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守则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6772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守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守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守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守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守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守则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守则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守则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守则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守则doc.docx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守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守则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守则doc.docx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守则doc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制度4

育才街(采凤路-采源路)道路、给水、排水、电力工程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编制人:

审核人:

北京成业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4月1日

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材料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质量预控措施,为确保工程质

量,制定以下检验制度。

1、根据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

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重要的结构材料如水泥、钢材、砂、石、防水材料等均应有材料进场复验报告。

2、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对于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

半成品、成品、配件及设备,禁止使用于工程当中。

3、按照DBll/T808-2011管理规程规定,Ⅰ类物资属于一般物资,

包括预制砼构件、、焊条、各种管材、管件、原材料及附料等。

对于一般物资进场检测,应由项目部专业工长、质检员、材料员等

到有关人员按设计文件要求、现行材料标准规定等具体要求对其进行抽样检测。

4、对于所规定的Ⅱ类物资(需要进场复验的材料),除按上述要求

进行检测外,还应由有关人员(试验员)按规定“必试项目与检验规则”,进行取样,送至有资质许可的检测单位(试验室、试验中心)进行复试检验(试验),才能认可其质量合格与否。

对于此类物资的检验,应由项目工程师组织进行,并按要求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

5、对Ⅲ类物资,除须应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复试检验(试验)

报告外,还需通过规定龄期后再经检验(试验)方能认可其质量的,如砼、砌筑砂浆等。

对于此类检验,在项目部应由专职试验工按有关标准要求进行样品制作和送检,并随时与试验单位联系,及时将质量信息反馈给技术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要保证见证取样的数量。

6、物资进场后应按规定程序向监理工程师进行报验,办理相应的

物资验证手续。

7、工程物资材料经进场检验后,应由质检人员(材料保管员)及

时进行挂牌、标识,按现场规定进行贮存、入库保管。

8、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

隔离、标识、记录与处置。

过程三检制度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保证工序质量,是项目部最基本、最重要的质

量控制之一,应在每道工序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

1、施工班组的自检、互检:

各工种作业班组,在施工前应有相应

的书面技术交底(或样板交底),在施工过程中,班、组长及时组织进行自检、互检,纠正出现的一般不合格,将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并应保存文字记录(自检记录、施工日志等)。

2、在上道工序完成后准备转入下道工序施工,应由双方班组长(工长)共同进行工序交接检验,经检查合格方能转入下道工序,并应有文字记录,如有未了事宜应记录清楚,

以便追溯。

3、对于各项隐蔽工程验收,应在其完成之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

专业工长、质量检查员、班组长等参加检查,并做出结论明确,内容详细的文字记录。

4、对于各种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的检验,应按新的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的规定程序进行,应有监理工程师组织进行和签认。

5、过程三检所形成的文字材料、记录,应由施工作业负责保存,

以备查验。

成品保护制度

为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成品完好率,避免人为的损失,增加经济效益,力争优质低耗,特制定以下施工现场成品保护制度:

1、对进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所有施工物资)按现场管理制

度要求进行堆放、储存和保管。

水泥应入库,钢筋管材按规格、品种、型号分别码放整齐,贵重物品单库存放。

配件、零星用品入库保管,防水材料等应采取遮盖或入库保管。

2、加强工序、分项工程成品保护工作。

对每一工序(检验批)、分

项工程施工中,作业人员必须按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中的成品保护措施的要求做好成品保护,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质量意识。

3、做好工序、分项工程的交接检查。

各分包工程有交叉

作业,尤其注意成品保护。

在结构施工中,水、电预留、预埋施工应配合砌筑、钢筋、模板、砼工程,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严禁事后剔凿,破坏结构,交接检查应有记录,由专业工长、作业班、组长、专职质检员参加签认。

4、竣工验收阶段的成品保护。

对已完成的工程项目,如门窗安装、

管道、给水配件安装、阀门等,还包括完成各种施工试验、检验项目等,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建筑产品遭受人为或意外的破坏,设专人负责,并依据具体情况制订并执行相应的奖罚制度。

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1、本工程质量验收,必须按照北京市地方标准-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DBLL/1070-2014)

2、验收程序和组织:

2.1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

(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2.2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

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应有勘察、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参加相关分部工程验收;

2.3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并人员进行检查

评定,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

建设单位收到工程验收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含分包单位)、设计、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

3、施工质量验收要求:

3.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3.2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3.4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3.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

