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359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

〞书中是这样定义“爱〞的。

受此启迪,我感觉:

爱是尊重,爱是珍视尊严。

这本书以爱和自由为全书的立足点,强调给孩子的爱要有科学的方式,即在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充分了解的根底上,利用蒙氏的各种训练方法,并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选取。

作者用各种事例诠释了“爱和自由〞对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重要性。

作者相信这样孩子就能够全面开展,这就是蒙氏思想的本意。

同时,也简要地提到了约束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

总体来讲,作者比拟审慎地遵照蒙氏的方法在实践着儿童教育,并总结出一些经验。

作者所谓的“爱和自由〞是成人施舍给孩子的,主角还是成人,孩子是被施舍的对象。

作者要求成人尽可能地了解自我的孩子,给他们科学的爱,给他们尽可能充分的自由。

但无论加上什么样的修饰词,这种施予和授予的关系没有变,孩子是被动的,是附属地位的。

这意味着,成人有权力决定给什么样的爱,给什么样的自由。

给什么,怎样给,取决于成人认为怎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开展〞。

这种施舍的“爱和自由〞是功利主义的,并且会因社会的压力而不断修正、变化,最终就是妥协和放下。

孩子得到的是被动的爱,缺少的尊重。

在此我想来和大家聊聊蒙式教育,教育的创始人蒙台梭利有以下教育观点:

1、遵循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2、注重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3、重视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那么4、支持儿童的开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透过自身活动获得那里有几个关键词:

遵循、注重、重视、支持,在这几个词中,汇总一个词:

“尊严和独立〞:

,其实,生命的尊严和个体的独立才是蒙氏思想真正的核心。

蒙氏主张这种尊严和独立是天授的,是自然赋予人类的,而不是孩子的父母。

蒙氏竭力想说明,如果你认识不到,不尊重这种天赋人权,你就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

而爱、自由不是成人施舍给孩子的,而是孩子生而就有的权利,是从“尊严和独立〞生发出来的。

如果不认识到这点,所谓的“爱和自由〞就是技巧性的,伪善的,也是善变的。

仅仅“爱和自由〞,并不能使生命真正做到有“尊严和独立〞地开展,他需要职责,需要平等。

不背负职责,很难谈到尊严;

没有平等,独立也是不完全的。

而缺少真正的尊严和独立,孩子在被施舍的环境中成长,很难期望他人格的健全。

孩子当然需要爱和自由,但不是施舍的,而是彼此尊重,相互平等,担负各自的职责。

这样,人格才能健康开展,并走向成熟。

书中谈到了神游一词,让我深受启发。

其实,儿童是最明白自我需要什么的,当他依照精神胚胎中密码的指引去做一件事情却备受阻碍的时候,儿童智能透过梦想来实现自我的需要,解除痛苦,久而久之的心力别离,神游就此构成。

书中有一个例子:

孩子玩水玩沙被禁止,他开始想象玩水玩沙;

孩子坐在教室里凭借老师讲述的植树过程来构思一篇植树的作文时,神游就此开始。

您能够尝试去看一下这本书。

孩子真的值得成人仰视,养育一个正常的孩子,需要我们成人反思自我,成长自我。

“不动怒、相信、盼望、永无休息的等待〞是打动我最深的字眼。

我在努力尝试,并且相信会越做越好!

“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礼貌之父〞!

如果我们珍视孩子的尊严,那我们就该成为维护尊严的典范。

从我开始,从你开始,从此刻开始!

