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6155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光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春光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光好.docx

《春光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光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光好.docx

春光好

第一课春光好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明快、活泼的非连音的演唱的方法与同学们一起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小鸟,小鸟》。

2、能在听赏活动中,感受到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并能将不同的乐段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出来。

3、在唱一唱活动中,能用流畅柔和的声音,表现春风与布谷鸟和谐的合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演唱《小鸟,小鸟》的第一乐段。

2、听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

难点:

1、二声部合唱的和谐、统一。

2、准确感受《新疆之春》的情绪,并能用不同的图形、动作或节奏来表现。

三、教学准备:

教师:

钢琴、多媒体CAI课件、打击乐器、画纸。

学生:

画笔。

四、教学过程:

1、课时安排:

本课可作两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习歌曲《小鸟,小鸟》,进行唱一唱《春风与布谷鸟》的活动。

第二课时复习歌曲《小鸟,小鸟》,听赏《新疆之春》。

2、学唱《小鸟,小鸟》

(1)谈话导入。

让学生描绘身边的景色,说一说赞美春天的诗句以及对新的一年寄予新的希望等,让学生畅所欲言。

(2)初听歌曲。

引导学生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随着音乐动一动,体会拍子的韵律特点,体会圆舞曲的节拍感。

(3)学唱歌曲。

可以根据情境先学习合唱部分,将高声部旋律比喻成小鸟的歌声,低声部旋律比喻成孩子们的歌声。

(4)歌曲艺术处理的重点是抓生情的处理。

3、听赏《新疆之春》

教师在听赏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地参与表现活动。

同时,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4、活动《春风与布谷鸟》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示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模仿春风柔和的声音和布谷鸟清脆、明亮的声音。

 

 

第二课校园里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深情、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我和你之间》。

2、能模仿《我们学校亚克西》的歌词,以本班的好人好事为主题填词,并唱出来,从中体验到创编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学会唱《在我和你之间》这首歌曲。

三、教学难点:

模仿原歌词填词并唱出来。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电脑、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在我和你之间、

1、导入

师:

在校园里,每天都发生着很多事情,请你们看看其中的几件。

出示画面:

(1)甲同学跑步时摔倒饿,乙同学马上去扶她。

(2)甲同学不会做题目,乙同学耐心的教他。

(3)下课时,几个同学在一起快乐的打乒乓球。

师:

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画面?

这些事情表达了同学之间怎样的感情?

你能说说你与同学之间感人的友谊吗?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并揭题:

《在我和你之间》。

师:

咱们来学习一首表达同学之间友谊的歌曲《在我和你之间》。

播放录音范唱,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2、友谊的旋律

将全曲按乐句制成四张“友谊旋律卡”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试唱一条旋律。

各族交流展示试唱学习情况,找出难点,教师指导试唱或生生互助突破难点,然后老师弹奏旋律,以接龙的方式分组接唱旋律,比一比,评一评,哪组唱得最好。

全班跟琴划拍试唱旋律。

3、友谊的歌声

(1)出示歌词,请学生深情地齐声朗读歌词。

播放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找出难唱部分,随琴声试唱,解决难点。

采用齐唱、男女对唱等方式,巩固熟悉歌曲。

(2)感情处理

请学生探讨歌曲的情感处理及表演形式,然后分组交流展示,互相分组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师归纳:

第一乐句用mf的力度、深情的情绪演唱。

第二乐句用较欢快的情绪,表现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乐句力度渐强,用富有激情的声音歌颂友谊。

第四乐句用深情的歌声结束全曲。

学生用分钟速接龙唱、领唱、对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几首有关校园的歌曲,希望你们在学校里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好好学习,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第二课时我们学校亚克西

1、导入

师:

我们再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试一试,看你能听出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

你理解歌曲中“亚克西”的含义吗?

播放歌曲《我们学校亚克西》。

学生交流上述问题,老师讲解“亚克西”的含义。

2、听赏与跟唱

再次播放歌曲《我们学校亚克西》,学生随音乐跟唱歌词。

师:

你学会了那一句?

