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5910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

高一语文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

必修一。

七大题,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卷(共80分)

一、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到了颓圮的篱墙,           。

(戴望舒《雨巷》)

3、揉碎在浮藻间,    。

(徐志摩《再别康桥》)

4、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

5、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6、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二、文言文阅读(31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6分)

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每小题1分,共12分)

①行李之往来行李: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③失其所与与:

④吾其还也其:

⑤顾计不知所出耳顾:

⑥秦王还柱而走还:

⑦距关,毋内诸侯距:

⑧不如因善遇之因:

⑨沛公置车骑置:

⑩道芷阳间行道:

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

⑫素善留侯张良善:

8、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被动句)(4分)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欲呼张良与俱去。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小题。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

“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

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

王且亦病,不能奉诏。

”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

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王来,未到。

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

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

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於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

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使人请太后曰:

“此非人所为。

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

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

“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丞相曰:

“何解?

”辟彊曰:

“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

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丞相乃如辟彊计。

太后说,其哭乃哀。

吕氏权由此起。

乃大赦天下。

九月辛丑,葬。

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

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史记·吕太后本纪》)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微时妃也微:

指地位微贱

B、高帝属臣赵王属:

部属

C、将兵居南北军将:

统领

D、号令一出太后一:

全、都

10、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吕后“残忍奸诈”的一组是()(3分)

①所诛大臣多吕后力②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③常留守,希见上,益疏④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

⑤发丧,太后哭,泣不下⑥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④⑤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意立为赵王以后,好几次差点取代了太子,靠着大臣们的极力诤谏,加上留侯张良的计谋,太子才没有被废黜。

B、高祖死后,吕后先把戚夫人囚禁起来做成了人彘,然后派人毒死了戚夫人之子赵王。

C、惠帝不满吕后的做法,从此每天饮酒作乐,不问朝政,所以患病。

D、惠帝死,发丧时,太后一开始只是干哭,没有眼泪。

等到丞相按照张辟彊的办法做了,太后才哭得哀痛起来。

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3分)

译:

(2)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

(3分)

译:

三、诗歌鉴赏(6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

持取,捻弄

(1)“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___。

(2分)

(2)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欧也妮把自己的私房钱全部送给了堂弟夏尔,她的母亲发现这件事之后,就把她幽禁在房间里。

欧也妮没有火取暖,只有面包和清水度日。

夏尔给欧也妮做点好吃的,只能在夜里给她送去。

(《欧也妮•葛朗台》)

B、觉新深深地爱着表妹梅,钱姨妈以两命相克为由拒绝了这桩婚事。

父亲用抓阄的办法给他选定了瑞珏,在他中学毕业那天,要他年内结婚。

(《家》)

C、觉慧创办了《黎明周报》,被祖父责骂,祖父吩咐觉新严加看管。

觉慧不听觉新的劝告,执意要办下去。

(《家》)

D、葛朗台打算为夏尔的父亲偿还债务后,夏尔被葛朗台带到法庭签订了放弃财产继承权的文书,并在出国前的一个晚上和欧也妮立下了海誓山盟。

(《欧也妮•葛朗台》)

E、高老太爷的病一直不见好,高家便求助于神的帮助,拜菩萨、祭天之后,便是捉鬼。

捉了高老太爷房里的鬼,还要捉高公馆所有房间的鬼。

捉鬼捉到觉慧的房间时,觉慧却紧闭房门,将巫师等人挡在了门外。

(《家》)

15、简答题。

(5分)

接生婆抱着新生的婴儿在门缝里传出话来:

“恭喜大少爷,是一位公子。

”她说完就转身走开了。

觉新还听到她一面拍着婴儿,一面自言自语:

“可惜生下来就没有娘了。

选段中的“娘”是谁?

请简述她“没有了”的情节。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1)孟懿子问孝。

子曰:

“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

‘无违。

’”樊迟曰:

“何谓也?

