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6608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x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2017年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

必在答题卡上正确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2.各题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答题位置作答。

3.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16分)

1、(13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题。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冷落母语的情形。

()是汉语的人文性还是工具性,在目前的社会生活里都没有受到应有的()。

可能我们习焉不察,可能我们顾此失彼,()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汉语曾经的魅力正在逐渐()。

①我们相信,越是在开放、发展的大语境下,母语的天空越是自由开阔。

②新八段文体的质木无文、套话连篇,部分网络语言的粗俗失范等等,都在提醒人们要关爱母语。

③由此我们郑重呼吁:

要关爱、重视母语,要学好用好我们的母语。

④我们不一定赞同一些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主张,但我们同样不赞同对汉语的冷落、冲击、践踏。

⑤在社会层面,提倡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在管理层面,有关方面应该将汉语能力列为一种评价制度,实

事求是,规范要求;在文字使用

频繁的一些行

业,比如新闻、司法、经济、教育等领域,提倡规范使用汉语。

1.上文括号内依次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无论关心虽然消亡

B.不管关怀可是消失

C.不管关注尽管消散

D.无论关切但消退

2.上文带序号的句子,排序

正确一项是()(2分)

A.②③⑤①④B.②④③⑤①

C.①②④⑤③D.③⑤④②①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我一直坚持读书,想借此唤起弟妹对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句中的破折号起到补充说明

的作用。

B.“是金陵人,客此”的“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客居”的意思。

C.“全石以为底”是介宾短语宾语前置,可译为“(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

D.“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全队的名声,而是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这是一个表达正确的复句。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表达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文章通过“我”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一本书,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行,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战争,“手足”代兄弟,“桃李”代学生,“鸿雁”代书信。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一项是()(3分)

A.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和看到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

B.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C.网速能否真正的提升,关键在于网络运营商是否有提高优质服务的意识。

D.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2、(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人类的腿毛

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古达特说, 人类是在地球的最后两次冰河期之间开始褪毛的。

在地球气温全面上升之后, 人类祖先就向北迁徙, 同时为了两性喜好的选择, 开始失去了覆盖在身上的毛。

而在冰河期再次到来之后, 人类只好再度南迁。

然而借以阻挡太阳灼晒的毛的失去却使他们面监着新的生存难题。

于是, 各地的人就逐渐演化出至少四种肤色的人种。

因此, 查尔斯认为, 地球上所有人种的共同祖先, 必然是在可免受热带烈日灼晒之苦的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

在南迁之后, 因环境的不同, 才逐渐出现了不同的肤色。

然而另外两种较为普遍的起源说

与他的理论却大相径庭。

一种认为, 人类是分别在世界各地各自演化出来的; 另一种认为, 人类最早起源于非洲, 然后迁徙到世界各地。

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 他们则认为无非是为了能在热带的烈日下凉快一些。

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一种说法是, 人类生活在热带时, 毛皮不利流汗散热, 这就需要大面积光滑无毛的皮肤。

因此人类的毛大约是200万年前, 由森林往平原移居时逐渐褪尽的。

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查尔斯·古达特认为, 人类出现不同肤色, 是在不同生活环境中阻挡太阳的灼晒而产生的结果。

 

B.另外两种较普遍的起源说与查尔斯·古达特的理论大相径庭的分歧点在于:

 人类不同的人种是否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C.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所认为的人类褪毛时所处的环境与查尔斯的看法相一致。

D.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说法与其他人类起源理论有所不同。

第Ⅱ卷(共104分)

3、(22分)

7.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6分,每空0.5分)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2)白居易《醉歌》有“黄鸡催晓丑时鸣”“镜里朱颜看已失”的诗句,苏轼在《浣溪沙》中反用其意的诗句是:

(3),,风雨不动安如山!

(4)在《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吟诵中华古诗词,领略田园风情。

吟陆游《游山西村》,我们可以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明媚风光;诵孟浩然《过故人庄》,我们可以领略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山野村舍幽静景致。

(6)《答谢中书书》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

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3)题。

(5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qí(),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xiāo()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xī()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luò()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分)

①皂荚树()②桑椹()③轻捷()④直窜()

(2)给文中拼音写出汉字。

(2分)

①菜qí()②云xiāo()③xī()蟀④缠luò()

(3)仿照划线句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续写一段话。

(1分)

9.名著导读。

(4分)

《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        )的作品。

它记叙了贝多芬、(           )、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2分)

(2)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2分)

10.综合性学习。

(7分)

(32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光明中学准备开展一次以“走进传统文化,传承‘仁’之美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按要求完成任务。

  【解读“仁”字】

 

(1)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我们可以通过“形”来推知“义”。

请你根据下面的文

    字和右面的图片,推测“仁”字的本义。

(1分)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

“仁,亲也,从人,从二。

”“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

    “仁”字的本义是:

  【积累“仁”词】

 

(2)你要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成语之星”大赛,需要积累一些含“仁”字的成语,请你写出2个。

(2分)

成语:

、。

  【探究“仁”德】

(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说说“仁”的美德体现在哪些方面?

