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397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docx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新版

孝经

孝是我国传统的美德,最早记载孝行的文献是《尚书》。

自古以来施政者都重视孝道,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也都有评选表彰孝子的活动,孝道是人间第一义。

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一生倡导“仁”道,并以孝作为实践仁道的根本。

因此他教导学生做人的第一件要事,就是孝悌。

《论语·学而篇》说: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老夫子把力行孝道作为“仁”的根本,非常注重生活实践。

夫子教诲学生,孝是一个人行为最起码的要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在夫子的学生中,曾子不仅一生力行孝道,而且能够发挥孝道的思想。

曾子以后,孟子秉承并进一步阐述孝道。

此后的圣贤学者都继承了孝道思想,加以阐述,并且制定各种礼节,使人们很好地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

《孝经》是儒家讨论孝道的一部专书,关于成书有几种说法。

比较被认可的是曾子记录孔老夫子教诲,并经过自身生活实践和体悟综述了孝道思想。

全书共有十八章,第一章《开宗明义章第一》,揭示的是全书的总纲,也是对下面十七章的一个概述。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把侍奉父母的孝,扩充为奉事君主,服务国家的忠,而以立身行道为终极的目标。

接着以下五章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行孝的方式,虽各有所当,但以“爱”、“敬”来侍奉父母却是一致的,所以接着《三才章第七》说: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孝经》全书论孝的总义。

其下各章,都是根据这个理念加以阐述的。

《孝经》把子女敬爱父母的心,从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人格,到敬重尊长,爱护君王,乃至爱护国家以至于天下人民。

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涵摄在了孝道当中,因此《感应章第十六》说: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在汉武帝时代,正式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儒家思想成为教育体系的主导。

而《孝经》作为十三经之首,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两千年来一直是广大学习者的必读书籍,其文字浅显易懂,容易了解,因此广为流传,使孝道思想普遍深入民间。

现代有人误解,认为孝道迂腐。

如果大家细读《谏诤章第十五》: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

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便可以更全面体悟孝道的真谛。

《弟子规》“入则孝”亦云: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历代圣贤对孝道圆满落实有全面的教诲,我们学习之时只有深入经典,才能充分了解,真正明理。

总之,孝道是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思想的中心,从敬爱父母,进而尊敬长上,爱护人民,以至于爱护万物,这也是孟子在《尽心章句上》所说: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意思。

而宋代张载在《西铭》中说: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这种伟大的胸襟就是从敬爱父母开始培养的。

我们的教育是以培养人们修身自立,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太平为宗旨,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孝道实应为当前教育首重。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教育应当首重德行。

近年来,海内外掀起了恢复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很多人回溯到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经典之中,去寻找人生的智慧。

《孝经》一书,一言一语,无不含义隽妙。

正是一部千秋永恒、亘古不变的宝典,更是现代人安身立命的一帖良药。

涵泳于《孝经》的智慧之海,心中生起的是对先祖先哲无尽的感恩。

白话注解可为初学者提供理解基础,欲贯通则需“经读千遍,其义自现”,落实愈力体悟愈深。

因历代注解甚多,我们所恭录之选解仅供诸位参考,愿为大众学习《孝经》抛砖引玉。

其误漏之处,敬请不吝指正,真诚地感恩大家,谢谢!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

“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

【章节主旨】

这一章是全书的纲领,开示孝道的宗旨。

说明以孝为政,则上下无怨;以孝立身,则显亲扬名。

【词语注释】

1.开宗明义:

开示全书的宗旨,以说明孝的意义。

开,开示。

宗,宗旨。

明,显明,说明。

义,意义。

2.仲尼居:

仲尼,孔子的字。

居,闲居。

孔子,名丘,春秋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宗师,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

居,闲居。

3.曾子:

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人。

孔子弟子,虽天资鲁钝,但事亲至孝,刻苦力学,日三省其身,终传孔子之道,述《大学》,被后世称为宗圣。

4.侍:

卑幼者陪从在尊者之侧。

此处指侍坐,在尊长坐席旁边陪坐之意。

5.先王:

古代英明贤圣的君王,如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等。

6.至德要道:

至高的德行,切要的道理。

此处指孝道。

7.以顺天下:

用来使天下的人和顺。

以,用来。

8.民用和睦:

人民因此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用,因此。

和睦,相亲相爱。

9.上下无怨:

尊卑上下,彼此不相抱怨。

上,做官的、长者、位尊者。

下,百姓、幼者、位卑者。

10.避席:

离开坐席。

古人席地而坐,表示尊敬则离席而起。

此处指曾子聆听夫子教诲,表示恭敬而离席起立。

11.参不敏:

参,曾子称呼自己,表示尊师之意。

敏,聪敏,灵敏。

不敏,有迟钝意,曾子自谦之词。

12.何足:

那能够。

13.德之本:

德行的根本。

德,德行。

本,根本、基本。

孝道是所有德行的根本,所以说是“德之本”。

14.教之所由生:

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

教,教化。

由,自。

一切教化,都是从孝道产生出来,所以说是“教之所由生”。

15.复坐:

返回坐席。

曾子起立对答,故使返回原位坐下。

16.语:

告诉。

17.身体发肤:

身躯、四肢、毛发、皮肤。

18.受之父母:

承受于父母。

受,承受,秉受。

之,于。

19.不敢毁伤:

不敢毁坏损伤。

毁,毁坏。

伤,伤残。

孝子之心,以为自己的身体,承受于父母,应该谨慎爱护,勿使毁伤。

20.立身行道:

意为卓然自立,有所建树,又能遵行正道,不越轨妄为。

立身,一身有所树立,不依赖任何人,即顶天立地。

行道,依道行事。

21.扬名于后世:

在后世中显扬自己的名声。

扬名,显扬名声。

22.以显父母:

使父母显耀,光宗耀祖的意思。

显,显耀。

23.始于事亲:

从孝顺父母开始。

始,开始。

24.中于事君:

然后把对父母的亲爱扩大,奉侍君王,为国家服务,所谓“移孝作忠”。

25.终于立身:

(孝亲尊师,奉事君长)最终立身无愧,圆满孝道。

终,最终。

26.大雅:

《诗经》的一部分。

《诗经》的内容,根据性质可分为<风>、<雅>、<颂>三种,<雅>又分<小雅>、<大雅>。

<大雅>共三十一篇,大抵为西周时代的作品。

27.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怎么能够不追念你的先祖呢?

那就一定要修养自己,发扬光大先祖的美德。

这是《诗经·大雅·文王篇》的诗句。

祖,在《诗经》里指文王,引申为祖先。

尔,你。

聿,发语词。

(一说:

聿,述,遵循。

)厥,其,指文王。

修,修养。

【章节浅译】

孔子在家闲坐着,他的学生曾参在一旁侍坐。

孔老夫子说:

“古代贤明的帝王有至高的德行与最切要的道理,他们用这种德行和道理教化人,使天下的人顺从,人民因此相亲相爱,尊卑长幼都没有怨恨。

你知道这个道理是什么吗?

”曾子离开坐席站起来说:

“曾参不够聪敏,如何能知道呢?

”孔子说:

“孝道,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坐下,让我来告诉你。

人的身躯、四肢、毛发与皮肤都是从父母那儿继承来的,(所以为人子女的,应当遵守仁德做事,善加爱护,谨慎保全),不敢毁损伤残,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

自身有所建树,实行正道,把声名显扬于后世,光宗耀祖,则是实行孝道最终的目的。

所以,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双亲,推广于侍奉君王,最终的目的则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圆满孝道。

正如《诗经·大雅·文王篇》上说:

‘怎么能够不追念你的先祖呢?

