0

1

2

3

23.睡眠障碍(失眠、多睡、睡眠颠倒等)

0

1

2

3

0

1

2

3

24.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心烦,但身体体温不高)

0

1

2

3

0

1

2

3

25.身热(全身发热)

0

1

2

3

0

1

2

3

26.自汗(特别爱出汗,稍动就出汗)

0

1

2

3

0

1

2

3

27.盗汗(晚上睡觉时出汗)

0

1

2

3

0

1

2

3

28.大便异常

0

1

2

3

0

1

2

3

29.小便异常

0

1

2

3

0

1

2

3

(二)疗效分析

中医症状疗效评估

症状/感觉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1.半身不遂(手脚不听使唤)

287

10

112

134

31

%

2.口歪

123

7

45

55

16

%

3.言语蹇涩(因语言障碍影响

和他人交流)

189

9

54

79

47

%

4.肢体(手脚)麻木

146

8

49

59

30

%

5.眩晕(头晕眼花,甚至想要跌倒)

196

6

68

76

46

%

6.神疲乏力(浑身没劲,懒得说话,

只想躺在床上)

78

6

34

31

7

%

7.头痛

198

11

60

87

40

%

8.肢体疼痛(包括肩关节)

87

4

32

45

6

%

9.肢体浮肿

49

3

17

25

4

%

10.肢体抽搐

23

1

8

9

5

%

11.腹胀

12

1

3

7

1

%

12.纳差(没胃口,不想吃饭)

95

7

38

45

5

%

13.咽干口燥(嗓子干疼)

17

1

5

8

3

%

14.口苦

25

2

10

10

3

%

15.痰多

65

4

23

26

12

%

16.咳嗽

65

5

21

25

14

%

17.心悸(心慌、心跳)

104

7

33

49

15

%

18.心烦易怒(经常烦躁、想发火)

94

6

34

37

17

%

19.气促

43

2

16

15

10

%

20.口臭

13

1

4

6

2

%

21.头昏沉(整天昏昏沌沌,脑子不清醒,想睡觉)

264

14

90

115

45

%

22.健忘

134

5

43

53

32

%

23.睡眠障碍(失眠、多睡、睡眠颠倒等)

36

2

12

11

11

%

24.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心烦,但身体体温不高)

17

1

5

8

3

%

25.身热(全身发热)

38

3

14

14

7

%

26.自汗(特别爱出汗,稍动就出汗)

14

1

4

5

4

%

27.盗汗(晚上睡觉时出汗)

19

2

6

7

4

%

28.大便异常

135

7

47

58

23

%

29.小便异常

83

5

30

38

10

%

脑梗死总的临床疗效评估

中医症状积分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1-25

111

7

34

63

7

%

26-50

145

10

46

78

11

%

51-75

49

2

14

27

6

%

76-102

18

0

5

6

7

%

合计

323

19

99

174

31

%

三、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

中风证系急性脑血管病,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如何有效降低“四高”,是目前中风病难点和焦点,从临床的角度来说,提高救治效果和康复效果又足关键所在。

难点:

如何提高中医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解决思路:

(1)加强宣教。

提高人们对中风病发病特点认识,及早就诊、紧急治疗。

全社会及医务人员树立“时间就足生命,时问就是大脑功能”的观健康观念。

(2)改善医疗条件。

建立快速救治体系,进一步强调卒中单元为神经科急渗超急的意义,不断提高救治质量,力求使中风病人能够在最有效的治疗时间窗内得到有效的救治,从而降低病死率及减轻残程度。

(3)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

中医要发挥传统中医急救药物的研究如开发,如传统中成安宫牛丸,同时发挥中药的整体治疗优势。

(4)动态的辨证施治,治疗个体化。

中风病情复杂,变化迅速,个体差异极大,不能一个证型,一个处方·直治到底。

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病情演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使治疗更具针对性。

(5)早期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腑病科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卒中单元,形成救治——康复——健康教育与预防一体化的治疗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医的康复理论及康复设施,与中医针灸、推拿、烫疗等有机结合。

(6)加强研究力度,深入探索中风病病因病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与措施,研制新的高效中药。

脑病科眩晕病疗效评价及总结(2010年度)

一、诊疗方案实施情况

对于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且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综合治疗的患者按中风科眩晕病的诊疗方案实施。

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中规定的疗效标准。

并制定相应的疗效指数标准。

痊愈:

眩晕等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0%;

显效:

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

疗效指数>70%,同时<90%;

有效:

头昏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

疗效指数≥30%,同时<70%;

无效:

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30%。

(二)评价方法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进行评价:

1.主证:

头晕目眩;2.伴随症状:

如恶心呕吐,耳鸣耳耳聋,倦怠乏力,汗出等;3.发作频率。

同时结合经颅多普勒等检查综合评价。

疗效指数: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中医眩晕程序分级评分表

症状

分级量化标准

头晕目眩

□0分:

无头晕目眩;□2分:

尚可忍受,闭目即止;□4分:

视物旋转,如坐舟船;

□6分:

眩晕欲仆,不能站立。

恶心、呕吐

□0分:

无恶心、呕吐;□1分:

轻度恶心、呕吐,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及进食;

□2分:

影响日常生活及进食;□3分:

频繁严重恶心呕吐,需卧床休息。

耳鸣耳聋

□0分:

无耳鸣耳聋;□1分:

偶尔出现;□2分:

频繁出现,轻度听力下降;

□3分:

持续出现,影响工作和睡眠,明显听力障碍。

倦怠乏力

□0分:

无倦怠乏力;□1分:

乏力,偶有倦怠;□2分:

时有嗜卧,乏力倦怠;

□3分:

整日困卧,对外界事物兴趣下降,坐时即可入睡。

汗出异常

□0分:

无汗出;□1分:

皮肤微潮,稍动更甚;□2分:

皮肤潮湿,动则汗出;

□3分:

稍动汗出,如水流漓。

发作频率

□0分:

无发作;□1分:

偶尔出现;□2分:

经常出现;□3分:

持续存在。

(三)疗效分析

2010年度我科共收治眩晕患者272例,其中治愈48例、显效116例、有效83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

三、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

如何预防眩晕复发

引发眩晕病因较多,在明确其病因后,给予药物、手术等对因治疗外,缓解期中医药辨证施治,求因治本较有成效,主要以“缓则固其本”为原则。

缓解期多偏虚,有气虚、血虚、肾虚之不同,对中气不足,清阳之气有能上荣者,予以益气健脾,升清荣脑,药用黄芪、党参升麻、葛根、蔓荆子、细辛等,或用补中益气汤;对血虚不能上荣于脑者,予以益阴补血养肝,药用生地黄、当归、白芍、何首乌、枸杞子、菊花等;对肾精亏虚,髓海失养而脑转耳鸣者,予以培补肾精外,必知肾乃水火之宅,有偏阴偏阳之别,对阴精不足者,宜滋补肾阴,药用生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白芍、当归等;偏肾阳亏虚者,药用肉苁蓉、菟丝子,仙茅、淫羊藿、补骨脂、覆盆子、杜仲等。

在使用培补肾精时,要避免滋腻呆补,必补中寓通,可加入陈皮、谷牙、砂仁等健脾开胃药,慎防脾胃受伤,运化失司,复引痰浊内生而致复发。

同时,应提高身体素质,量力而行,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劳逸结合;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劳累,避免强烈、突然的头部运动,少作或不作颈部旋转、弯腰动作,特别在已发现某一体位容易引发眩晕时,更应避免,以防诱发眩晕;同时要结合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忌暴怒、惊恐等刺激,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结合适当的饮食方法;忌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腻之品,以免伤及脾胃,酌生痰浊而发眩晕。

脑病病(脑梗死)急性期疗效评价及总结(2011年)

一、诊疗方案实施情况

对于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且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综合治疗的患者按中风科中风病的诊疗方案实施。

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指南》。

1.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大于

或等于95%。

显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大于或等于70%。

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大于或等于30%。

无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

小于30%。

2.疗效评估指标

中医症状评估标准

采用计算公式: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进行治疗前后比较。

3.疗效评估相关量表

表1:

中医症状观察表

症状/感觉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1.半身不遂(手脚不听使唤)

2.口歪

3.言语蹇涩(因语言障碍影响

和他人交流)

4.肢体(手脚)麻木

5.眩晕(头晕眼花,甚至想要跌倒)

6.神疲乏力(浑身没劲,懒得说话,

只想躺在床上)

7.头痛

8.肢体疼痛(包括肩关节)

9.肢体浮肿

10.肢体抽搐

11.腹胀

12.纳差(没胃口,不想吃饭)

13.咽干口燥(嗓子干疼)

14.口苦

15.痰多

16.咳嗽

17.心悸(心慌、心跳)

18.心烦易怒(经常烦躁、想发火)

19.气促

20.口臭

21.头昏沉(整天昏昏沌沌,脑子不清醒,想睡觉)

22.健忘

23.睡眠障碍(失眠、多睡、睡眠颠倒等)

24.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心烦,但身体体温不高)

25.身热(全身发热)

26.自汗(特别爱出汗,稍动就出汗)

27.盗汗(晚上睡觉时出汗)

28.大便异常

29.小便异常

表2:

中风病中医症状积分表

症状/感觉

症状严重程度

对生活的影响

1、半身不遂(手脚不听使唤)

0

1

2

3

0

1

2

3

2.口歪

0

1

2

3

0

1

2

3

3.言语蹇涩(因语言障碍影响

和他人交流)

0

1

2

3

0

1

2

3

4.肢体(手脚)麻木

0

1

2

3

0

1

2

3

5.眩晕(头晕眼花,甚至想要跌倒)

