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9621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0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曲式》教案本Word文档格式.docx

节奏是一个流量(Flow)的概念,是一个关于音高和休止在时间中的流程。

节奏的这种时间特征,恰好反映了音乐的本质,所以,音乐越是发展,节奏的重要性也就越突出;

★“音乐,首先是由时间和时间的划分组成的。

因此,音乐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因素就是节奏。

对于音乐的研究,必须从对节奏的理解开始;

而对节奏的研究又必须回到对时间的理解上。

”——[法]梅西安(OlivierMessiaen)

和声(Harmony):

指音乐中一切纵向的音高关系(传统意义上指音乐的多声部组织;

现代意义上还可以被理解为主题存在的方式);

音响(Sound):

音乐中一切能诉诸听觉的因素。

发展(Growthing):

音乐中主观的运动因素,强调的是音乐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第二节旋律

一、旋律的要素

音高要素:

音级(Pitch):

单个的音高;

音程(Interval):

音级之间的距离;

音调(Tonality):

被模式化了的音高和音程;

音型(Motive):

动机,节奏化的音调;

音列(PitchClass):

音高的原始关系;

音集(PitchClassSet):

对旋律音高的集合式排列。

时空要素:

音区:

一个旋律从需要上应该进入哪个声部;

音域:

旋律进行中最高和最低音之间的音程距离;

方向:

音程的运动,音区的改变(上行、下行及其交替频率);

高潮:

旋律的运动与布局中最精彩的瞬间。

结构要素:

外部形态(旋律外型将直接影响旋律性格);

支撑骨架(支撑点因旋律而异);

长度比例。

风格要素:

音色特征;

时代特征;

地域特征;

个性特征。

二、旋律的属性

旋律的属性取决于音程的大小及方向。

其中音程大小决定旋律的紧张度;

音程方向调节旋律的表现力。

“音调”的作用:

A、一种音调可以决定一条完整旋律的整体特征;

B、一种音调又具有强大的超越能力,超越时代、超越民族、超越风格。

【谱例】

一、关于音调的相似性:

1、湖南土家族民歌与电影《刘三姐》中的唱段对比

2、《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与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三乐章

3、北方山歌特征的音调与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4、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引子主题与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5、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与音乐剧《猫》中的《Memory》

二、关于音调的发展及其结构力

三、关于旋律的音程大小与方向

1、肖邦《b小调前奏曲》主题

第二节旋律(续)

三、

旋律的外型。

1、冠音型(瀑布型)旋律:

又称曲首冠音。

在一条旋律中,最高音出现在旋律的最初位置,其它音均不超过它。

整条旋律从准备好了的位置上一泻而下,表情特征上具有夸张的抒情效果。

例1-2-1:

★该片段使用的是冠音型旋律,加上多变的调式表达悲剧式的色彩和叹息扼腕的主观情绪。

这些特点正符合音乐所要表达的扑朔迷离的表情特征。

(另见: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月—秋之歌〉》)

2、疑问型旋律:

与冠音型是一种相反的形式,最高音出现在它的末尾,造成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

它的运用在整个浪漫主义时期成为一种有风格特征的音乐语言。

例1-2-2:

3、大山形(波浪型)旋律:

它是由幅度和跨度都比较大的起落造成的。

大山型的旋律往往显得非常崇高。

例1-2-3:

4、锯齿型旋律:

由幅度和跨度都比较小的音程迅速起落而造成。

它显得尖锐、锋利,在表情上活跃而生动,带有非常明显的民间舞曲性格。

例1-2-4:

5、环绕型旋律:

音高被分为两种成分,其一是断断续续出现的同音反复;

另一种是以它为轴心的环绕进行。

这种旋律的基本效果是统一且稳定的,并且可以形成特定的地方风格。

环绕型旋律又分为对称环绕、离心环绕和向心环绕。

对称环绕:

围绕“中心音”的这一串音上下环绕的音程距离是一样的;

例1-2-5

离心环绕:

环绕的音级离中心音越去越远,使音乐逐步走向活跃,推向高潮。

例1-2-6

向心环绕:

环绕的音级逐步靠近中心音,音程空间逐步收束。

使音乐渐渐趋于平静,表情状态逐渐下降。

例1-2-7:

(施光南《打起手鼓唱起歌》)

