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5384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docx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6

2020——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周练六试题

一、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

【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

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二、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几乎所有人都有这种经历:

出门后总在担心屋门是否忘记锁了,煤气、电器是否关好,甚至会因此回家检查。

如果程度较重,持续时间长,同时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的话,①。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强迫症状一般包括:

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前者表现为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怀疑、回忆、穷思竭虑等;②,如反复检查、反复计数、反复洗手等。

③,以致手上有一股浓重的肥皂味,有人甚至把手都洗出血来。

3、作文。

(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张老师在一次上语文课时,误将“晏”写成“宴”,李明同学当即指出了他的错误。

张老师把“宴”改成“晏”之后说:

“唔!

汉字就是这个毛病,相同的零部件,摆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一样。

外国文字可不会这样。

”谁料话音刚落,李明同学又举手了。

张老师问李明同学有什么问题,李明同学说:

“英文的god(上帝)和dog(狗)呢?

”……

就李明同学的做法写一篇议论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0——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周练六试题答题卡

班级:

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

______得分:

________

 

一、1、()()(5分)

2、

(6分)

2、①

信丰中学2020——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周练六参考答案

一、

1、AC(A项,“儒雅谦恭”有误;C项,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选对一个2分,两个5分)

2、①壮志难酬。

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

②迟暮悲伤。

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

③孤独寂寞。

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

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每点2分)

2、参考答案:

①就是患上了强迫症(1分)②后者表现为反复做一些行为(2分)③有人因为反复洗手(2分)

3、【写作指导】

解答过程如下:

第一步,认真阅读。

这是答好供料作文题的前提和

基础。

此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学生李明连续两次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

第二步,提炼观点。

从逻辑上讲,对李明同学的做法,无非是三种态度:

要么赞同,要么反对,要么部分肯定,部分否定。

于是,提炼观点如下:

①李明同

学勇于质疑,求真求实的精神值得提倡。

②李明同学不顾场合、对象,让老师下不了台的做法不可取。

③李明同学勇于质疑的精神可嘉,但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在实际答题中,有些同学提炼出的观点竟是“张老师的行为崇洋媚外”,这显然有些跑题了,写的不是李明的行为而是张老师的行为了。

第三步,联想素材。

上述三种观点均可以写。

如选定第三种观点,那么,不妨全面展开联想,想到什么就先记下来。

例如可能会想到以下各条

①当说不说的好好先生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敢于直谏的魏征④《火刑》(布鲁诺)

⑤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⑥面对歹徒,敢说敢斗

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⑧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⑨外国文字与外国月亮⑩爱迪生晚年自以为是,一无所成……

第四步,列出提纲。

根据选定的观点和想到的素材,列出写作提纲。

限于时间,此提纲不宜过细。

下面是一份拟好的提纲:

①中心论点:

李明勇于质疑的精神值得学习,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②引论:

简述材料,提出论点。

③本论:

A、列举、简析生活中不正常的现象。

B、结合典型事例(正反)剖析说理。

C、论“进谏”需要勇气。

D、结合有关哲学原理分析。

④结论:

总结全文,辩证分析。

⑤素材:

A、商纣王、魏征B、布鲁诺、伽利略C、比干、屈原D、邹忌

从上列提纲看,想到的素材中的⑥⑨两条显然应删除。

②③⑦属同类素材,④⑤⑩应归为一类……这些素材不一定都用,只要选取一部分就可以了。

第五步,撰写成文。

【范文示例】

有理不妨也饶人

古人云: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

老师当

然也是如此,做学生的也要明白这一点。

张老师在上语文课时,犯错不断。

李明同学积极纠正,直戳要害,似乎带有一点儿得意的语气,丝毫不给老师面子。

犯错的事情人人都会有做过,何况是老师。

当我们指出别人的错误时,应用委婉的语气,或者对于一些不起眼的错误,来个“视而不见”,给别人一个台阶下,有理不妨也饶人!

曹操手下有一谋士,名叫杨修。

杨修

十分聪明,但他一有理即脱口而出,从不想后果,,口无遮拦,只自顾自地的津津道来。

杨修对待曹操的错误,从不会以委婉的方式去纠正,而是一语道

破。

曹操一忍再忍,忍无可忍,终于气急败坏,令人处死杨修。

就是这么一种性格,使杨修落了这么一个下场。

理直气壮不可取,委婉进谏才是王道!

前不久,香港发生了一件广为听闻的事件。

一对大陆夫妇因孩子内急,排队上厕所,但孩子实在是憋不住了,夫妇两就在路上,用纸片接住孩子的屎尿。

因为香港的政策,随地大小便是要罚款的,一位香港记者看到了这一事件的发生,随即拿相机拍了下来。

大陆夫妇又看到了,他们就争吵了起来。

本来这一件事情能轻松解决,当因为双方得理不饶人的态度,让情势白热化,导致这一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

大陆夫妇有理,香港记者有理,何不坐下来谈一谈,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道理难道不懂吗?

