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158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众多国际国内品牌纷纷来汉投资建厂,武汉已经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制冷空调产业制造基地之一,其空调制造企业占据了全国的一半以上。

同时,与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相关联,武汉各种食品的冷冻加工和冷藏能力达数万吨;

空调制冷工程安装公司近千家;

已注册的能承担制冷空调系统设计工作的设计院200余家;

新的节能型制冷空调装置与机器设备,成为业内科研人员的热门课题。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16年来,以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法、美、英、日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总投资额达600多亿元。

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投资积聚的洼地,并成为武汉市汽车及机电产业的聚集区。

而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位于武汉经济开发区内,这为制冷与空调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群的建设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2、本专业人员就业岗位及需求情况分析

 据调查,目前我省现有食品冷藏行业一线运行管理的技术人员大多是中专及以下文化层次,专科层次人才极少。

制冷空调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情况略好于运行管理,但大专及以上文化层次技术人员仍很缺乏,这在中小型规模及县级施工队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目前普遍存在的制冷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大、费用高,冷冻冷藏食品变质等现象与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直接关系,这已严重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

仅以每个中等规模以上食品冷藏库需要两个高职生计算,我省现有冷库的运行管理就需要约6000人。

2008年,我省超过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中央空调系统就有5000多家,需要高层次运行管理人员至少20000人。

施工单位至少需要2000人。

还有设备生产企业的销售、技术支持等岗位也需要大量高职层次的人员。

由此可见,我省制冷与空调行业有着庞大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武汉制冷学会统计,全国平均每年需要本专业的高职生约20000人,仅武汉市区,2009年制冷与空调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逾5000人以上,预计2010-2011年的需求量还将以不断递增,这些都为我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3、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行业技术进步和跨国经营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了更高要求,主要表现在:

1.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毕业后可直接上岗。

2.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可独立承担较综合的工作任务;

如工程公司最渴望技术人员能承担从项目的投标一直到最后的完工验收全套的技术工作,这要求技术人员具有工程设计的一般知识、工程预算技能、施工组织管理等能力。

3.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能力。

4.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踏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基本素质。

5.具备信息技术及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能力。

6.具备本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

4、专业对应岗位所需具备的职业技能、知识及基本素质分析

(一)制冷工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

(1)操作制冷压缩机,使制冷剂升压、冷却、冷凝、液化;

(2)控制节流阀,使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吸收载冷体的热量,降低载冷体温度达到工艺指标;

(3)使用冷却泵,将低温的载冷体输送到用冷设备;

(4)调控制冷系统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工艺参数;

(5)向制冷系统中补充制冷剂或载冷体;

(6)发现并处理制冷系统中的异常现象和事故;

(7)填写生产记录报表。

(二)中央空调操作工

(1)看懂中央空调系统平面图、立面图、管道图、电力配置图、系统与管道轴测图;

(2)能掌握各类机组的操作规章(包括:

开机前准备、开机顺序、停机操作);

(3)熟悉中央空调各组成部分的工艺流程,不同情况条件下的正常运行参数;

(4)懂得常用测量仪表的使用、调定,懂得系统中安全保护装置的作用,额定安全值及调整方法;

(5)掌握运行中调节技术;

(6)能判断制冷系统、通风系统、水系统的常见故障并在本工种规范内排除。

 (三)制冷设备维修工

(1)核检、判断来件故障和损坏程度;

(2)根据需要更换、修理的零部件程度,确定修理价格和修理期限;

(3)使用万用表、兆欧表等仪器仪表、工具,修理、更换坏损部件,添加冷冻液等;

(4)使用有关检测仪器调试、检验所修设备;

(5)交件并解答用户提出的问题。

(四)电工上岗证

电工上岗证即电工操作证,只有考到这个证才能进行等级评定,考取等级证书没有操作证去从事电工工作属无证上岗,违章操作,若是从事制冷设备维护及维修等工作,必须考取电工上岗证。

5、专业对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分析

为了贯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我们为学生选择了代表本专业关键能力中级执业水平的制冷工、中级中央空调工和中级制冷设备维修工等证书的培训与资格鉴定。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劳动部门和行业职业技能管理机关的职业资格要求,加强了对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教育,学生报名踊跃,训练刻苦,通过率、持有率均达到了100%。

6、专业毕业生教学反馈信息分析

目前制冷空调企业经常采用的招聘渠道有:

网络、熟人先容、报纸、大众招聘会、校园招聘及猎头公司等。

制冷空调属于建筑工程行业的一个门类,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这就决定它的专业性和行业性也是很强的。

因此,对于不是本行业相关专业毕业的科班出身的人来说,跨行的难度比较大,所以这是本专业在进行招聘就业时的最大优势。

7、专业在全省(全国)分布情况分析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中部等地区,这些地区制冷与空调技术比较发达,目前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本专业做得比较好的是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及本学校等;

就湖北省而言,目前只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等开设有本专业,由于我校本专业开设时间悠久,在本省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8、本专业地位、特色、优势与不足分析

本专业在全国高职院校的制冷领域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可以名列前几名,我校该专业主要是面向小型制冷装置安装维修、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暖通空调工程施工组织等技术岗位工作的,与制冷与空调企业合作,以小型制冷装置安装维修、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暖通空调工程施工组织等工作过程任务为项目教学载体,在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上实施实境训练,推行“三线并行、两层深入”的银领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专业的不足是师资队伍,制冷与空调技术团队趋于老龄化,近几年不少资深教师要退休,而年轻教师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能承担较大的教学工作量。

