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6511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宁津实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72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2、我国自2015年1月1日起,对地级及以上城市执行空气质量监测新标准,监测数据包括可吸入颗粒(PM10)、细微粒物(PM2.5)、SO2、NO2、O3和CO等6项指标.某同学对SO2、NO2、O3和CO四种物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O3属于单质

B.SO2、NO2和CO都属于氧化物

C.SO2、NO2中都含有氧分子

D.SO2、NO2、O3和CO中都含有氧元素

3、苏州的“碧螺春”享誉全国.“碧螺春”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

23

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4、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在空气中却不能,说明它们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C.变瘪的兵乓球放人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5、下列有关燃烧的主要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中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的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C.水分解可以得到氢气,因此水是廉价且清洁的能源物质

D.水的软化是将海水变成可饮用的淡水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

③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④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选择填充题(题型注释)

8、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

B.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C.“禽流感”传播途径的调查

D.新型材料的研制

9、以下物质的自我表白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钾:

“我是常见金属中最活泼的。

B.氧气:

“我能供应呼吸和支持燃烧。

C.氢气:

“我是常见气体中密度最小的。

D.一氧化碳:

“我有剧毒,小心呼吸中毒。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闻药品的气味

C.取用固体药品

D.放置洗涤后的试管

11、下列各项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A

B.B

C.C

D.D

12、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

13、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氯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C.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45g

14、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②2NH3③SO2④2CuO⑤Mg2+⑥2OH﹣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4Fe+3O2

2Fe2O3

B.2KClO3===2KCl+3O2↑

C.4P+5O2―→2P2O5

D.2C2H2+5O2

4CO2+2H2O

16、“气体烙铁”足一种以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300℃,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2X+13O2

8CO2+10H2O。

燃料X的化学式为()

A.C3H8

B.C4H10

C.CH3OH

D.C2H5OH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题型注释)

17、为测定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钠(Na2CO3)固体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2g该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碳酸钠完全反应。

反应过程中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和药品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记录如下(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t4

t5

烧杯和药

品质量/g

210.0

206.7

205.9

205.6

205.6

205.6

 

(1)求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请计算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精确到0.1%)

(3)假如称量准确,通过计算得到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比实际数值偏小,分析其原因?

 

评卷人

得分

四、信息分析题(题型注释)

18、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2)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_____

(3)n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

(5)3个碳酸钠分子___________

19、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氟、锌、硒、碘等,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

图提供了几种微量元素的相关信息,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微量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种。

(2)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3)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

(4)请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①空气 ②氧气 ③氧化钙 ④二氧化硫   ⑤自来水 ⑥水蒸气 ⑦氢氧化钠 ⑧氮气    ⑨液氧 ⑩高锰酸钾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

20、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试用你掌握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会造成水污染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图甲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验过程中a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检验b管内气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某同学制作了图乙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

21、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运用此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3O2

2CO2+2H2O,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则X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2)图所示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圆球代表不同原子),根据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写出或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_________________;

(4)____C3H8+____O2

____CO2+____H2O

(5)____FeS2+____O2

____Fe2O3+____SO2

23、如图是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适用于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的操作要领可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一贴”指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其后果是___________。

(4)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在烧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

(5)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化学晚会上,小林同学表演了一个化学小魔术“空瓶生烟”(如图J3-7所示):

A瓶中充满了氯化氢气体,B瓶中充满了氨气,抽出毛玻璃片,瓶中便充满了浓浓的白烟。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现象说明了分子的哪个性质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氮原子,用“

”表示氯原子,上述反应过程的微观模拟图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性质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分析以上微观模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③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

(3)如果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C

6、B

7、D

8、D

9、C

10、D

11、C

12、D

13、B

14、C

15、D

16、B

17、

(1)解:

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10.0g-205.6g=4.4g。

(2)解:

设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x                  4.4g

 x=10.6g

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88.3%。

答:

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3)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18、 P2O5  

 nSO42-  H2O  3Na2CO3

19、 3 26 阴  ⑤ ③④⑥⑦⑩ ②⑧⑨ ③④

20、 AD  水

氢气+氧气 H2  带火星的木条   吸附

21、 C2H4  2.4   

22、 4P+5O2

2P2O5 2H2O2

2H2O+O2↑ 2KMnO4

K2MnO4+MnO2+O2↑ 1    5     3     4  4      11      2    8

23、 不溶性的固体和液体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使过滤的速率变慢 滤液浑浊 内壁 防止滤液迸溅 引流 承接滤液的烧杯中含有杂质 滤纸破损 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4、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NH3+ HCl===== NH4Cl 不同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氢原子、氮原子和氯原子 反应物为气体,生成物为固体,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变小,瓶子变瘪

【解析】

1、试题分析:

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的生成物的质量。

考点:

催化剂

2、试题分析:

A、O3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正确,B、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元素的化合物,故SO2、NO2和CO都属于氧化物,正确,C、分子由原子构成,故SO2、NO2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而不是氧分子,错误,D、物质由元素组成,故SO2、NO2、O3和CO中都含有氧元素,正确,故选C

考点:

单质、化合物的概念,物质的宏观组成及微观构成

3、解:

A.由单宁酸的化学式C76H52O46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由单宁酸的化学式C76H52O46可知,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根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

(16×46)≠57:

23,故错误;

D.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

(1×52):

(16×46)=912:

52:

736,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故选C.

