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64738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docx

五年级部编版记叙文阅读综合

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级:

辅导科目:

语文

授课日期

时间

A/B/C/D/E/F段

主题

第18讲记叙文阅读综合2

教学内容

有人说,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

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里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

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

出示:

踏莎行·访萧红墓

天涯流落,江湖笑傲,难得才情高格调。

长留清辉在人间,寂寞空冢凭谁吊。

海着碧衣,山披翠袄,凄凄此处埋芳草。

北魂南魄领风骚,文债情债均未了。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

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

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

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是童年的生活,她生命中很重要的亲人——祖父,还有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回忆。

诗歌导入,营造意境,引出对作者萧红的生平及性格,家乡和家庭,作品《呼兰河传》的介绍,从而为感受理解课文中描写的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美好作铺垫,进入记叙文的阅读时光。

【知识梳理】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先要快速地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

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地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地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

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

(1)、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2)、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3)、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二、文章的中心

中心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态度、情感,以及要揭示的道理、想要表达的事物特征、作用、影响等。

例如:

1.语文是我们表达自己、理解事物、交流新知识的基础学科,我们从小就应该好好学习语文。

2.如思念故乡、想念亲人和朋友、敬爱老师、赞美小朋友的乐于助人、上课积极认真等等。

3.比如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可以自欺欺人。

(一)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归纳中心思想主要方法有:

(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中找出中心思想。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街头”就不难找出中心:

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从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

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

“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

”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

“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二)与中心相关的题型

常见题型及答题要点、技巧

1、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

(最常见题)

要点:

概述文本内容+加入生活例子+观点、道理、感悟

2、如果让你对某某人说一句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结合中心,围绕中心答题。

3、原因分析题(较难)

结合中心,联系段落,做到“题不离段,段不离文,文不离中心”。

4、句子含义理解题。

结合中心、联系段落。

5、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要点:

概述文本内容+中心

6、自己通过对人、事的分析、概括以归纳中心思想。

如对人物精神品质的赞美。

方法同上面“把握中心的方法”一样。

(最难)

三、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写景状物类的文章:

解题步骤:

1.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2.概括文段内容;

3.内容相加法。

 

(二)写人的文章阅读:

解题步骤:

1.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2.概括文中事件;

3.分析人物形象;

4.答题格式:

本文叙述了某人的……等几件事,表现了某人……的品质、性格。

(三)写事的文章阅读:

解题步骤:

1.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2.把握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要素串联法:

时间+地点,人物+原因+事件+结果。

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一)写景状物类的文章:

解题方法:

1.弄清楚这一段都讲了哪方面内容;

2.格式:

这一段介绍了某物、某景色的……。

(二)写人的文章阅读:

解题步骤:

1.分析该部分内容事件;

2.概括文中事件:

人+事。

(三)写事的文章阅读:

解题步骤:

1.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2.把握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格式:

这部分内容写了某人做某事的原因、经过、结果。

【典型例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

现在是早巳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呜蝉在树叶子里长吟,肥胖的黄蜂_____(伏、躺、停)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_____(飞、跳、窜)到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______(联系、缠络、纠缠)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的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文空格处选择适当的动词。

(3分)

2、用“‖”线把第二段文字分成两层。

(在原文上标)(2分)

1、请引用第一段的关键词来总结百草园。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段文字细致、形象地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

描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_______;描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______;描写蝉、油蛉、蟋蟀,突出他们的______;描写黄蜂则突出它们的______。

(此题横线上只填序号)(4分)(供选择内容:

A.声音B.动态C.颜色D.形状)

5、第2段文字写景是按照由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的;从详略的角度考虑,这部分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

6、指出划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父和我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

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

果树于是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为因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

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

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1、这段文字选自《祖父和我》,作者是,她的代表作品是《》、《》。

2、仿写例句。

“花园里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仿句:

3、“明晃晃”中“晃晃”是叠词运用,既符合儿童的语言特征,也写出了“大花园”色彩鲜亮的特征。

其作用是

4、品味下列句子,说说他们的作用。

⑴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作用:

⑵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作用:

5、文中“一切都活了”中“一切”具体指,文中的“一切”都具有“”的特征。

【巩固提升】

生命的暗示(欧阳斌)

1 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

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

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

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2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

是生命的暗示吗?

3 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

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

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离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

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截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

那么人呢?

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4 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5 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

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6 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7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

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8 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

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

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

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9 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

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

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

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

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

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10 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

倘若能真正将其王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

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

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

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

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

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

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11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

12 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捧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

13 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18、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第③段文字“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中加点的词。

(2分)

深谙:

19、本文是一篇含义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

请通读全文,谈谈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暗示”指的是什么?

(4分)

20、阅读本文第⑤段文字,说说作者写“钟声”的目的是什么?

(3分)

21、阅读本文第⑦段文字.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解读了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

(4分)

22、研读本文第⑧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划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

(4分)

23、认真阅读并反复揣摩品味第⑨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然后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与思考。

(3分)

黄鹂

  黄鹂又名黄莺,在古代诗咏鸟篇中,是描述最多的一种。

“千里莺啼绿映红”,它的歌声美,而且总是和春天连在一起。

我国产有金黄鹂,黑头黄鹂,彩色黄鹂,黑枕黄鹂,鹊色黄鹂五种,其中黑枕黄鹂分布最广。

黑枕黄鹂嘴红,自嘴基起,横过眼睛到枕部都有两道黑眉,嵌在金黄色的羽毛中,翅和尾翎漆黑秀丽俊逸。

 北京有个“听鹂馆”,杭州有个“柳浪闻莺”,人们都爱莺歌燕舞,源出一心,因为它象征着生机勃勃。

黄鹂是上海地区的夏候鸟,也是旅鸟。

黄鹂冬在南方直至南海等地越冬,春末初夏在上海地区营巢繁殖,还有许多经过上海继续向北,去我国中部、东部生活。

上海动物园的树林里,有时留下黄鹂。

黄鹂很少下地,飞速极快,瞬间消逝,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特别是在繁殖期,雄鸟小叫似行云流水,悠扬颤抖,大叫时清脆悦耳,音韵多变,有时似珍珠落玉盘,有时似雁语声声,有时似猫耳轻呼,真妙不可言,但过不了多久,黄鹂的歌声嘎然而止。