学生唱,教师指导难唱准的地方。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跟琴唱词。

3、自主设计

师:

你能在“亚克西”的地方设计身势动作为歌曲伴奏吗?

学生自由设计并展示身势动作,比一比,评一评,谁的动作最漂亮。

教师出示铃鼓、串铃等新疆风味的打击乐器,请学生为歌曲选择打击乐伴奏。

播放《我们学校亚克西》的伴奏音乐,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余学生用自创的身势动作边唱边表演。

4、创编新歌词

师:

这首歌真好听,你能为它配上更多更好的词吗?

刚才新疆小朋友唱的是老师“亚克西”,你觉得在学校里还有什么人和事“亚克西”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

请用这些人和事为歌曲填上新的歌词,在创作歌词时,保留原歌曲中的“亚克西”。

学生模仿原歌词自由填词,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朗读,并唱给同桌听。

请几位同学上太有感情地朗读、演唱。

评一评,谁写的好、唱得好,评出写得最好的两位同学,全班集体演唱他们创作的歌词,并随乐用打击乐器和身势节奏伴奏,体验创作与表现的快乐。

5、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几首有关校园的歌曲,希望你们在学校里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好好学习,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第三课鄂豫皖小曲

一、教学目标:

1、能较准确地把握《手拿碟儿敲起来》哀怨忧伤的情绪,并深情地演唱这首歌,边唱边表演“敲碟子”。

2、能比较听赏《手拿碟儿敲起来》和《凤阳花鼓》,在细腻的情感体验中区别、学会读谱演唱《凤阳花鼓》。

3、了解与歌曲有关的鄂皖相关文化。

二、教学重点:

用淡淡哀怨的情绪演唱湖北小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并参与表演。

三、教学难点:

“敲碟子”的表演活动。

四、教学准备:

CAI课件,一双筷子,碟子,钢琴。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提问: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指导学生观看地图,找到湖南省的位置,湖南简称什么?

分别了解湖北、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及简称。

学生认真观看地图,回答:

湖南简称为湘。

从地图上看,湖北在湖南的北面,简称鄂,安徽简称皖。

(2)师小结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湖北和安徽民歌的音乐风格。

展开:

走进“湖北小曲”

(1)了解湖北民歌

师演唱湖北民歌《绣荷包》、《龙船调》等歌曲片段。

师播放《纤夫的爱》的MTV。

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旋律中很快进入角色,并随着MTV轻轻哼唱起来。

(2)影片欣赏

A、课件播放影片画面:

战火弥漫,人民四处乞讨流浪。

影片背景音乐《手拿碟儿敲起来》。

师:

从影片中,你了解到什么?

你听清楚了那几句歌词?

学生认真观看影片,并随乐轻轻律动。

B、课件播放影片《洪湖赤卫队》中的插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和画面:

街头卖场的父女俩。

学生描述画面、歌词内容,各抒己见。

(3)学学“敲碟子”

A、师简单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剧情。

B、问:

谁能学学“敲碟子”?

C、师示范几种最基本的敲法。

师:

在湖北,“敲碟子”是一种非常有名的民间技法,不少民间艺人都身怀敲碟子的绝技。

他们卖艺时边演唱碟子小调,边表演敲碟子,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D、学生自主练习“敲碟子”的技法。

深入:

唱一唱《手拿碟儿翘起来》这首歌,歌词古朴平时,旋律温婉、流畅。

平静中流溢着淡淡的哀怨,仿佛又把人带回到艰难迁徙的历程。

这就是湖北小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拓展

1、听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2、读谱演唱《凤阳花鼓》。

1)、请对照歌谱自由的唱一唱。

2)、师用琴示范。

3)、解决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解决节奏难点。

3、比较《凤阳花鼓》和《手拿碟儿敲来》在音乐风格上的相同之处。

升华:

学生认真听赏画面,情绪逐渐有忧伤变得活泼起来。

 

第四课《沙漠之旅》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风趣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2、能认真聆听管弦乐曲《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感受乐曲动人的旋律,体验其诗一般的乐境。

3、能和同学合作用轮唱的形式演唱《美丽的黄昏》,表达赞美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和同学合作,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两声部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教学准备:

打击乐器、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

CAI播放:

新疆的风土人情、物产等。

师:

同学们,这个美丽的地方是哪儿?