要修养自己,发扬先祖的美德。

’” 

天子章第二

【原文】

子曰: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

【章节主旨】

这一章讲述天子的孝道。

天子虽然地位尊贵,但也是父母所生,天子如果能够以身作则,爱敬父母,那么人民一定会受其感化,都能尽孝。

【词语注释】

1.天子:

古代统治天下的君主。

意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民,是天帝之子。

2.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亲爱自己父母的人,不敢憎恶别人的父母。

恶,音wù,厌恶,憎恨。

3.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不敢轻易怠慢别人的父母。

慢,轻慢,怠慢。

4.刑于四海:

作为天下的典型。

刑,通“型”,法则,模范。

四海,古代以为中国四境环海,故称四方为四海,即天下。

5.甫刑:

《尚书·吕刑篇》的别名。

吕侯(一作甫侯)所作。

吕侯,是周穆王(武王第四代孙)的臣子,为司寇,穆王命他作书,取法夏时轻刑之法,以布告天下,故又名甫刑。

6.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天子一人有善行,天下亿万的民众都仰赖他。

一人,指天子。

庆,善事。

此处专指爱敬父母的孝行。

兆,十亿。

(一说:

兆,万亿。

【章节浅译】

孔老夫子说:

“亲爱自己父母的人,不敢厌恶别人的父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不敢轻慢别人的父母。

竭尽爱敬之心侍奉父母,将这种德行教化推行到百姓的身上,作为天下的典范,这就是天子的孝道。

《尚书·甫刑篇》上说:

『天子一人做好了孝道这个善行,天下亿万的民众就都会仰赖(进而效法)他。

』”

诸侯章第三

【原文】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章节主旨】

这一章是说明诸侯的孝道。

诸侯应以谦逊谨慎、不骄不奢的态度,遵守法律法规,节约吃穿用度,这样才能够长守富贵,保全自己的国家,使人民和乐相处。

【词语注释】

1.诸侯:

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周朝天子将天下分成许多小的列国,所分封的列国的国君称为诸侯。

诸侯一般按照亲疏关系和功勋大小来分封,有不同的爵位。

《礼记·王制》中说:

“王者之制:

禄爵:

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诸侯的封土可以世袭,对王朝所尽的义务主要是服从王朝政令,定期朝贡天子,向天子述职,必要的时候出兵和为王朝服役。

诸侯为一国之君,地位仅次于天子,所以将诸侯之孝列在第二位,仅次于天子之孝进行论述。

2.在上不骄:

在上,诸侯为一国之君,地位仅次于天子,而在万民之上。

骄,自满,自高自大。

《群书治要》郑注言:

“敬上爱下,谓之不骄。

3.高而不危:

高,言诸侯居于列国最高之位。

危,危险。

此接上句,意思是说,诸侯居于万民之上的崇高地位,如果能不自高自大,就不会发生危险。

4.制节谨度:

制节,指所有开支费用节约俭省。

谨度,指行为举止谦逊谨慎而合乎典章制度。

5.满而不溢:

国库充实,但生活仍然应该节俭有度,不可奢侈浪费。

满,充满,这里指国库充实,钱财很多。

溢,水充满容器而漫出。

这里指奢侈、浪费。

6.长守贵:

长久地守住尊贵的地位。

贵,指政治地位高。

7.长守富:

长久地守住财富。

富,指钱财多。

8.社稷:

社,祭祀土神的场所,亦代指土神。

稷,为五谷之长,是谷神。

土地与谷物是国家的根本,古代立国必先祭社稷之神,只有天子和诸侯有祭祀社稷的权力;天子、诸侯失去其国,即失去了祭祀社稷的权力。

因而,“社稷”便成为国家的代称。

9.和其民人:

使人民和睦相处。

和,动词,使和睦。

民人,即人民,百姓。

10.《诗》:

即《诗经》。

汉代以前《诗经》只称为《诗》;汉武帝尊崇儒学,重视儒家著作,为《诗》加上“经”字,称为《诗经》。

1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小心谨慎的样子就如同是身处深潭边上,惟恐掉下去,脚踏薄冰之上,惟恐陷进去。