”子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2•5)

(2)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2•8)

(3)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

“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3.4)

(1)根据上面三段选文的文意,用原文词语填空。

(3分)

三段选文是围绕着这一中心话题展开的,子夏认为在父母生前关键要解决的问题;而在父母死后,丧葬仪式要。

(2)结合②③选段,谈谈你对“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中“礼”的理解。

(3分)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冬天里的一团火

谢宗玉

  ①每年秋天收了谷子,父亲便要抽空去后山一趟,赶在风雪来临之前,烧一窑炭回家。

上好的木炭被父亲送到集市换一些冬季必需品,稍次的木炭就存放在自家的楼板上。

做完这一切,风雪就从北方赶到了我们村庄,摇着窗棂吱呀吱呀直晃,踢得多年失修的门板咣当咣当直响。

风雪像一个被冻得气急败坏的小孩,要一头撞进家门。

小妹哆嗦着把小小的脑袋从被窝里伸出来说:

“风也被冻哭了呢!

  ②早晨起来,父亲已把家中四壁该固定的固定了,该糊实的糊实了。

母亲则在房子中央燃了一盆木炭火。

我和小妹欢呼着跳下床,知道又到了漫长的烤火季节:

我再不用去拾那拾不完的柴禾,再不用去扯那扯不完的猪草,父母手中也没了那些耕耙播割之类的活计,连小妹也用不着一个人伏在田垅上跟昆虫小蚁说话了。

一家人团团围在一堆炭火旁,四双眼睛把一年到头都没有好好打量,甚至有些生疏的彼此认认真真端详一番。

父亲的后脑勺居然稀稀拉拉有了些白发,而小妹剁猪草时左手的中指添了一道小小的疤痕。

③话头总是母亲最先引出的。

她飞针扬线的手从容雅致,嘴里则像一只吐丝的蜘蛛,把一家人一年来细细碎碎的事情都吐了出来,条理分明得就像一张蛛网。

父亲口吐云烟的样子气定神闲,我和小妹则像小猴样互相抓挠不休。

炭火很快平息了我和小妹年幼的躁动,凝眸处,眼前构筑了一个通透的世界;民间典故在父母心中涌涌簇簇,于是给我们讲起故事来,从童话到传说,从演义到鬼怪。

④我和小妹被炭火烤得昏昏欲睡,伸个懒腰站起来,窗外已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风雪把贫穷的村庄变得富有,把枯涩的村庄变得丰润。

黄昏时分,雪停风静,孩子们个个要把自己玩成一块冰雪才肯回家。

冰雪帮穷孩子剥掉了那张积劳成茧的外壳,还以花蕾般稚嫩的纯真,让再傻再痴的孩子也变得冰雪聪明。

冰雪是另一种形式的炭火,在烤红孩子们双颊的同时还点燃了他们对美好日子的憧憬。

玩累了,我和小妹就挟一团寒气闯进家里,坐下来,脱掉鞋子,把双脚揣进父母怀中。

那种痒酥酥的暖意真有说不出的舒服。

繁重的农事剥夺了一家人彼此应有的关爱,一年之中就这么一刻让我感到是在家的中心,是在爱的中心,是在幸福的中心。

⑤晚上不点油灯,木炭火把陈旧的房子涂成年画的颜色,种种器皿都跳跃着金子的光泽,我们血色亏欠的脸庞也充满了油彩般的红光。

木炭火烤焦了苦寒的岁月,木炭火煨软了坚硬的辛酸,木炭火烘托着我们对来年的种种幻想,木炭火用红光篡改了我们对苍白往事的记忆。

而遗忘和幻想正是农人过日子的两大支柱。

⑥冬夜漫长,有火则短。

往往是一家人先聊些闲话,慢慢地,思绪渐渐飘飞,思维渐渐断散,睡意这时从深海处泅洇上来,将一切漫淹。

最后的那句含含糊糊的闲话也不知是谁说的,说了些啥,就像雨后叶尖上最后那滴迟迟不落的水珠落在空明的湖心,漾开去,漾开去,了无痕迹。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母亲首先“唔”一声从半梦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使夜色漾起了新的涟漪。

母亲低头见团锣里自燃的炭火已蒙上了一层灰垢,就用火针拨了拨,火又鲜光起来,辐射出的热能将我们渐凉的身子重新抚暖。

又不知过了多久,细碎的炭火终于星星般隐去了,我们才拖着醉步上床睡觉。

这种醉当然不是因了酒,而是因为火。

火是让人类沉醉的另一种方式。

⑦楼上的木炭即将告罄,冬天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过了休养生息的冬季,来到万物复苏的春天,怀揣热力的我们又开始忙于一年初始的事情。

小妹是最后一个走出家门的。

那天小妹走出家门,对着屋前的几树桃花打了个哈欠,泪眼婆娑地惊叫一声:

“哟呵,火星子都跑到屋外了!

