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9799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docx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一县一业”肉鸭优势产业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1.1项目简况

1.1.1项目名称:

大洼县“一县一业”肉鸭优势产业建设项目;

1.1.2建设性质:

扩建;

1.1.3项目建设单位:

大洼县人民政府;

1.1.5建设期限:

2010年—2015年

1.1.6建设地点及内容:

该项目为樱桃谷鸭繁育、养殖和加工,项目按年度规划建设,各乡镇分期目标见下表1-1:

表1-1单位:

万只

建设单位

2010~1015年肉鸭养殖及加工规划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养殖

加工

养殖

加工

养殖

加工

养殖

加工

养殖

加工

养殖

加工

1

清水镇

3000

4500

4000

5000

4300

5000

4500

5000

4750

6000

5000

7000

2

平安乡

650

500

1000

1000

1200

1000

1300

1000

1400

1000

1400

1200

3

二界沟镇

270

250

600

500

800

700

1000

800

1200

1000

1200

1200

4

西安镇

240

150

500

300

700

600

950

800

1200

1000

1200

1200

5

大洼镇

240

100

400

500

550

600

750

700

950

1000

1200

1200

6

新兴镇

160

350

200

550

600

750

700

950

1000

1200

1200

7

唐家乡

160

350

 

1500

550

 

3500

750

 

6000

950

 

6000

1200

 

7000

8

荣兴镇

160

350

550

750

950

1200

9

田庄台镇

160

350

550

750

950

1200

10

田家镇

160

350

550

750

950

1200

11

新开镇

160

350

550

750

950

1200

12

新立镇

160

350

550

750

950

1200

13

东凤镇

160

350

550

750

950

1200

14

王家乡

160

350

550

750

950

1200

15

赵圈河乡

160

350

500

750

950

1200

合计

6000

5500

10000

9000

13000

12000

16000

15000

19000

17000

22000

20000

 

1.1.7投资规模:

见下表1-2

表1-2单位:

万元

序号

投资内容

2010~1015年建设投资估算表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流动资金

合计

1

肉鸭养殖

19489

25985

19489

19489

19489

19489

19558

142988

2

肉鸭加工

6442

5368

7516

6442

6442

4295

2280

38785

3

饲料加工

562

1105

828

828

828

828

9997

14976

4

生物有机肥

2400

720

720

720

720

720

2500

8500

合计

28893

33178

28553

27479

27479

25332

34335

205245

项目建设投资总额205245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6224万元;其他投资14686万元;流动资金34335万元。

1.1.8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205245万元,其中:

肉鸭加工、饲料、有机肥招商引资62261万元;

养殖单位和养殖户自筹96984万元;

财政补贴6000万元;

银行贷款40000元。

1.1.9项目主要经济指标:

到2015年肉鸭养殖、加工各项经济指标见下表

 

表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1

建设规模

炉渣(做建材)

t

5955

年存栏成种鸭

万只

160

8

规划用地

23488

年孵化能力

万枚

24860

其中:

成鸭场

20357

成鸭养殖能力

万只

22000

种鸭场

2688

2

产品方案

9

孵化场

143

鸭雏

万羽

26250

10

加工厂

300

成鸭

万只

22000

11

年总收入

万元

490246

肉鸭加工

万吨

50

其中:

食品鸭

万元

440000

3

总投资

万元

181783

鸭绒毛

万元

35000

其中:

建设投资

万元

159945

鸭粪

万元

15246

流动资金

万元

21838

12

年总成本

万元

384847

4

年生产天数

365

13

年利润总额

万元

105399

5

年需鸭饲料料

万吨

166

14

上缴所得税

万元

26350

6

能耗

15

未分配利润

万元

79049

万吨

3820

16

投资利润率

%

65.9

万kw

12342

17

投资回收期

2.3

19850

18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51976

7

三废排放量

19

内部收益率

%

151

废水(养鱼水草)

万t

3300

盈亏平衡点

%

22.13

鸭粪(做有机肥)

万t

145

到2015年配套饲料加工各项经济指标见下表

表1-4主要技术书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生产规模

万吨/年

166

1

主要原材料消耗

169

损失率1.8%0

能源消耗

1

供水

万m3

24/年

2

供电:

年耗电量

万KW.