爱和自由读后感3孙瑞雪的《爱和自由》好多年前读过一次,但已经渐渐忘记,这次重新拜读再加上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进行思考,别有一番感悟和滋味。

一、正常的儿童总在“思考〞,而且儿童思维需要时光,因此正常的儿童是沉静而安详的,甚至显得“傻呆呆〞的,这是他进入了“沉思〞状态。

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结合书中描述“正常儿童〞的其他论述,着实反传统。

传统中人们眼中的孩子尤其是聪明孩子就应是“活泼机灵〞的。

应对陷入沉思的孩子,很多成人会打断他,叫他的名字,企图将其“唤醒〞,抱怨其“反响迟钝〞。

如此一来,反倒宽心了。

二、儿童只对能够成长自我的工作感兴趣,而对纯粹的玩具没有兴趣。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孩子会舍弃“高档〞玩具,而选取沙、水、小盒子和小瓶子的原因吧。

文中有个孩子希希自小喜欢形体富于变化,玩法多样的玩具,如小熊换衣、磁铁拼图、立体造型组、磁铁钓鱼组、积木等,对毛绒玩具、电动玩具却反响平平。

有次妈妈出差没有给希希买毛绒玩具,而是买了个“魔板〞,希希很喜欢,反复摆弄,在变化中寻求快乐和成就感。

儿童是最明白自我的,他会根据内在成长的需要选取玩具,成就工作。

三、完成一项工作后,孩子会对自我的成果进行观察和思考,大人需要持续沉默,不要急于提醒孩子“归位〞。

确实如此,结合我园的魔力猴操作,我想孩子就应也是需要一点时光来思考和回味刚刚的操作的。

四、“儿童认识成人不以成人的语言和表情来衡量和决定,儿童用心灵感受,虚假的信息儿童用心灵立刻能感觉出来。

〞五、国际上,幼儿教育观念在本世纪初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包括非洲的一些国家不再用口授形式给儿童进行“教育〞,儿童不断透过行动来构建自我。

国际上幼儿教师的收入和律师、牙医的收入一齐位居社会前三,很多博士毕业后就去幼儿园带孩子,因为0—6岁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阶段,整个社会都将最好的资源带给给了这个阶段。

六、爱是什么呢?

“不动怒、相信、盼望、永无休息的等待〞是打动我最深的字眼。

整本书最令我目瞪口呆的是关于“顺从〞的论述,这一点书中出现多处,第一句是“当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时候,他会对爱人顺从。

什么是顺从?

在感情上,在生活中,意志的升华就是顺从。

〞这个顺从的含义比拟深刻,不仅仅仅是我们传统中所理解的。

那种感觉就像热恋中的恋人,如果一方请另一方帮助做一件合理的事情,那么这一方必须会很顺从地去做,顺从中充满了爱恋、自豪和激情。

正常的儿童和成人表现出来的就就应是顺从。

当我看到“一个快乐的孩子不会搞破坏,一个快乐的成人也不会去破坏。

快乐的人类不会去毁坏财富、破坏环境、发动战争,他们只会有建设性的行为〞时,我感动得泪流满面。

七、关于神游。

比方一个人下岗了,他明白自我需要重新鼓足勇气,经过在培训,重新找到一份工作,甚至他明白自我这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

但是,实际中他每一天只会在家里唉声叹气,一边想着上述的种种方案和过程。

这个人的心和力被分开了,蒙特梭利称之为“神游〞。

看来,这种状态在很多成人身上明显存在着。

那么,回归到儿童时代呢?

儿童是最明白自我需要什么的,当他依照精神胚胎中密码的指引去做一件事情却备受阻碍的时候,儿童智能透过梦想来实现自我的需要,解除痛苦,久而久之的心力别离,神游就此构成。

仍是书中的例子:

而这些,不是就应被反思的吗?

孩子真的值得成人仰视,养育一个正常的孩子,需要我们成人反思自我,成长自我,首先做一个正常的成人。

“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礼貌之父〞这句话太好了!

爱和自由读后感4看了孙瑞雪的著作《爱与自由》,什么是爱?

什么是自由?