怎不叫我早点出来?

⑧也许是吧,花朵是绿色生命另一种形式的燃烧,所有花朵都开放了,春天就会被烤得暖暖和和,舒舒服服。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2月8日有删改)

17、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②段说,在漫长的冬季之前,全家人“一年到头都没有好好打量”,彼此“甚至有些生疏”,表现了处于农村的一家人为生活而奔波的忙碌和辛劳。

  B、文章描写小妹的细节只有寥寥几笔,但这几处细节无论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表现了小妹的天真可爱。

  C、文章洋溢着对母亲的爱与感激:

母亲干活时“飞针扬线”“从容雅致”,动作熟练还富有美感;虽然只掌握一点民间典故,但还是尽其所能地为孩子讲故事。

  D、炭火是冬天里的一团火,是文章的重点描写和抒情的对象;文章结尾让“一团火”以另一种形式在春天继续“燃烧”,使“火”的意象得到了拓展和升华。

  E、作品叙写的时间从秋天到春天,从早晨到晚上,活动的地点以家人生活的房子为主,油画般地展现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和睦温馨、无忧无虑、幸福美满。

18、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分析该句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9、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6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6分)

20、有一副春联,上联是“春满神州苏万物”,请选出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3分)

A、东风彩笔绘三春B、文昌艺苑谱千篇C、香随梅蕊送春来D、福到门庭喜气迎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

B、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C、观众期盼已久的歌剧《三兄弟》近日在人民大剧院上演,其音乐大气磅礴,跌宕起伏,让人赞叹不已。

D、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七、写作(7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我们高度重视、感触颇深的,但也有一些事物,我们司空见惯却熟视无睹。

也许有一天,你在偶然间突然发现,那些看似平淡的事物中却蕴涵着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从而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灵。

请以“曾被我忽视的世界”为话题,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

高一语文科答题纸

一、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2、

3、4、

5、6、

二、文言文阅读(31分)

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每小题1分,共12分)

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

⑨⑩

⑪⑫

8、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4分)

①②

③④

9、()(3分)

10、()(3分)

11、()(3分)

12、

(1)译:

(3分)

(2)译:

(3分)

 

三、诗歌鉴赏(6分)

13、

(1)(2分)

(2)

(4分)

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14、()(5分)

15、(5分)

16、

(1)(3分)

(2)

(3分)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17、()(5分)

18、

(4分)

19、

(6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6分)

20、()(3分)

21、()(3分)

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

高一语文科参考答案

13、

(1)细节描写。

(答“动作描写”也可)

(2)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14、A项“母亲”应为“父亲”,“夏尔”应为“拿侬”。

C项《黎明周报》并非觉慧创办,觉慧只是参加其中的工作。

祖父责骂的是觉慧参加学生运动。

15、瑞珏(1分)【情节要点】①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临近。

②为避“血光之灾”,高家长辈强迫瑞珏到城外去分娩。

③觉新到城外租了一处简陋潮湿的房子,让瑞珏待产。

④瑞珏难产而死。

16、

(1)孝色难宁俭(俭)(3分)

(2)事之应恭敬,葬之应简朴,祭之应庄重。

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父母在世子女应恭敬孝顺;去世时不必大肆铺张,应该节俭;追祭时,重要的是在心里真正悲哀地悼念死者。

【译文】

1、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

“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

“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樊迟说:

“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

“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2.子夏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

“晚辈侍奉长辈保持愉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

当有事时,年轻人去做;有丰盛美食时,由长辈吃;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3.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

孔子回答说:

“你问的很重要啊!

