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9451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x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

实习四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1.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掌握极坐标法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3.要求每组用极坐标法放样至少4个点。

二、仪器设备与工具

每组全站仪1台、棱镜2个、对中杆1个、钢卷尺1把、记录板1个。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

1.测设元素计算:

如图4-1所示,A、B为地面控制点,现欲测设房角点P,则首先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测设数据:

(1)计算AB、AP边的坐标方位角:

图4-1极坐标测设原理

(2)

计算AP与AB之间的夹角:

(3)计算A、P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注:

以上计算可由全站仪内置程序自动进行。

2.实地测设:

(1)仪器安置:

在A点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

(2)定向:

在B点安置棱镜,用全站仪照准B点棱镜,拧紧水平制动和竖直制动。

(3)数据输入:

把控制点A、B和待测点P的坐标分别输入全站仪。

全站仪便可根据

内置程序计算出测设数据D及β,并显示在屏幕上。

(4)测设:

把仪器的水平度盘读数拨转至已知方向β上,拿棱镜的同学在已知方向

线上在待定点P的大概位置立好棱镜,观测仪器的同学立刻便可测出目前点位与正确点位的偏差值△D及△β(仪器自动显示),然后根据其大小指挥拿棱镜的同学调整其位置,直至观测的结果恰好等于计算得到的D和β,或者当△D及△β为一微小量(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时方可。

四、注意事项

1.不同厂家生产的全站仪在数据输入、测设过程中的某些操作可能会稍不一样,实际工作中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2.在实习过程中,测设点的位置是有粗到细的过程,要求同学在实习过程中应有耐心,相互配合。

3.测设出待定点后,应用坐标测量法测出该点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检核。

4.实习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仪器和棱镜的安全,观测的同学不应擅自离开仪器。

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记录表

日期:

_____年___月___日天气:

_____仪器型号:

____________组号:

______

观测者:

_______________记录者:

_______________立棱镜者:

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测站点A的三维坐标X=100m,Y=100m,H=m。

定向点B的三维坐标X=50m,Y=135m,H=m。

量得:

测站仪器高=m,前视点的棱镜高=m。

测站点

定向点

测设点

测设元素

测设点的设计坐标

备注

X

Y

Z

 

A

B

 

P1

D=45.000

115.5786

142.217

β=75°15′45″

P2

D=50.000

123.758

143.995

β=83°22′41″

P3

D=56.000

129.934

147.328

β=87°19′14″

P4

D=68.000

148.4775

147.686

β=100°28′47″

测设点

检核测出的测设点坐标

备注

X

Y

Z

 

 

 

 

测设点

设计坐标与测设坐标的差值

备注

△X

△Y

△Z

 

 

 

 

实习五线路纵断面测量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1.熟悉水准仪的使用。

2.掌握线路纵断面测量方法。

3.掌握纵断面图的绘制方法。

4.要求每组完成约100m长的路线纵断面测量

二、仪器设备与工具

1.由仪器室借领:

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尺垫2个、皮尺1把、木桩若干个、榔头1把、记录板1块、测伞1把。

2.自备:

铅笔、计算器、直尺、格网绘图纸一张。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1)指导教师现场讲解测量过程、方法及注意事项。

(2)在给定区域,选定一条约100m长的路线,在两端点钉木桩。

用皮尺量距,每10m处钉一中桩,并在坡度及方向变化处钉加桩,在木桩侧面标注桩号。

起点桩桩号为0+000,如图1所示。

图1纵断面测量

2.纵断面测量

(1)水准仪安置在起点桩与第一转点间适当位置作为第一站(I),瞄准(后视)立在附近水准点BM上的水准尺,读取后视读数a(读至毫米),填入记录表格,计算第一站视线高HI(=HBM+a)。

(2)统筹兼顾整个测量过程,选择前视方向上的第一个转点TP1,瞄准(前视)立在转点TP1上的水准尺,读取前视读数b(读至毫米),填入记录表格,计算转点TP1的高程(HTP1=HI-b)。

