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031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docx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工程地质基础》

一、填空题:

1、自然界的矿物按其内部组成质点是否有规则排列可分为2、地壳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

和。

两类。

3、河流流水对风化物的搬运方式有____、____、____三种。

4、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____和____,其中阶地的形成是由地壳的____所引起的。

5、一个地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可能普遍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称为____。

6、按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大小,可把岩石分为____、

和____。

7、按岩层断裂后两侧沿断裂面有无明显的相对位移,断裂构造可以分为种类型。

8、滑坡按力学特征可以分为

两种类型。

9、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

10、根据褶曲轴面的产状,可将褶曲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

11、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有

两种形式。

12、地震按其成因的不同,可分为、、

和。

13、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情况,可以将断层分为三种类型:

和。

14、地质年代分为____地质年代和____地质年代。

15、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称;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称;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称。

16、河流阶地是一种分布较普遍的地貌类型。

根据阶地的成因、结构和形态特征,可将其划分

为、

三大类型。

17、河流的侧蚀作用使河谷变____和变弯。

18、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划分为、

三类。

19、碎屑岩属于沉积岩大类,主要又碎屑物质和胶结物质组成。

其中胶结物类型主要有

、、

四种类型。

20、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____和____。

21、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和____。

22、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23、

四个方面。

23、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可分为、

三部分。

24、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情况把地球内部划分为、、

三个圈层。

25、矿物的颜色是,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对判别矿物最有鉴定意义的是,无鉴定意义的是。

三种。

其中

26、原岩受到、

三大因素的影响,在

状态下发生剧烈变化后形成

的新的岩石称为。

27、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

和。

28、岩溶形成的条件是:

;、,。

29、岩石按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四个等级即:

、、30、通常所指的断裂构造包括____和____。

和。

31、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

三类。

32、地壳与地幔之间的分界面叫,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分界面叫。

33、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有两种形式,即

34、自然界的矿物按其内部组成质点是否有规则排列可分为

和。

两类。

35、早古生代可以划分为三个纪,即、

36、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性质包括、、

和。

和。

37、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称为岩层产状,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

____、___和____。

二、判断题:

1、普通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大类,其主要的造岩矿物为石英、长石和少量黑云母与角闪石。

(Y)

2、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后形成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3、地下潜水位的上升,不影响毛细水的上升,故不会导致冻胀、翻浆现象发生,在路基设计中可不考虑。

4、地表及地表一下一定深度的岩石,在气温变化、水溶液、气体及生物等自然因素作用下,逐渐产生裂隙、发生机械破碎或矿物成分的改变,丧失完整性的过程,称为岩石的风化作用。

5、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是基本一致,而潜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是不一致的。

6、区分石英与方解石的主要特征是硬度和解理。

7、碎屑岩属于沉积岩大类,其物质组成包括碎屑物、沉积物和胶结物。

8、石英砂岩和石英岩都属于沉积岩。

9、当岩、土体中较大孔隙、裂隙完全被水填充饱和时,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流动的水,称为重力水。

10、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具有水头压力的地下水,称为承压水。

11、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称为褶曲的轴线。

12、河曲的形成是由于河流的侧蚀作用形成的,而河床的变深是由河流的底蚀作用造成的。

13、岩石的片理构造是因岩石内部针、柱状矿物或片状矿物定向排列而表现出来的岩石的外貌特征。

14、石灰岩、白云岩和钙质砂岩都属于可溶性岩石。

15、枢纽近于直立的褶曲称直立褶曲

16、碎屑岩属于沉积岩大类,其物质组成包括碎屑物、沉积物和胶结物。

17、平原河流的沉积常可划分为河床相、河漫滩相和牛轭湖相沉积。

18、变质岩中,除了有变质岩特有的变质矿物外,原岩的一部分矿物也可以保留。

19、逆断层上盘是断裂构造活动中移动距离大、变形严重的一盘,层间错动多,易发育顺层滑坡。

20、承压水是一种有压重力水,而潜水有一个无压的自由水面。

21、河流阶地的级数越大,表示形成的年代越早,所处的位置也越高。

22、地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地壳运动。

可以用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来衡量其大小和强弱,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和烈度。

2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是山洪水流夹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以巨大的速度在沟谷中流动,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24、一般地,将自然界的矿物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型,即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和变质矿物。