战战,恐惧的样子。

兢兢,谨慎的样子。

临,靠近。

渊,深水,深潭。

履,踏,踩。

【章节浅译】

虽然身居高官,但能毫无骄傲之心,那么尽管高高在上,也不会遭到倾覆的危险;如果凡事俭省节约,慎守法度,府库经费充裕,也不会奢侈浪费。

高高在上而没有倾覆的危险,这样就能长久地守住尊贵的地位;资财充裕而不奢侈浪费,这样就能长久地守住财富。

能够紧紧地把握住富与贵,然后才能保住自己的国家,使自己的人民和睦相处。

这就是诸侯应尽的孝道啊。

《诗经》里说:

“凡事必须小心谨慎,戒慎恐惧,就好像走在深潭的旁边,又好像踏在薄冰的上面。

卿大夫章第四

【原文】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

【章节主旨】

这一章讲的是卿大夫的孝行,从服饰、言论、行动都必须要合乎先王所制定的礼制,为民众作出表率,才能够保全宗庙祭祀,以事奉君上。

【词语注释】

1.卿大夫:

卿是王朝和诸侯国中的高级官员,又称“上大夫”,地位比大夫略高。

2.法服:

按照礼法制定的服装。

古代服装的式样、着色、花纹、质料等,不同的等级,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规定。

 

3.法言:

合乎礼法的言论。

4.德行:

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

5.非法不言:

不符合礼法的话不说,言必守法。

6.非道不行:

不符合道德的事不做,行必遵道。

7.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言行都合乎礼义,用不着斟酌选择。

8.口过:

言语的过失。

9.怨恶:

怨恨,不满。

10.三者备:

三者,指服、言、行,即法服、法言、德行。

备,完备齐全。

11.宗庙:

古代祭祀祖宗的屋舍。

12.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出自《诗经·大雅·烝民篇》,原诗是赞美周宣王的卿大夫仲山甫,从早到晚,毫无懈怠,竭心尽力地侍奉宣王一人。

夙,早。

匪,非,不。

懈,松懈,懈怠。

一人,指周天子。

【章节浅译】

不合乎先代圣王礼法所规定的服装,不敢穿在身上;不合乎先代圣王礼法的言语,不敢说出口;不合乎先代圣王规定的道德行为,不敢做出来。

因此,不合礼法的言语不说,不合正道的行为不做;言语合于礼法,行为合于正道,就不用斟酌选择了。

因此,言谈遍于天下,但从没有什么过失;虽然举止遍于天下,但从不会招致怨恨。

完全地做到了这三点,即服饰、言语、行为都符合礼法道德,然后才能长久地保住自己的宗庙,祭祀先祖。

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

《诗经·大雅·烝民篇》里说:

“卿大夫从早到晚整天都要尽心尽力地侍奉天子,而不能有所松懈、怠慢。

士章第五

【原文】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

《诗》云: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

【章节主旨】

这一章讲的是士的孝行,以侍奉父母的爱敬之心去事君、事上,做到事君以忠,事上以顺,这样尽职尽分,不辱及生身父母,完成自己肩负的重任。

【词语注释】

1.士:

是指次于卿大夫的最后一等的爵位,其中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级;又是低级官吏的名称,如《周礼·秋官》中的乡士、方士、朝士、家士;还是对各种有特殊技能和知识的人的通称,如武士、智士等。

这里是第一种意思,即指大夫以下庶民以上者,是全国和诸侯国中面向庶民百姓负责处理具体事务的人员。

《白虎通义·爵》中说,“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

2.资,取,拿。

事,奉事。

敬,崇敬,尊敬。

3.兼之者父也:

兼,同时具备。

之,代词,指爱与敬。

指侍奉父亲,兼有爱心和敬心。

4.忠,出自内心的诚挚与竭尽全力的行为。

5.长,上级,长官。

6.禄位:

俸禄和职位。

俸禄,官吏的薪水。

禄与位是相互关联的,有位则有禄,无位则无禄。

7.守其祭祀:

祭祀,备供祭品,祭天神、地祇、人鬼活动的通称。

这里指的是祭祀宗庙祖先。

8.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出自《诗经·小雅·小宛》。

兴,起,起床。

寐,睡觉。

无,别,不要。

忝,羞辱,侮辱。

尔,汝。

所生,指生身的父母。

【章节浅译】

以奉事父亲的方式,去奉事母亲,那爱心是相同的;以奉事父亲的方式,去奉事国君,那敬心是相同的。

奉事母亲取亲爱之心,奉事国君取崇敬之心,而奉事父亲兼有爱心与敬心。

所以,士人将奉事父亲的孝心用来奉事国君,就能做到忠诚;将奉事兄长的敬心用来奉事作为上级的公卿大夫,就能做到顺从。

忠诚与顺从,都做到没有什么缺憾和过失,用这样的态度去奉事国君和长上,自然能保住自己的职分,守护好宗庙祖先的祭祀。

这就是士人应尽的孝道。

《诗经》里说:

“要早起晚睡,兢兢业业,勤谨工作,千万不要因为不忠不顺遭致惩处,而使你的父母受到羞辱。

庶人章第六

【原文】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章节主旨】

普通百姓的孝道,就是不违背自然规律,工作生产的时候努力,生活中节约用度,以更好的奉养父母。

本章对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孝道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说明人虽有尊卑地位的不同,但事亲尽孝的心,是没有贵贱分别、没有终始的。

如果有人担心能力不够,无法尽孝,那是绝对没有这种事情的。

【词语注释】

1.庶人:

众人,指一般平民百姓。

庶,即众,多的意思。

庶人是指拥有自由身份的平民百姓,古代等级社会中最广大、最普通的一个群体,是最主要的生产者。

庶人所从事的职业,有士、农、工、商之别。

《谷梁传》成公元年说,“古者有四民:

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但本书将士之孝与庶人之孝分别论述,可见《孝经》的作者没有将士包含在庶人之中。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最主要的经济生产,因此农民是庶民中的主要成分。

2.用天之道:

用,顺应,依循,利用。

道,规律,原理,准则。

天之道,指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季节变化,阴、晴、风雨、雷、电的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的规律。

用天之道,指做任何事情都要顺应自然规律,这里主要是指按时令变化安排农事,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3.分地之利:

分,区别,分辨。

利,利益,好处。

分地之利,即区分各种不同的土质、地势以及当地的气候,因地制宜,种植适宜当地生长的农作物,从而获得最大的收成。

4.谨身节用:

谨身,指行为举动谨慎小心。

节用,指用度花费,俭省节约。

5.自天子至于庶人:

指上至尊贵的天子,下至诸侯、卿大夫、士,直到庶人。

6.孝无终始:

指孝道的义理非常广大,从天子到庶人,不分尊卑,超越时空,无终无始,永恒存在。

7.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患,担忧,忧虑。

不及,指做不到。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事情。

【章节浅译】

利用春温(生)、夏热(长)、秋凉(收)、冬寒(藏)的季节变化的自然规律,分辨土质的肥瘠和地势的高低等不同的特点(因时因地,各尽所宜,以获取最大的收成)。

做事谨慎,用度节俭,以此来供养父母。

这就是一般平民百姓应尽的孝道。

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孝道是不分尊卑,超越时空,永恒存在,无始无终的。

孝道也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如果有人担心自己做不到,那是根本不会有的事。

三才章第七

【原文】

曾子曰:

“甚哉!

孝之大也。

”子曰: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诗》云: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

【章节主旨】

这一章进一步阐述孝道的意义,指出孝道是贯通天、地、人三才为一的道理。

天包罗万象,地孕育万物,人的孝道是百行之首。

人应当效法天地永恒不变的法则,孝敬父母;而在上位的君主,也当因孝立教。

【词语注释】

1.甚哉,孝之大也:

孝顺的道理多么高深伟大啊!

