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5930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9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 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2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二章DNA与染色体

一、填空题

1.病毒ΦX174及M13的遗传物质都是单链DNA。

2.AID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

3.X射线分析证明一个完整的DNA螺旋延伸长度为3.4nm。

4.氢键负责维持A-T间(或G-C间)的亲和力。

5.天然存在的DNA分子形式为右手B型螺旋。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

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

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C)。

A.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DNA作为疾病的致病剂B.DNA突变导致毒性丧失

C.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D.DNA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

E.真核心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的DNA能相互混合并彼此替代

2.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A)。

A.多核苷酸DNA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

B.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常常形成亲本子代双螺旋杂合链

C.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D.遗传物质通常是DNA而非RNA

E.分离到回复突变体证明这一突变并非是一个缺失突变

3.DNA双螺旋的解链或变性打断了互补碱基间的氢键,并因此改变了它们的光吸收特性。

以下哪些是对DNA的解链温度的正确描述?

(C、D)

A.哺乳动物DNA约为45℃,因此发烧时体温高于42℃是十分危险的

B.依赖于A-T含量,因为A-T含量越高则双链分开所需要的能量越少

C.是双链DNA中两条单链分开过程中温度变化范围的中间值

D.可通过碱基在260nm的特征吸收峰的改变来确定E.就是单链发生断裂(磷酸二酯键断裂)时的温度

4.DNA的变性(A、C、E)。

A.包括双螺旋的解链B.可以由低温产生C.是可逆的D.是磷酸二酯键的断裂E.包括氢键的断裂

5.在类似RNA这样的单链核酸所表现出的“二级结构”中,发夹结构的形成(A、D)。

A.基于各个片段间的互补,形成反向平行双螺旋

B.依赖于A-U含量,因为形成的氢键越少则发生碱基配对所需的能量也越少

C.仅仅当两配对区段中所有的碱基均互补时才会发生D.同样包括有像G-U这样的不规则碱基配对

E.允许存在几个只有提供过量的自由能才能形成碱基对的碱基

6.DNA分子中的超螺旋(A、C、E)。

A.仅发生于环状DNA中。

如果双螺旋在围绕其自身的轴缠绕后(即增加缠绕数)才闭合,则双螺旋在扭转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

B.在线性和环状DNA中均有发生。

缠绕数的增加可被碱基配对的改变和氢键的增加所抑制

C.可在一个闭合的DNA分子中形成一个左手双螺旋。

负超螺旋是DNA修饰的前提,为酶接触DNA提供了条件

D.是真核生物DNA有比分裂过程中固缩的原因

E.是双螺旋中一条链绕另一条链的旋转数和双螺旋轴的回转数的总和

7.DNA在10nm纤丝中压缩多少倍?

(A)

A.6倍B.10倍C.40倍D.240倍E.1000倍F.10000倍

8.下列哪一条适用于同源染色单体?

(D)

A.有共同的着丝粒B.遗传一致性C.有丝分列后期彼此分开

D.两者都按照同样的顺序,分布着相同的基因,但可具有不同的等位基因

E.以上描述中,有不止一种特性适用同源染色单体

9.DNA在30nm纤丝中压缩多少倍?

(C)

A.6倍B.10倍C.40倍D.240倍E.1000倍F.10000倍

10.DNA在染色体的常染色质区压缩多少倍?

(E)

A.6倍B.10倍C.40倍D.240倍E.1000倍F.10000倍

11.DNA在中期染色体中压缩多少倍?

(F)

A.6倍B.10倍C.40倍D.240倍E.1000倍F.10000倍

12.分裂间期的早期,DNA处于(A)状态。

A.单体连续的线性双螺旋分子B.半保留复制的双螺旋结构

C.保留复制的双螺旋结构D.单链DNA

E.以上都不正确

13.分裂间期S期,DNA处于(B)状态。

A.单体连续的线性双螺旋分子B.半保留复制的双螺旋结构

C.保留复制的双螺旋结构D.单链DNA

E.以上都不正确

14.当一个基因具有活性时(A、C)。

A.启动子一般是不带有核小体的B.整个基因一般是不带有核小体的

C.基因被核小体遮盖,但染色质结构已发生改变以至于整个基因对核酸酶降解更加敏感

三、判断题

1.在高盐和低温条件下由DNA单链杂交形成的双螺旋表现出几乎完全的互补性,这一过程可看作是一个复性(退火)反应。

(错误)

2.单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到DNA骨架上。

(正确)

3.DNA分子整体都具有强的负电性,因此没有极性。

(错误)

4.在核酸双螺旋(如DNA)中形成发夹环结构的频率比单链分子低。

发夹结构的产生需要回文序

列使双链形成对称的发夹,呈十字结构。

(正确)

5.病毒的遗传因子可包括1300个基因。

与生命有机体不同,病毒的遗传因子可能是DNA或RNA,

(但不可能同时兼有!