(3)再依此瞄准(中视)本站所能测到的立在各中桩及加桩上的水准尺,读取中视读数Si(读至厘米),填入记录表格,利用视线高计算中桩及加桩的高程(Hi=HI-Si)。

(4)仪器搬至第二站(Ⅱ),选择第二站前视方向上的2号转点TP2。

仪器安置好后,瞄准(后视)TP1上的水准尺,读数,记录,计算第二站视线高HII;观测前视TP2上的水准尺,读数,记录并计算2号转点TP2的高程HTP2。

同法继续进行观测,直至线路终点。

(5)为了进行检核,可由线路终点返测至已知水准点,此时不需观测各中间点。

3.纵断面图的绘制

外业测量完成后,可在室内进行纵断面图的绘制。

纵断面图:

水平距离比例尺可取为1︰1000,高程比例尺可取为1︰100。

纵断面图绘制在格网纸上。

四、注意事项

1.纵断面测量要注意前进的方向。

2.中间视因无检核条件,所以读数与计算时,要认真细致,互相核准,避免出错。

3.线路往、返测量高差闭合差的限差应按普通水准测量的要求计算,

,式中n为测站数。

超限应重新测量。

线路中桩纵断面测量外业记录表

日期:

_____年___月___日天气:

_____仪器型号:

____________组号:

________

观测者:

_______________记录者:

_______________司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点

及桩号

水准尺读数(m)

视高线

(m)

高程

(m)

后视

中视

前视

实习六线路横断面测量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1.熟悉水准仪的使用。

2.掌握线路横断面测量方法。

4.掌握横断面图的绘制方法。

5.要求每组完成约100m长的路线横断面测量任务。

二、仪器设备与工具

1.由仪器室借领:

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尺垫2个、皮尺1把、花杆2根、方向架1个、榔头1把、木桩若干个、记录板1块、测伞1把。

2.自备:

铅笔、计算器、直尺、格网绘图纸一张。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1)指导教师现场讲解测量过程、方法及注意事项。

(2)在给定区域,选定一条约100m长的路线,在两端点钉木桩。

用皮尺量距,每10m处钉一中桩,并在坡度及方向变化处钉加桩,在木桩侧面标注桩号。

起点桩桩号为0+000。

2.横断面测量

首先,在里程桩上,用方向架确定线路的垂直方向,如图6-1所示。

然后在中桩附近选一点架设水准仪,以中桩为后视点,在垂直中线的左右两侧20m范围内坡度变化处立前视尺,如图6-2所示,读数(读至厘米即可)、记录,中桩至左、右两侧各坡度变化点的距离用皮尺丈量,读至分米。

最后将数据填入横断面测量记录表中。

图6-1横断面方向的确定

图6-2水准仪法横断面测量

3.横断面图的绘制

外业测量完成后,可在室内进行横断面图的绘制。

绘图时一般先将中桩标在图中央,再分左右侧按平距为横轴,高差为纵轴,展出各个变坡点。

绘出的横断面图。

水平距离比例尺可取为1︰100,高程比例尺可取为1︰50。

横断面图绘制在格网纸上。

四、注意事项

1.横断面测量要注意前进的方向及前进方向的左右。

2.中间视因无检核条件,所以读数与计算时,要认真细致,互相核准,避免出错。

3.横断面水准测量与横断面绘制,应按线路延伸方向划定左右方向,切勿弄错,横断面图绘制最好在现场绘制。

4.横断面测量的方法很多,除了本次实习的水准仪法外,还可采用花杆皮尺法、经纬仪法等。

5.曲线的横断面方向为曲线的法线方向,或者说是中桩点切线的垂线方向。

具体确定方法可参考教材。

线路中桩横断面测量外业记录表

日期:

_____年___月___日天气:

_____仪器型号:

____________组号:

________

观测者:

_______________记录者:

_______________司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侧(单位:

m)

