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0337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docx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

农业大省的工业化怎么走?

苗长虹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是其他所有经济区都不具备的。

为什么?

就是因为中原经济区她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所面临的资源是我们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认识中原,认识中原经济区,实际上就是在认识当代的中国,认识历史上的中国,同时也是在预测、在观察未来的中国。

中原经济区从整体上,代表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也代表我们的未来。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

最大的问题还是人!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实际上发展的过程中最大的资源也是人,最大的制约也是人,最大的主体是人。

  眼界决定了你的行动,决定了你的成效,决定了你的高度。

只有开放的心态,开放的体制,开放的机制,我们才能利用国内国外的两种资源,为我们的发展所用。

  中原经济区代表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

  记者:

近日,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该规划,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请问中原地区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如何认识中原经济区?

  苗长虹:

如何来看待中原,我觉得可以有几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就是它的区位。

因为我们说中原这个“中”字,是个区位的特征。

这个“中”,一个方面代表是“天地之中”。

咱们都知道嵩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名称就是“天地之中”。

这个天地之中,是指在我们中华民族特别是华夏文明形成过程中,中原地区是我们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所以,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观念,是从这里向四周扩散的。

这是一个“中”的概念。

第二个“中”的概念,实际上很重要的就是说,我们是处在内陆的腹地。

换句话来说,在我们整个国家发展的过程当中形成了几种格局。

一个是沿海的开放,沿海首先是开放的,然后是沿边的开放,就是沿海和沿边开放。

然后呢,地处内陆腹地的地方这一部分,他们该怎么去发展。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觉得把握中原这两个最核心的特征,就是说从区位角度来讲,如何看待广大的内陆腹地。

但是,内陆腹地实际上是我们国家发展的脊梁。

因为这一块的发展对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

另一个方面,我们说她是天地之中,是文化的中心,是说我们传统的华夏文明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之中,她是起到引领、主导、绵延、传承这样一个作用。

所以,这个独特的区位,我觉得是认识中原地区的第一个很重要的维度。

  第二个维度,我觉得是她的历史,中原地区的历史、过去。

河南前任省委书记徐光春曾经说过,“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为什么呢?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哪里呢?

都在中原地区。

我们国家有八大古都,其中有四大古都都是在河南,这体现了什么呢?

因为在过去,我们古都是什么?

在我们的历史时期,古都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典型的代表。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从历史这个角度去看,我们是一个典型的华夏文明的代表。

但是另一个方面,我们从历史来看,我们国家的历史是什么历史呢?

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历史。

就是说,我们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承传,实际上就是我们具有悠久的、丰富的农耕文化、农耕文明。

我觉得这也是理解中原经济区的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地方。

也就是说,这个地方的老百姓,首先会种地,我觉得这是一个必要条件。

我觉得有时候不要小看这些地方,实际上,世界上很多没有深厚农耕文明传统的地方,它们可能有很丰厚的土地资源,也有很丰厚的水资源,但是他们不会种地。

所以,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我们强调农业和粮食,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历史的传承在里面。

我觉得,从历史的维度去看中原,就是说,她是我们华夏文明的主体,同时也是农耕文明的主体。

  第三个维度,从资源的禀赋去看。

现在,所有地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它既定的资源禀赋的基础上。

那么,中原地区最大的资源禀赋是什么呢?

一个是大家都会感觉到的,人多,对不对?

就是说,像河南,我们现在有一亿人口,如果说,把河南周边的同类型的地区算进去,实际上至少有一点五亿,有的说更广的可能有两亿人口。

有这么多的人口,一个就是人多。

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说的地少。

这个地少呢,像河南,我们现在人均只有1.2亩地。

1.2亩地是什么概念呢?

实际上,放在很多评价体系里面,人均一点二亩地说明我们资源占有量是非常非常低的。

就是与全国水平相比,我们也是非常非常低的。

这也是我们理解为什么在全国粮食主产区里面,像东北,像黑龙江,像吉林,那里也是粮食主产区,但是那里相对来说,实际上是地广人稀,人均的自然禀赋条件特别好。

而中原地区呢?