非要拼个你死我活才罢休吗?

许多人都知道魏征敢于直言进谏,魏征的坦直实在是勇。

但细想一下,如果不是因为有唐太宗这么一位懂得“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道理的明君,魏征再勇也是无用的。

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掌握分寸,船到桥头自然直,无需过分做作。

待人处事固然要得理,但绝对不可以不饶人。

留一点余地给别人,不但不会吃亏,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有理不妨也饶人。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海边的雪

张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

天就要黑下来了。

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

“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

唉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

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

”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

”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

“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

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

“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

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

真不容易啊!

”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

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

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

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

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

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

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

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

他怎么也睡不着。

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

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

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

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

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

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

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

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

“妈呀,海里有人!

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

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

“有人!

他们上不来了!

“听声音不远!

”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

“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子,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大火:

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

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

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

“点铺子吧!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

大火燃起来了!

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

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

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

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

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

“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让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

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

“这是我儿子!

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

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

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

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

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

他们的一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

他们颤声叫着:

“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金豹烘手、饮酒取暖,突出风雪带来的寒冷程度之深,把酒瓶插到沙子里暗示了地点,这些描写紧扣了标题。

B.两位老人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

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C.小说写金豹睡不着,目的是引出下文一连串情节,因为睡不着而走出铺子,直到他们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

D.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把一个寒冷冬季风雪天气里的温暖故事,讲述得精彩动人。

2、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3、小说结尾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季豌豆

周大新

在诸种庄稼中,我最喜欢豌豆。

小时候,每到豌豆苗长得有筷子高时,娘总要让我拎个小篮,去豌豆地里掐一点豌豆叶回来,放在面条锅里当菜。

一大锅面条有这一把豌豆叶,就显出一股青鲜之气,我们兄妹几个逢着吃这豌豆叶面条,都要呼噜呼噜吞个肚子滚圆。

豌豆开花的时候,便是我们这些乡间孩子最快活的赏花日子。

在诸种庄稼中,只有豌豆开起花来最好看。

小麦花花朵太小,绿豆花颜色单调,玉米花香味太淡,唯有豌豆花又大又艳香味又好闻。

豌豆花大部分是红色,也有紫色和白色相掺其间。

红色中又分深红、浅红、粉红多种,一根豌豆蔓上常有几种颜色的花,一眼望去,真是五彩缤纷。

因在豆蔓上的高度不等,豌豆花常分几层,看上去如楼阁相叠;又因豆蔓横爬在地的长度不同且互相纠结,花便分一簇一簇,瞧上去似花球相连。

豌豆花常常是在一个早晨陡然大放,一地的花朵猛然出现在人们眼前,浓浓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由不得人们不深深地呼吸,快活地揉着胸腹。

我们这些平日无缘赏花,根本见不到大片玫瑰、月季的农家孩子,常被这大片的豌豆花激动得嗷嗷乱喊,总要绕着豌豆地四周的田埂边跑边叫:

嗬,看那片!

哟,看这片!

豌豆角长出后,我们便要千方百计地去偷摘来解馋。

豆粒没长成、豆角还扁还嫩时,我们便把豆角整个地塞到嘴里嚼,直嚼得满嘴青甜,绿汁直滴。

待豆粒凸起还不老不硬时,我们便把豆荚小心地打开,凑到牙上用齿尖一捋,把那些青嫩的豆粒全捋进口中,又香又甜地吞咽。

豆角将熟未熟时,大人们也常摘些到家,在锅里带荚一煮,让我们剥荚吃豆,这时候的豆粒已是十分筋道分外香了。

待把豌豆收割下来拉到晒场上一打,我们便又可以吃到喷喷香的豌豆糕了。

娘做的豌豆糕最好吃,她总把豌豆磨碎成面,用细箩箩过了,而后拌了香油、花椒、茴香、盐、蛋清和酵子等,搅成糊状,摊在笼屉上放锅里蒸,蒸出后用刀切成方块,让我们用筷子夹了吃,那种鲜味和香气让人吃了还想吃。

经石碾碾压打净豆粒之后的干豌豆秧,除了可烧锅,还特别柔软好玩,我们常在豆秧上打闹翻滚游戏。

遇到家里来客床不够睡时,娘便在地上铺厚厚一层豌豆秧,让我盖了被在上面睡。

每当我躺在那柔软的透着香气的豌豆秧上时,总想起奶奶给我讲的那个神话故事:

老天爷为了使自己造出的人能在世上活下来,便叫自己的几个儿女各变成一种可供人吃的庄稼。

性情不好的长子变成了小麦,身上有芒;身高体胖的次子变成了苞谷,棒子特大;性情温顺、身子柔软的女儿变成了豌豆,所以豌豆全身没有一点坚硬刺人之处,而且通体溢着香气……

因了这些,我对豌豆怀了特别的喜爱之情。

去年初夏我回故乡探亲,当时正是豌豆长角的时节。

到地头一见那久别了的青绿色的豆秧,我立时高兴地蹲下去抚摸它们,同时扭头问弟弟:

“自己的责任田,为何不多种点豌豆?