四、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专业发展规划的思考

1)通过对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核心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利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方法,解构原课程,继续开发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

2)按照高职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聘请行业企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充分发挥“楚天技能名师”的作用,形成专业建设“双带头人”的新格局。

3)通过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进一步完善与建设,提升校内生产性实训比重;

继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完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使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

4)建立、完善各类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质量保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靠保证。

5)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目标定位为:

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善于表达自我、推销自我,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及信息处理能力,具备相当的职业迁移与拓展能力。

2、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专业培养目标应突出职业性)

通过持市场调查,开展制冷空调行业从业人员情况现状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深入了解制冷空调行业工程一线技术人员的需求情况,近期在制冷空调行业中,冷链物流行业作为一个新型的方向,人才需求缺口非常大,为尽快培养冷链物流行业生产第一线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提高冷链物流行业,以及易腐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我专业希望能增设冷链物流方向。

3、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议

由于今年制冷与空调行业,空调市场销售同比增长10%~15%,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比往年提前,不少武汉本地的行业知名企业暑期就与本专业负责人联系,希望2011届部分优秀的毕业生能在秋季提前进驻到实习岗位,参与企业的一切相关工作。

由于受到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限制,本专业学生必须在校学习完第五个学期的全部课程才能参加实习,此时学生必定错过秋季的实习机会,与许多知名企业失之交臂,这将给学生和专业带来相当大的损失。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本专业希望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部分课程,将第五个学期的某些课程调至第四个学期,同时将第四个学期的专业实习调至第五个学期,缩短第五个学期在校课程的教学时间,使得学生能提前修完所有的在校课程,将专业实习与顶岗实习一起在校外进行。

4、专业课程设置及核心学习领域设置的原则建议

通过市场调查得出,近几年制冷空调行业的市场销售日益火爆,对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本专业建议将市场营销课程作为本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

此外,若本专业增设了冷链物流方向,专业课程可能将开设供应链管理、冷链与食品安全、储运与配送管理、冷链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技术基础、食品冷藏学、冷链物流信息技术等。

5、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重点解决好学与用的关系。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方面,根据教学内容、课程特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既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仿真性,又强化学习的兴趣性、理解性和深刻性。

在考核方式改革方面,根据课程“应知、应会、应是”的质量标准确定相应的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

2)进行制冷空调工程技术服务与支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与企业联合开展制冷空调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研究和制冷空调装置新产品的开发;

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员工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强武汉“1+8”城市圈和中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与交流。

3)利用专业群之间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交叉互补,通过课程和相关实训室的共享,形成群体优势;

进行共享实训室的制度建设,形成实践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实训室的效能;

形成共享师资队伍优势,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

进行专业群共享课程的改革建设,完善共享教学资源包,以此促进制冷与空调装置的技术更新和生产工艺革新,有利于制冷与空调专业在制冷与空调技术行业的发展及在电子技术、汽车空调、物业设施管理等领域的延伸与拓展。

6、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建议

1).培养“双师”素质骨干教师

选拔1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到企业和工程一线顶岗实践、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性研究、开展教学研究、参加学术交流及获取国家执业证书等途径提高骨干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

2).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

(1)安排3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结束后写出实践提高报告。

(2)要求中青年教师:

⏹积极参与实训室的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积极参与企业项目建设、培训,每个教师至少要与2家以上企业建立紧密联系。

⏹积极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具备中级以上职业资格。

获取“制冷工”、“制冷设备维修工”或“中央空调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3).增聘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兼职教师

(1)增聘行业企业的1名技术专家指导专业建设。

聘请标准:

从行业企业聘请长期在技术领域工作的具有技术服务或技术研发的工程师或主管,在本行业的技术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

(2)从企业增聘3名兼职教师担任实践技能训练指导和顶岗实习指导。

兼职教师必须具有5年以上相近岗位实践经历,能独立完成1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

将兼职教师的教学过程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各环节。

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入学教育讲座、专题技术讲座、独立主讲课程、指导毕业实践到订单培养计划实施、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等多个教学过程,让兼职教师渗透到教学组织各环节之中。

4).完成3个实训室的建设及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建立中央空调性能测试实训室

建设目标:

建立中央空调性能测试实训室,采用组态技术进行中央空调系统运行仿真,采用远程控制修改空调系统设定参数,进行故障诊断。

进行风量、风速、噪声的测量,进行温度场、气流组织的分析和中央空调系统综合性能测试,为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提供理论方案支持。

责任人:

徐思维

2.建立制冷装置电路维修实训室

建立制冷装置电路维修实训室,增设制冷装置电路维修等实训台10台,开展制冷设备的运行调试和电路故障的判断与排除,满足制冷与空调装置安装与维修的职业方向核心技能培养需要;

开展“制冷设备维修工”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

邹新生

3.建立机械原理基础实训室

建立机械原理基础实训室,培养对机械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实验,满足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小型制冷装置安装维修和空调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职业方向核心技能培养需要;

满足专业群的教学需要。

周丽

4.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进一步建设新的校外实训基地,扩大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加大学生顶岗实习力度,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巩固校外实训基地,加深合作力度,校企合作开展应用性研究课题。

机电工程系制冷与空调教研室

2010年9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