25、枢纽倾伏的褶曲称倾伏褶曲

26、一般来说,褶曲核部岩层相对其翼部岩层受到的挤压作用要强烈,因而其完整性和强度均较低。

27、矿物所具有的颜色称为条痕。

28、变质岩的前身既可以是沉积岩,也可以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29、沉积岩的形成大体上可以分为沉积物的形成、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四个过程。

30、岩石的片理构造是因岩石内部针、柱状矿物或片状矿物定向排列而表现出来的岩石的外貌特征。

31、正断层上盘是断裂构造活动中移动距离大、变形严重的一盘,层间错动多,易发育顺层滑坡。

32、河曲的形成及河床的变宽是由河流的下蚀作用造成的。

33、地下水的侵蚀性是指水对碳酸盐类物质(如石灰岩、混凝土等)及金属机械、钢筋构件的侵蚀能力。

一般可分为硫酸型侵蚀和碳酸型侵蚀。

34、在成岩或成矿的时期内,从岩浆熔融体中经冷凝结晶过程中所形成的矿物称为原生矿物。

如石英、长石等物。

35、沿着谷坡走向呈条带状分布或断断续续分布的阶梯状平台称为阶地。

阶地有多级时,从河漫滩向上依次称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

36、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而潜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是不一致的。

三、名词解释

1、花岗岩

2、变质作用

3、滑坡台阶

4、倾伏褶曲

5、岩石的空隙性

6、岩层

7、背斜谷

8、片理状构造

9、潜水

10、酸性岩

11、岩石抗压强度

12、解理

13、构造节理

14、石英砂岩

15、落水洞

四、问答题

1、滑坡有哪些野外识别标志?

1、简述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和防治措施。

1、简述滑坡发生的条件

2、什么叫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简述岩溶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什么是断裂构造?

断层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野外如何识别断层?

2、地下水对公路工程建设有何影响?

3、岩石中有哪些形式的水,各有哪些特点?

1、简述碎屑岩类中胶结物的成分与胶结形式对岩石工程性质的影响。

10、地层与岩层有何区别与联系?

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有哪几种?

10、依次写出摩氏硬度等级和矿物名称。

10、滑坡与崩塌在概念上的区别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晶体、非晶体)。

2、(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3、(浮运、推移和溶运)。

4、(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垂直运动)。

5、(基本烈度)。

6、(硬质岩石、软质岩石、极软岩石)。

7、(节理、断层)。

8、(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

9、(地层层序法、标准地层对比法、接触关系法)。

10、(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平卧褶曲及倒转褶曲)。

11、(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

12、(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为地震)。

13、(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4、(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

15、(纵断层、横断层、斜交断层)。

16、(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

17、(宽)。

18、(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19、(硅质、钙质、铁质、泥质)。

20、(解理、硬度)。

21、(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22、(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地震)。

23、(形成区、流通区、沉积区)。

24、(地壳、地幔和地核)。

25、(对可见光波选择性吸收的结果、自色、他色、假色、自色、他色)26、(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固体、变质岩)。

27、(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

27、(可溶性岩石、岩石透水性、水的溶蚀性、水的流动性)

27、(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全风化)

28、(节理、断层)

29、(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

30、(莫霍面、古腾堡面)。

31、(侵入接触和沉积接触)。

27、(晶体、非晶质体)。

28、(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

29、(总矿化度、酸碱度、硬度和侵蚀性)

30、(走向、倾向、倾角)。

二、判断题:

1、普通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大类,其主要的造岩矿物为石英、长石和少量黑云母与角闪石。

(Y)

2、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后形成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Y)

3、地下潜水位的上升,不影响毛细水的上升,故不会导致冻胀、翻浆现象发生,在路基设计中可不考虑。

(N)

4、地表及地表一下一定深度的岩石,在气温变化、水溶液、气体及生物等自然因素作用下,逐渐产生裂隙、发生机械破碎或矿物成分的改变,丧失完整性的过程,称为岩石的风化作用。

(Y)

3、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是基本一致,而潜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是不一致的。

(N)

4、区分石英与方解石的主要特征是硬度和解理。

(Y)

5、碎屑岩属于沉积岩大类,其物质组成包括碎屑物、沉积物和胶结物。

(N)

6、石英砂岩和石英岩都属于沉积岩。

(N)