360/年

3

供汽:

年用汽量

t

13650/年

耗煤3400吨

三废排放量

无废水废气

1

废渣

t

1020/年

煤渣出售做砖

工程投入

1

本工程占地面积

225

建筑面积97500㎡

2

工程项目总投资

万元

14976

2-1

项目建设投资

万元

4979

2-2

投入流动资金

万元

9997

经济效益

1

年销售收入

万元

390100

达产年

2

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

378563

达产年

3

年销售税金

万元

2077

达产年

4

年利润总额

万元

9460

达产年

5

所得税

万元

2365

达产年

5

未分配利润

万元

7095

达产年

财务评价指标

全部投资

1

投资利润率

%

31

2

投资回收期

3.89

不含建设期

3

财务内部收益率

%

44.52

5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31562

I=8%

6

产量盈亏平衡点

%

15.74

到2015年配套生产生物有机肥各项经济指标见下表

表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生产规模

万t/年

50

能源消耗

1

年耗电

万KW/年

500

2

供汽:

年用汽量

万t/年

7.2

折合耗煤9万t

三废排放量

无废水废气

1

废渣

万t/年

2.7

煤渣出售做砖

工程投入

1

占地面积

100

建筑面积21000㎡

2

项目建设投资

万元

8500

2.1

项目建设投资

万元

6000

2.2

流动资金投资

万元

2500

经济效益

1

年销售收入

万元

22000

达产年

2

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

17315

达产年

3

年利润总额

万元

4685

达产年

4

所得税

万元

1171

达产年

5

未分配利润

万元

3514

达产年

财务评价指标

1

投资利润率

%

55

2

投资回收期

2.2

不含建设期

3

财务内部收益率

%

37.2

4

财务净现值

万元

8184

I=8%

5

盈亏平衡点

%

46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009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盘锦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

(3)《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4)辽宁省畜牧兽医局辽牧发[2010]42号文件关于编制“一县一业优势主导畜牧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6)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府文件

(7)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1.3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大洼县养鸭起源于辽河三角洲的环境优势,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

在完成原始积累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的人才优势、管理优势和品牌优势。

该县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山东六和集、大连三江集团等商家入住和投资。

全县现有7家肉鸭养殖加工龙头企业。

2009年肉鸭养殖3000万只/年;肉鸭加工7.5万t/年;饲料加工30万吨/年;生物有机肥加工20万吨/年。

总投资规模1亿元以上,覆盖11个乡镇,带动养殖户10000户,已初步形成产业化经营模式。

全县现有23个肉鸭生产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2450人。

初步形成了肉鸭养殖加工的产业链

注册的“大清牌”、“辽鹤牌”、“志福牌”肉鸭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同时7家肉鸭加工企业已得到农业部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认证。

产品不但销售到东北三省,北京、新疆、西安、武汉等大中城市,还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绿色食品经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施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本项目为辽宁省“一县一业”优势主导畜牧产业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对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落实2010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精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培育与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将发挥其积极的重要作用。

项目建成后,肉鸭养殖拉动加工效益见下表1-6

表1-6到2015年;年度养殖、加工效益表单位:

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肉鸭

饲料加工

生物有机肥

合计

养殖

加工

1

生产规模

2.2亿只

50万吨

166万吨

166万吨

2

销售收入

490246

390100

22000

902346

3

总成本

384847

378563

17315

780725

4

销售税金及附加

2077

2077

5

利润总额

105399

9460

4685

119544

6

所得税

26350

2365

1171

29886

7

利润

79049

7095

3514

89658

结论:

经过综合论证,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盘锦市确定的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

其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技术可行、结构合理、切实可行。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项目建设单位缺少部分建设资金。

建议中央及地方财政和金融部门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大洼县经济发展现状

大洼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大辽河、辽河下游,辽东湾东北部,是环渤海经济带县之一。

