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5878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docx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docx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

  【课程标准】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课标解读】

  本课与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脉相承,前者讲多极化趋势开始呈现,后者讲这一趋势的加强。

要求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关系以及苏东剧变与两极格局瓦解的关系;掌握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把握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形成原因和影响。

认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曲折性,体会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分析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的根源。

  【考试大纲】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知识梳理】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

  .标志: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解体,东欧巨变。

  2.原因:

  

(1)苏联和东欧由于自身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经济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指导思想:

  

  ”路线。

  (3)西方对社会主义进行“和平演变”政策。

  (4)东欧剧变后,苏联在欧洲构筑的

  、

  和

  体系全线崩溃。

  3.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请思考1:

苏联解体的原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二、“冷战”后的世界形势

  .背景:

两极格局瓦解后,大国间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

  2.特点:

  世界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是:

总体上趋于

  ,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成为时代主流,世界呈现

  与

  并存的局面,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地区冲突和局面战争:

  

(1)原因:

两极格局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

  推行世界霸权政策;

  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2)表现:

1998年,南联盟爆发

  战争;1999年,北约轰炸

  ;

  XX年,

  事件。

  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原因:

  

(1)

  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但面对

  和

  等诸多新问题,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

  

(2)

  、

  、

  、

  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没有那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3)反对一国独霸,要求国际关系

  的呼声越来越高。

  2.影响:

  

(1)有利于

  

  

  。

  

(2)有利于

  

  

  。

  (3)有利于

  

  

  。

  请思考2:

促使世界由两极格局走向化多极的原因是什么、

  【思维拓展】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

  ①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接受群众的监督。

  ③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又必须始终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

  ④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和渗透颠覆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坚持不懈地与之开展有效的斗争。

  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紧密结合。

  2.战后世界从两极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政治格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这次国际格局的变动表现出哪些特点?

  原因:

  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侵越战争先后遭到失败,打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70年代后,美国又丧失了经济霸主的地位。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迅速崩溃。

第三世界的崛起,中国的强大,促进了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开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欧洲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威胁到两个超级大国的经济霸权和国际地位。

  二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逐步发展为美苏两大国的争霸,结果削弱了各自的经济力量,至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旧的世界格局结束。

  特点:

  这次变动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它不是通过战胜国将意志强加给战败国来实现的。

  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在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前,一个超级大国、多个世界强国共存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

  3.基于“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和他国发展的经验,请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献上您的建议或看法,并简单谈一谈您的看法。

  我们可采取以下对策:

  其一,确认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并从经济、金融、贸易以及高新技术等广泛领域与其确立正常关系。

这样来争取一个好的国际环境,使我国在经济实力上得到巨大的实实在在的增强。

  其二,采取分步走战略。

无论是经济社会政策,还是防务与外交等,均以这一思想贯穿于全部事务之中。

  其三,深化改革开放。

  其四,强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走进高考】

  例1.(08年广东单科,22)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下列地名变更:

①彼得格勒→列宁格勒

  ②沙皇村→儿童村

  ③勃列日涅夫→卡马河畔切尔西

  ④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

  A.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A

  地名的变更往往反映历史的变迁,从题干所提供的四组地名来看,列宁、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时代地名的变更以次排列,而从沙皇村到儿童村的变更应该排在列宁格勒之前,据此可以判断。

  例2.(XX江苏,2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

   A.腐败蔓延

  B.恐怖主义

   C.政变迭起

  D.民族矛盾

  解析 本题考查对热点问题的关注。

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恐怖组织造成的伤害已经非常巨大,迄今为止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发表声明,联合国安理会也通过决议,坚决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呼吁所有国家全面履行一系列反恐怖条约,因此“恐怖主义”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

  答案

  B

  例3.(08上海历史,A组17)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

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问题:

(7分)

  

(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

(2分)

  

(2)“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

如果你是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

(2分)

  解析:

  第一问应从作者研究的主线“美苏对抗”来考虑,之所以本书评论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后数月”是因为美苏对抗起源于此时,而结束于“苏联的解体”则是因为美苏对抗从此结束了。

第二问“美苏对抗”的表现应将冷战和热战的表现都要答出来。

而第三问则应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

  答案要点:

  

(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2)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柏林危机,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战争和朝鲜的分裂等。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如:

冷战造成欧洲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分裂或危机,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发展,双方都想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剧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B.两极格局解体

  c.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XX年3月,美国出兵伊拉克,至今美国军队仍驻留在那里。

美国此举最本质的意图是

  A.推翻萨达姆政权

  B.控制那里的石油资源

  c.控制中东,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D.打击恐怖主义

  3.冷战结束后,世界民族矛盾和地区冲突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大国在地区争端中的“中立政策”