我们是最典型的人多地少。

在人多地少这样一个背景条件下,我们要保证我们的农业,实际上是保证我们的粮食,这也是我们最大的一个区情,同时这也是我们国家国情的典型代表。

就是因为我们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是我们有13亿人口。

我们13亿人口要搞现代化,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和其他的任何国家都不一样。

因为其他的一些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它的相对人口的负担都没有我们这么重。

也就说,首先我们要保证13亿人吃饭的问题,在吃饭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发展。

如果生存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那么何谈发展呢?

所以,这也是我们理解中原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她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人多地少。

但是,人多地少是我们最基本的一个省情,一个最基本的区情,也是最基本的国情。

在这样一个区情下面,我们搞现代化,搞工业化、城镇化,我们面临很多很多制约。

最大的制约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人均资源的占有量比较少、比较低,就是说我们不能像美国那样,推进城镇化是蔓延式的,就是说城市扩展的空间范围很广很广。

我们没有办法走像美国那样的道路。

同时,我们也没有办法像日本、像韩国。

因为虽然他们人口也很多,像日本,但相对来说,它是一亿多人口,但是我们是13亿人口。

我们这么多的人口,谁来养活中国?

只有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

所以在这个背景条件下,我们在人多地少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区情的制约下,我们去搞现代化。

当然,这个最基本的区情决定了我们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或者说其他国家所走过的道路,我们没有办法去重复。

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认识的。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说对中原地区资源禀赋的了解,我觉得和国内其他地方相比,这个地方资源的种类比较丰富。

这个地区除了刚才我们讲的人多地少这个最基本的区情,相对来说,我们的农业生产的条件非常非常好。

换句话说,河南为什么小麦在全国的产量能占四分之一?

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她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温度条件,各个方面非常适合小麦的生长。

当然,这是我们能理解,这个地区为什么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我们的祖先,祖祖代代能在这个地方生存、繁衍,也就是说这个地方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

我觉得这只是农业资源,但是我们还有其他的资源,我们有很多的矿产资源,像煤炭呀、金属呀,很多方面,实际上我们有很多的资源,禀赋和种类比较广,这为我们进行工业化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资源的基础。

我觉得,认识中原地区的资源禀赋,需要从两个方面看。

一个方面是我们谈的人多地少,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区情;另一个呢,我们要看待我们的优势,我们的种类比较丰富、比较齐全,这样为我们建立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现代工业体系提供了一个基础。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维度,就是通过资源禀赋来看待中原地区。

  还有一个方面,我觉得是需要来认识的。

我们的中原地区,她在发展进程当中最核心的任务是什么?

从国家来讲,我们要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目标。

中原地区怎么能够到2020年达到或者是与全国同步达到或实现全民小康?

这个地方的小康和其他地方的小康的差别是什么呢?

我觉得最大的差别是,她是一种传统农区的现代化。

换句话来说,像我们沿海的地方在过去发展的过程中,它不是传统的农业区。

而我们这个地区,是一个有深厚的传统农耕文明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这样一个经济区,它怎样去实现现代化?

当然,我觉得这样一个问题不仅仅是河南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也就是说,对于很多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禀赋比较少的地区,他们如何实现现代化,如何实现全面小康,所面临的一个任务。

  我觉得,从这几个维度来看待中原地区的话,我们一方面能够把握到中原地区的本质特征在哪里,另一个方面我们也看到她的历史发展的这个任务是多么的艰巨。

换句话来说,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对这么多的人口要实现我们所说的现代化,我觉得应该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原地区的发展应该说是我们整个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

也就是说,认识中原地区实际上也就是认识中国的一个典型的样本。

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看中原地区,不是把中原看成是一个一般的经济区。

有很多人在讲,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也是所有其他经济区都不具备的。

其他经济区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过程中,都用了比较长的酝酿、论证。

但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实际上就是一年多的时间。

那么一年多的时间能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什么?

实际上这里面就是因为中原经济区她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所面临的资源是我们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认识中原,认识中原经济区,实际上就是在认识当代的中国,同时也是认识我们历史上的中国,同时也是在预测、在观察未来的中国。

就是说,中原经济区,从整体上来讲,代表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也代表我们的未来。

  “三化协调”是中原经济区的必由之路

  记 者:

也就是说中原经济区具有很强的样本性。

你一个观点叫“两不牺牲,三化协调”,请问这个“两不牺牲,三化协调”为什么是中原经济区的必由之路呢?

