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教案 人民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8696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教案 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教案 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教案 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教案 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教案 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教案 人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教案 人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教案 人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教案 人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教案 人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教案 人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教案 人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教案 人民版.docx

《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教案 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教案 人民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教案 人民版.docx

高三历史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教案人民版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教案: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人民版)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一)、内容:

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1)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2)中央集权的强化;(3)科举制的发展;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2)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1)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2)宋辽的和战(3)西夏的建立(4)宋夏的和战;4.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

(1)金的建立

(2)辽和北宋的灭亡(3)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4)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5.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蒙古的兴起

(2)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立(5)元朝的灭亡;6.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2)理学和史学(3)文学

(二)、分析:

这一历史时期的总体特征: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我们从总体来来掌握这一时期的史实。

政治:

(1)民族政权并立,并逐步趋向统一。

(2)北宋实现了局部地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强中央集权。

(3)元朝实现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大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完善。

元建立行省制度对全国进行有效管辖,台湾、西藏等我国周边地区正式归辖于中央政权。

经济:

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封建制生产方式进一步向边疆地区扩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格局。

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民族间的经济交流频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民族关系:

(1)汉族政权衰微,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2)民族间战争一度频繁,但通过议和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3)民族融合出现新高潮,形成新民族——回族。

文化:

(1)古代科技发展出现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建筑技术、科技著作和天文历法成就突出。

(2)理学产生和发展。

(3)宋词和元曲成就突出,书院的兴起、宋词的繁荣、市民文学出现(新特点)。

二、重点问题分析:

这一时期朝代更替频繁,少数民族政权得到发展,我们要能从各个朝代兴衰的基本线索及重要的政治制度等方面来重点学习本节内容。

而且本单元是高考试题的重中之重,特点是题型多样化。

近年高考试题涉及广泛,包括政治、民族关系、、文化等多个方面,突出了对民族关系内容的考查,与社会现实问题相联系,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过程;

本历史时期从907年到1368年元朝灭亡的460多年的历史,涉及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等封建王朝。

960年北宋建立,从10世纪初,中国出现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局面。

金兴起后灭辽和攻宋后,又出现了金与南宋的对峙。

蒙古建国后,势力渐强,建立元朝,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

在学习时要注意朝代的更替和并立,每个朝代在政治制度等方面的贡献。

问题1北宋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引思】在学习时要从原因和具体措施及影响等方面来学习

【精讲】原因:

吸取五代十国的经验教训

措施:

①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将禁军统领一分为三,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与统领军队将帅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

②集中行政权,在中央把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地方上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与知州互相牵制。

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设转运使,司法人员由文官担任。

④发展科举制度,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成为定制);科目减少,进士科最重要;实行糊名法

影响:

积极,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基础被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有利于社会发展;消极,政府机构重叠,财政开支大,军队战斗力弱,导致“冗官”、“冗费”、“冗兵”,种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迁移1】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A)

A.加强中央集权B.消灭割据政权

C.防御辽兵进攻D.节省军费开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目的、影响,只要对基础知识有准确的记忆,不难做出准确的选择。

问题2元朝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引思】从元朝实施的政治制度的具体措施及影响等方面来学习。

【精讲】中央:

健全官制,设①中书省,②枢密院,③宣政院

职权:

①最高行政机构,行相权;②最高军事管理机关;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地方:

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河北、山西、山东硅中书省直接管辖)

影响:

深远,①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③把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迁移2】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D)

A.尚书省  B.吏部  C.门下省  D.中书省

解析:

本题把元朝与唐朝的机构的职权进行比较,只要能准确记忆各部门的职权,就能准确解答本题。

问题3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共同之处

【引思】两位都是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要准确回答共同之处,首先要对两位少数民族首领的史实有全面的掌握。

【精讲】①都是少数民族杰出首领②建立政权③接受汉族先进文化④在位时期,创制文字。

【迁移3】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B)

A猛安谋克制B“蕃汉分治”C察举制度D行省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各项重要的政治制度,题干中强调要属于辽建立的政治制度,对这四项制度要能准确区分各是哪个朝代实施的政治制度。

小结

本节的重点内容是两宋政权的建立及重要的改革和制度,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及对本民族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两宋政权与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战。

可用图示法来学习本节。

5.2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和文化

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为什么会出现民族融合的历史现象?

各政权之间的关系如何?

这一时期在文化领域有如突出成就?

