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625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6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缺答案

二10月化学月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Cu-64

I卷

客观题共45分

以下选择题均为单选题。

1.下列电池属于二次电池的是()

A.锌银钮扣电池

B.氢氧燃料电池

C.铅蓄电池

D.锌锰干电池

2.如图,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含杂质碳)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3.在如图所示的柠檬水果电池中,外电路上的电子从电极Y流向电极X。

若X为铁,则Y可能是()

A.锌

B.石墨

C.银

D.铜

4.利用电解手段研究水的组成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而不影响实验目的,可在水中加入某些电解质,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HCl

B.Na2SO4

C.CuCl2

D.AgNO3

5.用图示的方法可以保护钢质闸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a、b间用导线连接时,则X应发生氧化反应

B.当a、b间用导线连接时,则X可以是锌

C.当a、b与外接电源相连时,a应连接电源的负极

D.当a、b与外接电源相连时,其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6.如图甲是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图乙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阴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A的溶质是NaOH

B.y轴表示阴极区c(OH-)

C.a为Cl2

D.与产生气体b的电极相连的是电源的正极

7.已知:

①2NH3(g)+3Cl2(g)=N2(g)+6HCl(g)ΔH=-456kJ·mol-1

则断开1molH-N键与断开1mol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

A.40kJ

B.112kJ

C.240kJ

D.672kJ

8.下列有关电解应用的图示中,完全正确的是()

A.电解制铝

B.粗铜的精炼

C.铁片上镀锌

D.验证电解NaCl溶液的产物

9.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SO42-)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10.如图所示,其中

甲池为燃料电池,向其中通入标准状况下224mLO2,并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乙、丙池是电能转经为化学能的装置

B.甲通入CH3OH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8OH-=CO32-+6H2O

C.向乙中加入1.6gCuO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反应前浓度

D.丙中两电极附近均产生气泡,溶液中观察到白色沉淀产生,且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右侧Pt电极上的产物

11.我国科研人员以Zn和尖晶石锰酸锂(ZnMn2O4)为电极材料,研制出一种水系锌离子电池。

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xZn+Zn1-xMn2O4

ZnMn2O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Mn2O4是负极材料

B.充电时,Zn2+向ZnMn2O4电极迁移

C.充电时,阳极反应:

ZnMn2O4-xZn2+-2xe-=Zn1-xMn2O4

D.充放电过程中,只有Z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12.某工厂采用电解法处理含铬废水,耐酸电解槽用铁板作阴、阳极,槽中盛放含铬废水,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电源正极

B.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

C.可用铜板替换铁板

D.阳极区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13.用电解法制备氢氧化锂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B.a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4e-=O2↑+4H+

C.该法制备LiOH还可得到硫酸和氢气等产品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时,可得到2molLiOH

14.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FeCl2溶液,实验记录如下(a、b代表电压数值)

序号

电压/V

阳极现象

检验阳极产物

I

x≥a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

有Fe3+、有Cl2

II

A>x≥b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

有Fe3+、无Cl2

III

b>x≥0

无明显变化

无Fe3+、无Cl2

A.I中阳极附近的溶液可使KI淀粉试纸变蓝

B.II中出现黄色可能是因为Fe2+有还原性,在阳极放电产生Fe3+

C.由II中阳极现象可知,该电压下Cl-在阳极下放电

D.根据表中电压与阳极现象及产物的对应,可以看出离子是否放电与电压有关

15.一种光化学电池的结构如图,当光照在表面涂有氯化银的银片上时,AgCl发生反应:

AgCl(s)

Ag(s)+Cl(AgCl)[Cl(AgCl)表示生成的氯原子吸附在氯化银表面],随后发生电级反应:

Cl(AgCl)+e-→Cl-(aq),若将光源移除,电池会立即恢复至初始状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照时,电子由Y流向X

B.光照时,Pt电极发生的反应为:

2Cl--2e-=Cl2

C.光照时,Cl-向Pt电极移动

D.光照时,电池总反应为AgCl(s)+Cu+(aq)

Ag(s)+Cu2+(aq)+Cl-(aq)

16.某研究小组利用甲烷燃料电池实现海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其装置如图所示。

(1)甲烷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含有的离子主要是Cl-、Na+,还含有少量的SO42-、Mg2+、Ca2+和HCO3-。

上图装置同时可以实现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其中阴离子膜仅允许阴离子通过,阳离子膜仅允许阳离子通过。

①a电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电解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阴极附近产生少量白色沉淀,其成分有__________和CaCo3,生成CaCO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方法可以同时生产淡水,其出口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方法生产出的NaOH有杂质,解决的方案是f口不再通入海水,而改为__________。

17.氮氧化物和SO2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1)为减少SO2的排放,可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

H2(g)+1/2O2(g)=H2O(g)ΔH1=-241.8kJ·mol-1

C(s)+1/2O2(g)=CO(g)ΔH2=-110.5kJ·mol-1

写出焦炭与水蒸气高温反应制备水煤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间接电化学法除去NO的过程,可减少NO污染。

其原理如图所示。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富集废气中SO2,并使其与O2反应制备硫酸,用多孔电极材料,装置下所示。

①X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消耗11.2L(标准状况)气体B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4)工业上,可电解NO制备NH4NO3。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M。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M是__________,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铝是应用广泛的金属。

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注:

SiO2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

(1)“碱溶”时生成偏铝酸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滤液I中加入NaH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节约原料,可以通过电解使某些试剂“再生”。

“电解II”是使NaOH溶液和NaHCO3溶液“再生”。

“再生”原理如图所示:

①请用化学用语解释NaHCO3溶液“再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阴极产生的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HCO3溶液还可以作为工业用CO2制备乙醇的电解液。

在经CO2饱和处理的NaHCO3电解液中,电解活化CO2制备乙醇的原理如图所示。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小组同学利用原电池装置探究物质的性质。

资料显示:

原电池装置中,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

(1)同学们利用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

装置

编号

电极A

溶注B

操作及现象

I

Fe

pH=2的H2SO4

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电压表指针偏转

II

Cu

pH=2的H2SO4

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无明显现象;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a

①同学们认为实验I中铁主要发生了析氢腐蚀,其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针对实验II现象:

甲同学认为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实验II中应发生吸氧腐蚀,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仍用上述装置并用Cu和石墨为电极继续实验,探究实验II指针偏转原因及影响O2氧化性的因素。

编号

溶液B

操作及现象

III

经煮沸的pH=2的H2SO4

溶液表面用煤油覆盖,连接装置后,电压表指针微微偏转,记录读数为b

IV

pH=2的H2SO4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c;取出电极,向溶液中加入数滴浓Na2SO4溶液混合后,插入电极,保持O2通入,电压表读数仍为c

V

pH=12的NaOH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d

①丙同学比较实验II、III、IV的电压表读数为:

c>a>b,请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丁同学对IV、V进行比较,其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对O2氧化性的影响。

③实验IV中加入Na2SO4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达到丁同学的目的,经讨论,同学们认为应改用下图装置对IV、V重复进行实验,其设计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实验时,记录电压表读数依次为

,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