有什么特色?

生:

CAI播放:

中国地图。

师:

同学们,你能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吗?

地图上这一部分是黄色,表示什么?

连绵不断的起伏线代表着什么?

生:

新疆地区。

黄色代表沙漠,起伏线表示天山。

师:

天山上终年积雪,气候恶劣,但在这条边界上却常年驻扎着一群人,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为什么守卫在这里?

生:

略。

CAI播放:

画面——雪山,边防战士等

师:

是啊,新疆人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边防军。

虽然,边防军叔叔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他们的内心并不寂寞。

因为,当地的新疆维吾尔人们总会带来火一样的热情,他们拉着骆驼,从远处的沙漠中走来。

听,那驼铃声又想起来了——

二、沙漠中的驼队

1、远处的驼铃声CAI播放:

沙漠中的驼队。

(1)熟悉低声部旋律、节奏。

师:

谁能用铃鼓来模仿驼铃声?

(2)模仿骆驼的脚步,熟悉低声部旋律。

师:

谁来学学骆驼行进的步伐?

可以边走边用“蹦”或“当”来哼唱。

2、拉骆驼的小阿哥

师:

伴着驼铃声,传来了拉骆驼的小阿哥的声音——

CAI播放:

小阿哥和驼队的画面。

(1)教师演唱小阿哥的歌声。

(2)学唱高声部旋律。

师:

这是一位怎样的小阿哥?

生:

略。

师:

请B组同学扮演热心、快乐的小阿哥。

3、驼铃声和小阿哥

师:

驼铃、小阿哥给这支沙漠中的驼队增添了许多色彩,让我们一起来扮演他们。

三、沙漠中的歌声

1、沙漠中的歌

师:

在寂静的沙漠上,刚当刚当的驼铃就像一首动听的歌,别有一番风情。

CAI播放:

《我跟阿爹拉骆驼》歌曲及相关图片。

师:

我们带着对边防军叔叔的无限崇敬,也来当一回送粮食的快乐小阿哥。

2、歌声献给边防军

师:

这首歌表达了维吾尔人民对边防军的深厚情谊。

我们把它唱给边防军叔叔听吧。

他们一定会为我们感到自豪。

大家说说怎么唱才能表达我们的感情?

生:

师:

维吾尔族音乐很有特点,你能模仿歌中的一、两句吗?

生:

师:

我们试着唱一唱前面的两个乐句。

师:

小阿哥的歌声伴着驼铃,形成了一道沙漠风景。

你想怎样表现驼铃?

嘈杂还是清脆?

从小阿哥的歌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请你试一试。

生:

师: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冰山上的边防军在倾听我们的歌——

四、告别沙漠之旅

师:

我们的驼队走过了遥远的沙漠,终于到了高高的雪山,把粮食送到边防军叔叔手中,如果你是那位小阿哥,你想对边防军叔叔说些什么?

在今天的沙漠之旅中,你又什么收获?

生:

教师小结,学生在音乐中离开教室。

 

第五课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交响通话《彼得与狼》的故事梗概,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听后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懂得“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的道理。

2、能积极参与交响通话《彼得与狼》的各种听赏活动,能听辨出交响乐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及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

3、能与同学愉快合作、边听音乐边尽情的表演。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效地听赏音乐交响通话《彼得与狼》。

教学难点:

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及不同的表现手法所展现的不同人物形象和故事情景。

教学准备:

教师:

CAI、钢琴、磁带。

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就坐;一张招募启示,音乐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辨——音乐角色

导语:

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我们剧组又接到一个新的演出任务—表演交响童话《彼得与啦狼》。

这堂课由我担任总指挥,而参加策划、演出的小导演及演员均由招聘考试产生,希望同学们踊跃报名!

