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6272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

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

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

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

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

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

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认读:

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

2.解词:

回味严峻瞻仰闪烁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3.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

(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阅读,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

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个故事,分为几部分写?

说说段落起止和为什么这样划分?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分四部分)

2.学生汇报后师小结

四、教师范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

我忍不住读一读.大家听好.看好.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2.师范读(入情入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

(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牺牲的故事)

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

(这是党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

请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

(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

(四天:

钓鱼、不喝鱼汤、命令、牺牲)

(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

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

(三)重点赏析.领悟情感

1.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语段

(1)出示:

(3-4自然段)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

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

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

饥饿威胁着我们。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

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跟缝衣针,烧红了,变成个钓鱼钩。

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跟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提问:

老班长想出什么办法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钓鱼)“到处”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找野菜,挖草跟也很不容易).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

(担心病号)齐读3-4自然段

2.出示:

(第8自然段)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

走近前一看,啊!

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老班长,你怎么……”

提问:

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而吃草根和鱼骨头?

从“皱紧眉头”“硬咽”体会到什么?

(吃草根和鱼骨头有多么困难)“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从这句体会到了什么?

(心里万分痛苦)我当时怎么想呢?

(围绕着老班长坚强、舍己为人的品德想)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3.出示:

(第21自然段)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两个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皱起眉头,说:

“你怎么了,吃不下?

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着草地。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

小梁,你不要太脆弱了!

”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提问:

老班长为什么要命令“我们”喝鱼汤?

为什么“我”端起碗有千斤重?

“千斤重”含义是什么?

老班长看到战士们不吃鱼汤时他皱起了眉头.心里是怎么想的?

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脸上的皱纹舒展了.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此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沉重的心情和老班长欣慰的心情。

4.出示:

(第28-30自然段)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

“小梁。

别浪费东西。

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

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吧!

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

”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

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看,你们都瘦得……提问:

老班长临终前是怎样做的.怎样说话的?

师:

为了三个生病的战士.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情神啊!

而这几个小战士却只能眼睁睁看到老班长牺牲,真是悲痛欲绝。

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老班长对战士的牵挂.关爱.战士们悲痛欲绝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

2.我为什么要小心地把鱼钩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3.理解:

“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鱼钩记录老班长的英雄事迹,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可以看到老班长像金子一样的品质,才使他闪闪发光……学生能围绕主题作答即可) 

4.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吧?

四、总结

1.老班长有哪些品质?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2.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展现内心世界)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钓鱼不吃鱼      忠于革命

  

      鼓励病号喝鱼汤    舍己为人

二、选择题

2.

天外财富

雨,从天外飘来。

我打着一把伞,走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

走着走着,发现路边站着个小姑娘,正淋着雨。

“快进来!

”我扬了一下伞,向她喊道。

女孩飞快地跑到我的伞下。

她大概有十一二岁,胖胖的,眼睛好像一大一小,但是很美丽。

她用小手拉住我的胳膊,缓缓地与我同行。

“你是往前走吗?

”我问她。

“嗯,哪儿都行。

”她随口而答。

“去做什么?

”“找一个人。

不,不找了,已经我到了。

”女孩的声音含着快慰。

“人在哪儿?

”“人在哪儿,就是你。

”她扬头告诉我。

“我得了一笔财富。

”她说:

“可我不想要,我要把这钱送给下雨天给我打伞的人。

“看来,这个人就是我喽?

”我试探地问。

“是的,所以我要把这笔财富送给你。

”她把手伸进了口袋。

我不觉得欣喜,只觉得有意思,于是便信口问道:

“真是天外飞来的财富。

你要给我多少?

一块钱还是两块钱?

”“不,是十万。

“十万?

你带在身上?

“对,带在身上。

”女孩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摸出一张花花绿绿的大钱,递到我手里。

这是一张画满水彩的硬纸片,上面写着“十万元”。

这是小姑娘自己做的“钞票”。

我大笑起来,“哈哈,真是天外财富。

谢谢你,我收下了。

”我把“大钱”装进了口袋。

“你失望了吧?

——可你没让我失望。

”女孩的声音很清晰,也很兴奋。

“我读到一篇小说——一个女孩得到一笔财富,她要找一个在雨天让她共伞的人,把钱送给他。

第二天,她就去了。

“找到了吗?

”“第二天没下雨。

“后来呢?