)因此DNA不是完全通用的遗传物质。

(正确)

6.一段长度100bp的DNA,具有4100种可能的序列组合形式。

(正确)

7.C0t1/2与基因组大小相关。

(正确)8.C0t1/2与基因组复杂性相关。

(正确)

9.非组蛋白染色体蛋白负责30nm纤丝高度有序的压缩。

(正确)

10.因为组蛋白H4在所有物种中都是一样的,可以预期该蛋白质基因在不同物种中也是一样的。

(错

误)(不同物种组蛋白H4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变化很大,)

四、简答题

1.碱基对间在生化和信息方面有什么区别?

答:

从化学角度看,不同的核苷酸仅是含氮碱基的差别。

从信息方面看,储存在DNA中的信息是指碱基的顺序,而碱基不参与核苷酸之间的共价连接,因此储存在DNA的信息不会影响分子结构,来自突变或重组的信息改变也不会破坏分子。

2.在何种情况下有可能预测某一给定的核苷酸链中“G”的百分含量?

答:

由于在DNA分子中互补碱基的含量相同的,因此只有在双链中G+C的百分比可知时,G%=(G+C)%/2

3.真核基因组的哪些参数影响C0t1/2值?

答:

C0t1/2值受基因组大小和基因组中重复DNA的类型和总数影响。

4.哪些条件可促使DNA复性(退火)?

答:

降低温度、pH和增加盐浓度。

5.为什么DNA双螺旋中维持特定的沟很重要?

答:

形成沟状结构是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所必需。

6.大肠杆菌染色体的分子质量大约是2.5×109Da,核苷酸的平均分子质量是330Da,两个邻近核苷

酸对之间的距离是0.34nm,双螺旋每一转的高度(即螺距)是3.4nm,请问:

(1)该分子有多长?

答:

1碱基=330Da,1碱基对=660Da

碱基对=2.5×109/660=3.8×106kb

染色体DNA的长度=3.8×106/0.34=1.3×106nm=1.3mm

(2)该DNA有多少转?

答:

转数=3.8×106×0.34/3.4=3.8×105

7.曾经有一段时间认为,DNA无论来源如何,都是4个核苷酸的规则重复排列(如ATCG、ATCG、ATCG、ATCG…),所以DNA缺乏作为遗传物质的特异性。

第一个直接推翻该四核苷酸定理的证据是什么?

答:

在19491951年间,EChargaff发现:

(1)不同来源的DNA的碱基组成变化极大

(2)A和T、C和G的总量几乎是相等的(即Chargaff规则)

(3)虽然(A+G)/(C+T)=1,但(A+T)/(G+C)的比值在各种生物之间变化极大

8.为什么在DNA中通常只发现A-T和C-G碱基配对?

答:

(1)C-A配对过于庞大而不能存在于双螺旋中;G-T碱基对太小,核苷酸间的空间空隙太大无法形成氢键。

(2)A和T通常形成两个氢键,而C和G可形成三个氢键。

正常情况下,可形成两个氢键的碱基

不与可形成三个氢键的碱基配对。

9.列出最先证实是DNA(或RNA)而不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一些证据。

10.为什么只有DNA适合作为遗传物质?

答:

是磷酸二酯键连接的简单核苷酸多聚体,其双链结构保证了依赖于模板合成的准确性,DNA的以遗传密码的形式编码多肽和蛋白质,其编码形式多样而复杂

第三章基因与基因组结构

一、填空题

1.在许多人肿瘤细胞内,端粒酶基因的异常活化似乎与细胞的无限分裂能力有关。

2.包装为核小体可将裸露DNA压缩的7倍。

3.哺乳动物及其他一些高等动物的端粒含有同一重复序列,即TTAGGG。

4.细胞主要在分裂间期表达基因,此时染色体结构松散。

5.在所有细胞中都维持异染色质状态的染色体区,称为组成型异染色质。

6.在分裂间期呈现着色较深的异染色质状态的失活X染色体,也叫作巴氏小体。

7.果蝇唾液腺内的巨大染色体叫作多线染色体,由众多同样的染色质平行排列而成。

8.一般说来,哺乳动物线粒体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因组相比,叶绿体更大些。

9.原生动物四膜虫的单个线粒体称作动粒。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多态性(可通过表型或DNA分析检测到)是指(C)。

