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6320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微专题21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

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城市化

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

b

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形成及解决措施

2.城市化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b

3.城市化特点

(1)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

(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b

b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d

5.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c

6.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b

城市区位

7.城市区位分析

(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c

b

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1.城市化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具体差异见下表: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时间

早晚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

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原因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市化水平

高低

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了城市化进程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发展出现巨大反差

城市人口比重

大小

大(70%以上)

小(不到40%)

原因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

动力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

问题及原因

问题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②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等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位)场紧张等

城市住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等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等

(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2.城市区位因素

b级方法技巧

城市化进程和特点的分析

①根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

②根据城市面积、范围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

③根据不同区域类型(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判断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④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⑤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加试级方法技巧

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这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因素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着手。

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为动态因素。

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

真题

设问

1.(2017·4月浙江选考)重庆自古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

说出该市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2.(2016·10月浙江选考)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3.(2016·4月浙江选考)我国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主体形态的主要目的是

考向

和规律

1.考向:

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区位。

2.命题规律

题型:

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是本专题重要的考查形式

材料特征:

以某区域或某城市为背景,或以有关城市的统计表格数据为载体,呈现有关城市化或城市区位的信息。

设问特征:

其设问主要是简述有关城镇的区位特点,或分析、判断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区位的条件等。

选项或答案特征:

围绕所给材料,回扣课本知识,总结、分析、判断城市化的特点、差异或城市区位知识。

例题 (2016·全国文综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

(1)~(3)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 

(1)A 

(2)C (3)D

解析 第

(1)题,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升级的需要。

(2)题,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说明这些中小城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就业机会多。

与上海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不是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第(3)题,“质量型”人才,技术水平高,主要从事知识、技术水平高的产业。

读“我国北方某城市空间结构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B.交通C.资源D.政策

2.今后,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方向可能是(  )

A.沿河流B.沿交通干道

C.沿湖泊D.靠近批发市场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例信息可知,图示城市分布于河流交汇处,故反映该城市形成时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河流。

第2题,随着图示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城市空间发展逐渐向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发展。

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

下图为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演变过程。

据此完成3~4题。

3.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经济快速发展B.自然灾害频发

C.城市问题突出D.国家人口政策

4.由图示信息可推测,最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  )

A.停滞增长B.缓慢增长

C.快速增长D.持续下降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读图,该标准值是与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差值,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主要原因可能是国家人口政策,D对;经济快速发展,差距缩小,A错;自然灾害不会导致城市化水平下降,B错;城市问题不会导致城市人口比重下降,C错。

第4题,由图示信息可推测,最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世界城市化水平差距缩小,非常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C对。

截至2016年1月,江苏的城镇化率已提高至66.5%,城镇化率发展速度远高于全国,但省内南北差距大。

下表是“江苏省最新城市等级与数量统计表”。

据此完成5~7题。

城市等级(常住人口)

数量

城市

特大城市(500万人以上)

1

南京

Ⅰ型大城市(300~500万人)

2

苏州、无锡

Ⅱ型大城市(100~300万人)

8

徐州、常州、南通、淮安、扬州、连云港、昆山、江阴

中等城市(50~100万人)

6

盐城、镇江、泰州、宜兴、常熟

小城市(50万人以下)

40

张家港、启东、高邮、仪征、丹阳等

5.目前江苏省城镇化率高于全国10%,主要是(  )

A.人口流动和职业变化比较少B.人口与产业密集,集聚效应好

C.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最早D.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6.据表判断江苏省城市新等级划分(  )

A.城市面积越大,城市等级越高B.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等级越高

C.经济水平越高,城市等级越高D.常住人口越多,城市等级越高

7.江苏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A.南京积分落户制导致城市级别降低

B.城市级别与城市数量不合理

C.北部产业饱和,亟待向南部转移

D.Ⅰ型大城市目前城市用地紧张

答案 5.B 6.D 7.D

解析 第5题,目前江苏省城镇化率高于全国10%,主要是江苏省人口与产业密集,集聚效应好,城市化速度快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化速度快使人口流动和职业变化活跃。

第6题,表中信息显示,不同等级城市的主要差异是常住人口的差异,因此常住人口越多,城市等级越高。

第7题,南京城市等级最高,推行积分落户制,控制人口膨胀,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江苏省城市级别结构与城市数量合理,即小城市数量比大中城市多;南部产业饱和,亟待向北部转移;Ⅰ型大城市为苏州和无锡,都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工业城市,由于城市的迅速扩张,目前城市用地紧张。