6、直线型旋律:

旋律中的各音在水平位置上作同音反复。

这种类型的旋律在歌剧的“宣叙调”中使用较为频繁。

例1-2-8:

★另见:

柴可夫斯基《四季〈九月——行猎〉》前奏。

7、射线型旋律:

射线型旋律是指旋律连续同向运动而形成的。

例1-2-9:

课后练习

1、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茱丽叶》副部主题旋律分析

2、找课堂上讲的各种不同外型的旋律

改题课

改题

旋律(续)

旋律中音高构造:

对旋律中音高的特征及作曲家的个性设计进行分析和还原。

例1-2-10:

旋律的高潮与起落及高潮的布局:

旋律的高潮指一条旋律中在艺术效果上最令人震撼、最动人的那一瞬间。

因此可以说,高潮是旋律不断运动的目的。

A、高潮爆发的位置。

1当在一般情况下或没有特殊要求时,旋律的高潮一般被安排在总长的3/4位置上;

2个性化的旋律中高潮的位置是弹性的,这取决于作曲家的个性需要。

对于这种旋律,高潮的位置不是公式化,寻找高潮的位置也不是唯一的目的。

B、高潮的调式意义:

在一般情况下,被选择来安排作高潮的“动音”常处于下属功能。

这是和声的功能性造成的。

下属的和弦(特别是IV级)既是最明亮、积极向上的,又是最能平稳地连接终止的功能。

例1-2-16:

第三节节奏

一、节奏的意义

狭义:

音长(Duration);

广义:

音长+拍子+速度;

二、节奏的组合

节奏组合

狭义指与节拍概念有关的组合形式

广义指在一组节奏片段中长短时值的组合形式

等分性组合:

一组节奏中的时值单位相等。

这类组合可以起到加强音乐的律动性的作用;

《野蜂飞舞》

顺分性组合:

一组节奏中较长时值的音在前,较短的在后。

这类组合可以使音乐富于歌唱性。

《晴朗的一天》、《MEMORY》

逆分性组合:

与“顺分性组合”相反,这种组合方式加强的是音乐的语言性。

《大刀进行曲》

切分性组合:

就是切分音型,它不仅涉及到节奏,还是节奏中一种“重音后延”的特殊处理方式使音乐动力性加强。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主题”

对分性组合:

又称“对称性”组合。

其特点是具有“不可逆行”性,它强调的是音乐的形式。

这是一组“朝鲜族长鼓舞”的主题,性格欢快热烈,极具民族特色。

找不同类型的节奏组合的例子

三、节奏的表现能力

独立表现作用:

节奏可单独存在。

一条旋律中如果只有音高没有节奏,就很难被称为音乐;

而只有节奏没有音高却能让人印象深刻,并能感受到蓄含在节奏中的旋律;

性格决定作用:

旋律决定音乐的基本性质;

而节奏影响音乐的基本性格。

宽广的节奏让人感觉宏伟、壮丽、深厚、深沉;

密集的节奏给人跳跃、热烈、紧张的感觉;

规整的节奏庄重而平稳;

自由的节奏舒展而悠长;

附点、切分的节奏赋予旋律动力。

对体裁的规定及对风格的暗示作用:

节奏可依靠三种因素决定音乐的体裁:

a、速度b、节拍c、音型

节奏可以暗示音乐的时代风格(传统/现代/个性/民族/体裁/地域)。

3/4拍,中速,逆分性音型,“波洛涅兹”风格。

涉及到体裁的概念;

“朝鲜长鼓舞”风格。

涉及到民族的概念;

“印第安”节奏(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一乐章主部主题),涉及到民族和地域问题。

王义平《貔貅舞曲》中的节奏。

反映了个人的风格。

湖北土家族“跳丧舞”节奏,反映了民族和地域风格。

四、节奏细胞的传导功能:

使音乐保持内在的连续性、传递性和合理性。

例1-3-16:

第四节和声

一、和声分析在曲式分析中的意义与作用

1、作为结构划分的“形式标志”

2、作为调性确认的“功能要求”

3、作为风格判断的“内在需要”

二、和声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1、对织体类型的判断

2、对和弦外音的辨别

3、对和声节奏的确认

分析:

肖邦《C大调前奏曲》(四声部和弦分解)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月》(和弦式织体)

