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9555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9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概况

1、项目单位名称

某省某县某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

2、所有制形式

个人独资企业

3、发展历程

某县某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是某县政府通过招商,由山东省经济能人史炳玉先生投资成立的一个独资企业。

该企业于2007年4月在某县工商局注册开业,企业住所位于某县某镇三圣村,注册资金200万元,注册号码4112822800288。

企业成立两年多来,首先在某县某镇三圣村发展特色鱼养殖,以其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完备的设施设备,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水产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名特优冷水性鱼类品种,大力开发绿色无公害产品,迅速发展成为某省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

随后,该企业稳步向周边优势区域扩张,相继在某县龙脖水库开展网箱养殖,在某县某乡某村实施集约化养殖,均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在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跻身于某市农业龙头企业行列。

4、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经营鱼类名优品种的育苗、养殖、销售、餐饮、技术服务、产品回收等业务。

主要品种包括俄罗斯鲟鱼、三文鱼、金鳟鱼、虹鳟鱼和黄河鲤鱼、鲢鱼、鲶鱼、鲫鱼等。

企业已经建立了育苗、养殖、销售一体化经营体系,现拥有三个示范基地、一个冷藏运输车队、三个直销分店。

“三个示范基地”即某县某镇三圣村、某县某乡某村和某县龙脖水库养殖基地,养殖面积达7000平方米;“一个冷藏运输车队”即建立了一支由5部车辆组成的运销队伍,专门负责鲜活水产品长途运输业务;“三个直销分店”即在郑州、西安、兰州等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部,年平均对外销售苗种150多万尾、成鱼近12万公斤。

企业业务范围已经覆盖到某市某县、某县2个县市的18个乡镇、63个行政村,形成了“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并以合同形式与农户结成了紧密型利益共同体,直接带动养殖场(户)152个。

5、人员结构

企业现有干部职工56名,其中管理人员5人,技术人员18人,内设办公室、财务部、技术研发与服务部、产品销售部,企业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人员结构合理,组织机构健全,经营管理规范。

1.1.2财务状况

2008年末,企业资产总额1777.5万元,负债总额876.5万元,净资产901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45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50万元),流动资产977.4万元(流动资产净值100.9万元),消耗性生物资产350.1万元。

企业期末实收资本200万元,未分配利润701万元;年实现营业收入608.6万元,净利润343.9万元。

营业利润率56.5%,净资产收益率38.2%,投资报酬率19.34%,资产负债率49.3%。

2009年末,公司资产总额2369.5万元,负债总额1146万元,净资产1223.5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831.1万元(固定资产净值831.1万元),流动资产726万元,消耗性生物资产800.3万元。

企业期末实收资本200万元,期末未分配利润1023.5万元;年实现营业收入910万元,净利润322.5万元。

营业利润率35.4%,净资产收益率26.4%,投资报酬率13.6%,资产负债率48.4%。

公司财务规范,管理严格,资产优良,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保基金,能够保证项目自筹资金足额到位,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

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某县某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法人代表—史炳玉同志,男,现年50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水产工程师。

该同志从事水产养殖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水产养殖和管理经验。

在他的组织带领下,成功地完成了俄罗斯鲟鱼、虹鳟鱼、金樽鱼、三文鱼等冷水鱼名优品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并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无公害养殖技术,其产品已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同志事业心强,具有服务三农,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社会责任感,在服务扶持鱼类养殖场户生产中,诚实守信,乐于奉献,无欺骗欺诈行为,无破产、欠资问题,社会形象良好,深受群众好评。

该同志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社会实践经验丰富,能够满足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需要。

1.2项目基本情况

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1、项目名称

某县25万公斤水产养殖示范基地项目

2、建设性质

扩建

3、建设地点

某县某镇三圣村

1.2.2产品方案及规模

某县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现已建成设施渔业养殖面积7000多平方米,拥有龙脖湾中型水库放养面积3000亩。

年孵化育苗400万尾,生产商品鱼25万公斤,其中冷水性鱼类鱼苗84万尾,商品鱼产量15万公斤。

项目计划扩建某县某镇三圣村集约化养殖基地,利用原有的生活、办公和销售网络设施,创建一个规模较大、带动力强的水产养殖示范基地。

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名优鱼苗孵化能力436万尾,商品鱼产量25万公斤,其中冷水性鱼苗62万尾,商品鱼产量15万公斤。

