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64451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docx

管理经济学总复习汇编

考试的题型:

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

1导言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理性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也是研究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求。

稀缺性是指人类拥有的有限资源相对于自己无限需要所表现出的短缺性质。

管理经济学:

是将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应用于管理实践,并为具体的管理决策和管理技术提供理论解释和决策原则的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色彩的基础理论科学

⏹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微观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研究对象

抽象的企业

现实的企业

对企业目标的假设

利润最大化

短期目标多样化

长期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对企业环境的假设

假设企业外部环境消息已知

企业消息,特别是环境消息不确定

研究目的

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

企业决策

管理经济学可以视为微观经济学某些部分的应用。

这些部分包括:

风险、需求、生产、成本、定价和市场结构等。

目的是根据这些原理建立理性的决策思路,为经理的管理决策提供分析框架。

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未来所有利润的现值最大化。

这里利润是指收入减去全部成本。

包括外显的和内含的成本。

不考虑这些内含成本就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利润最大化目标至受法律上、道德上、契约上、财务上和技术上的约束条件的限制。

在自由市场体系中,利润起两大作用:

Ø利润为生产者增减产量或进出一个行业提供信号。

Ø利润是对企业家的活动,包括承担风险和创新的一种回报。

经济学在经营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在约束条件的限制下做最优决策。

管理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将有助于经理们保证资源在企业内部的有效配置和企业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

总函数、平均函数和边际函数之间的关系:

1.平均函数上任何一点的值等于从原点到总函数上相应点的连接线的斜率。

2.边际函数上任何一点的值等于总函数上相应点切线的斜率。

3.边际函数与平均函数相交于平均函数的最高点(或最低点)

4.当边际函数的值为正,总函数呈增加趋势;当边际函数为负,总函数呈减少趋势。

5.总函数最大(或最小)时,边际函数的值为零

变差系数:

是用来衡量单位期望值的变动程度。

v=σ/μ

2需求

需求:

消费者在特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上愿意并能够购买一种商品的数量。

v个人需求:

是指某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

v市场需求:

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

v市场需求等于所有个人需求之和,

v需求的决定因素:

产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收入,关产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不相关品,广告费用,消费者对未来变化的预期

需求量的变动:

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销售量)下降,形成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

某种商品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导致需求量(销售量)变化,形成整个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

需求函数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Qd=f(Px、Py、T、I、E、A…)

供给:

生产者在特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上愿意并能够生产一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的决定因素:

产品的价格,资源的价格,技术,税收&补贴,相关产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不相关品,预期价格

v单个供给: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单个企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v市场供给: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市场上所有企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v市场供给可从单个供给的加总求和得出。

供给量的变动:

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导致生产量的增加,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

某种商品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导致供给量(生产量)变化,形成整个供给曲线的位置移动。

分析市场均衡的变化

Ø决定发生移动的是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或两条曲线)。

Ø决定曲线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

Ø确定移动如何影响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

弹性:

表示相对于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的反应程度。

弹性系数的特点

v它是无量纲的量;

v不同商品的弹性不同,同一商品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价格区间也会不同;

v可正、可负,大于零表示同方向变化,小于零表示反方向变化;

v一般用弹性系数的绝对值来衡量弹性的大小:

共分5种情况

v|Ε|>1,富于弹性;|Ε|<1,缺乏弹性;|Ε|=1,单元弹性;|Ε|=0,无弹性;|Ε|=∞,完全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EP):

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动。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相对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相对变化率)之比。

弧弹性:

点弹性

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

v是否有替代品:

替代品越多,弹性越大。

v支出占收入的比例;比例越大,弹性越充足

v商品必需的程度:

必需品缺乏弹性;奢侈品富于弹性。

例如:

医生与汽车

v允许调整的时间长短:

时间越长,弹性越大例如,汽油涨价短期的反应与长期的反应不同。

边际收入:

需求收入弹性反映当价格及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收入增加百分之一,会使商品需求量增加百分之几。

收入弹性的经济意义:

EI<0,低档品;

EI>0,正常品;