(2分)

    材料一:

重庆市荣昌县村妇龙再平细心照顾瘫痪养母9年,为母亲洗尿布,喂饭。

为了照顾老人的饮食,她精心烹制一道道家常菜;为了照顾老人的口味,她9年不沾辣味。

被评为街道“孝道之星”,获得了“重庆好人”的候选资格。

    材料二:

家住重庆市渝中区新华路的陈冠华老人,无儿无女,孑然一身。

解放碑交巡警大队的巡警们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便开始了持续4年的悉心照料。

每晚“煲电话粥”,医院探望,送饭送奶……这份情谊温暖了陈婆婆的生活,直至陈婆婆去世。

    材料三:

1969年袁隆平种植的杂交水稻试验田,正接受有关专家的验收。

由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还处在开始阶段,试验田的产量还不理想。

一位植物遗传学老教授用拐杖指着试验田不屑地说:

“水稻是自花传粉,杂交无优势。

袁隆平搞杂交水稻试验,是对植物遗传学的无知。

”袁隆平矢志不移,杂交水稻试验终于成功。

后来,这位老教授因事来到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仍热情地接待了他,并真诚地对他说: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您都是我的老师。

 【彰显“仁”德】

(4)根据上面第(3)题材料二的内容,请你拟发一条微博(微博:

指发在互联网上的短小的文章、图片),表达对解放碑交巡警的赞美之情。

(要求:

用一种修辞手法,30字左右。

)(2分)

 

四、

(一)、(10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5小题。

一诺千金

奏文君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

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

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里很穷。

他母亲几乎每年都给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

她留给大家的印象不外乎两种:

一种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

我不知道怎么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有来上学。

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

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地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我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

他的脸上淌着汗,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

“看我变戏法!

”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松开,手心里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件大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他反复说:

“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

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到北站下的昌桥帮菜家推车。

到了第五天的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本想略睡一会儿,没想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

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这是我和那个男生惟一的一次交往,但是它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的。

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

据说那个男生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忘记了我们相处的那一段,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

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

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见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

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

又来了一辆车,从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

伞下的少年一下子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

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

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

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

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

因为一个并不怎么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选文有改动)

11.在“借钱男生”、“两少年”以及“我的女友”中,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人物简要概括其特点。

(1分)

12.作者写两少年雨中赴约的目的是什么?

从全文看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分)

目的:

写作手法:

13.“据说那个男生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据说”说明,“果然”说明(2分)

14.作者一再强调“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大雨使得“天地间白茫茫的”,但最后一段却又说“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这矛盾吗?

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分)

15.假如你是文中“我”的女友,看到此文后,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请描写出来。

(2分)

(2)(8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19小题。

不动笔墨不读书

①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

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

古今中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

不动笔墨不读书。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

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③“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按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

其他关于读书的书,古的如《读书止观录》,近的如《书香信》、《耕堂读书记》——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出的累累硕果。

④“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

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对后人阅读原著有莫大的帮助。

他在读《水浒传》时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而独到,为我们鉴赏《水浒传》打开了一扇天窗。

那些绛色的批文虽隐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

还有朱熹批注的《大学》、《诗经》,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无不给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财富,成为了我们精神的食粮,智慧的营养。

⑤然而,“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

它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

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品精髓,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修养,增长才干。

⑥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建造自己学业大厦的良方,它能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书中的真谛,让书香飘得更远。

                 (选文有删改)

16.选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分)

 

17.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证的?

(3分)

18.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2分)

19.读书“动

笔墨”需要注意哪两方面的问题?

(2分)

 

(3)(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20—23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②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③。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④,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

壁赋》)

【注释】①既望:

农历十六日。

  ②属:

致意,引申为劝酒。

  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

  ④冯(píng)虚御风:

在天空中驾风遨游。

冯虚,凭空、凌空。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或短语。

(2分)

①念无与为者()②遂至承天寺()③水波不兴( ) ④遗世独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2.甲段中“闲人”指不贪恋名利而能从容流连美景的人。

请结合乙文的内容说说“闲人”在夜游赤壁中是怎样体现的。

(2分)

                                    

23.下列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闲人如吾两人者”和“羽化而登仙”透露出作者悲观消极、企图逃避的情绪。

B.乙段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相类似。

C.张怀民与苏轼一样,都是投身自然、不争名利之人,这从“怀民亦未寝”可以看出。

D.甲、乙两段中都写到月光的皎洁,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追求。

(四)(4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24—25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4.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5.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2分)

5、(50分)26.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著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他的短文《爱你现在的时光》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表述:

“如果你真的过好了每一天,明天就会不错;如果我们的生活非常功利的话,反而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你越拥有一个完满的过程,你越有可能拥有一个完满的结局。

  请以“过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②书写工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④不得抄袭或套作;⑤不少于600字。

(2)相约是心灵的期盼,相约是心灵的沟通。

与自然相约,你会领略山野的美景;与亲人相约,你会感受人间的真情;与诚实、友善相约,你会感悟人生的真谛……

请以“与_________相约”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

整;②

写出真情实感;③书写工整;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⑤不得抄袭或套作;⑥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