7、当岩、土体中较大孔隙、裂隙完全被水填充饱和时,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流动的水,称为重力水。

(Y)

8、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具有水头压力的地下水,称为承压水。

(Y)

9、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称为褶曲的轴线。

(Y)

10、河曲的形成是由于河流的侧蚀作用形成的,而河床的变深是由河流的底蚀作用造成的。

(N)

13、岩石的片理构造是因岩石内部针、柱状矿物或片状矿物定向排列而表现出来的岩石的外貌特征。

(N)

14、石灰岩、白云岩和钙质砂岩都属于可溶性岩石。

(Y)

15、枢纽近于直立的褶曲称直立褶曲(N)

16、碎屑岩属于沉积岩大类,其物质组成包括碎屑物、沉积物和胶结物。

(N)

17、平原河流的沉积常可划分为河床相、河漫滩相和牛轭湖相沉积。

(Y)

18、变质岩中,除了有变质岩特有的变质矿物外,原岩的一部分矿物也可以保留。

(Y)

19、逆断层上盘是断裂构造活动中移动距离大、变形严重的一盘,层间错动多,易发育顺层滑坡。

(Y)

20、承压水是一种有压重力水,而潜水有一个无压的自由水面。

(Y)

21、河流阶地的级数越大,表示形成的年代越早,所处的位置也越高。

(N)

22、地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地壳运动。

可以用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来衡量其大小和强弱,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和烈度。

(N)

2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是山洪水流夹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以巨大的速度在沟谷中流动,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Y)

24、一般地,将自然界的矿物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型,即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和变质矿物。

(Y)

25、枢纽倾伏的褶曲称倾伏褶曲(Y)

26、一般来说,褶曲核部岩层相对其翼部岩层受到的挤压作用要强烈,因而其完整性和强度均较低。

(Y)

27、矿物所具有的颜色称为条痕。

(N)

28、变质岩的前身既可以是沉积岩,也可以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Y)

29、沉积岩的形成大体上可以分为沉积物的形成、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四个过程。

(Y)

30、岩石的片理构造是因岩石内部针、柱状矿物或片状矿物定向排列而表现出来的岩石的外貌特征。

(Y)

31、正断层上盘是断裂构造活动中移动距离大、变形严重的一盘,层间错动多,易发育顺层滑坡。

(N)

32、河曲的形成及河床的变宽是由河流的下蚀作用造成的。

(N)

33、地下水的侵蚀性是指水对碳酸盐类物质(如石灰岩、混凝土等)及金属机械、钢筋构件的侵蚀能力。

一般可分为硫酸型侵蚀和碳酸型侵蚀。

(Y)

34、在成岩或成矿的时期内,从岩浆熔融体中经冷凝结晶过程中所形成的矿物称为原生矿物。

如石英、长石等物。

(Y)

35、沿着谷坡走向呈条带状分布或断断续续分布的阶梯状平台称为阶地。

阶地有多级时,从河漫滩向上依次称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

(Y)

36、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而潜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是不一致的。

(N)

三、名词解释

1、花岗岩——主要矿物为石英、正长石和钾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等。

颜色多为肉红、灰白色。

全晶质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是酸性深成岩。

2、变质作用——引起岩石产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改变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3、滑坡台阶——滑坡体各部分下滑速度差异或滑体沿不同滑动面多次滑动,在滑坡上部形成阶梯台面称滑坡台阶。

4、倾伏褶曲——枢纽与水平面斜交,组成这曲的地层在水平面上的走向线呈鼻状圈闭合。

5、岩石的空隙性——岩石的空隙指岩石的孔隙和裂隙的总称,岩石的空隙性指岩石孔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

6、岩层——具有一定结构构造及物质成分的岩石在空间成层分布而成的地质体称为岩层。

岩层不具有时代意义。

7、背斜谷——沿背斜轴向形成的山谷。

8、片理状构造——是变质岩的一种特有构造,是变质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压力的作用,使得岩石中的针柱状、片状矿物定向排列而显现出来的构造特征。

9、潜水——饱和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10、酸性岩——SiO

2

含量超过65%的岩浆岩属于酸性岩。

11、岩石抗压强度——岩石单向受压时,抵抗压碎破坏的最大轴向压应力称为岩石的极限抗压强度,简称抗压强度。

12、解理——矿物在受到外力打击作用是,具有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规则平面的性质。

13、构造节理——构造节理是指岩体受地应力作用随岩体变形而产生的节理(或裂隙),它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14、石英砂岩——由50%以上粒径在0.074~2mm的砂粒胶结而成,砂粒主要成分为石英,具砂状结构,层理构造。

15、落水洞——流水沿裂隙进行溶蚀、机械侵蚀以及塌陷形成的近于垂直的洞穴。

四、问答题

1、滑坡有哪些野外识别标志?