0

EI>1,奢侈品。

交叉弹性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C=%∆Qx/%∆Py=(∂Qx/∂Py)(Py/Qx)

替代品具有正值的交叉弹性:

牛肉与羊肉

互补品具有负值的交叉弹性:

汽车与汽油

当交叉弹性为零时,两种商品为不相关品牛肉与汽车

消费者选择理论

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总效用(TU):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MU):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其他条件不变)。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指一定时间内,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偏好表示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喜欢程度或消费倾向。

例如:

湖南人喜欢吃辣椒

有关偏好的三个假设:

(1)完备性假设:

对于任何商品或商品的组合,消费者都能表示出其偏好。

(2)传递性:

如果消费者对X商品的偏好高于商品Y,对Y商品的偏好高于Z,那么,对X商品的偏好高于商品Z。

(3)不满足性:

对于能够得到的商品,消费者永远不会满足。

——多多益善。

无差异曲线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一条曲线。

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等于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这个比率称为边际替代率(MRS)。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负值,并具有递减规律。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斜率为负

通常物品的效用是正的。

因此,如果要增加一种物品的消费数量,为了使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变就要减少另一种物品的消费数量。

反之亦然。

(2)离原点越远,效用越大

消费者通常对数量多的物品组合的偏好大于数量少的组合。

也就是说,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量越大(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越大。

(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一种物品的消费量增加,人们必须放弃的另一种物品的消费量越大。

(4)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预算约束曲线:

对消费者可以承受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时,两条曲线的斜率相等

经济含义:

当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状态时,必须满足在每种商品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支出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

当收入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时,对一种商品的最优选择(效用最大化时的选择)会随着该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变动。

表示这些价格与选择量变动的曲线就是“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实际上是消费者在各种不同价格下最优选择变动的轨迹。

价格效应可分解为: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商品X降价后,人们会增加对降价商品X的消费,而减少对价格保持不变商品Y的消费,效用不变,开支却节省了。

收入效应:

----商品X降价会使消费者相对(购买能力)收入增加,达到更高的效用。

低档商品与正常商品的区别

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的变动;

低档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的变动。

“吉芬商品”是一种需求弹性为负数的特殊商品,专指那些价格上涨而消费者对其需求量不减反增的商品。

吉芬商品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有两个:

其一,这种商品是必需品;

其二,不存在更廉价的替代选择。

4章回归技术与需求估计

需求估计的方法有两大类:

›根据直接的市场调查和市场试验得到的资料进行估计

›根据积累的统计资料,用统计方法间接估计需求函数

回归分析是估计需求曲线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回归分析估计需求曲线的步骤:

1、识别、确定变量(如产品价格、广告费用)

2、收集数据

3、选择函数形式(线性函数或者是幂函数)

4、参数估计与检验

5、以模型为基础提出预测(估计值)

线性方程(linearequation)

Qx=a0+a1Px+a2I+a3N+a4Py+……+e

估计参数:

ai方法:

线性回归。

v特点

›不需要转换数据就能进行估计;

›对变量的系数的解释较为简单;

›每个变量的影响都是固定不变的;

›每个变量的影响与其它变量无关;

›价格弹性:

EP=a1Px/Q

›收入弹性:

EI=a2I/Q

非线性方程(nonlinearequation)

常用:

指数方程:

Qx=bPb1xIb2

估计参数:

bi

对数变换:

lnQx=lnb+b1lnPx+b2lnI

方法:

转换为线性回归。

v特点

›每个变量的影响都取决于其它所有的变量,不是固定不变的。

›价格弹性为b1

›收入弹性为b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1、检验总的解释能力

它可分为两部分:

已解释变差和未解释变差。

可决系数R2:

度量在因变量的总变差中,已由回归方程解释的部分所占的比重,是衡量回归直线对样本观察值的拟合程度的指标。

t-检验

多元回归模型中的经济计量问题

v变量遗漏

v联立方程问题--识别问题:

›一些自变量可能是内生的

v多重共线性

›自变量可能高度相关

v异方差性

›误差项可能具有非常数方差

 

5章商业与经济预测

v专家意见(德尔菲法)