0

1

2

3

0

1

2

3

6.神疲乏力(浑身没劲,懒得说话,只想躺在床上)

0

1

2

3

0

1

2

3

7.头痛

0

1

2

3

0

1

2

3

8.肢体疼痛(包括肩关节)

0

1

2

3

0

1

2

3

9.肢体浮肿

0

1

2

3

0

1

2

3

10.肢体抽搐

0

1

2

3

0

1

2

3

11.腹胀

0

1

2

3

0

1

2

3

12.纳差(没胃口,不想吃饭)

0

1

2

3

0

1

2

3

13.咽干口燥(嗓子干疼)

0

1

2

3

0

1

2

3

14.口苦

0

1

2

3

0

1

2

3

15.痰多

0

1

2

3

0

1

2

3

16.咳嗽

0

1

2

3

0

1

2

3

17.心悸(心慌、心跳)

0

1

2

3

0

1

2

3

18.心烦易怒(经常烦躁、想发火)

0

1

2

3

0

1

2

3

19.气促

0

1

2

3

0

1

2

3

20.口臭

0

1

2

3

0

1

2

3

21.头昏沉(整天昏昏沌沌,脑子不清醒,想睡觉)

0

1

2

3

0

1

2

3

22.健忘

0

1

2

3

0

1

2

3

23.睡眠障碍(失眠、多睡、睡眠颠倒等)

0

1

2

3

0

1

2

3

24.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心烦,但身体体温不高)

0

1

2

3

0

1

2

3

25.身热(全身发热)

0

1

2

3

0

1

2

3

26.自汗(特别爱出汗,稍动就出汗)

0

1

2

3

0

1

2

3

27.盗汗(晚上睡觉时出汗)

0

1

2

3

0

1

2

3

28.大便异常

0

1

2

3

0

1

2

3

29.小便异常

0

1

2

3

0

1

2

3

(二)疗效分析

中医症状疗效评估

症状/感觉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1.半身不遂(手脚不听使唤)

277

11

112

124

30

%

2.口歪

125

7

47

55

16

%

3.言语蹇涩(因语言障碍影响

和他人交流)

193

10

55

80

48

%

4.肢体(手脚)麻木

149

9

50

60

30

%

5.眩晕(头晕眼花,甚至想要跌倒)

193

6

67

75

45

%

6.神疲乏力(浑身没劲,懒得说话,

只想躺在床上)

80

6

35

32

7

%

7.头痛

178

11

55

77

30

%

8.肢体疼痛(包括肩关节)

88

5

32

45

6

%

9.肢体浮肿

52

4

18

26

4

%

10.肢体抽搐

10

3

3

3

1

%

11.腹胀

11

4

2

3

1

%

12.纳差(没胃口,不想吃饭)

105

10

41

48

6

%

13.咽干口燥(嗓子干疼)

21

2

6

9

4

%

14.口苦

21

1

9

9

2

%

15.痰多

68

5

24

27

12

%

16.咳嗽

68

5

25

25

12

%

17.心悸(心慌、心跳)

109

9

35

50

15

%

18.心烦易怒(经常烦躁、想发火)

98

6

36

39

17

%

19.气促

38

2

15

14

7

%

20.口臭

13

1

5

5

2

%

21.头昏沉(整天昏昏沌沌,脑子不清醒,想睡觉)

254

13

87

112

42

%

22.健忘

155

5

53

63

33

%

23.睡眠障碍(失眠、多睡、睡眠颠倒等)

76

14

24

24

14

%

24.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心烦,但身体体温不高)

18

1

6

8

3

%

25.身热(全身发热)

28

8

7

8

5

%

26.自汗(特别爱出汗,稍动就出汗)

15

2

4

5

4

%

27.盗汗(晚上睡觉时出汗)

21

4

7

6

4

%

28.大便异常

130

7

46

56

21

%

29.小便异常

80

5

30

35

10

%

脑梗死总的临床疗效评估

中医症状积分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1-25

112

8

35

61

8

%

26-50

148

10

47

81

10

%

51-75

48

2

14

27

5

%

76-102

19

0

5

7

7

%

合计

327

20

101

175

30

%

三、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

中风证系急性脑血管病,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如何有效降低“四高”,是目前中风病难点和焦点,从临床的角度来说,提高救治效果和康复效果又足关键所在。

难点:

如何提高中医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解决思路:

(1)加强宣教。

提高人们对中风病发病特点认识,及早就诊、紧急治疗。

全社会及医务人员树立“时间就足生命,时问就是大脑功能”的观健康观念。

(2)改善医疗条件。

建立快速救治体系,进一步强调卒中单元为神经科急渗超急的意义,不断提高救治质量,力求使中风病人能够在最有效的治疗时间窗内得到有效的救治,从而降低病死率及减轻残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