答:

野外识别滑坡的主要标志有:

(1)地形地物标志:

滑坡的存在,常使斜坡不顺直、不圆滑而造成圈椅状地形和槽谷地形,其上部有陡壁及弧形拉张裂缝;中部坑洼起伏,有一级或多级台阶,其高程和特征与外围河流阶地不同,两侧可见羽毛状剪切裂缝;下部有鼓丘,呈舌状向外突出,有时甚至侵占部分河床,表面有鼓张或扇形裂缝;两侧常形成沟谷,出现双沟同源现象;有时内部多积水洼地,喜水植物茂盛,有“醉汉林”及“马刀树”和建筑物开裂、倾斜等现象。

(1)地层构造标志:

滑坡范围内的地层整体性常因滑动而破坏,有扰乱松动现象;层位不连续,出现缺失某一地层、岩层层序重叠或层位标高有升降等特殊变化;岩层产状发生明显的变化;构造不连续(如裂隙不连贯、发生错动)等,都是滑坡存在的标志。

(2)水文地质标志:

滑坡地段含水层的原有状况常被破坏,使滑坡体成为单独含水体,水文地质条件变得特别复杂,无一定规律可循。

如潜水位不规则、无一定流向,斜坡下部有成排泉水溢出等。

这些现象均可作为识别滑坡的标志。

2、简述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和防治措施。

答:

泥石流是一种含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具有突然性,常在集中暴雨或积雪大量融化时突然爆发。

因此,泥石流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破坏性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充足的突发性水源和陡峻的地形条件。

对泥石流的防治措施,综合起来就是五个字:

“跨、防、排、挡、穿”。

“跨”即跨越工程

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但是要考虑淤积的问题。

这是铁道部门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防”即防护工程

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其它重要工程设施,修建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

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排”即排导工程

在泥石流下游设置排导措施,使泥石流顺利排除。

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泄洪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

排导工程包括排洪道、导流堤、急流槽、排导沟等。

“挡”即拦挡工程

在中游流通段,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雨洪径流,用于改变沟床坡降,降低泥石流速度,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设施。

拦挡措施有拦截坝、停淤场、溢洪坝等。

“穿”即穿过工程

指修隧道、明洞和渡槽,从泥石流沟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一般用于路基通过堆积区、泥石流规模大、常发生危害严重且采取其它措施有困难的地区。

对于防治泥石流,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比用单一措施更为有效。

3、简述滑坡发生的条件

答案要点:

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条件、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等的影响。

4、什么叫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

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进行的破坏和建造作用。

按其能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

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1)内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的转动能、重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等所引起的。

内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地震等。

(2)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由来自外部能源所引起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太阳辐射能、天体引力能及其它行星、恒星对地球的辐射等。

其具体表现方式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

5、简述岩溶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地基不均匀沉降

地表岩溶深度不一致,基岩岩面起伏、导致上覆土层厚度不均匀,使建筑物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2)地面塌陷

当建筑物(如桥梁墩台、隧道等)位于溶洞上方,溶洞顶板厚度不足时,常产生溶洞洞顶坍塌陷落。

当隧道从溶洞中通过,由于风化作用,有时也产生洞顶坍塌。

(3)基坑和洞室涌水

建筑物基坑或地下洞室开挖中,若挖穿了暗河、蓄水溶洞、高压岩溶管道水、富水断层破碎带等都可能产生突然涌水,给工程施工带来严重困难,甚至淹没坑道,造成事故。

(4)岩溶渗漏

在岩溶发育地区修筑水坝时,库水常沿溶蚀裂隙、岩溶管道、溶洞、地下暗河等产生渗漏,严重时可造成水库不能蓄水。

(5)地表土潜移

地表土潜移主要发生在溶蚀漏斗的上覆土层以及溶蚀斜坡的上覆土层。

在地下水侵蚀和土体自身重力作用下,土层沿基底斜坡发生长期而缓慢的移动,短期内无法察觉,但其长期积累效应,则对工程建设可造成危害,如路基变形,桥墩位移等。

6、什么是断裂构造?