届时,该水产养殖示范基地鱼苗孵化能力将达到836万尾,商品鱼生产能力将达到50万公斤,其中冷水性鱼苗146万尾,冷水鱼类产量30万公斤。

1.2.3品种、技术、设备方案

1、品种、技术及来源

项目主要养殖冷水性鱼,兼养四大家鱼。

冷水性鱼主要有鲟鱼、金鳟鱼、虹鳟鱼、三文鱼,四大家鱼主要有鲤鱼、鲢鱼、鲫鱼、鲶鱼等。

项目所需鱼卵由辽宁省大连市永新鲟鱼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孵化、养殖技术依托三门峡是水产技术推广站。

在多年的经营活动中,项目单位已与两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项目品种、技术成熟先进,来源可靠易得。

2、主要设备

项目设备主要有:

19200孵化机2台,饲料粗加工设备2台,9KLP-160型颗粒饲料机2台,增氧机6台,捕捞船只6艘,LZ150-13A水泵6台,氟式制冷机组1套,3.5吨冷藏车1辆,3吨运输增氧车1辆等。

1.2.4土建工程

项目土建工程主要包括:

苗种孵化车间1700平方米,鱼塘5000平方米,流水养鱼池15000平方米,饲料加工车间40平方米,冷藏保鲜库40平方米。

1.2.5建设期限

项目计划建设期1年,即从2010年4月启动实施,到2011年3月建成投产。

1.2.6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项目扩建新增总投资760.7万元。

项目新增建设投资406.51万元,占总投资的53.4%,其中工程费用327.0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5.9万元,预备费28.66万元;项目新增流动资金354.19万元,占总投资的46.6%。

项目拟申请财政补贴资金1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资金100万元,省财政配套40万元,某市和某县财政配套10万元,财政补贴资金占投资总额的19.7%;企业自筹资本金610.7万元,占投资总额的80.3%。

1.2.7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

项目扩建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年可新增名优水产苗种436万尾,商品鱼25万公斤,新增销售收入947.6万元,新增所得税金65.35万元,实现净利润196.03万元。

项目投资利税率34.4%,投资利润率25.8%。

项目税后财务增量内部收益率为28.86%,财务净现值为765.28万元,投资回收期为5.0年。

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既可壮大区域内水产养殖规模,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又可提升水产养殖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还可带动饲料、种植、服务、运输等相关行业,为“扩内需、保增长、促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项目建设期内,将完成建设投资406.51万元,能够提供临时就业岗位150余个。

项目建成后,可以直接安排农村剩余劳力45人,每年创造劳务收入83.24万元;通过“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合同契约形式,直接带动水产养殖场户328个,间接安排农村劳力1300多人,年可推广无公害水产养殖500余亩,商品鱼产量482.2万公斤,创造社会效益105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7万元。

3、生态效益

本项目采用鱼—蟹生态养殖方法,养殖过程中用生物学和生态方法处理污染物,实现水产养殖和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项目建设同步发展大水面增殖渔业,通过合理布局,有效搭配人工放流鲢鱼和增殖其它鱼类比例,不仅能充分利用水体中的营养,还可以减少氮、磷的影响程度,有利于改善水质。

总体来看,在项目区水体自净能力范围内发展渔业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国农办[2009]178号)

1.3.2某省财政厅“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豫财发[2009]33号)

1.3.3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3.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1.3.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

1.3.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3.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3.8《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农业部)

1.3.9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水产业的意见”

1.3.10《某市水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1.3.11《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3.12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材料

1.4综合评价

1.4.1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

某县25万公斤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

项目建设能够壮大某县某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的规模,提高水产养殖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增强这一龙头企业的服务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培植某县水产养殖特色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项目实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技术力量较强

项目单位建立了功能完善的技术研发服务部和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现有水产专业技术人员18名,其中具有从事水产养殖管理20以上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2名。

企业常年致力于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认证,可为项目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同时,项目单位技术依托某市、某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与省内外多家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具备新产品研发、推广、信息等诸多优势,能够保证项目实施中的技术需求。

2、经济实力许可

近年来,某县县域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前列。

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5.7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增长53.3%;财政收入完成10.75亿元,增长46.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亿元,增长28.5%;农民人均纯收入5593元,增长21%。

无论是项目区当地财政配套能力还是养殖户扩大再生产能力,都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全市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某县某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作为本地同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经营范围连年扩大,经营业绩持续增长,2009年期末,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已达万元,完全可以保障项目自筹资金的投入到位。

3、环境条件优越

项目实施区——某县某镇三圣村位居该市灞底河西岸,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各类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淡水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

区域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宜,光照充足,是鱼类养殖的理想之地。

4、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

通过多年的经营,项目单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实力日渐增强,在周边地区同行业中占据着相对垄断地位,承担着某市40%的鱼类种苗供应。