就礼节仪式来说,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治办仪式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7、CE(C项“只掌握一点民间典故”错E项“无忧无虑”错)

18、作者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雪的威猛和凶狠。

(2分)为下文写冬天里的炭火作铺垫;(1分)天气的严寒更突出炭火的温暖以及炭火中体现出的亲情。

(1分)

19、这一段排比的语句强调木炭火在我们一家人生活中的意义:

木炭火帮助我们度过了艰难的岁月,消除了痛苦,让我们体验到农忙时无法得到的温暖与亲情;在炭火的映照下,甚至一些心酸的往事也变成了难忘的生活馈赠;同时木炭火也给家庭带来了生活的信心,使家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意思答对即可)

20、B

21、B

解析:

B、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A、相形见绌形,比较;见:

显示出;绌,不够;不足。

和另一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C、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

也比喻音乐忽高忽低,很好听。

跌宕:

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

D、白云苍狗苍:

灰白色。

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

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参考译文】

吕太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妻子,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太后。

到高祖做汉王时,又娶了定陶人戚姬,非常宠爱她,生了赵隐王刘如意。

孝惠帝为人仁惠柔弱,高祖认为不象自己,常想废掉他,改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因为如意象自己。

戚姬得到宠爱,常跟随高祖到关东,她日夜啼哭,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孝惠帝做太子。

吕后年纪大,经常留在家中,很少见到高祖,和高祖越来越疏远。

如意被立为赵王之后,好几次险些取代了太子的地位,靠着大臣们的极力诤谏,以及留侯张良的计策,太子才没有被废掉。

吕后为人刚强坚毅,辅佐高祖平定天下,诛杀韩信、黥(qíng,情)布、彭越等大臣也多有吕后之力。

前195年(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日,高祖逝于长乐宫,太子承袭帝号做了皇帝。

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命令永巷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同时派人召赵王进京。

使者往返多次,赵国丞相建平侯周昌对使者说:

“高皇帝把赵王托付给我,赵王年纪还小。

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一起杀掉,我不能让赵王前去。

况且赵王又有病,不能接受诏命。

”吕后非常恼怒,就派人去召周昌。

周昌被召到长安,吕后又派人去召赵王。

赵王动身赴京,还在半路上。

惠帝仁慈,知道太后恼恨赵王,就亲自到霸上去迎接,跟他一起回到宫中,亲自保护,跟他同吃同睡。

太后想要杀赵王,却得不到机会。

前194年(孝惠元年)十二月的一天清晨,惠帝出去射箭。

赵王年幼,不能早起。

太后得知赵王独自在家,派人拿去毒酒让他喝下。

等到天亮,惠帝回到宫中,赵王已经死了。

于是就调淮阳王刘友去做赵王。

这年夏天,下诏追封郦侯吕台的父亲吕泽为令武侯。

太后随即派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猪圈里,叫她“人猪”。

过了几天,太后叫惠帝去看人猪。

惠帝看了,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戚夫人,于是大哭起来,从此就病倒了,一年多不能起来。

惠帝派人请见太后说:

“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太后的儿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

”惠帝从此每天饮酒作乐,放纵无度,不问朝政,所以一直患病。

前188年(七年)秋季八月戊寅日,惠帝逝世。

发丧时,太后只是干哭,没有眼泪。

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彊任侍中,只有十五岁,对丞相陈平说:

“太后只有惠帝这一个儿子,如今去世了,太后只干哭而不悲痛,您知道这里的原因吗?

”陈平问:

“是什么原因?

”辟彊说:

“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顾忌的是你们这班老臣。

如果您请求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二军,并请吕家的人都进入宫中,在朝廷里掌握重权,这样太后就会安心,你们这些老臣也就能够幸免于祸了。

”丞相照张辟彊的办法做了。

太后很满意,才哭得哀痛起来。

吕氏家族掌握朝廷大权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于是大赦天下。

九月辛丑日,安葬惠帝。

太子即位做了皇帝,到高祖庙举行典礼,向高祖禀告。

前187年(少帝元年),朝廷号令完全出自太后。

【诗歌鉴赏】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

赋《画堂春》。

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

应是一首伤春之作。

词的上片写春归景物。

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时间分明已进入残节令了,天气乍晴乍雨,晴朗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

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

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

杜牧诗有:

“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

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

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

这句似由冯延巳: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

她信手捻着花枝儿,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上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见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露出来,把霞辉洒在她满是愁容的脸上。

她心中的“恨”有谁能理解呢?

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

但从词人给我们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

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

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