那么,到底要招聘哪些演员呢?

1、招聘筹备

(1)招聘人员——介绍人物

简单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及主要特征。

A、聆听音乐(人物介绍部分)。

师:

我们来听听到底要招聘哪些人物呢?

学生聆听《彼得与狼》的人物介绍部分。

B、招聘启示:

向学生出示一张招聘启示,使之了解招聘的角色及特点。

招聘启示

(一)

亲爱的同学们,因剧组将要排演交响童话剧《彼得与狼》,急需招聘导演及演员,现将招聘人物公布如下:

人物名称:

小鸟、小鸭、小猫、老爷爷、大灰狼、彼得、猎人。

人物特点:

小鸟—欢快活泼小鸭—笨拙可爱小猫—机警敏捷

猎人—矫健警觉大灰狼—凶险残暴彼得—聪明勇敢

老爷爷—老态龙钟、喋喋不休

招聘人数:

以组为单位,每组招聘导演一名、演员七名。

(2)招聘要求——感受音色

A、师:

同学们,要想当选可不容易,对导演和演员都分别有要求。

B、聆听音乐,感受乐器音色。

通过聆听人物音乐主题,感受各乐器音色,认识演奏的乐器。

2、招聘考试

过渡语:

招聘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

考试将以小组为单位、人人都参与的方式进行,各小组根据考试情况内部商议,选出一名导演和七名主要演员。

认识过程:

A、第一关:

猜一猜

B、第二关:

辨一辨

C、第三关:

演一演

二、赏——音乐故事

1、编一编

过渡语:

我们已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小鸟、小鸭、小猫、老爷爷、狼、彼得和猎人,他们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1)想象:

分组想象,创编故事。

(2)分享:

各组简要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2、听一听

过渡语:

作曲家是怎样用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为大家讲述故事的呢?

让我们走进音乐交响乐《彼得与狼》。

(1)分段欣赏:

在草地上

A、提出问题:

彼得的心情如何,他与小鸟的关系怎样,什么乐器模仿小鸟的叫声?

B、打击乐器奏出一声激烈而短促的音响,是谁的叫声,发生了什么事情?

C、指导聆听:

教师在学生听音乐时,进行有关乐器演奏及音乐特点的提示。

(2)分段欣赏:

大灰狼来了

A、聆听表演:

大灰狼出场的音乐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你能随乐表演狼那种可怕的神态吗?

教师在学生听音乐时,要进行较详细的音乐解说,并指导学生即兴表演。

三、演——音乐情节

过渡语: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对《彼得与狼》这一音乐通话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相信,你们的表演一定会很棒!

1、表演要求

(1)各组要自信并投入地表演

(2)能够跟随音乐做出正确、生动的表演。

(3)能与他人共同表现音乐情境。

(4)表演时,要有人旁白。

2、排练要求

(1)各组由聘请的导演策划安排,其他组员听从指挥。

(2)主要演员由各组聘请的演员担任,其他组员可当群众演员或担任其他的工作,要求人人参与。

3、分组排练

(1)学生分组排练

(2)教师现场指导、调控。

4、合作表演

(1)组内合作:

组内成员合作,各组同时进行全故事的预演。

(2)组外合作:

组与组合作,进行分段表演,即各组分别表演某个场景,共同合作表演整个故事。

5、多种评价

(1)技能评价:

从表演的水平方面进行评价。

(2)精神评价:

从组员是否团结一致

(3)评价方式:

采取推荐、

(4)投票的方式

 

第六课一根竹竿容易弯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一根竹竿容易弯》,并参加一个声部,与另一声部明亮、和谐地进行合唱,从中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2、能积极参与本课的一系列音乐活动,在活动中领悟到“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明亮、和谐地声音演唱二部合唱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

教学准备:

CAI课件、钢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拍手游戏

师:

欢迎大家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

首先我们一起合作,进行拍手游戏

2、提问

(1)掌声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生:

击掌的人数逐渐增多,掌声越来越强烈。

(2)谁能用一句俗语表达刚才游戏里所蕴含的道理?