项目产品深受客户的青睐,市场竞争力较强,占有某县水产市场52.5%的份额。

公司在市内外、省内外设有10多处销售网点,建立了稳定的营销网络,产品畅销豫陕晋黄河金三角地区,正快速进入郑州、西安、兰州等大型城市。

1.4.2风险评估与防范

市场风险,是水产养殖的最大风险。

究其根源仍然是水产养殖业规模小且数量不稳定,疫病防治落后,信息不灵。

因此,项目实施必须建立起规模化养殖模式,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路子,发展订单养殖。

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对水产养殖的财政补贴和政策保险,为项目安全健康、优质高效运营提供保障。

1.4.3项目带动作用

项目建成后,企业年向社会提供优质水产苗种可达到756万尾。

按项目区农户平均鱼类饲养规模2.3万尾计算,项目可直接带动某县等8个乡镇、等126个行政村的328个养殖场户,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300余人,户均年纯收入增加8.3万元。

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还可促进项目区交通运输、饮食服务、食品加工等相关行业的联动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4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

1、对水产养殖项目而言,水域环境的优劣决定着项目建设的成效。

当前各地养殖水域存在着水质不良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投放苗种密度过大,投料及施肥不当引起的。

项目建设地点——某县某镇三圣村虽然有着良好的水域条件,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为此,项目在建设和运营中,将着力推行水产无公害养殖及健康养殖,合理使用防病药物,保持水体无污染、无药残、无有害物质存在,各项化学、生物指标符合无公害养殖用水标准,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同时,将加强环保设施投入,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严格按照环保有关法规规定,搞好环境保护工作。

2、准确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适时优价地销售产品,是确保项目高效运营的关键。

项目将建立健全网上销售网络,灵活有效地拓展销售渠道,注重培育“信得过”的企业品牌,扩大无公害水产品影响力,加快培育稳定的消费群体,巩固和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

在企业内部,要加强无公害水产养殖管理制度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无公害养殖技术及其配套设施,并不断加强员工培养,使其尽快掌握技术关键,提高实际应用水平,以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1.4.5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投资方向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有关政策规定,符合国家、省和项目当地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长期规划。

项目紧密结合某县实际,着力扩大水产养殖规模,提升水产养殖产业化经营水平,建设目标符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的中长期规划。

项目实施后,即可满足广大水产养殖场户对特种水产种苗的需求,保障市场优质健康水产品供应,丰富人们的菜篮子,还可示范带动某县乃至某市水产养殖业向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转变,对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项目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明显,建设规模适中,生产技术可靠,产品市场广阔,富民效应良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项目建设切实可行。

建议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计划,及早实施,及早见效。

1.4.6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项目扩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建设规模

 

 

 

1

孵化名优苗种

万尾

436.00

新增量 

2

养殖冷水性鱼类

万公斤

15.00

新增量 

3

养殖四大家鱼

万公斤

10.00

新增量 

4

服务带动农户

328.00

经济数据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760.70

 

1.1

建设投资

万元

406.51

 

1.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3

流动资金

万元

354.19

 

2

资金筹措

 

 

2.1

项目资本金

万元

610.70

占80.3%

2.2

债务资金

万元

 

2.3

财政投资

万元

150.00

占19.7%

3

年销售收入

万元

947.60

达产年 

4

年成本费用

万元 

685.24

达产年 

4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达产年 

5

年增值税

万元

免征 

6

年所得税

万元

65.35

达产年 

7

年税后利润

万元

196.03

达产年 

财务指标

 

 

1

投资利润率

%

25.80

 

2

投资利税率

%

34.40

 

3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

28.86

税后

4

项目财务净现值

万元

765.28

税后

5

项目投资回收期

5.00

含建设期

6

盈亏平衡点

%

42.40

生产能力利用率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2.1.1社会人口

某县位于豫秦晋三省交界,隶属于某市。

全市国土面积451.1万亩,耕地面积75.6万亩。

下辖10镇5乡2个管委会,440个行政村,3588个村民小组。

全市总户数20.72万户,社会总人口73.7万,其中农业人口61.9万人,农业劳动力38万个。

2.1.2经济结构

某县是闻名全国的苹果之乡、黄金之城、旅游胜地,被誉为黄河金三角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国民经济呈现效益显著、结构优化、速度较快、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53.2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57.4亿元,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31670元,增长14.0%。

三次产业结构为9.6:

65.7:

24.7,一、二产业分别较上年提高0.2个和0.3个百分点。

2.1.3产业结构

近年来,某县积极推进“工业强市,农业富民,文化旅游名城”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新型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基地、新型果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工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快速成长。

黄金产量突破80万两,是全国最大的黄金矿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电解铅生产基地。