”“后来下雨了,但没人理她。

她在树下站了一天,只有那棵树为她遮雨。

后来,她哭着把钱塞进了树洞里。

“这真悲惨。

”“可是我不信,我觉得不会这么坏。

我非要自己试一试。

“所以,你就试了?

”我问。

“对,而且我没失望。

”我看了她一下,那是一双渴求而感动的眼睛,但愿下个世纪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眼睛。

雨还在下,从雨丝里透出清香的空气。

“你没想过会失望吗?

”我问。

“想过,可我还是没失望。

”她的手更紧地挽住我的胳膊。

“只是我没有财富。

”女孩抱歉地说。

“不,我们都得到了财富。

”来到一个车站,我把女孩送上了车、她透过缓缓移动的车窗,大声说道:

“我懂,不是钱,是财富,对吗?

”从她的语气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感动。

我整整雨伞,继续向前。

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暖流浸润着我的心;丝丝细雨用无限的温柔抚摸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

我真希望,在这日益被柴米油盐所羁绊的日子里,在这日趋被钢筋水泥所包裹的城市中,能有更多这样的“财富”!

1.请从小女孩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地点

情节

心情

路边树下

找到共伞的人

(1)

小街路上

(2)

兴奋

(3)

与“我”告别

(4)

2.文章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暖流浸润着我的心;丝丝细雨用无限的温柔抚摸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厖

3.“你失望了吧?

——可你没让我失望。

”小姑娘没失望的原因是()

A.“我”收下了钱B.真的有人给她在雨天打伞

C.有人在雨天和她同行D.她把自己画的钱送出去了

4.文章最后一段中的“财富”比喻什么?

你认为你的身边需要“财富”吗?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1.

(1)欣慰

(2)给“我”财富(3)一个车站(4)感动

2.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细雨比作暖流,将细雨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展现细雨的柔和、温暖,表现了小女孩带给“我”的感动,以及“我”对小女孩的喜爱。

3.B

4.“财富”比喻小女孩的善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信任。

我的身边需要这种财富,现在社会中,人们日趋冷漠,我们人与人之间需要更多的关爱和信任,让世界更加美好。

 

3.

善良的孩子在成长

卢海娟

①住在乡下,最爱的,就是篱笆附近那些老瓜瓢。

②老瓜瓢是邻家孩子栽下的。

那是个细瘦的男孩,叫小伟,和70多岁的老太太生活在一起。

老太太是他母亲的姥姥。

③小伟的父母曾是最不和谐的一对儿,半夜三更也会打斗起来。

终于,小伟8岁时,两人离了婚,却继续拿孩子互相折磨——他们谁都不肯把这个孩子带在身边。

④小伟就在父母惊心动魄的婚姻大战中打发他的童年时光,更多的时候,他是被古稀之年的太姥姥牵着的。

也许是太姥姥见惯世事风云的淡定感染了他,他()被父母遗弃,()并没有染上忧郁情绪。

⑤春天,太姥姥在园子里种菜,小伟也在篱笆边上忙活。

他找来一把老瓜瓢的根,每条根大约有铅笔粗细,尺把长,乳黄色。

他吃力地挥着锄头,把那些肥美的根埋在土里。

⑥不久,老瓜瓢真的发芽了,在篱笆墙那边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

三年之后,连我家靠近篱笆处也长了大片的老瓜瓢,不知不觉中,它们就开辟了大片的疆土。

⑦小伟上学了,我仍然会在园子里遇见他。

春天,他会把老瓜瓢的嫩芽当成可口的小零食。

老瓜瓢不在乎这些,它是蔓生植物,长得细细长长,掐了尖不会耽误它“痴长”。

见小伟吃得津津有味,我也试着尝了一下,一种微甜的野香立刻征服了我的舌头。

⑧夏日里,老瓜瓢开花了。

小伟告诉我,那淡紫的花蕾也可以吃。

的确,那成串的丁香一样的花蕾,微甜之中带有浓郁的蜜的芳香,让人迷醉。

老瓜瓢的花开得整个蔓上都是,吃也吃不完。

⑨小伟的父母各自有了家,又各自有了另外的孩子。

有时,小伟会和我说起他那两个妹妹,满含爱意,那种来自本性的纯真与善良,常常让我感动得几乎流泪。

⑩我把对小伟的同情藏在内心深处——他是那样的从容,那样的达观,令我觉得同情倒是一种玷污。

⑪有一次,我因为生病在家休息,意外地发现小伟没去上学。

他依偎在太姥姥身边,两人相对无言。

原来,他没钱交书费,老师责令他回家拿钱。

⑫叹息之余,我替小伟交了书费。

小伟很高兴,说父母拖欠的抚养费一到手,立刻就来还我。

好一个让我感动、怜惜的孩子呀!