相信我们成年人很清楚,可是又有多少家长认真的想过,考虑过爱的含义,爱的表达方式,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自由,家长们一直在给孩子筹划未来,大到前途,小到吃穿,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开始为他设计他的人生,他要走的路。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我们所理解认为的爱,那不是爱,是残酷,是消灭。

我们束缚了孩子的心、行动、自由,还有可能亲手消灭了孩子的幸福。

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儿童,往往失去了本身属于他们的时间与自由,大人们对于孩子的一些“专制〞与“越权〞,使得孩子不得不“被逼〞着去做自己不喜欢甚至讨厌做的事情,只是为了到达家长的虚荣心。

家长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必须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才能到达自己理想中的效果。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样做恰恰违背了孩子开展的程序和心理,蒙台梭利认为:

孩子6岁前,其成长更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来自成人。

成人更多的,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的信息环境,让孩子接收积极信号。

在6岁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并不会因为这些自由而变得毫无组织与纪律,相反,自由到极致,他就变得自律与顺从。

孩子在一个充分自由与爱的环境里,认知的是真理,而不是畏惧强权,迷失真正的自我。

而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幸福。

作为教师的我,往往也会“剥夺〞孩子们的“自由〞,对孩子有太多过分的“呵护〞,例如看到孩子自己吃饭吃的慢又到处都是;

穿衣服慢慢吞吞……我就会“一手包办〞,这些好意的“呵护〞往往限制了孩子的自由。

甚至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做事情时弄脏或遇到危险,也为了自身的方便,甚至不准孩子自己动手吃饭、穿衣,迅速地“帮助〞孩子完成任务,而同时口中永远在喋喋不休“不行〞二字,这样的行为无意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经验,而孩子最终要么变得不知天高地厚,自己瞎闯,不懂得保护自己,要么变得懒惰和胆小,丧失了自身独立的人格。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爱孩子,理解孩子,给孩子自由呢?

首先,我觉得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一定要改变自己想要驾驭孩子的想法,同时要把孩子的一言一行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

现在家庭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长们总在思考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忽略了一点,自己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孩子就是一面折射自己的镜子,你在孩子面前是什么样子,孩子将毫无保存的将你的样子在同伴或他人面前折射出来。

老师亦是如此,在幼儿面前的一举一动也会全部在家长面前折射出来。

幼儿很爱模仿,家长、老师正是他们愿意模仿的对象。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不仅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教育,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让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里健康成长的孩子。

其次,给孩子犯错的自由空间,比方:

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东西,有的家长见情况便会不问青红皂白的批评孩子,一味的职责他,会让他觉得自己要小心翼翼的做事,要提起心来做事,而且不能犯错,一旦犯错就会遭到家人的批评。

这样,孩子一直生活在提心吊胆中,他失去了犯错的自由。

孩子难免会犯错,即使是大人,谁能保证自己不犯错呢?

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告诉他,应该怎样解决自己犯下的错,在今后怎样防止再发生类似的错误,这样,孩子的内心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孩子不再自卑,也有了自由!

最后,我觉得真正的爱,应该是无私的,包容的,源源不断的,而爱的开展轨道就是这个孩子必须拥有了自由,这个自由是心灵、行动、空间和时间的自由。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孩子虽然小,但他也是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我们应该尊重他,给他自由的权利,让孩子真正的成为自己的主人。

爱和自由读后感5我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所学专业是金融学,我的专业和我现任工作没有一点联系。

而我对幼儿教育也不是很了解,知道的只是简单的,很浅的传统教育方式。

中国的传统的教育方式都不太了解的我,现在有时机尝试西方的幼儿教育。

爱和自由,起初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不是很理解。

爱是什么?

自由是什么?

大多数人认为的爱是在长期的相互感知中逐渐堆积起来的,类似亲情或者就是亲情的感觉,就是爱。

而自由,是由自己作主;

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不受限制和约束。

蒙特梭利说:

“儿童只要依靠爱和自在,才能失掉成长的全部能量,以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在幼儿园里,其成长更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来自成人。

成人更多的,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的充满爱和自由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孩子的潜能上得以发挥。

在6岁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并不会因为这些自由而变得毫无组织与纪律,相反,在自由中,他就变得自律与顺从。

在中国,遗憾的是,大部门家长却不懂得这些,他们做了些什么呢?