  B.两极格局的相对均衡状态被打破

  c.社会制度的矛盾相对缓和

  D.“人权”问题日益严重

  4.当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有些日本政府要员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分子招魂

  B.日本文部省审定历史教科书的错误态度

  c.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活动猖獗,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D.日本对侵华战争的态度问题

  5.下列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无关的是

  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B.苏联解体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美国鼓吹“人权高于主权”论

  6.右图是1989柏林墙被推倒时的情形,下列不能说明:

  

  A.德国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B.其倒塌预示着德国分裂局面结束

  c.西德统一东德说明西德社会制度优于东德

  D.其倒塌将使东、西德人民的交流更加频繁

  7.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改革的直接目的在于

  A.以政治改革推动经济改革

  B.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c.适应西方和平演变的需要

  D.解决苏联日趋尖锐的民族分离活动

  8.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我们的最大的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B.社会主义国家要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

  c.社会主义的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社会主义国家要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

  9.199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

“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

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这表明

  A.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

  B.苏东剧变形势下“一极”格局已经形成

  c.冷战结束后,美国制造舆论干涉他国

  D.美国凭借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守护神

  0.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A.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B.强大的军事力量

  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D.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联的“新思维”外交赋予东欧的独立自主权使东欧各国得到了选择自由,……东欧各国新政权在否定苏联制度模式、清算苏联霸权主义的同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奉行同苏联拉开距离、向西方靠拢的新外交政策,……1989年7月9日至12日,美国总统布什先后访问了波兰和匈牙利,……他在波兰议会发表演说时称:

“美国支持和赞赏波兰进行的经济和政治多元化实验,”并希望这种实验扩展到其他国家。

在匈牙利他也作了同样的表示。

  ——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

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摘自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与材料二对东欧剧变原因的分析,有哪些共同点?

  ⑵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分析,哪一个更全面?

为什么?

  ⑶结合材料分析,东欧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

(15分)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

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

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

然后个别国家(注:

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最指哪一国家?

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

(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世纪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简要分析其原因。

(3分)

  (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简要说明。

(6分)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多产於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适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日本的“拿来主义”确实很值得后来发展中的国家借鉴。

但是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日本终因选错了榜样而走上歧途,给日本现代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失误。

明治维新后,手忙脚乱的新政权派出使团赴欧洲考察各国制度,以使为日本规划蓝图。

代表团在考察后得出结论:

一切效仿德国。

   ——钱乘旦《明治维新失误引出的教训》

  材料三

  “中国威胁论”的出笼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始作俑者是《海权论》的作者、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

马汉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两个因素:

一是中国规模大,人口众多;二是中国正逐渐成为一个现代化大国。

    ——千龙网帖子 

  材料四

  “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又是以和为贵,就是和的文化,当然我们还要和而不同,这种不同是互相补充,是相互借鉴,而不是冲突的。

  ……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

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赖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

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要义就在于此。

”      

  ——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 

  结合材料一,根据史实指出秦统一中国的主观条件和主要方式。

  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概括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德日两国崛起的共同点及其主要影响。

  从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中各举一例重大史实,说明材料三论点的荒谬性。

  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概括我国是怎样促进“和平崛起”的?

  综合上述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为什么走“和平崛起”之路。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0.DcBDD

  cAAAc

  二、非选择题:

  1.⑴对东欧剧变的外部条件的认识是相同的,即苏联“新思维”和西方的鼓励政策促使东欧发生剧变。

  ⑵材料二更全面。

它不仅反映了剧变的外部条件,还分析了内部原因。

(3分)

  ⑶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显示出来。

(4分)

  2.

(1)苏联(1分)“冷战”政策(1分)

  

(2)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石油危机引发美国经济危机;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崛起,美国地位动摇。

(4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目的:

建立单极世界。

(1分)

  原因:

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2分)

  (4)“冷战”政策导致中美两国的敌对状态,我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缓和,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导致两国在合作的同时,也增加了摩擦。

(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参考答案:

  

(1)主观条件: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正确的统一战略和策略。

主要方式:

兼并战争。

(6分) 

  

(2)共同点:

走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外扩张与争夺;迅速赶超老牌列强,后来居上。

主要影响:

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4分)

  (3)明朝郑和下西洋;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4分)

  (4)①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中国国情发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推进体制改革,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③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对外开放,借鉴人类文明成果;④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6分)(若考生按崛起的历史进程概括,回答正确亦可;考生回答: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或“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本小题总分;仅罗列史实,未作概括,最多只得1分)

  (5)这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现实国情的要求与可能;古今中外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共执政的战略选择。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