›第一步:

选择参与预测的专家

›第二步:

向每个参与者发放预测的问题及说明

›第三步:

收集并整理各参与者预测的结果

›第四步:

将整理后的结果再分发给各参与者,供其考虑是否修改以前的预测结果

›第五步:

重复二至四的步骤多次,直到大家意见基本一致,或大家不想再对自己的意见进行修改时为止。

v关键:

选择好专家;决定专家人数;拟定好调查表。

趋势推测法:

以时间为自变量,根据过去的趋势推测未来趋势。

季节性调整常用的方法是趋势比率法。

v指数平滑法是根据本期的实际值和过去对本期的预测值,预测下一期数值,它反映了最近时期事件的数值对预测值的影响。

v指数平滑法的计算公式:

Fn+1=aXn+(1-a)Fn

平滑常数的选择:

选择平滑常数的方法是使预测值同实际值离差的平方和最小。

v优点

›它允许较近期的数据有较大的权值。

›能很容易新增观察数据进行预测

v缺点

›若数据呈明显趋势,预测会不淮确。

正趋势,预测偏低;负趋势,预测偏高

气压表式预测法是找出一个数据序列与另一个数据序列的相关关系。

通过观察前一个序列的变化,预测后一个序列。

重合指示值:

两个数据序列同时增加或减少。

超前指示值:

一个序列的变化总是发生在另一个序列的变化之前。

最常用的气压表式预测指数:

合成指数:

各种指示值的加权平均数。

扩散指数:

指某一时期增长的指示值序列数在全部序列数中所占的比例。

v投入产出分析法是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把国民经济划分为若干不同但互有联系的产品群或产品部门,并借助线性方程,来模拟社会再生产过程和国民经济结构,以此综合分析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重要比例关系的一种方法。

用来表示中间销售量和购买量的构成交易矩阵模型

直接需要矩阵:

A

直接和间接需要矩阵:

(I-A)-1

6章生产理论

生产函数表示用资本和劳力的一定的投入量,最大可能生产多少产量,Q=f(K,L)。

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一个投入要素变化引起产量变化称为要素收益。

产量变化和两种投入要素投入量的同比例变化称为规模收益

有一个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的时期称为短期,

1.总产量函数:

TP=Q=f(L),指全部生产要素的最大产量。

2.平均产量函数:

AP=TP/L指单位可变要素的的总产量。

3.边际产量函数:

MP=ΔTP/ΔL或MP=dTP/dL,指最后一个单位可变要素引起总产量的改变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为:

随着越来越多的可变投入要素与固定要素相结合,最终会超过某一点,造成边际产量开始递减。

生产的第Ⅰ阶段:

劳动投入从0-L2,平均产量从0到最大,固定投入太多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其边际产量为负),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有效使用资本存量(如缝纫机与人工的配合)。

产量的增加主要来自劳动分工。

生产的第Ⅱ阶段----生产有意义阶段:

劳动投入从L2-L3,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下降,但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量均为正,资本和劳动得到有效利用。

具体停留在哪一个投入水平上,依赖于两种要素的价格比例。

生产的第Ⅲ阶段:

劳动投入大于L3,边际产量为负,平均产量不断下降,总产量开始下降。

资本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但劳动投入过多,出现了不经济。

边际产量收入:

指在可变投入要素一定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量给企业带来的总收入增量。

MRPL=dTR/dL=(dTR/dQ)(dQ/dL)=MR•MPL

(2)边际要素成本:

指在可变投入要素一定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量给企业带来的总成本增量。

如工资(w)和资本价格(r)

MFCL=dTC/dL

最优投入量条件:

dπ/dL=dTR/dL-dTC/dL=0

MRPL=MFCL

利润最大目标要求边际产量收入等于边际要素成本(即要素价格)。

在使用具有替代关系的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一种产品时,能够产生相同产量的全部要素组合方式所构成的轨迹称为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图的特点:

(1)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能相交;

(2)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产量越高;

(3)向右向下倾斜,斜率为负,表明两种要素之间具有替代关系;

(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斜率下降,替代能力递减;

