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5894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docx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

第一章

一、服务:

是人们在消费者支配下为满足其需要而创造某种效用的活动。

(判断)

二、服务业:

是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产品的经济部门或企业集合。

(简答)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1、界定的方式不同。

(第三产业:

剩余法,难以确定范围:

服务业:

能否提供或生产各种类型的服务产品的标准。

):

2、三次产业划分思想的出发点是经济体系的供给分类;而服务产业则是以经济系统的需求分类为基础;3、第三产业的经济意义主要是相对于国内结构而言的,而服务业的经济意义是以市场为基础,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分类:

1、从消费角度:

生产资料服务业,生活资料服务业。

(选择)

2、从产生时间顺序:

传统服务业,新兴服务业。

三、国际服务贸易:

1、传统定义:

指当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地区)的服务需求者(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服务时,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取得外汇收入的过程,这样就形成服务的出口,与之

特征:

1)国际服务贸易的标的物一般是无形的:

2)国际服务贸易生产、消费的同步性与国际性;3)国际服务贸易的保护更具有隐蔽性和灵活性;4)国际服务贸易管理的复杂性。

WTO标准分类(简答):

①商业性服务:

指在商业活动中涉及的服务交换活动,包括个人、企业、政府消费的活动,包括1)专业性服务;2)计算机及相关服务;3)研究与开发服务;4)不动产服务;5)设别租赁服务;6)其他。

②通信服务;③建筑服务;④销售服务;⑤教育服务;⑥环境服务;⑦金融服务;⑧健康与社会服务;⑨旅游与相关服务;⑩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⒒交通运输服务。

按国际服务贸易发生的方式分类:

1)要素服务贸易;2)追加性服务贸易;3)物化服务贸易。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标准划分:

1)民间服务(商业性服务);2)投资服务;3)其他政府服务和收益:

4)不偿还服务

四、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

①统计方法分类:

1)国际服务贸易的传统统计方法—BOP。

定义的主要是跨境交易(居民与非居民的服务交易)。

2)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新领域—FAT统计。

着重记录外国投资所形成的商业存在的经营情况,可分为内向、外向统计。

②我国的统计方法:

1)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基本构成。

一部分BOP服务统计,一部分FAT统计;BOP与FAT互为补充。

从不同侧面反映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全貌。

2)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基本做法。

⑴BOP服务统计,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进行包括分国别和分省(区、市)的统计。

⑵FAT服务统计,参考发达国家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统计方法。

3)建立健全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原则。

应遵循国际可比性、可操作性、经济性、渐进性的原则。

五、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

①国际货物贸易:

主指国际间的商品交换活动。

②直销模式:

是区别于传统的采购、仓储、分销、运输的一种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的贸易模式。

(简答)③两者的关系:

两者除了具有相互依托的共性外,其不同特征有:

1)服务商品的不可感知性或贸易标的的无形性;2)不可分离性;3)贸易主题地位的重要性;4)差异性;5)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高度垄断性:

6)不可储存性;7贸易保护方式的隐蔽性;8)国际服务的约束条例相对灵活;9)国际服务商品的营销管理难度更高,更复杂。

第二章.(国际分工和合作是导致国际哦服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的第三产业发展壮大是国际贸易得以兴起的根本原因)

(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组成了国际贸易活动)(选择、判断)

六.(简答)知识产业:

指服务业中知识化程度较高的产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产业,包括咨询、广告、设计、中介服务等

特征:

规模个性化产业,企业属于创造知识型、水平管理、软件成为重要的创造手段,柔性产品创新。

七、(简答)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征:

①服务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②由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型国际贸易的发展远快于传统形式的服务贸易项目;③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贸易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劳务服务贸易发展较快。

八、(简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原因:

①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地位上升;②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发展;③经济服务化;④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加强了服务的国际化;⑤国际服务合作的扩大促使服务贸易扩大;⑥旅游业的发展加速了世界服务贸易的扩大;⑦科学技术促进了供给服务贸易的繁荣;⑧需求方面的原因;⑨人们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⑩解决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

九、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

①影响国际服务供给的宏观变量;②影响国际服务贸易需求的宏观变量。

十、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①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加速催化趋势;②国际服务贸易的高科技化趋势;③国际服务贸易的非平衡化趋势:

1)地区间的非平衡化发展;2)部门间的非平衡化发展;④国际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趋势;⑤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

十一、国际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原因:

①经济全球化的需要;②与商品贸易发展相辅相成;③国际服务贸易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

十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特点:

①增速升逆差减,出口高于全球增速,占全球比重逐年提高;②旅游和运输占出口比重达60%,新兴服务出口高速增长;③出口集中东部沿海地区,进口市场多元化分布。

主要问题(简答):

①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②服务业出口有限,与我国经济及贸易地位不相符;③服务业结构不合理;④服务业缺乏比较优势,竞争力不强。

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

①国内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②长期重制造,轻服务的政策导向客观造成服务贸易发展相对缓慢;③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管理不够完善;④高附加值或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贸易发展落后;⑤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

对策:

①优化服务行业结构;②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③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④加强服务业的组织领导。

第三章、

十二、①发达国家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倡导者;②发展中国家对服务贸易自由化持谨慎态度,原因如下:

1)服务业中许多部门不具备竞争优势;2)发展中国家的服务部门向来成熟;③有些服务业涉及国家主权,机密和安全。

十三、GATS的宗旨:

①在有透明和逐步贸易自由化条件下扩大服务贸易,促进所有贸易伙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②在适当考虑国内政策目标的同时,尽量使各成员在互利基础上获利,并保证权利和义务的全面平衡,将服务贸易自由化推向更高水平;③成员国为了符合国内政策的目标,有权对境内提供的服务制定和实施新规定,考虑到不同国家发展的程度不同,发展中国家可以根据特殊需要实施该项权利;④促进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到国际服务贸易和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尤其提高它们国内服务的能力、效率和竞争力。

主要原则(简答):

①服务贸易的透明原则;②最惠国待遇原则;③逐步自由化原则;④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原则;⑤服务贸易的限制和禁止原则;⑥服务提供申请获准原则,GATS的规则:

1)一般义务与规范;2)特定承诺;3)特定服务业。

GATS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①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②为各国服务业竞争力提高和服务业现代化创造条件;③GATS是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的催化剂;④加剧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平衡;⑤加剧服务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⑥增强对基础服务业的投资信心;⑦加快服务业内部的国际分工,带来全球服务贸易的增长;⑧有助于缓解发达国家的高失业率;⑨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⑩对投资产生积极的影响。

GATS对中国服务也的影响:

利与弊

 

第四章

十四(分析)

国家旅游服务贸易:

是旅游服务在国家之前的有偿流动和交换过程,即国家相互为旅游者进行国际旅游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旅游服务的交易过程

发展趋势:

1.旅游业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2.国际旅游区域的中心向东转移3.国家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分散化4.国际旅游方式趋向多元化5.中远程旅游渐趋兴旺6.国际旅游对旅游安全更加重视

特征:

1.国际性2不确定性3高效益型4财富转移性

十五

影响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宏观经济因素

1.影响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要求的宏观经济因素:

(1)人口因素:

数量,本质,分布

(2)经济因素:

国民生产总值水平,可支配收入,汇率(3)社会文化因素(4)政治法律因素(5)旅游资源因素

2.影响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供给的宏观经济因素:

(1)旅游的环境容量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科学技术发展水平(4)旅游经济方针和政策

十六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优势:

1.资源优势2.市场优势

中国三大旅游市场的发展战略:

1.国内市场已成为中国旅游业的基础和支柱

2.入境旅游市场的重要性想对下降3.出境市场的发展持续上升,比重持续上升

战略:

1.刺激和引导三大市场需求,鼓励和方便旅游消费2.统筹,规范,提高三大市场旅游供给的规模,结构,效率和质量3.协调三大市场发展同外部运行坏境见的关系

十七

海南游业:

1.政府重视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2.特色景点不断增加3.旅游企业与投资主体多元化4.会展旅游等新兴旅游业的发展

十八

存在问题:

1.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效应尚未形成2.旅游企业实力不强,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差距大3.旅游行业经营管理混乱,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4.旅游观光路线单一,产品不够丰富5.旅游宣传促销不足,品牌效应较小

十九

加入WTO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

1.加入WTO后,对中国的旅游企业冲击最大

2.旅游饭店等行业受到冲击

3.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对中国旅游业的要求:

(1)国民待遇和透明度

(2)签证制度(3)货币兑换(4)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

对策:

1.政策上的支持2..财政上的支持3.发挥国有骨干旅游企业的作用4.在增加国际旅游收入上下加快5.正确引导出境游

第五章

二十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

是由参加方(指参加贸易谈判的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供应者向另一方提供的任何形式的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主要指银行业,保险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

作用:

1. 聚集和分配社会再生产所需的资金

2.办理货币的收付和结算

3.调节投资方向和产业结构

特征:

1. 发达国家在金融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2.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化

   3.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

   4. 金融服务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二十一

国际银行服务贸易的特征:

1.银行服务的国际化

2.银行服务的多样化

3.网络银行迅猛发展

国际银行服务网络:

1.代表处  2.代理行  3.分支行处  4.附属或联营银行

   5.国际银团组织

国际银行服务监管:

 1.资产管理  2.负债管理  3.风险管理

二十二

世界金融一体化的表现:

1.各国金融政策倾向一体化

           2.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

           3.证券投资国际化

           4.资本流动自由化,国际化

影响:

利:

1.促进了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提高世界生产水平

  2.推动了国际投资的发展,促进了一些新兴市场的迅速兴起

  3.促进了国际金融机构的竞争,提高了资金的流通效率,有利于降低筹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4.促进了世界各国金融机构的合作,调整和改革

弊:

1.加大了用户和金融业自身的风险

  2.为世界范围的投机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加大了金融市场的监管难度

  3.使国际金融发展更不平衡

  4.使一国艰难坚持自主的经济政策,为一国的经济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第七章

二十三 (分析)

文化产品:

是文化创造的结果,包括文化精神产品和文化物质产品

特点:

1.文化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随着人们的消费能力增长而增长

   2.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是文化人力资本的拥有者,是具有创作才能的个人,文化产品中的劳动支付,完全是脑力的支付

   3.创造文化产品没有明确的消费对象,难以判断市场的需求,因此,投资文化产品必定要承担市场的高风险

   4.文化产品的产生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研究和发明过程,每一件文化产品都具有不可重复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

   5.文化产品创造的是无形资产,积累的是品牌效应

二十四

文化贸易:

指国际间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贸易方式,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知识产权

特点:

1.贸易市场的高垄断性

   2.贸易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3.贸易自由化的例外性

   4.贸易约束条例的相对灵活性

   5.与其他产业的强烈交融性

发展意义:

1.有助于提升对外文化的经济功能,加快积累国民财富

     2.有助于传播文化理念,促进了解,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3.有助于开发文化商品的附加值,扩大外贸出口

文化产业:

指与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相关的产业,是经营文化产品的文化服务的产业

二十五

文化贸易全球化的表现:

1.文化产品的贸易总量大大增加

2.文化服务贸易的增长超过传统服务业

3.文化产业在各国产业结构中比重上升

4.市场对文化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上升

原因:

1.冲击传统艺术创造和传播形式

   2.文化商品价值的不确定性

   3.文化贸易自由化分歧扩大

   4.两极分化加剧

二十六

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1.文化多样性与文明多样性有着对等的关系,强调文化多样性旨在呼吁文明多样性

2.文化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3.文化多样性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础

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意义:

1.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

2.文化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

3.文化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凝聚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

4.文化为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

5.社会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组织的个性和性格

二十七

“文化例外”:

指WTO成员有权根据本国,本民族的实际情况和历来传统,在文化领域和明显涉及文化层面的产业领域采取一定保护性措施,以使本国,本民族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而在世界格局的需求下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市场准入原则:

关于别国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国市场的规定,是指一成员方允许另一成员方的货物,劳务与资本参与本国市场的程度

二十八

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

1.效益低下,存在严重的贸易逆差

2.贸易范围分布不够广泛

3.贸易结构不合理

4.贸易渠道不够通畅

原因分析:

1.观念错位  2.主体缺乏  3.政策缺位  4.认知不足

中国发展文化贸易的优势:

1 文化资源丰富  2  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3可预期的政策优势  4文化产业的后发优势

战略政策措施:

1.加强文化法制建设   2.加快文化体制创新

       3培育民族强势品牌,拓展世界资本市场

       4培育文化企业,发展跨国企业

       5拓展人才队伍

美国电影发展优势:

1.以高科技的优势

2.高科技揉合于剧情

3.美国电影的包容性

4.全球化合作

5.版权和法律保障

6.英语语言优势

好莱坞的三个垄断性优势:

1.垂直整合

2.交叉促销

3.品牌效益

美国文化贸易发展:

1.多样性,开放性

         2全球发展的文化战略

         3政府支持

         4领先的科技

         5市场化和商业化运转(全球营销网络)

         6文化产业的精英人才(创新能力)

朝国文化贸易发展:

1文化产业推动了朝国经济重新崛起

         2势力扩大

经验:

1 政府支持 2大量企业财团支持 3大量优秀人才 4大量优势营销人才

第八章

二十九

比较优势理论

服务的特征:

1.服务具有抽象性;2服务的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离性决定具有规模效益的可能性很小,这要求服务提供者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优势和专业素质优势;3.服务具有不可储存性,它必须在生产中被消费掉,4.服务的不稳定性要求服务提供者具有人员素质.管理.创新和差异化优势。

三十

要素禀赋论:

H-O模式强调了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的资源中所占的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投入中所占的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称要素比例论。

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同出口的总是那些以自己相对富裕的要素生产产品,而进口的总是那些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三十一

国际,贸易服务的经济效应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1.充当基础设施;2.作为中间环节;3.对经济的战略意义;4.结构调整作用5.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服务贸易与产业发展:

1.通过参与贸易活动,一国可以发现自己的比较优势,并围绕比较优势发展自己的产业;

2.贸易可以为新兴的产业的建立提供市场条件

3.贸易所带来的国际竞争可最大限度地保证产业推进的效率。

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

1.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发展

2.国际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条件

3.国际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2)促进技术进步(3)促进产业结构升级(4)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三十二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

指一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通过立法和国际协议,对服务和与服务有关的人,资本,货物,信息等在国家间的流动,逐渐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放松对外贸易管制的过程

第九章

三十三

波特的国家优势理论:

其中心思想是一个国家的4个基本方面的特质构成该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并促进或阻碍国家的竞争优势的产生

1.资源与才能要素:

指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状况,包括熟练劳动力,以及在某一行业竞争所具备的基础设施条件

2.需求条件:

指某个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国内需求性质

3.关联和辅助性行业:

指国内是否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行业

4.企业战略:

结构和竞争企业:

指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条件,以及竞争的本质

5.机构和政府是另外两个能够对国家菱形条件产生重要影响的变量

贡献:

1.提出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2.强调动态的竞争优势3.强调国内需求的重要性4.强调国家在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关键作用

三十四(简答)

国际服务贸易保护政策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垄断2.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3.经济外部性4.为保护本国在政治,文化上的独立性,国家必须对这些领域进行干预和限制

保护政策的分类:

1.把服务交易模式与影响服务提供和消费的壁垒结合起来:

产品移动壁垒,国家规定服务提供的最高限额

2.资本移动壁垒:

外汇管制,浮动汇率体系和对外投资收益汇回母国的限制等

3.人员移动壁垒,利用移民政策限制和繁琐的出入境手续限制服务提供者进入本国或进入本国后从事生产经意

4.开业权壁垒,又称生产者创业壁垒

外汇管制:

主要是指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控制外汇在本国境内的持有流通与兑换,以及对外汇的出入境实行管制的政策

浮动汇率:

是指一国的货币汇价不规定上下浮动的幅度,外汇汇率主要由供给和需求市场力量决定,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三十五(简答)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政策措施

1.建立服务自由贸易区,在区域内减免税收和其他管制

2.政府鼓励投资,加速服务行业发展,并有意识利用外资发展本国落后的服务业

3.大力发展信息及电信技术设施,鼓励数据的越国境自由流动

4.财政支持

5.努力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

6.支持和鼓励国际间和区域服务部门的合作和一体化,合作活动的目标是建立有效的,有竞争的,富有活力的服务部门

 

选择,判断

1989年《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签署

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

1.1986.10.27---1988.11

关于服务贸易的定义范围,与服务贸易有关的国际规则或协议等问题

2.1988.12—1990.6

重点:

透明度,逐步自由化,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例外和保障条款,国内规章等原则

3.1990.7---1990.12

“肯定”“否定”列表之争

4.1991.4---1994.4

GATS

1995.1.1WTO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