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8347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docx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一定条件下,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3Y(g)

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为c1mol/L、c2mol/L、c3mol/L(c1、c2、c3均大于0),当反应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08mol/L,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c1:

c2=1:

3

B.当4v(X)正=v(Y)逆时,该反应还在向正反应方向建立平衡

C.c1可能为0.1

D.X、Y的转化率相等

【答案】B

【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的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由于反应过程中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反应物的平衡量之比必然也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详解】

由题中信息可知,当反应达平衡时X、Y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X、Y的平衡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其起始量之比一定也等于1:

3,A和D正确;因为有起始投料与平衡量相同的可能,所以C正确;当4v(X)正=v(Y)逆时,因为3v(X)正=v(Y)正,所以v(Y)逆>v(Y)正,该反应还在向逆反应方向建立平衡,B不正确,选B。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是同一反应,所以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数值是相同的

B.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C.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表示的意思是:

时间为1min时,某物质的浓度为1mol/L

D.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答案】B

【详解】

A.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比值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则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体现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即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B正确;

C.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表示的意思是:

时间1min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1mol/L,故C错误;

D.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不能用固体物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表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航天飞船可用肼(N2H4)做动力源,已知液态肼与液态H2O2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mol肼(N2H4)分子中含有4molN-H键

B.该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如图所示

C.该反应的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H4(l)+2H2O2(l)=N2(g)+4H2O(g),其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答案】B

【详解】

A.肼结构式为

,1个肼分子中含有4个N-H键,则1mol肼中含有4molN-H键,故A正确;

B.如果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否则为吸热反应,液态肼和液态过氧化氢反应时放出大量热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图中为吸热反应,不符合,故B错误;

C.液态肼和液态过氧化氢反应时放出大量热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的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故C正确;

D.氮气和水都无毒,所以其产物无污染,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4.一定条件下,在容积固定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在10s内N2的浓度由5mol/L降至4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NH3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mol/(L•s)

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的反应速率

C.增加H2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会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D.反应足够长时间,N2浓度降为零

【答案】B

【详解】

A.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

3:

2,设容器的体积为VL,

的浓度由5mol/L降至4mol/L,变化了

mol,所以

变化了

mol,V(

)=

(mol/L.s)=0.2mol/(L·s),选项A错误;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选项B正确;

C.该反应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降低温度虽然平衡可以向右移动,但会降低反应速率,选项C错误;

D.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可能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即N2浓度不可能降为零,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5.如图a为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X、Y、Z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若从t2开始,每个时刻只改变一个且不同的条件,物质Z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b。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t1内X与Y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3∶2

B.该反应中Z一定为产物

C.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压强或催化剂

【答案】C

【分析】

t1~t2阶段、t2~t3阶段与t4~t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相等,每个时刻只改变一个且不同的条件,t2~t3阶段与t4~t5阶段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不移动,说明分别是使用了催化剂和加压,则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0~t1时,X减少0.09mol/L,Y增大0.06mol/L,所以Z一定是生成物,且生成0.03mol/L,t3~t4阶段改变的条件只能是降低反应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吸热,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

A.0~t1min内X与Y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之比,即为:

(0.15-0.06)mol/L∶(0.11-0.05)mol/L=3∶2,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Z一定是生成物,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t3~t4阶段改变的条件只能是降低反应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吸热,故C错误;

D.t1~t2阶段、t2~t3阶段与t4~t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相等,每个时刻只改变一个且不同的条件,t2~t3阶段与t4~t5阶段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不移动,说明分别是使用了催化剂和加压,也说明了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故D正确;

答案选C。

6.锌—空气电池(原理如右图)适宜用作城市电动车的动力电源。

该电池放电时Zn转化为ZnO。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Zn+H2O-2e-=ZnO+2H+

C.该电池放电时OH-向Zn电极移动

D.若Zn电极消耗6.5g,外电路转移0.1mole-

【答案】C

【详解】

A.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锌作负极,碱性条件下,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

,故B错误;

C.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OH-向Zn电极移动,故C正确;

D.若Zn电极消耗6.5g,外电路转移0.2mole-,故D错误;

故选:

C。

7.反应Ⅰ:

CaSO4(s)+4CO(g)

CaS(s)+4CO2(g)ΔH1=-175.6kJ·mol-1反应Ⅱ:

CaSO4(s)+CO(g)

CaO(s)+SO2(g)+CO2(g)ΔH2=+218.4kJ·mol-1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v1)小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

反应Ⅰ为放热反应,反应Ⅱ为吸热反应,因为B、C两图中反应Ⅰ的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而反应Ⅱ的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则B、C错误。

由题意知:

反应Ⅰ的速率(v1)小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反应Ⅰ的活化能较大,则A错误、D正确,故选D。