桩号

右侧(单位:

m)

…………

 

…………

 

 

 

 

 

 

 

 

 

 

实习七圆曲线主点测设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1.掌握圆曲线主点里程的计算方法。

2.掌握圆曲线主点的测设方法与测设过程。

二、仪器设备与工具

1.由仪器室借领:

经纬仪1台、木桩3个、测钎3个、皮尺1把、记录板1块、测伞1把。

2.自备:

计算器、铅笔、小刀、计算用纸。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

1.在平坦地区定出路线导线的三个交点(JD1、JD2、JD3),如图7-1所示,并在所选点上用木桩标定其位置。

导线边长要大于30m,目估右转角右145。

图7-1圆曲线主点测设

2.在交点JD2上安置经纬仪,用测回法观测出右,并计算出右转角右。

右=180-右

3.假定圆曲线半径R=100m,然后根据R和右,计算曲线测设元素L、T、E、D。

计算公式如下:

切线长

;曲线长

外距

;切曲差

4.计算圆曲线主点的里程(假定JD2的里程为K2+300.00)。

计算列表如下:

JD2K2300.00

)T

ZY

)L

YZ

)L/2

QZ

)D/2

JD2K2300.00(检核计算)

5.测设圆曲线主点:

(1)在JD2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后照准JD1上的测量标志。

(2)在JD2—JD1方向线上,自JD2量取切线长T,得圆曲线起点ZY,插一测钎,作为起点桩。

(3)转动经纬仪并照准JD3上的测量标志,拧紧水平和竖直制动螺旋。

(4)在JD2—JD3方向线上,自JD2量取切线长T,得圆曲线终点YZ,插一测钎,作为终点桩。

(5)用经纬仪设置右/2的方向线,即右的角平分线。

在此角平分线上自JD2量取外距E,得圆曲线中点QZ,插一测钎,作为中点桩。

6.站在曲线内侧观察ZY、QZ、YZ桩是否有圆曲线的线形,以作为概略检核。

7.小组成员相互交换工种后再重复

(1)、

(2)、(3)的步骤,看两次设置的主点位置是否重合。

如果不重合,而且差得太大,那就要查找原因,重新测设。

如在容许范围内,则点位即可确定。

圆曲线主点测设数据记录表

日期:

班级:

组别:

观测者:

记录者:

交点号

交点里程

K2+168.405

转角观测结果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右角值

右角

转角

盘左

盘右

曲线元素

R(半径)(切线长)20.779E(外距)

转角8°12′12″L(曲线长)D(切曲差)

主点里程

ZY桩号:

QZ桩号:

YZ桩号

主点测设方法

测设草图

测设方法

1、架仪JD2,后视JD1,量取TH,得ZH点;

2、后视JD3,量取TH,得HZ点;

3、在分角线上量取EH,得QZ点。

 

 

实习八圆曲线详细测设——偏角法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1.掌握用偏角法详细测设圆曲线时测设元素的计算方法;

2.掌握用偏角法进行圆曲线详细测设的方法和步骤。

3.要求各小组成员在实习过程中要交换工种。

二、仪器设备与工具

1.由仪器室借领:

经纬仪1台、木桩若干个、测钎3个、皮尺1把、记录板1块、测伞1把。

2.自备:

计算器、铅笔、小刀、计算用纸。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

1.测设原理:

偏角法测设的实质就是角度与距离的交会法,它是以曲线起点ZY或曲线终点YZ至曲线上任一点Pi的弦长与切线T之间的弦切角Δi(即偏角)和相邻点间的弦长ci来确定Pi点的位置。

如图8-1所示。

偏角法测设的关键是偏角计算及测站点仪器定向。

偏角及弦长的计算公式如下:

图8-1偏角法测设原理

其中弦长与其对应圆弧的弧弦差为:

由上式可知,圆曲线半径越大,其弧弦差越小。

因此,当圆曲线半径较大时,且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不超过20m时,可用弧长代替相应的弦长,其代替误差远小于测设误差。

