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肉牛育肥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9484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期肉牛育肥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短期肉牛育肥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短期肉牛育肥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短期肉牛育肥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短期肉牛育肥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短期肉牛育肥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短期肉牛育肥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短期肉牛育肥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短期肉牛育肥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短期肉牛育肥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期肉牛育肥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短期肉牛育肥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短期肉牛育肥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南省二七区申河村肉牛养殖基地位于地处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西南隅的申河村,距市区12公里。

二七区位于郑州市中心偏西南部,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商贸中心城区,东接管城回族区,西与中原区、荥阳市毗邻,南连新密市、新郑市,北邻金水区。

地理坐标:

东径113°40′—113°47′、北纬30°50′—34°57′。

辖区以二七广场为轴心,呈扇形向西南部延伸,陇海路、航海路、长江路、南三环、南水北调运河依次分布,京广、陇海铁路交汇于此,郑少高速、西南绕城高速穿境而过,全国著名的郑州火车站、河南省最大的汽车客运中心以及中原地区最大的邮政、电信枢纽均位于二七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通讯等优势。

申河村土壤多为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砂壤土透气透水性好,持水性小,因而雨后不会泥泞,易于保持干燥,可防止病原菌、寄生虫卵、蚊蝇等生存繁殖,是理想的肉牛基地选址土壤。

自2008年8月以来,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论证,提出了发展肉牛养殖的思路和具体项目。

一、项目的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菜蓝子工程”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肉、蛋、水产人均占有量已居于世界平均水平,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由原来解决温饱转变为注重饮食营养结构,追求高营养、高蛋白、低脂肪的绿色食品。

而牛肉正是这种食品的主要来源。

事实上,畜牧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领域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而肉牛业又是畜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主要生产指标见表1。

从发展趋势看,牛肉市场日益看好。

肉牛供应偏紧,繁殖周期长,繁殖量少,因此货紧价扬态势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目前国际、国内肉牛市场需求正旺。

近几年来,国外尤其是欧洲国家牲畜口蹄疫、疯牛病肆虐,养牛业持续滑坡,中国肉牛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增强。

尤其是南阳黄牛、鲁西黄牛等我国地方牛优良品种能够加工高档肥牛肉,在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十分畅销,市场潜力巨大。

国内牛肉市场也出现快速增长,“肥牛火锅”遍地开花,带动牛肉消费持续增长。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牛肉消费需求稳步上升,将为肉牛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中国拥有12亿人口,且平均每年以净增1500万人的速度增长。

如果每人一年平均多吃1千克牛肉,整个市场的容量就增加120万吨。

如果中国人的人均牛肉年消费量从目前的4.2千克增加到9.93千克的世界平均水平,则意味着新增一个年消费量为700万吨的牛肉消费市场。

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来华旅游观光的港澳台同胞以及外国客商逐年增加,旅游景点、涉外宾馆、饭店旅游服务事业日渐兴旺,“肥牛火锅”、牛排等消费日渐增多,高档牛肉的需求与日俱增。

但实践已证明,我国的杂交改良牛,经专门化育肥,也可以进行高档牛肉的生产。

尽管我国牛肉产量增长较快,且价格与产量并行增长。

但高档牛肉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要,这类牛肉原料以前主要靠进口;近几年,我国每年还要从国外进口一些。

从而来满足国内高级宾馆、饭店和一部分高收入阶层人士的消费。

目前,国内高档牛肉主要依赖进口,有很大的缺口,市场广阔;即便是优质牛肉,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肉牛养殖是国家大力提倡、扶持发展的产业,在农业生产结构和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中,属于重点发展产业,发展肉牛养殖符合国家农业政策。

发展肉牛业可以成分地利用地方饲料资源,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

加上种植业结构逐步调整为“粮、经、饲”三元结构,增产饲料的潜力巨大,为发展肉牛业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

肉牛所用饲料80%都是粗饲料,一头肉牛一年可以消耗4—5吨秸秆,是解决农村秸秆出路,变废为宝,增加农业效益,建设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

目前河南农村,农民养一头肉牛可盈利500——1000元。

而且肉牛养殖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强,可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千家万户参与,可以带动饲料加工、屠宰加工、制革、制药、运输业等相关农业的同步发展,振兴地方经济,致富一方农民。

表15年计期中肉牛及牛内生产曲年平均增长率

5年计划

5年计划编号

所处时期

肉牛存栏年平均增长率

肉牛出栏年平均增长率

牛肉产量年平均增长率

1980—1985

第6个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4%

10%

18%

1986—1990

第7个

市场经济改革时期

2%

19%

23%

1991—1995

第8个

产业商业化/秸秆养牛

5%

27%

34%

1996—2000

第9个

秸秆养牛/农业普查

3%

10%

10%

2001—2005

第10个

产业发展趋于合理、稳定

2%

6%

6%

2006—2010

第11个

产业发展趋于现代化

-----

----

3.6%*

数据来源:

历年《中国畜牧业年鉴》

*2006—2010年的牛肉产量增长率数据摘自第11个五年计划畜牧业部分

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资源优势:

肉牛场占地面积30亩,附近村庄有大量的饲料原料主要是粗饲料,包括玉米、玉米秸秆、花生秧、小麦秸秆等,饲料原料的生产成本低。

(二)地理优势:

肉牛场位于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西南隅的申河村,距市区12公里、距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工程不足5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三)生态环境优势

1、气候良好。

我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并具有过渡性气候特征,温暖气团交替频繁。

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无霜期230天,年平均气温14℃,冬季平均温度为一1.5℃,夏季平均温度为27.5℃。

年积温为5043℃,无霜期216夭,平均日照时数2504.8小时,日照率57%,年降雨量平均600.5厘米,很适宜农作物及牧草的生长和多种畜禽的生长发育。

四季分明,春季寒暖无常,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风多雨雪少。

2、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

场区地下水埋藏较浅,pH值7.7-8.3之间,呈弱碱性,矿比度0.9-1.5克/升之间,属极弱矿化水,适宜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

且肉牛场旁边有一水厂,能够提供充足的清洁、卫生的水源。

(四)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

在肉牛场周围间有林木隔离带,避免环境污染;拥有一台200千瓦·时的变压器和发电机,能够保证肉牛场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五)拥有一定的饲养肉牛的经验,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郑州牧专等科研院校的友好合作关系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技术帮助和信息服务。

(六)河南省属于肉牛优势区域

2003年国家确定了肉牛优势区域,该区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安徽4个省的7个地市38个县市。

该区域地处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饲草饲料丰富,适宜发展肉牛生产。

我国5大著名地方良种黄牛,有4种(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发源地可以追踪到中原地区。

该地区也是最早进行肉牛品种改良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地区,肉牛生产水平高。

2001年河南、山东、河北、安徽4省牛的存栏量占全国的26.3%,牛肉产量占全国的47.3%。

河南省作为肉牛优势区域,政府对肉牛养殖投入力度较大,支持肉牛养殖的发展。

三、项目设计

(一)项目内容

建肉牛育肥基地项目。

主要建设400头育肥牛场。

(二)原料供应

该项目所需肉牛育肥饲草,粗饲料部分当地可满足供应,优质牧草可在郑州黄河滩区草场购买。

邻近的几个县均属犊牛繁殖基地,基本可解决牛源,先期以架子牛育肥为主,逐步自繁自育,最后形成本地繁殖和外地购买并重。

采用公司形式运行。

(三)育肥模式

短期快速育肥附以中期育肥,选用平均体重370kg左右的杂交肉牛,以玉米、棉仁粕、麦秸、酒糟为主要饲料进行育肥。

育肥期确定为100d,将育肥期分为130、3160、61100d三期,前期每头牛的精饲料日喂量相当于体重的0.8%,中期每头牛的精饲料日喂量相当于体重的1%,后期每头牛的精饲料日喂量相当于体重的1.2%。

采用围栏与舍饲相结合,利用农副产品。

牛舍采用砖木结构,对头双列式。

(四)粪便利用

肉牛场的粪便,一部分供应当地农民作为肥料使用,一部分作为沼气池的原料使用。

无公害养牛及牛粪综合利用模式见图1。

图1无公害养牛及牛粪综合利用模式图

四、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固定资产投入:

每头肉牛所需牛舍面积为4.5平方米,建筑费用2000元;饲养400头肉牛的牛舍投资为140万元。

另有办公、食宿、道路、设施建设费用80万元。

一座沼气池建筑费用20万元。

2.可变成本投入:

生产每头肉牛的购牛费用2500元、销售运杂费200元、饲养期生产成本770元。

生产每头肉牛的可变成本共计0.35万元。

400头肉牛可变成本共计140万元。

3.经营管理费用:

肉牛场经营管理费用每月0.75万元。

五、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经过100天的育肥,牛的平均体重达到500kg左右,试验期平均日增重1.3kg/d。

经过育肥,90%以上的肉牛达到了外贸出口优质牛的要求。

活牛销售收入:

500kg×50%×16.5元/kg=4125元

育肥每头牛需要投入:

工资0.45元、饲草0.6元、精料5.4元、酒糟1.0元、药品0.1元、其它0.15元,合计7.7元。

每头牛的饲养期生产成本770元。

购入架子牛费用2500元,育肥牛销售运杂费200元。

在不计牛舍折旧和管理费用的情况下,生产每头供港活牛的盈利为655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出栏育肥牛1400头,新增销售收入577.50万元,纯利润91.7万元。

2.社会效益

该项目是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多元化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扩大农民致富渠道,满足市场需求,加快农牧业产业化步伐的重大建设举措。

该项目以肉牛场为龙头,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肉牛养殖业,经济效益可观,投资风险低,扶贫效果好,又符合国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政策,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它的实施对于申河村以及周边地区农民致富,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增长有重要的带动促进作用。

3.生态效益

肉牛场的粪便,一部分供应当地农民作为肥料用,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同时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粮食生产,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剩余部分进行沼气的生产,既能变为能源使用,又不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

六、结论

经论证分析,该项目符合国家农业结构调整和肉牛业发展政策;项目设计合理;符合社会需要,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俱佳;投资回收期短,抗风险能力强,项目是切实可行的。

建议有关部门优先予以立项,并予以大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