大洼县于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县,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沿海开放县,是辽宁省12个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之一,是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的故乡。

总面积1,683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7个国有农(苇)场,总人口40万。

大洼县区位优越,资源富饶,产业发达。

京沈、盘海营、沈大高速公路,305国道,沈山、沟海铁路以及盘锦港和二界沟渔港,构成了县域主要交通网络,连接省内六市的滨海公路大洼段、我县与营口市相连的跨辽河大桥以及与盘锦新港正在规划建设中。

全县海岸线长68公里,拥有各类海淡水水面近400万亩,盛产优质大米、河蟹、文蛤、对虾、海蜇、海淡水鱼等,该县已形成水稻、水产、畜牧、蔬菜、芦苇五大主导产业,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县龙头企业发展到73家,建成10大类优势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0个种养小区。

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地热温泉等资源,是辽河油田的主产区之一、辽东湾苇田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托湿地、温泉、自然保护区、古迹遗址、生态农业、民俗风情等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

文资源,形成了集多功能于一体的辽河三角洲湿地风光旅游产业。

我县被评为“国家级一类生态示范区”,红海滩风景区通过国家4A级风景区认定,辽河绿水湾景区和赵圈河乡分别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旅游示范点”、“全省首批特色旅游乡镇”。

全县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产品品种达300多个。

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等已逐渐成为支撑性产业。

以“三区三园一基地”为骨架的“工”字型经济带已进入“边投入、边建设、边产出”的良性、滚动、快速发展时期。

2009年农业效益持续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完成土地开发整理4.8万亩,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农田水利工程,加强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提高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粮食生产全面丰收,水稻总产量56.9万吨,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

2009年鸭业发展步伐加快,成功引进计划总投资2亿元的盘锦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新建标准化肉鸭养殖小区39个,全年肉鸭养殖量突破3000万只;“养大蟹”示范工程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泥鳅鱼人工孵化、黄颡鱼对外出口取得新突破,被确定为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高效养殖示范县”;设施农业快步推进,建成高标准温室小区200个,新增面积1万亩。

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协会组织分别发展到115家和160家,培训新型农民10余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6万人次。

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县生产总值确保实现255亿元,增长41.7%,力争实现270亿元,增长5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确保实现10.5亿元,增长47.9%,力争实现11亿元,增长5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实现420亿元,比上年翻一番,力争实现450亿元,增长1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实现36亿元,增长22%,力争实现37亿元,增长2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确保分别实现15,180元和11,300元,分别增长27%和20.9%,力争分别实现15,540元和11,500元,分别增长30%和23%。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向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奋力攻坚!

大力实施“四子”工程,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动“四子”工程协调发展。

突出抓好“一县一业”肉鸭养殖、加工业发展,大力实施“倍增计划”,加速推进盘锦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确保按计划达产达效,扶强做大天野、永和、兴胜等重点龙头企业,搞好与江西煌上煌集团和新加坡周氏集团等鸭业产业化项目对接,并围绕龙头企业新建150个标准化肉鸭养殖小区,2010年肉鸭养殖量要实现6000万只,养殖量超1000万只的乡镇要达到6个,推动肉鸭养殖向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系列化方向发展。

2.1.2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现现状

 

2.1.2.1肉鸭养殖产业现状

2009年,全县肉鸭饲养量达到3000万只,比2008年增长150%,其中种鸭30万只(樱桃谷种鸭20万只,北京填鸭种鸭10万只),出栏肉鸭2500万只,存栏肉鸭500万只(含种鸭30万只),完成饲养量3000万只、肉鸭产品7.5万吨,创产值6.4亿元,效益1.2亿元。

全县现有7家肉鸭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占地450亩,总投资规模1亿元以上,覆盖11个乡镇,带动养殖户10000户,已初步形成产业化经营模式。

产品不但销售到东北三省,北京、新疆、西安、武汉等大中城市,还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全县现有23个肉鸭生产专业合作社,其中县级1个,乡镇22个,现有社员2450人。