2.测设方法:

圆曲线详细测设前首先应把圆曲线主点测设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详细测设。

偏角法详细测设圆曲线又分为长弦法和短弦法。

如图8-1所示,若在ZY点架设仪器,长弦法即在用仪器根据偏角标出了每个点的方向后,都是以ZY点为起点量取其弦长ci与视线的交点定出待定点的。

长弦法测设出的各点没有误差积累问题。

短弦法则是在用仪器根据偏角标出了每个点的方向后,是以前一个测设出的曲线点为起点量取整桩间距c0与视线的交点来定出待定点的,所以短弦法存在误差积累问题。

下面以短弦法为例说明测设步骤:

(1)根据本次实习给定的数据计算出测设元素。

(2)在圆曲线起点ZY点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

(3)转动照准部,瞄准交点JD(即切线方向),并转动变换手轮,将水平度盘读数配置为0°00′00″。

(4)根据计算出的第一点的偏角值Δ1转动照准部,转动照准部时要注意转动的方向,当路线是如图8-1所示右转时,则顺时针转动照准部直至水平度盘读数为Δ1(此时称为正拨);当路线是左转时,则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直至水平度盘读数为360°-Δ1(此时称为反拨)。

然后以ZY为起点,在望远镜视线方向上量出第一段相应的弦长c1定出第一点P1并打桩。

(5)根据第二个偏角值的大小Δ2转动照准部,定出偏角方向。

再以P1为圆心,以c0(整桩间距)为半径画圆弧,与视线方向相交得出第二点P2,设桩。

(6)按照上一步的方法,依次定出曲线上各个整桩点点位,直至曲中点QZ,若通视条件好,可一直测至YZ点。

四、注意事项

1.本次实习是在实习七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进行本实习前对实习七的实习方法及

步骤应非常熟悉和了解。

2.计算定向后视读数时先画出草图,以便认清几何关系,防止计算错误;

3.注意偏角方向,区分正拔和反拨;

4.中线桩以板桩标定,上书里程,面向线路起点方向。

5.偏角法进行圆曲线详细测设也可从圆直点YZ开始,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测设。

但要注意偏角的拨转方向及水平度盘读数,与上半条曲线是相反的。

6.偏角法测设时,拉距是从前一曲线点开始,必须以对应的弦长为直径画圆弧与视线方向相交,获得该点。

7.由于偏角法存在测点误差累积的缺点,因此一般由曲线两端的ZY、YZ点分别向QZ点施测。

五、实习数据:

已知圆曲线的R=200m,交点JD里程为K10+110.88m,试按每10m一个整桩号,来阐述该圆曲线的主点及偏角法整桩号详细测设的步骤(转角视实习场地现场测定)。

 

偏角法详细测设圆曲线数据记录表

日期:

班级:

组别:

观测者:

记录者:

交点号

交点里程

K10+110.88

转角观测结果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右角值

右角

转角

盘左

盘右

曲线元素

R(半径)(切线长)54.478E(外距)

转角0°28′28″L(曲线长)D(切曲差)

主点里程

ZY桩号:

QZ桩号:

YZ桩号

各中桩的测设数据计算表

桩号

各桩至起点(ZY或YZ)的曲线长度li(m)

偏角值Δi

°′″

偏角读数(水平度盘读数)

°′″

相邻桩间弧长(m)

相邻桩间弦长(m)

ZY

0

00000

00000

0

0

K10+60

3.598

03055

3592905

3.598

3.598

K10+70

13.598

15652

3580308

10

9.997

K10+80

23.598

32249

3563711

10

9.989

K10+90

33.598

44845

3551115

10

9.974

K10+100

43.598

61442

3534518

10

9.953

QZ

K10+110

52.778

73336

73336

10

9.928

K10+120

42.778

60739

60739

10

9.949

K10+130

32.778

44142

44142

10

9.976

K10+140

22.778

31546

31546

10

9.990

K10+150

12.778

14949

14949

10

9.998

K10+160

2.778

02353

02353

2.778

2.778

YZ

略图:

 

计算:

检核:

实习九圆曲线详细测设——切线支距法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1.学会用切线支距法详细测设圆曲线。

2.掌握切线支距法测设数据的计算及测设过程。

二、仪器设备与工具

1.由仪器室借领:

经纬仪1台、皮尺1把、小目标架3根、测钎若干个、方向架1个、记录板1块。

2.自备:

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计算用纸。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

1.切线支距法原理:

切线支距法是以曲线起点YZ或终点ZY为坐标原点,以切线为X轴,以过原点的半径为Y轴,根据曲线上各点的坐标(X,Y)进行测设,故又称直角坐标法。

如图9-1所示,设P1、P2…为曲线上的待测点,li为它们的桩距(弧长),其所对的圆心角为

,由图可以看出测设元素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

图9-1切线支距法测设原理

2.测设方法

(1)在实习前首先按照本次实习所给的数据计算出所需测设数据。

(2)根据所算出的圆曲线主点里程测设圆曲线主点,其测设方法可参考实习七。

(3)将经纬仪置于圆曲线起点(或终点),标定出切线方向,也可以用花杆标定切线方向。

(4)根据各里程桩点的横坐标用皮尺从曲线起点(或终点)沿切线方向量取x1、x2、x3……,得各点垂足,并用测钎标记之,如图9-1所示。

(5)在各垂足点用方向架标定垂线,并沿此垂线方向分别量出y1、y2、y3……,即定出曲线上P1、P2、P3……各桩点,并用测钎标记其位置。

(6)从曲线的起(终)点分别向曲线中点测设,测设完毕后,用丈量所定各点间弦长来校核其位置是否正确。

也可用弦线偏距法进行校核。

五、实习数据

已知:

圆曲线的半径R=100m,JD2的里程为K4+296.67,桩距l=10m,按切线支距整桩距法设桩,试计算各桩点的坐标(x,y),并详细测设此圆曲线(转角视实习场地现场测定)。

切线支距法详细测设圆曲线数据记录表

日期:

班级:

组别:

观测者:

记录者:

交点号

交点里程

K4+298.87

转角观测结果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右角值

右角

转角

盘左

盘右

曲线元素

R(半径)(切线长)50.000E(外距)

转角3°07′48″L(曲线长)D(切曲差)

主点桩号

ZY桩号:

QZ桩号:

YZ桩号

各中桩的测设数据

桩号

曲线长

x

y

备注

ZY

0

0

0

K4+250

3.33

3.33

0.055

K4+260

13.33

13.291

0.887

K4+270

23.33

23.119

2.709

K4+280

33.33

32.716

5。

503

K4+290

43.33

41.987

9.241

QZ

K4+300

39.399

38.3876

7。

675

K4+310

29.399

28.977

4.290

K4+320

19。

399

19.278

1.876

K4+330

9.399

9.385

0.441

YZ

0

0

0

略图:

 

计算:

检核:

实习十用切线支距法测设带有缓

和曲线段的圆曲线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1.会用切线支距法测设带有缓和曲线段的平曲线。

2.会计算曲线测设所需数据。

二、仪器与工具

1.仪器室借领:

经纬仪1台、钢尺或皮尺1把、十字方向架1个、小目标架3根、测钎6根、记录板1块。

2.自备:

计算器、铅笔、小刀、计算用纸。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

1.主点测设

(1)选定JD1、JD2、JD3,目估使路线转角为35左右,相邻交点间距不小于80m。

(2)在JD2安置经纬仪,测定右角,设置分角线方向,并计算转角。

(3)假定JD2的里程桩号,根据实习场地的具体情况选定曲线半径R、缓和曲线长Ls。

(4)计算曲线元素,如图10-1所示,曲线元素的计算式子如下:

 

图10-1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

(5)计算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