形成验收文件。

3.6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

样检测。

3.7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3.8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3.9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

质。

3.10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

质量文件记录制度

1、质量记录是质量责任追溯的依据,是工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做到真实、准确和内容详尽,包括各类施工记录、材料试验记录、质量检验记录、交接记录及中间检查记录等。

2、项目经理部要设专职的技术资料员,负责各种质量文件记录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存。

3、各种施工试验、材料试验应由专职试验员负责按施工规范、规

程的要求进行取样,送至有资格的试验单位进行试验,并及时将试验结果反馈到项目工程师及有关人员,要保证有见证取样的数量达到要求。

施工试验应由专业工长、质检员(土建、水、电)、班组长等到有关人员参加,试验记录由工长负责按要求如实填写、签证完毕后交于资料员收存。

5、各质量检验记录,要按“质量验收制度”的要求进行检验、填

写、签认,由资料员负责归档保存。

6、各类交接检查、中间检查应由有关工序负责人,分包负责人按

设计文件、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并签认。

7、所有质量记录的管理还应符合公司质量手册中有关质量记录,

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

技术交底制度

为保证按图施工,贯彻执行国家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我们应该坚持以技术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制定以下技术交底制度:

1、设计交底

(1)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并负责与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取得联系,在确定设计交底日期后,由技术负责人通知公司工程部、质量部、建设(监理)等有关单位,并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参加。

(2)设计交底后应及时办理一次性洽商,如设计人当时决定不了的问题,由设计单位研究后补办洽商或设计变更。

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交底

(1)工程开工前,由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人对项目部有关人员进行交底,并做好设计交底记录存档。

(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因交底内容多,交底时可不单独编制交底,交底方式亦可采用开会形式,将各有关人员组织在一起,由编制人进行宣读,各有关人员做好会议记录,由资料员将交底主要内容记录下来,做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交底存档。

3、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在分项工程施工前,专业工长负责编制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后,由专业工长对班组长进行交底。

4、特殊过程、设计变更、洽商交底

防水、钢筋焊接、砼浇筑、构件吊装等特殊过程施工前,设计变更、洽商生效后由技术负责人对项目部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交底。

5、口头交底

由交底人根据接受交底人变化及人员素质等实际情况随机进行。

6、项目部交底主要内容

(1)工程特点、工程范围、设计要求和施工进度要求。

(2)主要操作方法和质量安全措施。

(3)主要设计变更和设备、材料使用情况。

(4)重要施工图纸解释。

(5)经批准的重大施工方案措施。

(6)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7)保证技术经济指标措施。

(8)应作好的技术记录及分工。

(9)其他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8、班组技术交底内容

(1)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中的有关要求。

(2)操作方法和保证质量安全措施及要求。

(3)技术检验和检查验收要求。

(4)施工图纸设计要求。

(5)设计变更、设备及材料使用情况。

现场施工准备工作制度流程1

施工准备工作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2.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4与施工准备有关的法律法规。

3.职责和权限

3.1生产副总是公司施工准备制度的直接领导,负责公司所有新开工项目准备

工作的统一指挥,确保工程正式开工能正常进行。

3.2公司项目管理中心是本制度的主控部门,负责解释与修订,过程中组织公司

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监督、考核、评定。

及时解决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结构与构造特点和技术要求,以及在技术设计方面存在的重点和难点工作,确保能够按照设计图纸顺利地进行施工。

4.1.2做好原始资料的收集、分析,充分了解、掌握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

a)

b)区域座标和高程等情况;地质构造、土的性质和类别、地基土的承载力、地震级别和烈度等情况;河流流量和水质、最高洪水和枯水期的水位等情况。

c)

d)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情况,含水层的厚度、流向、流量和水质等情况;

素确定构件的用量和供应商,使构件运输到现场,随用随取。

4.2.3建筑安装的设备以及施工工艺中所用的设备工具准备。

根据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等现场情况分析安装设备的类型、大小型号、安装位置等,需要提前安

装的,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4.3劳动力组织准备

4.3.1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劳务班组进场。

4.3.2要对各施工班组进行入场(质量、安全、消防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教

4.4.3修建临时设施,包括各种附属加工场、仓库、食堂、宿舍、厕所、办公

室以及公用设施等。

4.4.4设置消防、安保设施,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根据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建立消防、安保等组织机构和有关的规章制度,布置安排好消防、保卫等

措施。

4.5施工场外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