甚,很,非常。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大,这里主要指孝道内涵的广博和作用的广大。

2.天之经:

如天道日月星辰的运转,永恒不变。

经,常规,原则,指永恒不变的规律。

3.地之义:

如地道顺承天道,孕育万物,各得其宜。

孝道又源于地道,所以人要取法于地道,如地道顺承天道一样,终身奉养孝顺父母。

义,适宜。

4.民之行:

是说孝道是人的一切行为中最根本的品行,是符合人本性的必然行为。

行,品行,行为。

5.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天地这种经常不变的道理,人们应当效法它。

是,因此,由此。

则,效法。

6.则天之明:

效法上天明照宇宙的道理。

7.因地之利:

善用土地顺承万物的利益。

8.以顺天下:

这里是说圣王把天、地、人这“三才”融会贯通,以孝道治理天下,天下就会民心顺从。

以,用来。

顺,理顺,治理好。

9.是以其教不肃而成:

因此其教化不用严厉的态度,而可以达到目的。

10.其政不严而治:

不用严厉的手段而天下自可太平。

治,平治,指天下安定太平。

11.化民,感化人民。

12.先之以博爱:

就率先实行博爱。

先,指率先实行,带头去做。

13.民莫遗其亲:

人民就不会遗弃其亲人。

14.陈之于德义:

向人民陈述道德仁义。

陈,陈述,讲述。

15.兴行:

奋起实行。

16.先之以敬让:

率先实行恭敬谦让。

17.不争:

指不为获得地位、钱财等而与他人相争。

18.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以礼乐引导人民,则人民和顺亲睦。

儒家认为,“礼”使天地之间的万物尊卑高下皆有秩序,各得其所。

“乐”使天地之间的万物和谐,融洽共处。

因此主张礼乐可以作为治理天下,教化人民的重要工具。

19.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晓示民众什么事情值得喜欢,什么事情应该厌恶,人们知有禁令而不犯法。

20.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

赫赫,声威显赫,很有气派的样子。

师,指太师,是周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中地位最高者,辅佐天子治理国家。

尹,尹氏。

师尹,指担任太师的尹氏。

尔,你。

瞻,仰望。

【章节浅译】

曾子听了孔子说明孝道后说:

“孝顺的道理多么高深伟大啊!

”孔子继续说:

“孝道,如天道的运转,永恒不变;如土地顺承万物,各得其宜;是人类必有的行为。

天地这种永恒不变的道理,人们应当效法它。

效法上天明照宇宙的道理,善用土地顺承万物的利益,用来教化天下人民。

因此,施行教化,不用严肃的态度就能成功。

推行政治,不用严厉的手段而天下自可太平。

先王看见教化可以感化人民,就率先实行博爱,因此没有人遗弃他的父母亲;向人民陈述道德仁义,使人民奋起而实行;并率先实行恭敬谦让,人民因此不会发生纷争;再以礼仪音乐来引导人民,人民就和顺亲睦相处;教导人民什么事情值得喜欢,什么事情应该厌恶,人民知道有禁令,就不会犯法了。

《诗经·小雅·节南山篇》上说:

『名声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全都仰望你呀!

』”

孝治章第八

【原文】

子曰:

“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

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

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

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

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

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诗》云:

『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 

【章节主旨】

这一章是说明以孝治理天下的道理。

治教能够成功与否,跟孝道有莫大的关系。

英明的君王能以孝治理天下,则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天下太平。

【词语注释】

1.孝治:

以孝治理天下。

2.明王:

英明的君王。

3.遗:

遗弃。

4.公、侯、伯、子、男:

周代诸侯的五等爵位名,依其功勋与国土之大小,由周天子分封。

5.治国者:

治理国家的君王,指诸侯。

6.鳏寡:

鳏夫寡妇。

引申指孤苦无依的人。

7.治家者:

指公卿,大夫。

家,指乡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