(5)等产量曲线为直线时,要素之间完全可替代(如两种燃料之间),斜率为常数;

(6)等产量曲线为直角折线时,要素之间完全不可替代,投入比例必须固定。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可以减少(替代)另一种要素的数量,它是等产量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使用具有替代关系的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一种产品时,假设各种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花费相同成本能够购买到的全部要素组合方式所构成的轨迹称为等成本曲线。

特点:

(1)相互平行,不相交;

(2)离原点越远,代表的成本水平越高;(3)斜率为负,dK/dL=-w/r,两种要素反方向变化。

(4)要素价格比发生变化时,等成本线的斜率改变。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生产者均衡

总成本既定条件下,寻求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方式。

总产量既定条件下,寻求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方式。

高效率的生产要求所有投入要素每投入1美元的边际产量都相等,即要素最佳组合的条件MPL/MPk=w/r等产量曲线的斜率[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等于投入要素的价格比。

等边际准则:

所有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要达到MPX/PX=MPY/PY=…=MPN/PN的水平,即每一元钱所带来的任何一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都应该是相等的。

扩张路线:

满足高效生产条件的资本——劳力组合的集合。

规模收益是指所有投入要素都按同比例变化而引起的产量变化。

这种收益可以是递增、递减和不变的

范围经济性(S)是指因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不是只生产一种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

S>0,范围经济存在

S<0,范围不经济存在

总要素生产率是产量对所有投入要素价值的比率。

它能有效地度量多种投入要素的综合生产率。

ρ=Q/(rK+wL)

生产函数的估计

步骤:

1、建立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即函数形式)

2、收集生产过程的数据;时间序列资料,横截面资料等

3、使用回归分析估计模型的参数。

7章成本理论

机会成本是指将某种资源用于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他用途可能带来的最高收益。

会计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企业所发生的各项开支,它们作为已经支出的货币额,反映在企业的会计账薄上。

它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全部机会成本。

外显成本:

包括企业购买物品和劳务的现金支付形式表现的成本,即付费用。

主要表现为会计成本

内含成本=机会成本-外显成本(会计成本)

指那些不是现期现金实际流出量的成本。

内含成本被经济学家成为正常利润,是使用要素的成本的一部分。

1、自有资金(或建筑物)的机会成本等于把它租借给别人可以得到的利息(或租金)收入。

2、自己兼任经理的机会成本,等于自己到别处工作可以得到的收入。

3、闲置的机器设备的机会成本为零。

4、机器如果原来生产产品A,可得一笔贡献利润(等于收入减去变动成本),现在用来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等于它生产产品A的贡献利润。

5、使用过去买进的原材料,现在行情变了,其机会成本按现价计算。

6、使用按目前行情买入、租入或雇佣的原材料、资金、建筑物、机器设备、劳动力等,其机会成本等于会计成本。

7、折旧的机会成本等于经济成本(资产期初、期未的市场价值的差额)。

相关成本是指与决策有关的、在作出决策时应该使用的成本数值。

与决策无关的成本称为非相关成本。

在企业经营决策中要用相关成本才能作出正确决策。

机会成本属于相关成本,会计成本属于非相关成本。

1、增量成本。

是指随决策而变动的成本,即某项决策带来的总成本的变化。

2、沉没成本。

不受决策影响的非相关成本,或已承诺支付的成本。

也叫历史成本。

1、变动成本(VC):

企业在可变投入要素上的支出,是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2、固定成本(FC):

企业在固定投入要素上的支出,它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1)会计利润

(2)正常利润(3)经济利润

有两个方法可以找到最佳产量

1、找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2、找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交点

长期总成本LTC:

表示在生产规模可以变动的情况下,即在所有要素投入量均可变动的情况下(仍假定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给定),随着产量的变动,购买所有的要素的最低成本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反映了企业规模扩大过程中成本水平的变化趋势。

在每一个规模上,都有一个短期成本曲线。

所以,长期成本曲线可以看作是由与每一个规模对应的短期成本曲线连接形成的。

最佳产量和最佳工厂规模的标准都是平均成本最低

长期平均成本的变化原因

规模经济:

是指当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时单位成本下降,因而使效率提高及总成本下降。

学习效应:

是指人们在不断地实践中,通过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从而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导致成本降低。

范围经济:

是指一个企业因从事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引起的长期平均成本降低的现象。

利润贡献分析法

贡献(增量利润)=增量收入-增量成本

贡献利润分析的基本原则:

只要P-AVC>0,就有正的贡献利润存在,继续生产可以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反之,不仅无法弥补固定成本,连变动成本都不能完全补偿,应立即停产

如果是多个方案,则贡献利润大者更优(其他条件类似时)。

贡献分析法的应用:

价格低于单位产品的全部成本时是否接受订货

产品中的某个部件或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

利用剩余的生产能力发展何种新产品;

亏损的产品要不要停产或转产;

有限资源怎样最优利用;等。

1、含义:

盈亏平衡分析就是通过对企业在一定规模上(短期内)产量、成本、利润等变量之间变化关系的分析,提供企业决策所需要的有关信息。

也称量、本、利分析法。

2、假设

(1)要素的价格不变;

(2)产量等于销售量;(3)生产规模和固定成本既定;(4)不考虑边际成本递增问题;

盈亏分界点产量是指保本产量,即企业的总收入等于总成本时的产量。

此时的利润等于0。

Q=TFC/(P–AVC)

利润弹性:

指利润对销售量变化的反应程度。

又称经营杠杆率(DOL)。

Eπ=DOL=(Δπ/π)/(ΔQ/Q)=(Δπ/ΔQ)×(Q/π)

固定成本FC越高,Eπ越大,利润对产量的敏感性越强。

一、短期成本函数的估计

(1)成本数据的收集和调整

1、根据相关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概念,对会计成本数据进行调整。

2、把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3、调整计算成本的时间。

4、调整投入要素的价格。

5、注意观察期的长短问题。

(2)成本函数方程形式的选择在收集资料基础上,可采取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或三次函数的总成本函数形式,采取回归方法估计成本函数

长期成本是生产要素投入达到最优时对应的成本,因此在相同产量上,长期成本必定不高于短期成本。

9章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

1.市场结构:

指商品或劳务在市场上的竞争状况和竞争程度。

2影响因素:

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产品差异;信息的完全性;进退壁垒(障碍)

完全竞争

(1)卖者和买者非常多。

(2)产品是同质的。

(3)企业进出是自由的。

(4)信息是充分的(完全信息)

每个完全竞争厂商的目标是使经济利润最大化,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

单个厂商的价格(需求曲线的高低)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而市场价格是由整个市场的供求决定的

总收益:

TR=P•Q=P0•Q

平均收益:

AR=TR/Q=P0•Q/Q=P0

边际收益:

MR=d(TR)/dQ=P0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是一条水平线,MR=P,所以利润最大化条件成了P=MC

完全竞争厂商要制定的短期决策:

是生产?

还是关门停业?

如果决定生产,生产多少?

长期决策

如果TR

如果TR>LTC,即P>LAC,就进入。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利润为零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竞争的结果:

只有那些能以最优规模生产最优产量的厂商才不会发生亏损,但也没有超额的利润可赚,此时实现了厂商和该行业或市场上的长期均衡,实现长期均衡的条件为P=MR=SMC=SAC=LMC=LAC

这意味着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竞争到最后都是效率最高的企业

愿意以比市场价更高的价格购买物品的消费者,在购买物品时会得到消费者剩余。

竞争的意义在于:

市场结构促使价格下降到最低成本

从社会角度看完全竞争是市场结构的最优形式。

原因是:

1、完全竞争会使产品的产量合适;因为最后交换的一个单位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生产它的机会成本。

2、资源在各种产品和各企业的生产之间的配置达到最优;除短期内,不存在超额利润。

3、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都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处生产,利润为零,产量最大。

因此生产效率达到了最高,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节约。

低成本竞争策略是唯一的、最佳的竞争策略。

完全垄断是指由一家企业完全控制一个部门或行业的市场组织形式。

一个完全垄断的市场一般认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一种商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