”不想弟弟沉了声答:

“就这一亩我都不想种了,这是最后一季!

”“为什么?

”我一惊。

“你看看,还有哪家在种豌豆?

”他抬手朝四野一抡。

我搭眼朝周围的田里望去,可不,到处种的都是麦子,自家的豌豆田是唯一的一块。

“咋都不种了?

”我很惊异。

“这是低产庄稼,又怕大风,化肥又贵,种了根本赚不到钱!

”弟弟瓮声瓮气说道,“加上如今人们的口味变了,都只愿吃麦面,不愿吃粗粮,收了豌豆卖给谁?

我“哦”了一声,很觉意外,不过细想之后又觉得这话有理。

“怕是豌豆也要走大麦、荞麦、赤色豆的路了。

”娘在一旁叹了一句。

我听后心里一震。

早先这地方每年都种的大麦、荞麦、赤色豆,这些年已基本上绝迹。

从我记事到现在,不过几十年时间,就有三种庄稼不种了,难道我十分喜爱的豌豆也要步它们的后尘?

“明年咱也不种了!

”弟弟又决然地说。

我不好再劝弟弟,眼看赚不了钱,继续种下去又有何益?

也许,人类就是这样在对庄稼的比较和抛弃中前进的。

祖先们当初大约是太饿了,选定的庄稼种类太多。

如今,现代人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比较和选择,把好吃的、高产的、容易种的保留下去,把粗糙的、低产的、不易种的抛弃掉。

然而这种抛弃是否对人类自己都有益?

“豌豆这东西有时可做中药引子。

”娘在一旁幽幽地说,“日后都不种了,用时去哪里找?

我长久地站在豌豆地头,望着那些青闪闪的生机勃勃的豌豆秧在心里思忖:

它们就要在这块地上消失了,也许几百年之后住在这里的人们,就不会知道他们的祖先曾经种过吃过豌豆,那时的孩子,更不会享受到我们童年时摘豌豆角解馋的乐趣……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豌豆花的大小、香味、颜色、位置层次等多角度来描写豌豆花,表现了它的鲜艳香甜,突出了豌豆花给作者带来的巨大冲击。

B.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释了自己喜欢豌豆的原因;第二部分记叙了豌豆种植的现状。

主旨突出,结构分明。

C.文章写作者躺在豌豆秧上想起奶奶讲的神话故事,丰富了文本的内容,也通过对比赞扬了豌豆性情的温顺,秧苗的柔软。

D.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颇为明显,作者越是喜爱豌豆,就越为豌豆被抛弃的事实而感伤和忧虑。

2、请简要分析“我”对豌豆怀了特别的喜爱之情的原因。

3、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最后一季豌豆”的含义。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北京,南京

侯发山

老歪这两天特兴奋,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

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

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

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

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

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

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

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

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

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

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

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

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

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

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

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

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

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北京?

还是南京?

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

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有中山陵,有雨花台。

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

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

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

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

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

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

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

他们也没回来过。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

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

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

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

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

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

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

女儿是旅游结的婚。

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

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

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

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

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

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

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

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

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

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

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

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

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

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

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

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

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

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

B.老歪最后决定哪里都不去,就在家守着妻子的照片,表现出老人孤寂的晚景和内心的失望痛楚,读来让人心酸。

C.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却对老父亲不闻不问,反映出当代部分青年不懂感恩,不遵孝道的社会现实。

D.文章运用补叙来介绍老歪独自一人拉扯孩子的艰难情形,与下文儿女的不孝形成对照,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2、小说中老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

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明年,令入阁预机务。

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

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天顺元年,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

“汝非肤所擢状元乎?

”时顿首。

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

贤雅重时,退必咨之。

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

贤初小忤,久亦服其惊直,曰:

“彭公,真君子也。

”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

贤以语时。

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

“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

”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

门达构贤,帝惑之,曰:

“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曰:

“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

”因力直之。

且曰:

“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

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是冬,无雪。

疏言:

“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尅不堪。

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革其弊,以惠小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