  苗长虹:

在中原地区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刚才谈到的一些特点、一些制约,包括我们的一些优势。

从全国的角度来讲,当代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

实际上是一个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表现在很多方面,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内需和外需之间的不平衡。

但这些不平衡的背后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

背后的决定因素实际上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并没有处理好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就是说现在大家都非常强调尤其是“十二五”规划里面强调的“同步推进三化”,就是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但是这个同步推进三化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

好比说,珠江三角州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些地区也在同步推进三化,但是大家知道,他们这个同步推进三化实际上是在粮食生产大量萎缩的背景下,原来我们说的鱼米之乡,原来的过去的粮仓,现在变成了什么呢?

变成了粮食的净调入区!

而中原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是我们的传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在传统上就是我们中国的粮仓,而这个粮仓的意义就是由于她承载了更多的人口。

我们国家作为一个大国,粮食是我们需要来考虑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首先我们要理解,“两不牺牲”,首先要不牺牲农业和粮食,也就是说农业和粮食实际上是“国之根基”,应该说是我们整个国家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没有农业、没有粮食我们的这个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得不到保障。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就是说中原经济区提出,我们要搞现代化,我们要搞三化,我们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到“两不牺牲”,或者是“两不牺牲”是我们的一个硬约束,就是说我们不牺牲农业和粮食,不牺牲生态和环境,但这两个又是一个相辅相成的。

大家现在比较关注的一个事情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吃饱,更重要的是要关注食品安全,关注我们饮食的质量,那么这个饮食的安全和食品的质量怎么去保证呢,实际上是从源头,从农产品质量上来控制。

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成为国家的粮仓,而且我们出产的粮食应该是高品质的,富有营养的。

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做到“两不牺牲”,首先是我们发展的最前提的一个东西。

  当然另一个方面,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讲,大家知道,现在我们是国家粮食的核心区、粮食生产的主产区,我们有13个省份,但是呢,现在能够做到粮食净调出的实际上只有10个省份。

所以我们说,两不牺牲是一个必备的条件,也是我们不得不走的一个道路。

因为如果我们不走这条道路,我们像其他地区那样推进工业化的过程当中,我们大量去侵蚀粮田,我们的环境污染很重,实际上,我们的农业是没有办法保证的,粮食也是没有办法保证的。

即便是你生产出的粮食,大家也不敢吃!

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就是说,“两不牺牲”是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也就是说国家最看重的前提条件。

当然,这也是符合我们国家大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未来发展的道路。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可以把“两不牺牲,三化协调”,看作是一个“国之方略”,也就是说她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而不只是站在一个地方的尺度上或视角上来去观察这个地方应该怎样去走,而是放在整个国家这样一个高度来看,这个地方必须要走这样一个道路。

所以,对我们整个国家来讲,实际上也是进入到了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过去我们可能说,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为了工业化牺牲了城镇化,牺牲了农业现代化,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们是为了工业而工业,基本上在城乡隔离制度下,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各行各业都在为工业化做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速度很快,但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侵蚀了大量的耕地,由于沿海地区耕地的减少,导致其粮食产量的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沿海地区,比如说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推进工业化的模式,对于整个国家来讲,尤其是我们的广大传统农区来讲,没有办法去按照他们的模式发展,也不能学习他们的那种发展模式。

我们河南是粮仓,我们必须在保证粮食产量下,推进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我们邻居山东的农业基础也很好,在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中,搞大棚蔬菜,所以农业结构调整做得很好,但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有个矛盾,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之间是在争地,粮食是战略性的资源,无粮不稳,粮食是国家发展的保障。

在这个意义上,对我们中原地区来讲,在保障粮食和农业的基础上,我们怎么去寻求“三化同步协调推进”这样一个新的道路,是理解我们中原经济区和其他经济区不同的一个方面。

应把它放在全国的视野下去观察、去理解、去思考。

换言之,在全国的高度上去讲,我们也应该走这样的道路,不牺牲农业和粮食,不牺牲生态和环境。

  第二方面,我认为我们中原经济区提出的“两不牺牲、三化协调”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是经济规律使然。

我们国家著名的经济学教授张培刚在哈佛大学写的毕业论文《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就谈到传统的农业大国怎么去实现现代化,这也是现在很多经济学家都在研究的问题。