断层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野外如何识别断层?

答:

组成地壳的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岩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产生的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裂隙)和断层。

按断层上下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正断层、逆断层和平推断层。

凡发生过断层的地带,往往其周围会形成各种伴生构造,并形成有关的地貌现象及水文现象。

可以根据如下一些特征加以识别:

①地貌特征:

当断层的断距较大时,上升盘的前缘可能形成陡峭的断层崖,如果经剥蚀,就会形成断层三角面地形。

②地层特征:

若岩层发生不对称的重复或缺失,岩脉被错断,或者岩层沿走向突然中断,与不同性质的岩层突然接触等,这些地层方面的特征,则进一步说明断层存在的可能。

③断层的伴生构造:

断层的伴生构造是断层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

常见的有牵引弯曲、断层角砾、糜棱岩、断层泥和断层擦痕。

这些伴生构造现象,是野外识别断层存在的可靠标志。

另外,有泉水、温泉呈线状出露的地方有可能存在断层,而且可能是逆断层。

④其它标志:

断层的存在常常控制水系的发育,并可引起河流遇断层面而急剧改向,甚至发生河谷错断现象。

湖泊、洼地呈串珠状排列,往往意味着大断裂的存在;温泉和冷泉呈带状分布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线状分布的小型侵入体也常反映断层的存在。

7、地下水对公路工程建设有何影响?

答:

地下水的存在,对建筑工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尤其是地下水位的变化,水的侵蚀性和流沙、潜蚀等不良地质作用都将对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施工及正常使用带来很大的影响。

⑴地下水位的变化,如地下水位上升,可引起浅基础地基承载力降低,在有地震砂土液化的地区会引起液化的加剧,同时易引起建筑物震陷加剧,岩土体产生变形、滑移、崩塌失稳等不良地质作用。

另外,在寒冷地区会有地下水的冻胀影响。

就建筑物本身而言,若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内发生上升变化,水浸湿和软化岩土,从而使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建筑物会产生过大沉降,导致严重变形。

尤其是对结构不稳定的土(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对设有地下室的建筑的防潮和防湿也均不利。

⑵地下水的侵蚀性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水对混凝土、可溶性石材、管道以及金属材料的侵蚀危害。

(3)由地下水引起的流沙,这种不良地质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工程施工中能造成大量的土体流动,致使地表塌陷或建筑物的地基破坏,会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或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及附近建筑物的稳定。

(4)潜蚀通常分为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

机械潜蚀是指地下水的动力压力作用,而化学潜蚀是指地下水溶解土中的易溶盐分。

这两种作用在土中同时发生,并会引起土粒间的结合力和土的结构破坏,土粒被水带走,形成洞穴,其后果是使地基土的强度受到破坏,土下形成空洞,致使地表塌陷,破坏建筑场地的稳定。

(5)地下水的不良地质作用中还有一个应尤其引起注意的是基坑涌水现象。

这种现象发生在建筑物基坑下有承压水时,开挖基坑会减小基坑底下承压水上部的隔水层厚度,减小过多会使承压水的水头压力冲破基坑底板形成涌水现象。

涌水会冲毁基坑,破坏地基,给工程带来损失。

8、岩石中有哪些形式的水,各有哪些特点?

答: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划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

根据含水层性质的不同,岩石中的地下水可划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类。

孔隙水的含量决定于岩石的孔隙率。

由于岩石比较致密,孔隙较少,所以岩石中孔隙水也较少。

裂隙水是埋藏于基岩裂隙中的地下水,岩石裂隙的发育情况决定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和能否富集。

在裂隙发育的地方,含水丰富;裂隙不发育的地方,含水甚少。

所以在同一构造单元或同一地段内,含水性和富水性有很大变化,形成裂隙水聚集的不均一性。

裂隙,特别是构造裂隙的发育具有方向性,在某些方向上裂隙的张开程度、连通性比较好,在这些方向上导水性强、水力联系好,常成为地下水径流的主要通道。

在另一些方向上裂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