4、试题分析:

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在空气中却不能,说明燃烧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而不是说明它们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它们都是氧分子,化学性质相同,错误,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正确,C、变瘪的兵乓球放人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在受热增大,导致体积变大,错误,D、分子是否运动,与物质的状态无关,不管物质处于什么状态,分子都在运动,故降温使水结成冰,水分子仍然在运动,错误,故选B

考点:

分子的基本性质

5、试题分析:

物质燃烧的现象一定要注意分清空气中还是在氧气中,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正确,B、红磷中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故选C

考点:

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

6、试题分析: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错误,B、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正确,C、水分解可以得到氢气,当需要的条件是通电,造价高,因此水不是廉价且清洁的能源物质,错误,D、水的软化只是将海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除去,并不能变成可饮用的淡水,错误,故选B

考点:

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污染来源,硬水与软水

7、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①说法错误;

②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②说法错误;

③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镁原子与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③说法正确;④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一般以整体形式参加反应,有的反应中是可以分开的,例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反应,故④说法正确.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知道原子的构成,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8、试题分析:

化学是从分子与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A“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属于物理学研究范围;B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围;C“禽流感”传播途径的调查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D新型材料的研制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故选择D

考点:

化学研究的范围

9、分析:

从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答:

A、金属的活泼性是通过金属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误;

B、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体现氧气的氧化性和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

C、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

D、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严重时死亡,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都是物理性质。

10、A、酒精灯的使用,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酒精是危险品,如果酒精从酒精灯里流出来,就会造成失火,A操作错误;B、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应用招气入鼻法),B操作错误;C、取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C操作错误;D、洗净的试管要放到试管架上晾干备用,D操作正确。

故选D。

11、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表示化合物的示意图中只能含有一种分子,且该分子应由不同原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

A、该图所示的四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并且每个分子都是由两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故A正确;B、该图所示的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但每个分子却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故B不正确;C、该图所示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故C不正确;D、该图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所图示物质为混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12、试题分析:

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判断.

解:

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质子数为94,又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其中子数为239﹣94=145,故A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核外电子数为94,故B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质子数为94,故C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核电荷数为94,故D错误.

故选:

D.

13、试题分析:

由氯元素的名称可知氯元素属非金属元素,A错误;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B正确;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C错误;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D错误。

故选B。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4、①2H表示2个氢原子;②2NH3表示2个氨分子;③SO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④2CuO表示氧化铜分子的个数为2个;⑤Mg2+表示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⑥2OHˉ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⑦H2O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故A错误;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故B错误;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故C正确;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④,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5、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

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的标注是否正确。

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B、该化学方程式条件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条件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16、试题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反应前O:

26,反应后,C:

8,O:

26,H:

20,X前有化学计量数2,故X的化学式为C4H10。

故选B。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7、试题分析:

过程中产生气体会使得测定的质量减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减少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10.0-205.6=4.4克,

设碳酸钠的质量是x,

则: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44

X               4.4克

列比例式得:

106:

x=44:

4.4克求得x=10.6克所以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6克/12×100%≈88.3%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物质的质量分数

18、分析:

(1)从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2)从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3)从硫酸根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

(4)从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5)从碳酸钠的书写以及微观表示进行分析。

解答: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故填:

(2)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在符号

(3)n个硫酸根离子:

n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

(5)3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19、分析:

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别进行分析;

(2)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

(3)从硒原子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进行分析;

(4)从混合物、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答:

(1)铁和锌属于金属元素,碘、氟、硒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有

种非金属元素;

(2)铁是

号元素,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3)硒原子最外层有六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4)混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的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综上所述,答案为:

(1).3   

(2).26   (3).阴    (4).⑤;③④⑥⑦⑩;②⑧⑨;③④。

20、

(1)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均会造成水体污染;

(2)电解水实验的负极(a管)产生氢气,正极(b管)产生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木条复燃,说明产生的是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氢气+氧气;(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因此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杂质等;

点睛:

电解水实验生成气体口诀“正氧助燃负氢然,氧一氢二”,即正极产生的是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作用,负极产生的是氢气,能燃烧,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

2。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