课后练习:

肖邦《#F大调前奏曲》1-20(分解和弦+柱式和弦型)

三、和声(调性)的风格特点

调性关系与风格特征:

名称

举例

调号差(个)

风格与效果

同音列调

C—a

上下属调

F—‘C’—G

1

重上下属调

bB—‘C’—D

2

同主音调

C—c(bE)

3

同中音调

C—#C

4

重同名调

B∕bC—‘C’—#C∕bD

5

极音调

bG—‘C’—#F

6

不同体裁、风格,不同时代和作曲家的作品都可能形成独特的和声(调性)风格,对这些风格的把握和总结有助于加强对风格的了解和辨别

1、以贝多芬早期作品为代表的古典和声风格(P1,贝多芬的两例)

2、以肖邦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声风格

3、以格里格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的和声风格

国庆放假

第二章、音乐的主题

第二章音乐的主题

第一节音乐中主题的意义与特点

一、关于主题:

什么是主题(Theme):

主题,音乐中的主题,是指那些意义突出、性格鲜明、表现力强和可塑性大的组成部分;

主题是音乐要表达的对象,是音乐发展和变化的依据。

因此,“主题”也是音乐,而不是其他艺术门类中用来表示题材和内容的那种“主题”。

音乐作品中主题的标准:

音乐中的主题,尤其是那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主题,可以“具有”和“产生”类似格言的效应。

言简意深,耐人寻味,易听易记,常听常新。

主题中凝聚了最重要的乐思,概括了最重要的素材,体现了最本质的特征。

主题的作用:

主题是音乐过程的起点,是音乐发展的依据,是音乐得以统一的力量。

音乐作品的表演和研究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捕获、识别、理解、把握”音乐主题及其发展的过程。

捕获:

即知道音乐作品的主题“有什么”;

识别:

即认识和区别它“是什么”;

理解:

即音乐主题之所以这样是“为什么”;

把握:

准确认识后的最后状态。

二、主题的特征

主题的整体特征:

通过认真聆听、弹奏、吟唱(“捕获”主题)之后,得到的对主题的整体印象;

整体特征决不会一成不变,但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它,用它作为以后音乐变化的参照物;

必须学会用精练、准确、独特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性格,并对主题进行最后的评判;

主题的性格特征:

如主题的情绪特点等。

主要靠自己对音乐的感觉和经验判断获得;

主题的体裁特征:

单来说,体裁就是“样式”,音乐的体裁就是音乐的样式。

具体来说,音乐的体裁是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为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而逐渐出现并被确立下来的固定的音乐形式;

决定体裁的三个基本因素:

①节拍;

②速度;

③音型;

在探讨主题的体裁特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

①千万不要把主题所属的音乐体裁简单地等同于主题的体裁特征,但它们之间也不是毫无联系;

有些主题并没有具体的体裁特征,因此也不必“无中生有”;

主题的句法特征:

在第三章中详细说明;

主题的风格特征。

“风格”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外延极广。

最低要求有三:

时代风格特征:

即音乐主题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时代的暗示(巴洛克、古典、浪漫);

民族和地方风格特征:

即主题中的特定民族性音调特征;

某些重要的个性风格特征:

对某个流派或个人的写作风格和习惯的把握。

主题的外型特征:

即主题给人的谱面印象。

其中包括“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区”、“音色”、“织体”和“演奏(唱)法”等(见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

主题的材料特征:

即主题中用到了“几种”和“哪几种”材料。

这里的“材料”包含音高材料、节奏材料、和声材料等。

课堂上所用的谱例:

1、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序曲主题(语义性特点)

2、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体裁特点)

3、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题(材料传导)

课后习题:

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题(材料消耗)

音乐的主题(续)

第二节、主题的类型

一、以主题如何表达音乐形象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概括性主题:

概括性主题是指用比较纯粹的音乐方法去概括地表现音乐的情绪、内容、性格、特点或形象的主题。

(最纯正的音乐主题)

歌唱性(旋律性)主题:

旋律不断流动,节奏变化频繁,音区、音域、气息适合人声演唱;

(如:

圣·

桑《天鹅》主题)

律动性(舞蹈性)主题:

音高、节奏的进行富有周期性、规律性,性格上舞蹈性很强;

比才《卡门》序曲主题)