⑬()被我们吃了嫩尖,又吃了许多花蕾,秋天,老瓜瓢细瘦的蔓上()结满了果实。

果实越长越大,通体翠绿。

等到寒霜降临,老瓜瓢枯黄的蔓上纺锤形的果实便变黄、开裂。

那时,放学后,小伟常常待在园子里,把老瓜瓢的种子放飞——那是些有着白色种毛的小家伙,它们像蒲公英的小伞兵,在深秋的日子里快乐地飞舞。

⑭那是小伟最快乐的时刻,他仰望天空,撮起嘴唇用力地吹那些细小的种子,让它们越飞越远,越飞越高——或许,每一个小伞兵,都载着这个命运多舛(chuǎn)的少年飞天的梦想。

⑮只要有梦想,再贫瘠的土地也会有收获。

后来,太姥姥去世了,小伟也离开乡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

⑯再见到小伟时,他已是英姿勃发的青年。

他仍然温厚、善良,对我当年的帮助念念不忘。

那一天他专程来看望我,顺便看看乡下的老瓜瓢。

他跟我说,老瓜瓢其实还有另外的名字,叫作上天梯——不错,善良不会因苦难而泯灭,厄运有时正是勇者登天的梯。

(选自《杂文月刊》2015年第17期,有删改)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它是蔓生植物,长得细细长长,掐了尖不会耽误它‘痴长’。

”你如何理解句中的“痴长”?

3.文中的小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4.有人建议把文章标题改为《老瓜瓢》,和原题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

请简要说明理由。

5.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成长的认识。

1.虽然……但是……尽管……仍然……

2.“痴长”是努力生长的意思,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老瓜瓢旺盛的生命力。

老瓜瓢被掐了尖还在“痴长”,暗示小伟虽然遭遇了不幸,但在努力成长。

3.小伟遭遇不幸却从容达观、温厚善良、知恩图报,他有梦想、肯努力,终于成长为有为青年。

4.示例一:

我喜欢原标题,因为原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简洁明了。

示例二:

我喜欢改后的标题。

因为本文用老瓜瓢和老瓜瓢的生长过程,来象征小伟和他的成长历程。

改后的标题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更含蓄,意味深长。

5.示例:

人随时会遭遇不幸,但只要坚强、乐观、努力,就会不断成长,走出逆境,收获成功。

如文中的小伟,虽然从小离开父母,生活在孤独和困苦中,但他自立自强,最终考上了名牌大学。

 

4.

奇遇

①老王洗澡从来不买搓背票,就只掏5元钱,尽情地泡,泡透了自己搓洗,然后就坐在池子边上自己修脚。

修脚的工具也是没花一分钱,修脚刀全是自制的,那双脚让他修得有点惨不忍睹。

②这天,老王泡透洗完后又坐在角落给自己修脚时,一个白白胖胖的小伙子凑过来,笑眯眯地看他的脚,看了一阵说:

“大爷,您这脚不能这么修了,我帮您修。

”老王慢慢抬起老眼,瞅着小伙子,幽幽地说:

“刚来的吧?

”小伙子不明白话意,发愣,旁边几个老洗客大笑起来,也都把小伙子当成刚来做修脚生意的了,有人说:

“小师傅,你要是能做成他的生意,我白给你100元!

③小伙子很腼腆,红了脸,走了。

④老王自己修完脚,跛着脚出澡堂,回家。

开门进屋,在关门时吓了一跳:

那小伙子竟跟着他,看着他笑:

“大爷,我想给你修修脚。

⑤老王好气又好笑:

“我明给你说吧,我从来不做好事,你再难,也别想从我这里挣到一分钱!