它们隐匿在高大的阔叶树上,用麻、草茎、棉絮编织一只十分精致的巢,呈吊篮式。

雌鸟在巢里产2—4枚粉红色有玫瑰斑点的卵,在摇啊摇的吊篮里孵化,雄鸟默默地在远处警戒并担任觅食工作,它们再也不想惊动谁。

  雌鸟经过18天孵化,雏鸟出壳,再经过18天的哺育,小鸟长成出飞,这期间双亲捕捉各种昆虫,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农村害虫。

在哺雏的18天中,据统计每天每巢要哺育喂食70次,再加上双亲自己吃的,消灭了大量的害虫。

可见黄鹂不但,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不超过15个字) 

2、第二段中划线的句子,抓住黄鹂的_____________特征来介绍;句中有一组排比句,其说明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着重从黄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5、结合短文,给文末写上一个递进关系的归结可见,黄鹂不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的小兴安岭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几只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河里涨满了春水。

一个个木排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时候,森林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黑熊不得不躲进大树洞里。

它们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不耐烦地等待着春天。

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1、划分段落层次:

2、请概括这篇文章按照什么顺序,主要内容是什么?

写人文章内容概括:

缴电话费的老妇人

一天,我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很长,只能慢慢地等。

终于排到了第二个位置,站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年逾六旬。

“请问您的电话号码多少?

”营业员问老妇人。

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一个电话号码。

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又问:

“是叫李敏吗?

老妇人说:

“不是,这是我儿子的名字!

”然后她又说了一个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一点犹豫。

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问;“是叫李捷吗?

”老妇人说:

“不是,这是我女儿的名字!

营业员说:

“对不起,阿姨!

你们家的电话到底是什么号码?

”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

后面的人开始不耐烦了,唧唧喳喳有些骚动。

可能是她觉察到了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来,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

“没有记住自家的电话,老了,忘事啦。

孩子家的倒是记住了,不打磕巴,主要是成天往他们家打,问问孙子外孙。

她刚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缴费了吗?

”“没缴。

”“那我给他们缴了吧,省得他们再跑一趟。

”于是老人歉意地一笑,又排在了我前面。

这时后面一片寂静。

1、“年逾六旬”指岁数。

2、从文中的两处加点词句可以看出。

3、为什么老妇人第一次缴费时“后面的人开始不耐烦了,唧唧喳喳有些骚动”,而后来“后面一片寂静”呢?

4、请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说说你从这篇短文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记事类文章内容概括

我做了一件好事

一天下午,我正在家做功课,忽然下起大雨来。

雨打在窗玻璃上,发出“啪啪”的声响。

突然,我听到楼下有人大声叫喊。

什么事?

我跑到楼下一看,原来是阴沟堵住了。

雨水越积越多,慢慢向张奶奶家门口流去。

眼看水就要流进张奶奶家了,她急得在家门口又跺脚又喊叫。

叔叔、阿姨们都上班去了,院里一时又没有其它大人,如果水流到张奶奶家里,那就糟了。

这可怎么办呢?

积水急剧地涨着,我顾不得多想,连忙上楼穿上雨衣、雨鞋,拿起一根竹竿,跑下楼,向雨雾中冲去。

我来到阴沟边,掀掉阴沟盖,用竹竿捅。

可是怎么也捅不通。

雨水不住地打在我脸上,迷糊了我的眼睛。

我用手一抹,雨水顺着脖子直往衣服里流,浑身湿漉漉的。

难受得很。

水越漫越高,已经灌进我的雨鞋里。

怎么办?

怎么办?

突然,一个念头在我脑子里闪过:

用手掏!

我扔掉竹竿,蹲下身,把手伸进黑洞洞的阴沟里。

手触到了石块,扒出了一块,两块......还扒出了一大堆树叶。

“咕噜噜”,阴沟里出现了旋涡,阴沟通啦!

积水打着转儿慢慢地流进去。

这时,我才发现,张奶奶撑着伞,正站在我身后呢!

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还拉我进屋,递给我一块热毛巾。

我接过热毛巾,只觉得心里暖乎乎的。

1、写出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按事情发展顺序把文章分成三段。

3、填空,把短文的主要内容写出来。

  我写作业时,忽然(),院里的(),水眼看要流进()。

我马上去捅阴沟,先用(),捅不通;又用()。

阴沟(),我很高兴。

一罐果酱(埃德加·布莱索)

记得有一年,我丢了工作。

在那之前,父亲所在的工厂倒闭。

我们全家就只靠妈妈为别人做衣服的收入生活。

有一次妈妈病了几周,没法干活。

因为没钱付电费,家里被电力公司停了电,然后煤气公司停了煤气。

最后要不是因为健康部门为了公共卫生的原因制止了自来水公司,我家就会连水也没有了。

一天,妹妹放学回家,兴冲冲地说:

“我们明天要带些东西到学校去,捐给穷人,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妈妈正要冲口而出:

“我不知道还有比我们更穷的人!

”当时外婆正和我们住在一起,她赶紧拉住妈妈的手臂,皱皱眉,示意她不要这么说。

“伊瓦,”外婆说,“( )你让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