歌舞性(综合性)主题:

集歌唱性、律动性主题两种特点于一身的主题。

融合:

两种因素同时存在,但无法分辨哪一部分是歌唱性的,哪一部分是律动性的(如:

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Op.2No.3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并置:

两种因素并排放置,一前一后(如: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对置:

两种因素处在一上一下的两个声部,呈现一种“对位”的状态。

标题性主题:

标题性主题是指用特定的表现方式,形象地表达音乐的情绪、内容、性格、形象等问题的主题。

客观描写性主题:

描写的对象来自于现实存在的自然和现实生活,这种主题所要达到的效果是“对真实的模拟”(适合音乐表达的对象:

①声音、②过程)。

这种主题在音乐对形象的描写中既是“有效”的,也是“有限”的;

《杜鹃圆舞曲》)

性格刻画性主题:

以“象征”的方式体现主题形象的“性格”;

里查·

斯特劳斯《英雄生涯》主题的“豪迈”性格)

标题联想性主题:

拥有这类型主题的音乐必然会有一个概括性的总标题。

就这种主题本身而言,与“概括性主题”属于同一类型,但当将其与音乐的标题放到一起来看的时候,就会让我们产生联想,并形成具体的音乐形象。

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图画展览会》)

中介性主题:

中介性主题是指介乎概括性主题和标题性主题之间或兼具这两类主题特点的主题。

有概括性主题的旋律,而有标题性主题的背景(一般指织体);

杜鸣心《刨洋芋》)

有标题性的构思和概括性的处理;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主题“命运在敲门”)

第三节、主题的形象

音乐主题的形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具有特殊性的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当音乐能够真切地表现出某种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情景,并能使听众在相应方面产生有关联想时,这种被表现的对象和所产生的联想就叫做音乐主题的‘形象’。

”——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

形象分析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音乐形象讨论中需要注意的“语汇”和“尺寸”:

抽象的——“……特点”;

概括的——“……性格”;

具体的——“……形象”。

在分析和理解音乐形象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见《音乐分析学基础教程》P35,2-2

求大同,存小异:

由于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特殊的属性和表达方式,决定它的形象不能像美术、建筑那样让人一目了然,自然在分析“形象”的时候也就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因此对于音乐具体形象的分析也没有固定的绝对的标准;

切忌“阿猫阿狗”论:

在形象分析中一方面要合理而准确地解释音乐形象,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从“形象”走到“形象化”的极端上去;

当然也要避免把本来很具体的音乐形象搞得不具体;

注意“音乐事实”:

即要关注音乐的总谱、音乐的音响及音乐的创作背景等;

注重并积累音乐的“习惯性”表达方法或“语义性”表达手段。

课堂练习

桑《动物狂欢节》

1、各乐章的原型

2、各乐章主题的类型

3、各乐章主题的形象刻画方式

第三章单位与划分

第一节关于“单位”

一、“单位”的意义:

有关单位的三个概念

1、段落:

相对于“整体”而言的概念。

是比“整体”更小的组成部分,所指的对象是弹性的;

2、句逗:

用来划分段落的形式标志,其功能相当与语言文字中的逗号、句号。

它是无形、复杂而多变的。

在音乐作品的分析中,需要注意有可能形成句逗的一些标志:

休止符;

长音。

特别是调式中的稳定音,延长音;

和声终止式或非和声性的终止进行;

重复,连续重复,★间隔重复(再现);

材料或音响的对比(包括主题、力度、速度、音色、音区、调性的对比);

某些音乐所具有的特殊句法规律,如重叠、后延、交错等(下一章详述)。

3、单位:

用来衡量段落大小的标准。

它包括一个完整的体系。

不是所有的乐音都具有“单位”的意义,只有强拍上的乐音才具有“单位”的意义。

4、曲式学中的单位体系

各级单位

谱面表达符号

图示表达符号

(乐曲)

乐章

套曲:

Mv1、

组曲:

No.1

乐部

‖平行等粗双纵线

写在乐部结束小节上方

乐段

∥平行等粗双斜线

写在乐段结束小节上方

A

“乐句”与“分句”

√(′)相当与反复记号,

写在两个乐句之间

a

乐节

方括号,

写在乐谱上方将内容框起来

用数字表示小节数

“乐汇”与“副乐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