围绕果、林、牧、菌、烟、药、菜等特色农业,全市建成了104万亩果品、13.5万亩大枣、10万亩核桃、28万亩速生杨、5.2万亩烟叶、11万亩蔬菜、3000袋食用菌和1173个规模养殖场、35个养殖小区等特色农业基地,形成了果蔬加工、中药材加工、林产品加工、畜牧水产品加工等四大产业链条。

全市粮经作物面积比2:

8,产值比1:

9,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中国果菜加工十强县市、某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市。

2.1.4经济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某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75亿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93元。

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在全国第六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评价中,名列全国县市第138位、中部百强县市第16位。

2.2本行业及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某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全市拥有水域面积5466.7公顷,其中7条内河水域面积200公顷,水库、池塘面积933.4公顷,过境河流(黄河)4333.3公顷。

已开发利用水面618.7公顷,其中水库459.8公顷,池塘63.1公顷,其他95.8公顷。

水产养殖以鲤鱼、鲢鱼、鲫鱼、草鱼四大家鱼为主。

近年来,成功引进太湖银鱼、淡水白鲳、草胡子鲶、罗非鱼、武昌鱼、金樽、虹鳟、俄罗斯鲟鱼等名优新特品种,同时推广了高密度集约化网箱养育,取得了较好成效。

2008年,全市水产品产量381.4万公斤。

为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某县于2002年成立了水产技术推广站,配齐了各类技术人员;在市区建成四处水产批发市场,形成了一支活跃城乡的运销队伍。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项目建设有利于落实国家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对改善人类膳食结构,提高人类自身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和水产品贸易大国,水产品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70%,出口额连续6年居于世界首位,连续8年居于我国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发展水产业。

我国“渔业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充分利用适于养殖的水域、滩涂,发展养殖业,鼓励和支持水产优良品种的选育、培育和推广。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已把渔业作为区域布局的重点产业,在全国规划实施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即大力推广健康养殖,重点建设畜牧业养殖小区、规模场户和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示范基地,积极推进水域滩涂资源合理利用,加快畜牧水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步伐,使养殖业尽快从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效益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

2009年,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央一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更是把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作为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扩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建设”的要求。

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水产养殖已经成为当今调整农业结构、转移农村劳力、促进农民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途径,水产业中的休闲渔业与游钓业、观赏鱼养殖业,正在成为丰富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新的方式。

2、某省分属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河流、水库、湖泊、池塘星罗棋布,水产养殖资源丰富,是农村经济中增产潜力较大的产业之一。

为了促进水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省政府早在2004年就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水产业的意见”。

“意见”提出到2010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要达到7亿公斤左右,渔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其中水产品加工和出口创汇达到10亿元以上,名特优水产品达到60%以上。

“意见”强调要大力推广生态、健康的养殖技术,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提高现有养殖水面的生产水平。

重点发展黄河鲤鱼、淇河鲫鱼、青虾、甲鱼、银鱼等优势水产品种,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意见”同时要求加大推进水产产业化的力度,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环保为目标,进一步把水产业结构调优、产业扶强、效益调高,全面提高水产业发展水平。

在这一“意见”的指导下,全省渔业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2008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73.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8.57亿公斤,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0元,水产养殖在活跃城乡市场、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增强人民体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某县是某省传统农业大县(市),水产养殖是全市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良好的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

目前,全市水产业养殖效益连年上升,社会投资热情高涨,呈现出养殖规模化、经营多样化、品种多元化、消费大众化的发展态势。

但是,随着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逐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全市水产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政策机遇,也面临着产品结构转型的严峻挑战。

综观近年来各先进地区水产发展经验及某县水产发展实践,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大力发展名特优精水产品是加快产业升级换代、提高养殖综合效益的最佳途径。

因此,市委、市政府决定以特种鱼类养殖为发展方向,在全市有条件的水库坑塘开发水产功能,重点扶持某县某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积极实施25万公斤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广大水产养殖场户实现产业化经营。

2.3.2项目建设有利于完善水产业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化水平

某县境内拥有水域面积8.2万亩,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水污染小,非常有利于发展淡水养殖。

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未配套,不能实行集约化养殖,名、特、优、新水产品的引进和推广也无法进行,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25万公斤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扩建项目的实施,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养殖产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可以增强全市特种鱼种苗孵化能力,强化水产品回购销售,健全壮大水产养殖“种苗孵化—→水产养殖—→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的产业链条;可以通过产业导向和项目发展,带动全市水产快速实现品种优良化、生产集约化、养殖标准化,推动项目区水产养殖业做大、做强、做优,逐步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

2.3.3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水产养殖业是某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也是农民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