各个地区在探索中都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大家都知道,亚洲的四小龙,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期,在经济上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家都赞赏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模式,但他们的模式是对外界经济的高度依赖。

这些地区经济体比较小,没有农业的负担,不用考虑粮食生产的问题,粮食需求可以通过工业出口换取,但是我们中国不能走这样的道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上世纪九十年代写了篇文章《谁来养活中国》,我们中国的回答是,我们自己养活自己。

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世界其他国家没有能养活的了,我们的粮食国际贸易只是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我们不能让我们的粮食需求依赖国际市场。

从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来讲,我们不能走那样的道路,我们有自己的特殊性,他们的模式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

发展到今天,我们已进入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这要求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必须联动发展。

过去我们可能是以牺牲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来推动工业化,而在沿海地区是以牺牲粮食来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尤其是苏南地区,大量的跨国公司到这个地区建厂,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现在苏南地区相对来讲,已经高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但这个有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虽很高,但粮食生产已经萎缩了。

因为苏南地区的农业在产业比重中占的份量很小,所以可以很快的推进农业现代化,但是很难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尤其是在“两不牺牲”前提条件下,就更难实现“三化”协调发展。

从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看,我们国家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三化协调同步推进”阶段,我们河南连续七年达到了一千亿斤,现在达到了一千一百亿斤,这是个了不起的壮举。

大家都知道谁种粮谁吃亏,种粮是个利润很低的产业,农民从种粮上获得收入相当有限,从政府的角度讲,现在取消了农业税,并且种粮有补贴,大量的基本建设投入,政府不能从粮食生产上获得收入。

最近几年,我们河南不仅保证了国家要求的粮食产量,而且实现粮食产量年年增长,另一方面,实际上我们现在既是一个农业大省又是一个新型工业大省,我们的工业总量在全国排在第五位,我们的经济实力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就像我们的国家一样,为什么我们能取消农业税,因为我们的工业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的工业有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在经济上有实力和能力取消农业税并给农民种粮补贴。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两不牺牲”的前提下,我们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过去可以单一的脱离城镇化和工业化,像印度的绿色革命,其实就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表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度的绿色革命是在没有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背景下进行的,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有很大的局限。

在经济发展模式里,“三化”可以单独去推行,我们可以有以任意“一化”为主导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案例,但在长期的发展中,就会出现问题。

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大国来讲,或者是对于我们中原经济区来讲,以“两不牺牲”为前提的“三化协调”发展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换句话说,你不这样做,是没有办法实现崛起的,也没办法实现跨越式发展,我觉得这是理解“两不牺牲”和“三化协调”的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两不牺牲”和“三化协调”是“统筹之基”。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统筹发展,统筹发展要求我们要统筹方方面,就是怎么解决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不协调、不平衡这样一个问题,或者说是破解不平衡、不协调的关键点在哪里?

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共同来思考的问题,也是中原经济区在探索的问题。

所以,我们看河南省九次党代会,在文件里面卢展工书记反复强调中原经济区要坚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这样一个路子,实际上是什么呢?

“两不牺牲”是前提条件,然后有“三个新型”:

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

过去我们讨论新型工业化比较多,新型工业化强调对环境友好,另外用信息化实现和工业化的融合,同时强调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型产业的战略性发展。

我觉得对河南来讲,另外两个新型,应该说这是中原经济区很重要的亮点。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在背后强调的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

为什么要谈新型,也就是说我们要扬弃过去传统的发展模式,在新的时期,新的发展阶段,采用新的发展模式实现我们的“三化协调”。

在这里,要实现真正的“三化协调”,统筹协调是核心。

我们放在在统筹发展这样一个背景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现在面临的矛盾很多,面临的障碍也很多,什么是破解难题的关键和核心,实际上河南就是要找到一条通过“三化”的联动发展、协调发展,通过统筹“三化”协调的关系,来实现我们的全面崛起这样一个路子。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对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来讲,我觉得其重大意义是什么呢?