这些问题是本节我们所学的重点内容。

重点问题分析

这一时期两宋王朝与辽、夏、金的关系是历史的主题,元朝的建立及最终完成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民族融合,文化领域也取得突出成就。

问题1比较契丹、党项封建化进程的相同点

【引思】要在掌握契丹、党项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及统治的史实之上,从进程、原因、制度建设等方面来进行比较。

【精讲】

(1)社会进程相同。

兴起之初社会形态都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过着游牧生活。

(2)封建化的原因相同。

都是由于受到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化的影响。

(3)采取的措施相同。

都建立政权,仿效中原王朝建立各项制度,仿照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

(4)政治制度的特点相同。

都采取“蕃汉分治”的办法来分别管理不同民族地区。

(5)和宋朝的关系相同。

都曾和宋朝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后又都与宋朝议和,接受宋的“岁币”,议和后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友好局面。

彼此间官方和民间经济文化往来频繁,进一步推动封建化进程。

【迁移1】下列推理属于那一种情况(B)

——大前提:

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组成的

——小前提:

“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结论:

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的发展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和结论正确

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解析:

解答此题必须对民族问题从总体有正确的认识,以及对金兵南下的影响能正确的评价,做到这两点,类似的问题就不难解决。

问题2两宋民族及其关系如何?

【引思】从总体上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及其关系,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知识网络。

【精讲】

(1)与契丹

兴起:

辽河上游;唐末,汉族人躲避战乱,迁到长城以北,融合进步

契丹概况建国:

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耶律德光夺幽云十六州,改国号为辽

南北面官制:

南面官为汉人和契丹人担任,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

战争:

高梁河战役,宋败,后再次征辽,被歼;宋由进攻转为防御

宋辽和战和议:

1005年,澶渊之盟,“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

影响:

对峙形成,一个世纪保持和平局面,双方贸易兴旺,促进了民族融合

(2)与西夏

党项族是羌族一支,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

西夏概况1038年,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兴庆,“西夏”

效仿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行科举,创文字

战争:

交战多年,损失严重,元昊请和

宋夏和战和议:

1044年,元昊取消帝号,宋封其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岁币”;重开边境贸易

影响:

此后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3)与女真

女真族(唐时的黑水靺鞨)完颜部统一各部

女真概况1114年,完颠阿骨打举兵抗辽,1115年,阿骨打称帝,都会宁

推行猛安谋克制:

兵农合一制度

辽亡原因:

金国力强,辽政治腐败;各族人民的反抗;金与北宋联合夹击

灭辽北宋1125年辽亡

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亡

1127年,赵构应天府称帝,建南宋,都临安

抗金:

①北方义军,八字军等;②岳飞“联结河朔”,郾城大捷

南宋抗金绍兴和议:

1141年,规定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统治;南宋皇帝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输纳岁币

影响: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双方政治、军事力量基本上处于平衡妆态

(4)与蒙古

蒙古概况: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蒙古汗国;征战达到中亚、俄罗斯、印度河流域

元朝建立: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都燕京,称大都

统一全国:

先后攻灭和征服西夏、金、吐蕃、大理,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

【迁移2】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朝代不包括(D)

A.秦朝B.晋朝C.隋朝D.宋朝

解析:

从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必然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

要能从总体上认识我国的统一史实。

问题3元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引思】元朝的统一对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具有重要作用

【精讲】

(1)汉族人民大量到边疆,开发了边疆经济

(2)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人,与汉族融合,元朝时被视为“汉人”

(3)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4)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设澎湖设巡检司,管辖琉球

【迁移3】下列对元朝历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①成吉思汗建立②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③民族分化政策不具有进步性④是长期分裂后出现的大统一朝代⑤解决大都粮食是海运和漕运的主要目的⑥最大的外贸港口是广州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⑥D.②③④⑤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对元朝的政治、经济、外交有全面的掌握。

问题4这一时期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

【引思】科技成就在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发展及领先于世界的地位

【精讲】内容:

(1)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发展:

①北宋毕升活宇印刷术(400年)②指南针宋代航海普遍使用③南宋出现管形火器

(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十二气历”(3)元郭守敬《授时历》(300年)(4)李械《营造法式》

特点:

具有开放性、开创性特征,继续领先于世界

【迁移4】宋元时期杰出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在科学上作出的共同科学成就是(C)

A.他们编写的历法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B.他们都创造了一些天文仪器来观测天象

C.他们的科学著作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成就

D.都在数学上有很高的造诣

解析:

必须识记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各自在文化领域的贡献,避免知识的混淆。

小结

这一时期各政权的制度建设、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及文化领域的成就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在学习时注意与以前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纳,避免知识记忆的模糊和混乱。

四、作业布置

完成学案相应练习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