(2016·浙江杭州适应性考试)下图中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河流、地形、气候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

读图,完成8~9题。

8.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  )

A.AB.BC.CD.D

9.下列各点中,与亚马孙平原地区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  )

A.AB.BC.CD.D

答案 8.B 9.C

解析 第8题,从图中可看出,B具备地形、气候、河流三方面的优势,最易形成城市。

A只具备河流优势,C具备河流、地形优势,D具备气候优势。

第9题,亚马孙平原地形平坦,河流流经,但气候过于湿热,不利于城市的形成。

与C较吻合。

10.(2016·杭州余杭区期末)垂直农业也叫垂直农耕,是科学家为了研究未来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人口压力及资源匮乏问题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垂直农业是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对地点、气温、湿度、土壤成分等作物生长所需基本要素进行自由选择,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

垂直农业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善日益下降的生态环境质量

B.解决城市的热岛效应

C.耕地资源的减少

D.劳动力数量增加

答案 C

解析 随着区域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大量的耕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耕地资源大量减少。

为应对人口增加、资源匮乏的压力,垂直农业应运而生。

11.下图中有A、B、C、D四座城市,试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因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方面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因素考虑,________城市的区位具有一定优势,因为它们位于________地区。

(2)从气候因素考虑,____________城市的区位较为有利,因为它们位于_______________。

(3)从河流因素考虑,____________城市沿河而建,其中________城市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________城市位于河口,________城市所在河流通航条件最差。

(4)综上所述,________城市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答案 

(1)B、D 平原

(2)B、C、D 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3)A、C、D C D A

(4)D

解析 读图可知,B、D位于200米等高线以下,是平原地区;A、C在200米等高线以上,是低山丘陵区。

从地形因素考虑,平原最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从北极圈和北回归线的位置可以看出,B、C、D处于中低纬度地带,其中D距海最近。

从气候因素考虑,城市多分布在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沿海地区的气候比内陆地区更为有利。

从河流因素考虑,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了城市的区位。

A、C、D都沿河分布,但区位不同。

A所在河流位于北极圈以北,封冻期长,通航条件最差,C位于两条河流的汇合处,D位于河口处。

综上所述,D城市在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条件上都具有优势,因而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1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三角洲局部区域图

从城市建设成本、用地、供水、农业基础等方面,说明地形因素对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有利影响。

答案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技术难度小;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有利于城市人口集聚;地形开阔,便于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平原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农副产品(言之有理即可)。

28、29加试加练

13.城市化是对人类影响巨大的社会发展过程。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对比中、英两国城市化水平从30%提升到50%的发展阶段过程中的差异。

(2)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目前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我国不少大城市都面临交通拥堵问题。

(3)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给政府提出建议。

答案 

(1)从30%到50%该时间段英国比中国早;发展到50%的历时英国比中国长;发展的速度英国比中国慢。

(2)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或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或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第二、三产业集聚)。

(3)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分散大城市的职能(或疏散中心区的人口);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设(或合理规划道路网);加强管理和疏导。

解析 

(1)读图可知,从时间上来讲,英国城市化比中国早;就发展速度来说,英国发展速度慢,中国发展速度较快。

(2)目前我国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城市占地面积的变化等方面。

(3)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4.(2016·4月浙江选考模拟)读陕北地区图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描述图中城市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 特点:

各城市均沿河而建。

原因:

当地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河流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

河流沿岸地势平坦,适宜城市建设。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城市基本都沿河而建,原因可从河流对城市的影响角度去思考。

读“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所示三个国家城市化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可能带来的主要变化是(  )

A.英国:

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

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

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

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在不同年份的斜率可判断出,不同年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与美国互有高低,A项错。

美国晚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B项错。

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C项对。

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占的比重,D项错。

第2题,2030年与2000年相比,英国城市化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加,A项错。

美国是发达国家,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B项错。

中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C项对。

中国城市化水平超过60%,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D项错。

2015年,我国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如图),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据此完成3~4题。

3.这项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是(  )

A.利于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B.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C.使大城市发展布局更合理

D.可能会产生逆城市化现象

4.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持城乡人口数量的稳定

B.促进我国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

C.限制外国人口向中国大城市迁移

D.限制人口从小城镇向大城市迁移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取消暂住证制度有利于流动人口落户城市,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进而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第4题,取消暂住证制度有利于降低流动人口的生活成本等,从而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非农化率是指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

当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比值(简称NU值)趋近于1.20标准值时,区域就业结构较为合理。