该县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大连三江集团、山东六和集团等商家入驻和投资。

2009年山东六和集团立项投资2亿元:

其中14万只/年种鸭孵化项目投资5000万元;30万吨饲料/年加工项目投资6000万元;5000万只/年屠宰加工肉鸭、20000t/年肉鸭熟食加工项目投资9000万元。

预计到2012年底投产运行。

2.1.2.2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肉鸭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产业化链条顺应市场规律不断延伸,目前已初步形成年处理2500t羽绒加工生产线;年产7.5万吨肉鸭食品生产线;年产30万吨肉鸭饲

料生产线;年产2×10万吨有机肥生产线的配套加工能力。

在达到上述产业链结的前提下,同时拉动了建筑业、建材行业、物流业、餐饮、交通、卫生防疫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政府调整和优化肉鸭产业结构,加大了投入力度,全力推进肉鸭产业化进程和链接,加强宏观调控,为实现肉鸭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大洼县“一县一业”优势产业项目

该项目是加快构筑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需要

2008年l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思路。

由此可见,我们党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发展全局,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就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中更明确指出:

要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加快畜牧业的发展。

全国《畜牧业“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指出:

到2010年畜牧业支撑保护体系更加完善,产业化链条明显延伸,畜产品市场销售网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加强。

近年来,辽宁省畜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由从属产业向相对独立产业迈进,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然而,辽宁省畜牧业发展仍然较弱,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仅占31,8%。

畜牧业发展存在着畜产品总量大,精品少;企业多,链条不健全;生产标准低,外销产品少等问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畜牧业发展又面临新的市场形势,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要不失时机地加快畜牧业发展,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

辽宁省盘锦市的畜牧业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畜牧业已从为粮食生产服务转化成为多种经营市场化服务,由从属产业向相对独立的产业迈进,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畜禽产品,产量、产值大幅增长.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振兴和加快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但目前,我省畜牧业的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且较缓慢,不够规模,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而且畜产品总量大,精品少,企业多,品牌少,规模链条不健全;生产标准不规范,外销产品少。

大洼县依托清水养禽场等7家肉鸭养殖龙头企业,整合发展要素,合理配置资源,出台优惠政策,把传统产业肉鸭养殖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实施重点突破,重点扶持,制定了《大洼县促进鸭业发展实施意见》。

他们积极扶植企业选项目,争取上级各种政策和资金扶持,协调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贷款:

在项目申批用地上,简化手续,优先审批;支持鼓励龙头企业的强

强联合,共同建设大型饲料厂、加工厂、冷库等项目,并享受招商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由县农发局、畜牧管理总站牵头,大洼县还成立了县,乡、村三级养鸭协会.目前,大洼养鸭协会已经发展了31个分会,分布在11个乡镇的1590名会员。

这个服务性组织定期聘请教授、专家为会员提供科技培训和技术咨询,根据市场需求,协会还先后引进优良种鸭,充分利用杂交优势提高生产性能,使料肉比大大下降。

协会会员采取“六统一”的生产模式,既降低了饲养成本,又推进了养殖的标准化进程,保证了产品质量.目前全县种鸭存栏3000万只,肉鸭产品不仅销售东北三省、新疆及北京、西安、武汉等大中城市,还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并且正在逐步打入欧洲市场。

大洼县“一县一业”肉鸭优势产业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盘锦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据肉鸭市场前景好,见效快、经济效益高,肉鸭产业化又可带动和辐射周边农民增加收入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肉鸭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为当地养殖户(养殖小区)提供优良鸭雏、饲养成鸭提供屠串加工。

整个基地从肉鸭孵化、养殖到屠串加工形成一站式的产业化项目,从而带动当地饲料加工业、生物有机肥和生态种植业的发展,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因此,项目的建设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2.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飞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种植业,我们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24%的人口。

但种植业发展面临耕地有限,单产难以快速大幅度提高的现实,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的比重在逐步递减。

养殖业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链接。

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养殖业恰恰是第一产业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