8.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广泛、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固定式大规模储能应用的需求。

一种以Na2SO4水溶液为电解液的钠离子电池总反应为:

NaTi2(PO4)3+2Na2NiFeII(CN)6

Na3Ti2(PO4)3+2NaNiFeIII(CN)6(注:

其中P的化合价为+5,Fe的上标II、III代表其价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NaTi2(PO4)3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放电时负极材料中的Na+脱离电极进入溶液,同时溶液中的Na+嵌入到正极材料中

C.充电过程中阳极反应式为:

2NaNiFeIII(CN)6+2Na++2e-=2Na2NiFeII(CN)6

D.该电池在较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Na+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答案】C

【详解】

A.由题意可知放电时负极为2Na2NiFeII(CN)6-2e-=2NaNiFeIII(CN)6+2Na+,Na2NiFeII(CN)6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

2NaTi2(PO4)3+2Na++2e-=Na3Ti2(PO4)3,NaTi2(PO4)3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A项正确;

B.放电时负极材料中的Na+脱离电极进入溶液,同时溶液中的Na+嵌入到正极材料中,B项正确;

C.充电过程中阴极极反应式为:

2NaNiFeIII(CN)6+2Na++2e-=2Na2NiFeII(CN)6,阳极:

Na3Ti2(PO4)3-2e-=2NaTi2(PO4)3+2Na+,故C项错误;

D.该电池在较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Na+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D项正确;

本题选C。

9.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答案】D

【详解】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因为在铝制品表明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B错误;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均为8,例如铁离子等,C错误;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D正确;

答案选D。

10.H2能在Cl2中燃烧生成HCl,HCl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H2和Cl2。

图为H2、Cl2和HCl三者相互转化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1放热B.过程2吸热C.过程3放热D.过程4放热

【答案】C

【详解】

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其中键断裂吸热,键形成放热,图中过程1是吸热过程,过程2是放热过程,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是放热过程,而氯化氢的分解是吸热过程,故答案为C。

11.目前科学家已开发出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电池,该电池用辛烷(C8H18)作燃料,电池中间部分的固体氧化物陶瓷可传递氧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

O2+2H2O+4e-=4OH-

C.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

C8H18+25O2--50e-=8CO2↑+9H2O

D.若消耗的O2为11.2L(标准状况),则电池中有1mol电子发生转移

【答案】C

【分析】

该燃料电池中,辛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8H18+25O2--50e-=8CO2+9H2O,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再结合物质之间的反应来分析解答。

【详解】

A.该电池工作时,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负极上燃料辛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8H18+25O2--50e-=8CO2+9H2O,故B错误;

C.负极上燃料辛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8H18+25O2--50e-=8CO2+9H2O,故C正确;

D.标况下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根据O2+4e-=2O2-知,当消耗0.5mol氧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氧气的4倍,所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故D错误;

答案选C。

12.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A和1mol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

xC(g)+2D(g)。

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8mol·L-1。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4B.2min内B的反应速率为0.1mol·(L·min)-1

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B的转化率为40%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时C的浓度为0.8mol·L-1,物质的量为1.6mol

3A(g)+B(g)

xC(g)+2D(g)

起始量(mol)3100

变化量(mol)1.20.41.60.8

平衡量(mol)1.80.61.60.8

依据上式分析计算:

A、根据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4,故A正确;

B、2min内B的反应速率=0.4mol/(2L·2min)=0.1mol·(L·min)-1,故B正确;

C、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B的转化率=0.4mol/1mol=0.4,即B的转化率为40%,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转化率的有关计算、平衡状态的判断等,难度中等,注意平衡状态的判断,选择判断的物理量应随反应发生变化,该物理量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解题关键:

依据化学平衡的三段式计算进行分析,结合题中各量列式计算判断;A、利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x的值;B、根据平衡浓度的变化量求出速率;C、容器的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

D、利用转化率定义计算。

13.根据如图所示的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2(g)和O2(g)反应生成NO(g)是放热反应

B.2molO原子结合生成O2(g)时需要吸收498kJ能量

C.1mol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kJ能量

D.2molN(g)和2molO(g)的总能量为1444kJ

【答案】C

【分析】

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N2+O2═2NO△H=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反应是吸热反应;

【详解】

A.依据计算分析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原子结合形成分子的过程是化学键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2molO原子结合生成O2(g)时需要放出498kJ能量,故B错误;

C.形成2molNO放热2×632×J能量,所以1mol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kJ能量,故C正确;

D.无法判断2molN(g)和2molO(g)的总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14.在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

(甲)2X(g)

Y(g)+Z(s) (乙)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反应容器中生成物的百分含量;③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④混合气体的压强⑤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其中能表明(甲)和(乙)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是()

