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454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3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Q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职务

小组职务

组内分工

1

陈松坚

工程师

项目经理

组长

全面负责

2

段建平

项目副经理

副组长

技术负责

3

谭建拾

工长

组员

对策实施

4

卿滔

助工

5

刘日玲

质检员

检查验证

6

覃灵忠

材料员

7

秦素英

8

周洪春

动力员

9

邱柳枝

资料员

资料整理

10

邓捷

技术员

施工队长

实际操作

制表:

三、选题理由

1、该工程是我公司的创优项目之一,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是确保工程创优的重要条件。

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对项目部班子组成进行了严格审批,并对QC小组开展的活动,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2、该工程地质复杂,主要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泥岩,中风化粉质岩,基础工程桩基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持力层为中、弱风化粉质岩,地下室中、弱风化粉质岩深达15m左右,为节约投资,桩基与土方工程施工打破传统的做法,采取逆作法施工,即为将土方开挖至-3.85m(地下室底板)标高处后,再进行基坑支护及挖孔桩施工,从底板至持力层仅10m左右从而减少了桩基的工程量,确保工程桩基的施工。

3、人工挖孔桩在基础施工中虽然有20余年的历史,但由于该工程桩身多处在粉质粘土上,桩身摩阻力较少,桩基施工中容易不同程度的的出现断桩,裂桩,偏桩等问题,为了有效的避免和减少这些质量缺陷,通过QC小组活动,探索和总结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标准的应用并积累更完善的经验。

因此,小组决定选择“地下室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为课题。

四、活动目标及可行性研究

1、活动目标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0—2002),《建筑桩基施工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2、可行性研究

、项目部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管理人员现场施工管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富有团队精神。

、各级领导对项目部工作非常重视,对QC小组活动给予大力支持。

、采用合格的材料供应商,对进场材料执行监理见证取样制,保证桩基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桩基施工由具有多年的施工经验的施工队组负责,并能胜任本工程的桩基施工。

五、开展PDCA循环

(一)、第一次PDCA循环

时间:

2005年12月15日

1、现状调查:

经QC小组讨论,我们根据砼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对已完成的地下室4#楼部分桩进行了现场调查,检查情况如下:

地下室4#楼灌注桩施工质量检测情况统计表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检测点数

合格点

合格率

桩体质量检验

50

100%

桩位

单桩50,群桩150

46

92%

桩径

±

27

54%

钢筋笼安装深度

100

44

86%

桩顶标高

+30,-50

37

74%

段建平时间:

2005.12.15

从以上统计结果看出,桩体的质量及桩位没有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桩径、钢筋笼的安装及桩顶标高的控制,根据这些问题列出了缺陷点频率统计表如下:

地下室灌注桩施工质量缺陷频率统计表

项目

缺陷点

累计数

累计频率%

桩径

23

13

36

42

桩位

合计

制表:

2、原因分析

为了能更直观地反映砼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我们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绘制砼灌注桩施工质量不合格点排列图如下图:

累计频率%

100

40----80

30--23--60

20--13--40

10--64——20

0

桩径桩顶标高钢筋笼安装桩位

深度

桩缺陷项目排列图

制图:

从排列图中可以看出影响砼灌桩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在于桩径和桩顶标高控制两个方面。

QC小组成员通过调查研究,从人员,材料,机具,环境,施工工艺五个方面分别对影响桩径及桩项标高的因素进行了下分析:

桩径、桩顶偏差因果分析图

2005.12.20

3、要因确认

根据因果图,QC小组通过现场验证,对影响砼灌注桩施工中出现的桩径及桩标高偏差的质量的主要要因列表如下:

要因确认表

影响因素

确认

方法

确认情况

是否

要因

人员

不严格按交底单操作施工

未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技术交底不按操作规程及施工组织设

计施工不能及时更正错误操作,导致桩顶偏差

新工人技术差操作人

员互相配合不好

对进场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

操作人员冬季操作不熟练

组织操作人员学习特殊季节

需采取的各项措施

自检不够

严格自检制度,加强管理

吊线不准,吊头碰撞模板

吊线不准,会使桩径出现偏差

卿滔

部份工人没有吊锤,卷尺

操作人员的工具要配齐后,方能施工

标高要眼控制不准确

所有标高都要水准仪确认

作业凭经验

制定桩顶标高的控制措施

模板接头位置不对

接头位置不对,容易发生跑模,造成桩径不符偏差

模板陈旧,变形大

更换模板,保证桩的施工质量

11

气温低,砼和易性不好

相应延长砼的拌制时间,保证砼有良好的和易性

12

夜间施工,视线不好

增加照明灯具

2005年12月20日

4:

制定对策:

QC小组成员根据要因确认表,针对存在的五个方面主要影响因素,经过认真分析,从实际出发,从12个影响因素中确认了五个要因,并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对策措施,见下表。

对策表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完成

时间

负责人

不严格按

交底单操

作施工

对进场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学习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

提高施工人员创优的责任心

落实奖罚措施责任落实到人。

12月

22日

加强管理,增强责任心,建立劳动自检,互检制

每道工序施工合格率达到100%

制定工艺措施,严格过程跟踪,检查工作。

吊线不准,

吊头碰撞模板

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操作工人技术水平

保证模板的安装尺寸及垂直度

施工工长、质检

员跟班作

业。

严格把关,加强

监督检查

控制好标高,确保桩的施工质量

用水准仪控制桩顶

标高位置,按标点拉线施

工。

改进搭接方式

达到砼成型质量要求

搭接口错开保证接头处的刚度。

2005年12月21日

5:

对策实施:

2005年12月21日,我们QC小组由组长陈松坚同志在工地办公室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召开会议,进行了对策、目标、措施交底,并立即行动起来,各负其责,全面实施。

实施一:

2005年12月22日上午,由QC小组组织召开现场会议,召集了所有施工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在会上,由组长陈松坚同志讲述了桩基施工的质量重要性,由副组长段建平同志对操作工人进行了了详细的技术交底及施工质量标准,要求每日上班前由主管工长、质检员对前日检查情况公布在项目部宣传栏上,要求定时整改完成。

由质检员、施工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发现问题进行记录,并适当拍摄一些照片,作为原始资料。

并按照奖罚条例进行奖罚。

实施二:

由资料员邱柳枝对每天的天气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对风力大、湿度大的天气采取有效的挡风措施,防止吊线的偏差。

实施三:

由材料员覃灵忠、动力员周洪春同志对进场的材料及工具、设备进行跟踪检查,实行进场材料、设备验收制度,对不满足设计要求的不合格材料及设备予以退货,杜绝了不合格品流入施工现场。

实施四:

由QC小组成员,会同分公司工程管理科,对工程质量严格按国家施工规范及质量验收标准进行验收,编制了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并发至各施工专业队伍,作为施工时的临时指导性文件。

实施五:

QC小组成员根据施工方案,编制了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工艺流程,要求各施工阶级严格按工工艺流程施工,每完成一道工序后由专业质检员、主管工长进行检查,全数评定,层层把关。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场地整平→放线、定桩位→控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模浇筑第一节砼护壁→在护壁上

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安装活动井盖,垂直运输架,起重电动葫芦,活底吊土

桶,排水,通风,照明设施等→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桩孔护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折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筑第二节砼护壁→重复第二节挖土、支模、浇筑砼护壁工序、循环作业直至桩柱设计深度→清理虚土,排除积水,检查尺寸和持力层→吊放钢筋笼就位→浇筑桩身砼。

如下是实施对策后的桩基照片

图为质检员在检查钢筋笼的几何尺寸

已成形的挖孔桩桩孔

已放入钢筋笼的挖孔桩

6:

有效性检查:

2005年12月30日,我们QC小组对地下室5#楼的部份桩的施工质量进行了检查,统计如下:

地下室5#楼灌注桩施工质量检测情况统计表

允许偏差(mm)

合格点数

合格率%

45

90

43

86

38

76

30,-50

84

2005年12月30日

从上表可以看出,桩经检查50点,合格点43点,合格率86%,桩顶标高检查50点,合格点42点,合格率84%,经过第一轮循环,桩径及桩顶偏差的问题已得到有效控制,而钢筋笼安装深度的问题尚未能实现目标。

它将成为我们在下一个循环的主攻目标。

(二)、第二次循环

时间:

2006年1月1日~1月10日

目标:

解决钢筋笼安装深度的问题

P:

通过对钢筋笼安装出现深度不符合要求的调整,我们发现钢筋笼制作时操作人

员没有按实际孔深加工钢筋笼,致使钢筋笼过长或过短,为此,我们QC小组立即做出

了相对应的对策进行实施。

D:

我们要求钢筋笼的加工尺寸由工长统一开出,并由专人下料加工。

质检员跟踪检查的管理办法。

灌注砼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固定钢筋笼。

避免钢筋笼上浮,保证了钢筋笼的安装深度。

C:

2006年1月10日,我们QC小组对5#楼部分已成孔并安放好钢筋笼的桩基进行了检查,发现钢筋笼的安装深度问题已得到解决,基本实现了优良,实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

A:

通过这次循环,解决了钢筋笼安装深度不符的问题,使人工控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实现了本课题的活动目标。

活动前与活动后目标对比图如下:

六、实施效果

1、本工程基桩施工于2006年2月18日已施工完成230根,施工期间情况正常。

根据规范要求,由广西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本工程的桩进行了低应变及高应变检测,检验结果所有桩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桩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全部符合规范要求。

2、通过两轮的POCA循环,不但提高施工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提高了施工人

员的整体素质,为各项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巩固措施及标准化

1、严格执行奖罚制度,按公司程序文件的要求,做好项目管理的每一项工作,特别是质量管理工作。

2、继续开展QC小组活动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强化现场管理,坚持重要工序旁站监督,将工程质量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3、各工序施工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制定岗位责任制,各负其责。

4、定期召开经验总结会,罚劣奖优。

提高整体的质量意识。

八、遗留问题及今后打算

尽管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实现了目标,但是在施工过程发现,由于部分技术工人技术不过关,使部分孔桩护壁砼出现裂缝及塌落等现象,浪费材料比较严重。

因此,我们决定在今后的施工中,继续“以施工方案指导施工”,“以全面管理要质量”。

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减少施工中的材料浪费和质量返工,并积极总结先进施工经验。

为今后的施工提供参考,使我们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QC小组活动记录

主持人

项目部办公室

参加人员签到

活动阶段

P

活动内容:

工地办公室

D

工地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