A.在一个单克隆的纯化菌落培养物中存在不同的等位基因

B.一个物种种群中存在至少2个不同的等位基因C.一个物种种群中存在至少3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D.一个物基因影响了一种表型的两个或更多相关方面的情况

E.一个细胞含有的两套以上的单倍体等位基因

2.真核基因经常被断开(B、D、E)。

A.反映了真核生物的mRNA是多顺反子B.因为编码序列外显子被非编码序列内含子所分隔

C.因为真核生物的DNA为线性而且被分开在各个染色体上,所以同一个基因的不同部分可能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D.表明初始转录产物必须被加工后才可被翻译

E.表明真核基因可能有多种表达产物,因为它有可能在mRNA加工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外显子重组方式

3.下面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C)

A.C值与生物的形态复杂性呈正相关B.C值与生物的形态复杂性呈负相关

C.每个门的最小C值与生物的形态复杂性是大致相关的

4.选出下列所有正确的叙述。

(A、C)

A.外显子以相同顺序存在于基因组和cDNA中B.内含子经常可以被翻译

C.人体内所有的细胞具有相同的一套基因D.人体内所有的细胞表达相同的一套基因

E.人体内所有的细胞以相同的方式剪接每个基因的mRNA

5.两种不同的酵母菌株进行杂交,经由营养生长阶段可形成大量二倍体细胞。

如果用于检测的标记基因来自亲本双方,那么经过几代营养生长后,二倍体细胞内(D)。

A.含有来自单个亲本的线粒体基因标记B.所有细胞克隆都含有来自双方亲本的核基因标记

C.可观察到来自单个亲本的核基因标记以及线粒体标记D.A与B正确

6.下列关于酵母和哺乳动物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A、B、D)

A.大多数酵母基因没有内含子,而大多数哺乳动物基因有许多内含子

B.酵母基因组的大部分基因比哺乳动物基因组的大部分基因小

C.大多数酵母蛋白质比哺乳动物相应的蛋白质小

D.尽管酵母基因比哺乳动物基因小,但大多数酵母蛋白质与哺乳动物相应的蛋白质大小大致相同

7.下列哪些基因组特性随生物的复杂程度增加而上升?

(A、B、D)

A.基因组大小B.基因数量

C.基因组中基因的密度D.单个基因的平均大小

8.以下关于假基因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D、E、F)

A.它们含有终止子B.它们不被转录C.它们不被翻译D.它们可能因上述任一种原因而失活E.它们会由于缺失或其他机制最终从基因组中消失F.它们能进化为具有不同功能的新基因

9.假基因是由于不均等交换后,其中一个拷贝失活导致的。

选出下面关于此过程的正确叙述。

(A)

A.失活点可通过比较沉默位点变化的数量和置换位点变化的数量来确定

B.如果假基因是在基因复制后立即失活,则它在置换位点比沉默位点有更多的变化

C.如果假基因是在基因复制后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失活,则它在置换位点与沉默位点有相同数量的变化

10.下列哪些基因以典型的串联形式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

(B、C)

A.珠蛋白基因B.组蛋白基因C.rRNA基因D.肌动蛋白基因

11.根据外显子改组(exonshuffling)假说(A、C、D)。

A.蛋白质的功能性结构域由单个外显子编码

B.当DNA重组使内含子以一种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时,新基因就产生了

C.当DNA重组使外显子以一种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时,新基因就产生了

D.因为一些新的功能(蛋白质)能通过外显子的不同组合装配产生,而不是从头产生新功能,所以进化速度得以加快

12.简单序列DNA(C、D)。

A.与Cot1/2曲线的中间成分复性B.由散布于基因组中各个短的重复序列组成

C.约占哺乳类基因组的10%D.根据其核苷酸组成有特异的浮力密度

E.在细胞周期的所有时期都表达

13.原位杂交(A、C)。

A.是一种标记DNA与整个染色体杂交并且发生杂交的区域可通过显微观察的技术

B.表明卫星DNA散布于染色体的常染色质区C.揭示卫星DNA位于染色体着丝粒处

14.非均等交换(B、C、D、E)。

A.发生在同一染色体内B.产生非交互重组染色体

C.改变了基因组织形式,未改变基因的总数D.在染色体不正常配对时发生

E.降低一个基因簇的基因数,同时增加另一个基因簇的基因数

15.微卫星重复序列(A、B、C)。

A.每一簇含的重复序列的数目比卫星重复的少B.有一个10-15(2-6)个核苷酸的核心重复序列

C.在群体的个体间重复簇的大小经常发生变化D.在DNA重组时,不具有活性

16.细胞器DNA能够编码下列哪几种基因产物?