二、感受歌曲特点

师:

同学们都说的很对!

除了游戏,很多歌曲也是以“众人合伙力量强”为主题的。

我们接下来要认识的这位歌唱家就曾演唱过这样一首歌曲,大家一起来看看,他是谁?

1、了解湖南歌唱家何继光

2、第一次聆听,初步感受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

(2)谈对歌词的整体感受。

3、再次聆听,了解歌词的方言特点

(1)聆听范唱。

(2)说一说,学一学。

引导学生说出歌中的方言,并学一学方言。

(3)师生接龙读歌词,要求表现出方言韵味

(4)解读歌词,理解歌曲内涵

4、第三次聆听,了解歌曲的曲调特点

(1)随范唱感受歌曲旋律

(2)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唱一唱。

三、学唱主旋律

1、轻声跟唱歌词,进一步感受湖南民歌特点

集体随范唱轻声哼唱歌词,引导学生用明亮而婉转的声音哼唱歌曲。

2、学唱曲谱

(1)分析湖南民歌的音调特征

(2)跟琴试唱曲谱

(3)解决曲谱难点

3、随琴完整的演唱歌词

4、师生共同探讨歌曲的感情表现

引导学生说说最欣赏何继光先生演唱的哪一句,为什么?

并唱一唱。

5、有感情、有表情地随乐表现歌曲

四、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1、用合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师:

同学们的歌声非常整齐、和谐!

大家想想:

在我们学过的演唱形式中,还有哪种表现形式更能表现“众人合伙力量强”的主题呢?

(1)集体讨论:

用哪种演唱形式更能体现“众人合伙”的场景。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演唱形式,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分析。

(2)师生合作用二部合唱形式演唱歌曲。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老师以衬托式的歌声加入。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声音效果的变化。

(3)随琴演唱

(4)用随乐合唱的形式演唱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

2、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师:

除了合唱外,还有什么演唱形式能表现歌曲的主题呢?

生:

轮唱。

(1)指名请学生与老师合作用轮唱的形式表现歌曲。

(2)互动评价

(3)探讨轮唱的演唱方法

最后师生合作用轮唱的形式表现歌曲。

五、完整演唱

师:

如果把上面两种演唱形式整合到一首歌曲中,你认为该如何处理更合适?

1、师生交流

2、出示歌曲合唱谱,并随乐轻唱

师:

大家看,把我们刚才练习的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下面这首二部合唱曲。

3、创编

师:

为什么歌单上有两个地方空着呢?

原来是我们的歌声还没“合伙”。

你们能给我想想办法吗?

(1)分组讨论

(2)展示讨论结果。

(3)集体练唱。

4、随乐回顾歌曲

5、随乐完整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六、课堂小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合作学习,同学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团结就是力量)好!

下面请大家随《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拍手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哑剧导入

师:

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哑剧,然后请同学们猜一猜它说明了什么道理。

师表演:

拿一根小竹竿轻轻折断,又拿一把竹竿,用很大的劲也折不端。

拿一根小麻纱,轻轻扯断,再拿三缕麻纱,用很大的劲也扯不断。

生:

师总结出哲理一:

“一根竹竿容易弯,三缕麻纱扯脱难。

三、新课学习

1、听赏与学唱歌曲主旋律

(1)听赏

师:

有一首歌正唱出了这个道理。

请听《一根竹竿容易弯》。

边听边想:

这是一首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何继光先生演唱的湖南民歌,它具有浓郁的湖南地方特色。

歌曲内容告诉我们团结合作是多么重要。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处处需要团结合作。

师:

上节课通知大家我们要举办一个“音乐河龙舟赛”,大家带工具来了吗······(生出示竹竿。

)今天,我们正式举办这场比赛。

这次比赛的

目的是:

在音乐河中体验怎样合作。

宗旨是: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首先,全班分成两个队:

猛虎队和蛟龙队,每队两条小船。

大家先推选各自的队长。

大家可以选择与自己合作最默契的伙伴组成龙舟队。

但是各队的人数要一致。

请两位队长来协调。

(3)主旋律跟唱

(4)唱单声部歌词

2、学唱第一二乐句的第二声部并练唱这部分合唱

(1)学习第一二乐句第二声部

(2)练习第一二乐句合唱

3、练习卡农部分及学唱尾声

(1)齐唱过渡句及第三乐句

(2)慢速练习轮唱部分

(3)换声部练唱

(4)学唱尾声

4、完整视唱整首歌曲(师指挥)。

四、展示

师:

我宣布“首届音乐龙舟赛”正式开始。

1、全体表演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

2、分组比赛

(1)男子组

(2)女子组

五拓展

师:

激动人心胡颁奖时刻到了!

在今天的比赛中,两个队都是龙腾虎跃表现出色!

这条神奇的音乐河让我们共享了成功的快乐。

请各队派一个代表上来颁奖。

六小结

师:

希望大家加强合作意识,学习各种有效的合作方法,成为优秀的人才。

 

第七课童年时光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深情、柔美的声音和谐的演唱二部合唱歌曲《红蜻蜓》,表现出歌曲的意境,从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2、能积极参与即兴接唱的创编活动。

教学重点:

歌曲的二部合唱及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

二声部的准确、和谐及歌曲力度变化的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

CIA课件、钢琴、碰铃或三角铁。

学生:

自备口琴

教学过程:

一回忆童年——即兴创编接唱

1、说一说

师: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生活中许多有趣的故事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谁能说

一说在童年生活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学生畅谈)

师:

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几段有趣的童年生活的音乐,我们来一起听听。

2、唱一唱

师:

童年是美好的,记忆中最温馨的就是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听妈妈为我们哼着摇篮曲。

许都作曲家都想把这段温馨的记忆永久地留下来,因此创作了许多不同的摇篮曲。

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摇篮曲吗?

请同学唱一唱。

(课件播放音乐片段)

(1)舒伯特的《摇篮曲》

(2)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3)弗里斯的《摇篮曲》

(学生随音乐复习演唱学过的歌曲)

师:

老师这里还有一首很短的《摇篮曲》,让我们来听一听。

(课件出示曲谱,师弹唱)

师:

请同学们随着妈妈温柔的手轻轻地唱一唱。

(学生跟唱,并随音乐律动)

师:

现在老师唱前面一句,同学们来接唱下一句。

3、编一编

师:

在明朗的夜晚妈妈唱着摇篮曲哄我们进入梦乡,请同学们回忆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能用不同的旋律接唱这首《摇篮曲》吗?

(1)老师唱第一句,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即兴接唱下一句,唱的旋律要与别人不同。

(2)两人一组相互进行接唱创编。

二、感受童年——学习歌曲《红蜻蜓》

1、导入情境,试唱旋律

师:

刚才我们回忆了童年许多美好的往事,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猜一猜”

(1)试唱单声部

师: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太阳已渐渐地落山了,晚霞映红了整个村庄,在山村的池塘里,美丽的荷花与晚霞相映,几只小蜻蜓也仿佛在欢快地唱着,多美的晚霞啊!

请同学听一听,猜一猜下面的旋律是哪一只小蜻蜓唱的,它唱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四只小蜻蜓的旋律曲谱)

(2)练唱二声部

师:

同学们猜得真准,唱得也不错,可是小蜻蜓们觉得还是不够尽兴,它们扑打着翅膀一起合唱起来。

同学们再来听一听,猜猜是哪两只小蜻蜓同时唱起了它们的旋律,并且模仿模仿。

3、感受情境,朗读歌词

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旋律好听吗?

听到这旋律你会联想到什么画面?

(学生发言)

师:

日本的两位作者把他们童年生活中最难忘的情景写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我们来听一听。

(课件播放歌曲《红蜻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