一方面,他们总在孩子没感觉的时间强制孩子。

另一方面,他们在孩子有感觉的时间没有把相应的词语同孩子内涵的感觉配上对。

孙老师的《爱和自由》让我了解到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来到这世界,他(她)们是伴随着内在的一种东西来到这世界,蒙特俊利把这称为“精神胚胎〞。

孩子的思想是很简单的,成人要是和他们说话太多或者复杂的时候,孩子的思维就会被成人弄的混乱,用简单的话去和孩子沟通,这样孩子的思维就不会很乱。

成人有太多的“专制〞和“越权〞,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为了防止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事事听从大人的安排,可不知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开展的程序和心理,成人常常想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把自己的经历转嫁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一个。

孩子背负着父母沉重的寄托,生活的好累,孙老师曾说过的“同情儿童的苦难〞!

读过这本书的我有所收获,能更宽容面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从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从而更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是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

其实,何止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任何人都不会感觉到快乐,也不能好好工作。

相反,如果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爱、自由与温情,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会快乐、有效率的多?

爱与自由并重,我们要把爱带给每个孩子,同时,也适当放手给他们自由,只要多加引导和体恤,要学会相信,在此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定会快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

爱和自由读后感6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感受很多。

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那爱到底是什么?

“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

只喜欢真理。

这本书以爱和自由为全书的立足点,强调给孩子的爱要有科学的方式,即在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充分了解的根底上,利用蒙氏的各种训练方法,并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选择。

作者相信这样孩子就可以全面开展,这就是蒙氏思想的本意。

作者要求成人尽可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给他们科学的爱,给他们尽可能充分的自由。

这种施舍的“爱和自由〞是功利主义的,并且会因社会的压力而不断修正、变化,最终就是妥协和放弃。

在此我想来和大家聊聊蒙式教育,教育的创始人蒙台梭利有以下教育观点:

1、遵循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2、注重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3、重视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那么。

4、支持儿童的开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

“尊严和独立〞,其实,生命的尊严和个体的独立才是蒙氏思想真正的核心。

仅仅“爱和自由〞,并不能使生命真正做到有“尊严和独立〞地开展,他需要责任,需要平等。

不背负责任,很难谈到尊严;

孩子当然需要爱和自由,但不是施舍的,而是彼此尊重,相互平等,担负各自的责任。

其实,儿童是最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的,当他依照精神胚胎中密码的指引去做一件事情却备受阻碍的时候,儿童智能通过梦想来实现自己的需要,解除痛苦,久而久之的心力别离,神游就此形成。

您可以尝试去看一下《爱和自由》这本书。

孩子真的值得成人仰视,养育一个正常的孩子,需要我们成人反思自己,成长自己。

“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文明之父〞!

爱和自由读后感7《爱和自由》一书里表达的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

对孩子的爱和尊重。

如果你爱孩子,让他的精神愉快,你给了他们美好,儿童就能给我们带来一个金色的未来。

认识事物的过程好比吃饭,经过消化成为生命的一局部,并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东西是智力。

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周围的环境都是这样教的:

普通的“教〞的本质了:

让孩子把注意力转向什么,然后“教〞什么。

但注意力不是感觉,更不是深入的感觉。

……孩子小的时候看到的和大的时候看到的不一样,如果我们总是指引她看我们看到的事,那孩子大时可能就看不到小时候能看到的事物了。

在身边经常听到有的家长抱怨:

“我一拿起书,没几分钟孩子就跑开了!

〞或者“我觉得这本书孩子会喜欢,可是一拿到孩子面前,孩子就说,我不要看。

〞这个时候我通常会问一句,“孩子不要看书的时候,在做什么呢?