”小伙子笑了:

“大爷,我不要钱。

⑥老王想了想,就让小伙子进了门,决定让小伙子见识一下他老王的厉害。

小伙子很高兴,问着忙着,弄好一盆热水,又兑了些随身带着的药水,泡着揉着,然后擦干,坐下,将脚放在他的腿面上,拿出一套专业修脚的工具,很老练地修了起来。

老王不吭声,心里在说:

“你修得再好、再会感动人,我也不会给你钱,反正我提醒过你!

⑦小伙子用了半个多小时,才把老王这双脚正规地修了一遍,收好工具就走,交代老王说:

“大爷,您这脚一次是修不好的,我会再来,您千万别再自己修。

”老王笑了:

“你是说下次再给你钱?

”小伙子笑说:

“我说过了不要钱,大爷您放心好了。

⑧老王冷笑自语:

“你小子啥时要钱我啥时让你还我原来的脚!

看谁耗过谁!

⑨第二天,老王在晚报上看到一张照片,正是那小伙子,原来他是一家美容院的修脚工,8年前就开始为老人免费修脚……老王纳闷了,小伙子为啥要免费为老人修脚?

他这一生上当受骗太多,早就不相信有什么好人了,怎么碰上这么大个意外?

⑩过了几天,小伙子果然又来为老王修脚了。

修的过程中,老王问:

“孩子,你这是为啥?

”小伙子将老王的脚抱在怀里,说出一个故事:

10年前,他是一个要饭的孤儿,有一天被几个小偷围打,几个拉板车的老人救了他,还凑了60元钱给他,让他学好……后来他在澡堂学会了修脚,再后来去了一家美容院……他一直在店外免费给老人修脚,他相信一直修下去,一定会修到那几个拉板车的爷爷的脚。

⑪第二天,老王做了一件让许多人都吃惊的事。

第三天,老王再去那澡堂泡澡时,熟人们围着他笑闹起来,问他太阳为啥从西边出来了?

他啥也不说,一时也难说清楚。

⑫原来,老王为灾区捐了3000元钱,被列在社区红榜上了。

10年前,他只是和几个脚力老友一起帮了一个孩子,这孩子从此就做好人来报答好人。

看来,做人处事,老把人往坏处想就不如把事往好处做,好人好事好世道都是有因有果的。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中“老王”和“小伙子”在告别时都“笑”了,请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两个“笑”的含义。

(1)老王的笑:

(2)小伙的笑:

3.结合作品,分析小伙子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

4.文中说:

“做人处事,老把人往坏处想就不如把事往好处做,好人好事好世道都是有因有果的。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1.老王遇上了免费修脚的小伙,发现他是10年前救助过的孩子。

小伙的善良唤醒了老王冷漠多年的心。

2.

(1)老王的笑:

猜到小伙意图,对小伙有嘲讽之意。

(2)小伙的笑:

对老王猜疑不放在心上,表现小伙的坦然。

3.知恩图报、真挚、善良。

4.示例:

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要相信好人有好报,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就好比我们天天打扫校园卫生,我们为学校做劳动,学校也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5.

摆渡老人

李文忠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

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

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________地向船上跃去。

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________的样子大笑。

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

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

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

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

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

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

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______地向学校走去。

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

我和他攀谈起来。

我问他:

“你今天怎么这么早?

”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

“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

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

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

”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

“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

”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紧,猛地问道:

“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

”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

“干啥?

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

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谈话间,船已到岸。

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

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

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

于是老人______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

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

“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选择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横线处。

不紧不慢手忙脚乱饱受风霜争先恐后

2.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

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而______,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3.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4.第⑤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中提到我当时“鼻子有些酸酸的”,为什么?

5.作者写到第⑧自然段就可以结尾了,为什么又多写了第⑨自然段?

是否有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6.“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

示例:

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

(1)

(2)

(3)

1.争先恐后手忙脚乱不紧不慢饱受风霜

2.恶作剧(或淘气)手忙脚乱河面结冰年老体弱

3.因为老人失去儿子深感痛苦,于是把他的爱转移到“我们”身上,每天为“我们”摆渡,接“我们”上下学,仿佛为他儿子做的一样,所以“心里好受些”。

4.一来为老人的遭遇感到伤心,二来为以前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愧疚。

5.不会感到画蛇添足。

因为文章的最后是作者的真实感受,有了这句更加让我们体会到“我”对老人的思念以及老人对“我”的深远影响。

6.示例:

(1)父母把子女摆渡到成人的世界。

(2)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

(3)医生把患者摆渡到健康的乐园。

(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