A.①②③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详解】

①甲乙均有固体参与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能作平衡状态的标志,正确;

②反应容器中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各组分的量不变,达平衡状态,正确;

③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正确;

④乙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⑤乙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综上,正确为①②③,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5.425℃时,在两个1L密闭容器中分别发生化学反应,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①中t0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B.图①中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图②中的可逆反应为2HI(g)

H2(g)+I2(g)

D.图①②中,当c(HI)=3.16mol/L时,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B

【分析】

图①中

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此时还未达到平衡;由图②可知该图表示的可逆反应为

,当浓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详解】

A.图①中

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由于体系恒容,所以三者的物质的量也相等,故A项正确;

B.图①中

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但

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发生改变,即

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项错误;

C.由图②可知,该图表示的可逆反应为

,故C项正确;

D.图①、②中,当

时,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故D项正确;

故答案选:

B。

16.一定温度、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3B(g)

2C(g)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①C的生成速率和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

③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⑤A、B、C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⑦容器中C的体积分数不变

A.②④⑤⑦B.①③④⑥⑦C.①④⑥⑦D.①③④⑤

【答案】B

【分析】

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发生变化,以此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详解】

针对于可逆反应:

A(s)+3B(g)⇌2C(g);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故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①正确;

②单位时间内amolA生成是逆反应,同时3amolB是逆反应,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故②错误;

③密度=

,气体的总质量会变,体积不变,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③正确;

④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等,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④正确;

⑤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A、B、C的物质的量比为1:

3:

2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⑤错误;

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反应向右进行时,气体的总质量增大,总物质的量变小,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⑥正确;

⑦容器中C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达平衡状态,故⑦正确;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④⑥⑦;

故答案选B。

【点睛】

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该量必须是变量,当变量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

17.一定条件下,物质的量均为0.3mol的X(g)与Y(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3Y(g)

2Z(g)ΔH=-a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向平衡体系中充入稀有气体,正反应速率不发生变化

B.反应一段时间后,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仍为1:

1

C.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0.1akJ的热量

D.X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答案】A

【详解】

A.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充入稀有气体,X、Y、Z的浓度均不变,则正逆反应速率不变,故A正确;

B.反应起始时X与Y的物质的量相等,但X与Y按物质的量1:

3进行反应,则反应一段时间后,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应大于1:

1,故B错误;

C.由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可知,X是过量的,又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若0.3molY全部参与反应,反应放出0.1akJ的热量,而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故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0.1akJ,故C错误;

D.设任意时刻,X的转化量为xmol,可列出三段式:

,则X的体积分数为

,则X的体积分数为一定值,始终保持不变,则X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故D错误;

故选A。

18.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时的热量变化,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

A.H2O分解为H2与O2时放出热量

B.生成1molH2O时吸收热量245kJ

C.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小于水的能量

【答案】C

【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1molH2断裂共价键变为2molH要吸收436kJ的能量,0.5molO2断裂共价键变为1molO要吸收249kJ的能量,2molH和1molO结合成1molH2O要放出930kJ的能量。

因此,可以算出1molH2和0.5molO2反应生成1molH2O要放出245kJ的能量,反过来,水分解为H2与O2时吸收热量。

综上所述,C正确,本题选C。

19.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X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Z

W

 

A.X位于第二周期IV族

B.Y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中只存在两个平衡状态

C.W的最高价氧化物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D.常温下,将Z单质投入到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答案】D

【分析】

短周期元素X、Y、Z、W,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X和Y属于第二周期元素、Z和W属于第三周期元素,其中X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则X是C元素,那么Y是N元素、Z是Al元素、W是Si元素

【详解】

A.X是C元素,位于第二周期IVA族,所以A错。

B.Y的气态氢化物为NH3,氨水中发生

,还有

,故存在3个平衡状态,所以B错。

C.W的最高价氧化物是SiO2,不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所以C错。

D.Z单质是Al,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浓硝酸,常温下,Al和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所以D对。

20.一个由锌片和石墨棒作为电极的原电池如图所示,电极反应分别是:

锌片:

2Zn-4e-+4OH-===2ZnO+2H2O石墨:

2H2O+O2+4e-===4OH-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子从石墨经外电路流向锌片,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

B.锌片是负极,石墨是正极

C.电池总反应为2Zn+O2===2ZnO

D.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石墨附近溶液中的c(OH-)增大

【答案】A

【详解】

A.根据锌片电极反应式,锌片失去电子,锌片作负极,石墨作正极,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电子从Zn→外电路→石墨,通过石墨电极反应式,得出此溶液显碱性或中性,故说法错误;

B.根据选项A的分析,故说法正确;

C.正负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