〞家长的答复一般就是“他就是喜欢玩!

〞于是我答复:

“那你就和他一心一意的玩呗。

为什么一定要他这个时候和你看书呢?

〞当儿童有感觉的时候,将词语同他内在的感觉及时配对上,不要打搅,破坏他的感觉和观察。

此时,词语捕捉了感觉,稳固了感觉,清晰了感觉,加深了感觉,使模糊的、稍纵即逝的感觉成为清晰的属他的对象。

其实关于在《爱和自由》这本书中提到的这一条,顺从孩子的意愿。

我喜欢这句话,也坚决的按照这句话在做。

孩子快乐,就能产生足够的平安感,才能为独立迈出坚实的步子。

因为人们并不懂教育。

搞教育的不懂教育,管教育的更不懂教育也不想懂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通病。

看到这句话,我回忆起小学时一位女老师把一个粉擦努力的向班上一位学习不好的同学砸过去的情形;

回忆起童年我的故事外婆用鬼故事把我吓的不敢回家;

回忆起爸爸对我说,你这样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回忆起玩得满头大汗的自己被妈妈狠狠打了一顿;

太多太多的故事让我下定决心,自己一定不能这样对待我的孩子。

好多成人在自己有了孩子的时候,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童年,忘记自己童年的故事,忘记自己童年的愿望,忘记自己被束缚后慢慢被磨蚀的没有个性的痛苦!

而又继续把这种痛苦施加的自己的孩子身上!

虽然我的父母也爱我,但是回想这一路的爱,自己还是觉得有缺憾,虽然我也很爱很爱父母,但是我不能说他们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我自由的爱,宽容的爱和理解的爱!

所以对下面的话我要谨记在心,学会怎样去爱。

什么是爱,是一种巨大的宽容和理解,有了爱,即使不懂教育,也能给孩子开展的根本权利,也能使孩子自由,让孩子经自由走向独立。

爱是什么呢?

“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

〞在数字敏感期没有到来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教孩子数楼梯,但不需要告诉孩子“1是棒子,2是小鸭子〞。

在绘画敏感期没有到来的时候,可以把画笔交给孩子,但不要教他如何画,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

孩子喜欢玩水,喜欢玩沙,喜欢玩土,那么少对他说:

脏,不要玩,不要摸,不要碰,这么多的不要,只能使他动不得,玩不痛快,失去的是重要的探索精神。

当孩子闹脾气的时候倾听他陪伴他,笑的时候陪他笑,哭的时候抚慰他,共同体验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从他的角度考虑他的感觉。

当孩子小的时候引导他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好的思考习惯。

不以成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以孩子的需求为需求。

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

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精神和灵魂,那么请当他是平等的人,而不是成人的附属。

看完《爱和自由》能够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热爱孩子。

在生活世界面前,永远做一个学生,学习如何幸福的生活。

爱和自由读后感8我越来越喜欢孙瑞雪老师的书,尤其是《爱和自由》,我把这本书推荐给身边的每一位好朋友,尤其是孩子的妈妈,做好一位母亲,尤其是好母亲真的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自身的成长能够给予孩子无穷的力量。

我自己也是一位四岁孩子的妈妈了,在没有接触《爱和自由》之前,我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总是想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做,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懂规矩、爱学习的好孩子,班级最好没有淘气的孩子多好啊!

读完《爱和自由》后,自己简直有点无地自容了,应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只要你做好指导、观察、协助就可以了,《爱和自由》改变了我,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如果是以前,如果一个孩子犯错误了,我一定会大声训斥,并告诉他下次不要这样做了,在这样做就会……一些威胁之类的语言,现在我不会了,无论孩子犯什么样的错误,我有时候情绪也会有些波动,但是我时刻告诉自己,放松心情,毕竟是小孩子吗,有时孩子会把玩具摔在地上,还会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