(A、B、C、D、E、F)

A.mRNAB.大亚基rRNAC.小亚基rRNAD.tRNAE.4.5SrRNAF.5SrRNA

17.典型的叶绿体基因组有多大?

(C)

A.1.5kbB.15kbC.150kbD.1500kb

18.细胞器基因组(A)。

A.是环状的B.分为多个染色体C.含有大量短的重复DNA序列

19.叶绿体基因组含(A)。

A.两个大的反向重复B.两个大的单一序列DNAC.两个短的单一序列DNA

20.酵母线粒体基因组(A、C、D、E)。

A.编码的基因数目与人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基因数目大致相同

B.大小与人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大致相同C.含有许多内含子,其中有些能编码蛋白质

D.含有AT丰富区E.有几个功能未明的区域

21.在人类线粒体基因组中(A、C、D)。

A.几乎所有的DNA都用于编码基因产物B.几乎所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都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转录

C.产生惟一一个大的转录物,然后剪接加工,释放出各种RNA分子

D.大多数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被tRNA基因分隔开

22.酵母的小菌落突变(A、C、D)。

A.已失去全部线粒体的功能B.总是致死的

C.由编码线粒体蛋白质的细胞核基因突变引起D.由线粒体基因组丢失或重排引起

23.当细胞丧失端粒酶活性后,不会出现以下哪种情形?

(D)

A.随着细胞每次分裂,端粒逐渐缩短B.分裂30-50次后,出现衰老迹象并死亡

C.免疫系统逐步丧失某些防御机制D.大量体细胞具有了无限分裂的能力

24.以重量计,染色质的组成大致为(A)。

A.1/3DNA,1/3组蛋白,1/3非组蛋白B.1/3DNA,1/3组蛋白

C.1/3DNA,1/3组蛋白,1/3碱性蛋白质D.1/4DNA,1/4RNA,1/4组蛋白,1/4非组蛋白

25.染色质非组蛋白的功能不包括(D)。

A.结构B.复制C.染色体分离D.核小体包装

26.一个复制的染色体中,两个染色质必须在(E)期间彼此分离。

A.有丝分裂B.减数分裂IC.减数分裂IID.A与BE.A与C

27.以下关于酵母人工染色体(YA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分离错误的描述,正确的是(D)。

A.11000bp的YAC将产生50%的错误B.55000bp的YAC将产生1.5%的错误

C.长于100000bp的YAC产生0.3%的错误D.以上都对

28.DNA酶超敏感(DH)位点多数存在于(A)。

A.该细胞转录基因的5'区B.临近核小体区C.临近组蛋白丰富区D.以上都对

29.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分子(B)。

A.全部由叶绿体基因编码B.部分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其他由核基因编码

C.全部由核基因编码D.部分由核基因编码,其他由线粒体基因编码

30.关于细胞器基因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线粒体DNA及叶绿体DNA通常与组蛋白包装成染色体结构

B.线粒体基因的翻译通常可被抗生素(如氯霉素)抑制

C.与细菌类似,线粒体翻译过程中利用N-甲酰甲硫氨酸以及tRNAfmetD.以上描述都正确

31.分子生物学检测证实:

DNA序列可在(D)之间转移。

A.线粒体DNA与核DNAB.叶绿体DNA与线粒体DNA

C.不同的叶绿体分子D.以上都对

32.两种不同的酵母菌株进行杂交,经由营养生长阶段可形成大量二倍体细胞。

如果用于检测的标

记基因来自亲本双方,那么下列哪个结果可在交配后短时间内就能观察到?

(C)。

A.细胞内含有来自两个亲本的线粒体基因标记B.细胞内含有来自两个亲本的核基因标记

C.来自两个亲本的核基因标记以及线粒体基因标记都存在

D.只含有单个亲本来源的核基因标记以及线粒体基本标记

三、判断题

1.水蜥的基因组比人的基因组大。

(正确)

2.高等真核生物的大部分DNA是不编码蛋白质的。

(正确)

3.假基因通常与它们相似的基因位于相同的染色体上。

(错误)

4.在有丝分裂中,端粒对于染色体的正确分离是必要的。

(错误)

5.大多数持家基因编码低丰度的mRNA。

(正确)

6.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都是通过对转录起始的控制进行调控的。

(错误)