对我们国家来讲,刚才我们谈到得我们国家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不平衡,实际上是内需和外需之间的不平衡,就是我们的增长比较多的依赖于出口。

尤其是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我们现在的发展,过去说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但是我们的消费,即内需上不去,我们的传统发展模式在外需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只有依靠投资,但投资是把双刃剑。

怎么来实现内需和外需的平衡,实际上是怎么拉动国内消费需求。

我们知道,中原经济区所覆盖的人口至少1.5亿,如果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了,它是内需增长的潜力空间。

这个地方以前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这也是国家将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她的发展,加快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的意义所在。

如果这个地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富足了,我们内需和外需的平衡才能真正的实现。

所以,从一个侧面看统筹发展,利用“三化协调”,在“两不牺牲”的条件下实现“三化协调”,来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

它是多种意义的,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它是统筹发展;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来讲,它也是一个层面的统筹发展。

所以我觉得“两不牺牲”和“三化协调”是统筹的一个基础和根本。

  第四个方面,我们理解“两不牺牲”、“三化协调”是中原的使命。

三化协调我们要进行探索,这是说她是一个示范区、试验区,要先行先试。

可以这样说,在人类社会工业化、现代化历史的进程当中,还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像我们这样的资源禀赋。

我们看西欧、北美的工业化、现代化,当然日本与我们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接近,但是单纯看中原经济区这一地域,我们人均资源禀赋条件与日本相比实际上更加严峻。

在这样一个背景条件下,应该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换句话说,这应该是个创举。

从上面谈到的几点看,我们必须走这样一条道路。

我觉得中原经区在全国所有的经济区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它独特的价值,我概括为“中原的使命”,就是中原要探索一条新的发展模式,发展的道路,来破解这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同时也破解我们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难题,这个意义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看周边的经济区,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像海西,山东半岛黄河三角洲,或者说安徽的产业转移,有很多不同的经济区,不同的经济区在我们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战略定位这一方面,他们的探索是不一样的。

像湖北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的两型社会,成都、重庆的城乡统筹。

实际上他们的试验都是围绕着某一个方面所做的探索,但中原经济区所做的探索不一样,她最综合,她是要探索一条新的路子。

这个路子是一个使命,当然应该说这条路子走起来非常艰难,面临的问题非常非常的多,但是这又是一条必须走的道路。

只有这样一条道路才能使中原地区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从不发达迈向发达,进入中等甚至是富裕的水平。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原经济区她的使命感、责任感,我觉得这也是在所有经济区中不一样的。

它是一种敢于担当的,责任重大的,就是说敢于探索。

当然这样回过头来我们仔细看,因为我们说这个地区应该是中华文明的尤其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的发祥地。

我们很多的创新,在传统的农耕文明里面,我们的很多发展模式,我们的很多智慧,实际上是来源于这个地区的。

那么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国家要实现文化的复兴,要实现经济的复兴,或者是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什么?

就是我们看她最具有传统代表性的地区。

最具有传统代表性的地区是哪里呢?

就是中原地区。

就是说,这个地区实现了复兴,实现了经济和文化的复兴,我觉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实现了。

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说中原崛起、中原经济区的历史使命感是非常非常强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理解中原经济区,她作为国家战略,就说她的典型,她的示范,她的实验的价值。

  当然另一个方面,国家为了推动这个地区发展,按照“两不牺牲、三化协调”这条道路该怎么去探索,要给予政策的支持,要给予环境方面的支持,要鼓励你按照这个方向来去做。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理解这个中原经济区,可以把她放在一个时空的隧道里面、历史的时空里面来去观察它,我们看它的使命感、责任感,实际上这是非常非常重大的。

所以,我觉得从这个四个方面,是不是能够把中原经济区,或者说中原经济区发展过程中,它的一些特征、它的一些属性、它的一些要求,把她和国家的总体战略能够联系起来,同时,也使这个经济区和其他经济区在发展任务、在探索模式上的差别也能够区别开来。

  以人为本要破解四道难题

  记 者:

刚才你主要强调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这块儿比较多,但是我们的理解来说,“两不牺牲”和“三化协调”本身是矛盾的,怎么让矛盾的因素形成相互融合的统一体呢?

具体着力点应该怎么找?

  苗长虹:

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怎么去落实或者执行实施这个战略?

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来探究。

但是总体来讲,我觉得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要破解一些关键的难题,攻克一个一个堡垒。

但这些堡垒之间有相互联系的,但我们把这些堡垒都突破了,我们就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实现我们发展的目标。

河南在发展过程当中有哪些难题呢?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书记实际上总结了四句话,就是说: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

我认为,首先要把前两个难题颠倒过来。

在社会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