读“1992~2010年我国NU值变化图”,完成5~6题。

5.图中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的时期是(  )

A.1992~1995年B.1995~2003年

C.2003~2006年D.2006~2010年

6.据材料可知(  )

A.1992~2010年NU值呈波动下降趋势

B.1992~1995年非农化率增速减缓

C.1995~2003年城市化水平最高

D.2003~2010年非农化率保持稳定

答案 5.B 6.A

解析 第5题,1995~2003年我国NU值呈下降趋势且降幅较大。

由于非农化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呈上升趋势,而其与城市化水平比值,即NU值呈下降趋势,说明城市化水平也呈上升趋势,且增速较快,故B正确。

第6题,由图可知,1992~2010年,我国NU值呈波动下降趋势,A对;1992~1995年NU值不断增大,而我国城市化水平增速提高,因此非农化率增速加快,B错误;1995~2003年NU值呈下降趋势,说明城市化速度快,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会越来越高,C错;2003~2010年我国NU值变化较小,说明我国非农化率和城市化水平接近同步发展,故D错误。

(2016·4月浙江选考)2004年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同时粮食总产量连年增长。

据此完成第7题。

7.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  )

A.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B.有利于优质耕地保护

C.制约农业劳动力转出D.阻碍商品农业发展

答案 A

解析 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城市发展必然侵占耕地,不利于优质耕地的保护;城市化快速发展,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出,从事农业人口减少,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利于商品农业发展。

(2018届宁波十校9月联考)西北义乌国际商贸集散中心是兰州新区本地失地农民企业家独立开发的项目,也是目前兰州市唯一面向甘肃全省失地农民及返乡农民工、应往届大学生等的创业示范园区。

读“兰州市行政区图”,完成8~9题。

8.兰州新区建立西北义乌国际商贸集散中心的区位优势不包括(  )

A.市场广阔B.原料供应充足

C.交通便利D.土地资源丰富

9.西北义乌国际商贸集散中心的建立,给兰州新区带来的影响描述错误的是(  )

A.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B.加快城市化进程

C.提供就业岗位D.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答案 8.B 9.D

解析 第8题,商贸集散中心主要考虑土地、市场、交通等区位。

读图分析可知,兰州新区所在的甘肃省邻省(区)多,市场广阔,A正确;兰州是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便利,C正确;而且该地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D正确;兰州的生产能力并不是特别强,因此原料供应充足并不是主要的优势条件,B错误。

故答案选B项。

第9题,兰州新区的形成与商贸集散中心的建立是一个由第一产业提升为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又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过程,这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扩大经济总量,A正确,D错误;能够加快城市化进程,B正确;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C正确;故答案选D。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据此完成10~12题。

10.下列不适宜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城市是(  )

A.敦煌B.成都C.广州D.深圳

11.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

A.缓解热岛效应B.减轻城市内涝

C.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D.提供工业用水

12.暴雨过后,公园中的荷花池最主要功能是(  )

A.调节小气候B.保护生物多样性

C.美化城市环境D.增加下渗量

答案 10.A 11.D 12.D

解析 第10题,图示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多数环节均发生在地表,敦煌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若采取图示雨水收集系统会存在两个方面问题:

一是雨水供给严重不足,二是该系统会导致大量水资源蒸发流失,所以不适合建设图示系统,A选项符合题意。

第11题,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将大大增加城市的水域面积,从而降低市中心的温度,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市中心集水区域的增加,当暴雨来临时,可以有效调节地表径流量,减轻城市内涝;城市水体数量的增加,城市水体流动性增加,可以大大提高城市水体的自净能力,分解更多的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

选D项。

第12题,荷花池是图示雨水的最终汇集地,该池塘面积广阔,是城市中心典型的湿地系统,调节局地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观赏景观均是该荷花池的附带功能,但是荷花池作为图示雨水收集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此环节的核心功能是增加下渗量,补充城市地下水。

城市建筑、交通设施导致雨水很难补给地下水,给城市发展带来安全隐患,及时利用雨水回灌地下水符合大自然的水循环规律,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所以本题荷花池的最主要功能为增加下渗量,故选择D项。

13.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纳瑟姆曲线表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体上都经历了类似正弦波曲线上升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拐点:

当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这个国家尚处于农业社会;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这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到超过70%之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势头再次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这时,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后工业社会。

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时间

1月

2月

7月

10月

全年

平均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

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答案 

(1)加速发展阶段。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

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

原因:

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

措施:

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