7.所有高等真核生物的启动子中都有TATA框结构。

(错误)

8.只有活性染色质转录的基因对DNaseI敏感。

(错误)

9.内含子通常可以在相关基因的同一位置发现。

(正确)

10.40%以上的果蝇基因组是由简单的7bp序列重复数百万次组成。

(正确)

11.卫星DNA在强选择压力下存在。

(错误)

12.组蛋白在进化过程中的保守性表明其维持染色质结构的重要功能。

(正确)

13.复制完整染色体时,如果没有引物存在,DNA聚合酶将不能起始5'端的复制。

(正确)

14.如果移去一段DNA将会干扰染色体的分离,而重新插入这段序列又可恢复染色体分离的稳定

性,则该DNA序列一定位于着丝粒之外。

(错误)

15.酵母线粒体基因组较人线粒体的基因组大,并且编码带有内含子的基因。

(正确)

16.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比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小。

(错误)

17.线粒体DNA的突变频率较核内的DNA高10倍。

(正确)

四、简答题

1.比较基因组的大小和基因组复杂性的不同。

一个基因组有两个序列,一个是A,另一个是B,各有2000bp,其中一个是由400bp的序列重复5次而成,另一个则由50bp的序列重复40次而成的,问:

(1)这个基因组的大小怎样?

(2)这个基因组的复杂性如何?

答:

基因组的大小是指在基因组中DNA的总量。

复杂性是指基因组中所有单一序列的总长度。

(1)基因组的大小是4000bp

(2)基因组的复杂性是450bp

2.一个基因如何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mRNA分子?

答:

第一种是,一个原初产物含有一个以上的多聚腺苷化位点,能产生具不同3‘端的mRNA。

第二种是,如果一个原初转录产物含有几个外显子,发生不同的剪接,产生多种mRNA。

3.在一个克隆基因的分析中发现:

一个含有转录位点上游3.8kbDNA的克隆,其mRNA直接转录活性比仅含有3.1kb上游DNA克隆的转录活性大50倍。

这表明了什么?

答:

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3.1-3.8kb处有一增强子。

4.被加工的假基因与其他假基因有哪些不同?

它是如何产生的?

答:

已加工过的假基因具有明显的RNA加工反应的印迹。

如缺少内含子,有些在3‘端已经经过加工。

推测已加工过的假基因是在基因转录成前体mRNA、RNA加工后,又经反转录形成DNA,再将反转录出的DNA重新整合进基因组。

5.非转录间隔区与转录间隔区分别位于rRNA重复的什么位置?

转录间隔区与内含子有何区别?

答:

rRNA的非转录间隔区位于串联转录单位之间,而转录间隔区位于转录单位的18SRNA基因与28SRNA基因之间。

6.RNA分子能被运到细胞器中吗?

答:

一般来说只有蛋白质才能被输入。

但在锥虫线粒体基因组中没有发现tRNA。

7.什么证据表明细胞器与原核生物的关系比细胞器与真核生物的关系密切?

答:

细胞器蛋白质合成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与原核生物相似。

此外,细胞器核糖体蛋白和RNA聚合酶

亚基也与大肠杆菌中的同源。

8.酵母rho-小菌落突变株的线粒体DNA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

Rho-酵母线粒体基因组具有大量的缺失和重复。

剩余的DNA通过扩增形成多拷贝。

9.为什么动物中线粒体DNA进化的速率,几乎是核DNA的10倍?

答:

因为线粒体DNA复制过程中存在更多的错配,并且其修复机制的效率更低。

10.为什么研究者认为某些植物的COXII基因是经由RNA的过渡,从线粒体转移到了核基因组中?

答:

线粒体内发现的COXII假基因含有一内含子,而核基因组内的COXII基因已缺失了内含子。

11.请描述C值矛盾,并举一个例子说明。

答:

C值矛盾是真核生物单倍体组DNA总量与编码基因信息DNA总量差异大。

对高等真核生物而言,生物体基因组的大小与其复杂性没有直接关系。

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DNA含量可能差异很大。

如一些两栖动物比其它两栖动物的DNA相差100倍。

12.酵母mRNA的大小一般与基因的大小相一致,而哺乳动物mRNA比对应的基因明显小。

为什么?

答:

大部分基因含有内含子。

13.在一个基因复制后,外显子发生突变的概率比内含子小。

但是,所有DNA的突变率是相同的。

请解释原因。

答:

外显子发生突变使功能丧失而个体被淘汰,因此外显子受选择压力的作用。

14.跳跃复制的结果是什么?

答:

产生串联的D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