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6837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docx

采样事故应急预案讲解

事故应急预案

正水----------

二零一六年九月

一、编制目的

为了积极应对危险化学品可能发生的危害事件,有序地组织开展抢救工作,

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时控制事故扩大,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仅适用于正水采样员工,------

三、指导思想

采样现场与采样室存有各种化学试剂,包括易燃的、有毒的、有腐蚀性的

或是易爆炸的化学试剂。

采样过程中容易发生如失火、爆炸、烧伤和中毒等事

故。

为确保采样人员的安全,本预案应将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详细分述以供员工学习。

四、应急设备与工具

1、消防设备:

室内消火栓,灭火器;

2、个体防护设备:

防酸手套,防毒面具;

3、照明设备:

应急灯/手电筒;

4、急救设备:

急救箱;

5、通讯联络设备:

固定电话,调度电话,移动电话

五、通讯联络方式

------------

2

六、应急措施于现场处置方案

1、火灾、爆炸事故

1.1危险性分析

钢瓶间存放氢气钢瓶,乙炔气瓶,原子吸收分析室管路气体、其他分析室管路气体,气体泄露遇到明火或者静电可造成着火爆炸事故;

取样现场的管线、储罐出现泄漏遇到明火或者静电可造成着火爆炸事故;

药品库房存放溶剂油,油品分析岗位的油品、成品分析、仪器分析的油品,受到静电等因素影响会引起着火事故;

1.2事故发生区域:

事故易发生在钢瓶间,药品库,分析室、采样间、样品间、采样现场、库房。

1.3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

氢气、乙炔气、及其他可燃气泄露容易造成着火爆炸事故,药品库房和样品间的可燃液体会造成着火事故、岗位油品着火事故。

1.4应急处置程序

发现火灾事故发生后,采样人员立即采取应急处置并向班长报告,班长迅速向西太公司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汇报,救援指挥部宣布启动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1.5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若火势很大无法直接灭火时应选择紧急避难,撤出受火灾或有害气体威胁人员,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有组织、有秩序地沿着避灾路线撤离到安全地区,切忌惊慌失措,跑错方向。

(2)班长获知事故发生后,应快速通知西太现场救援小组成员和医疗救护小组人员赶往事故地点开展工作,查明事故原因和灾情,为指挥部制定抢救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组织现场救援人员抢救受伤人员。

灭火时如果存在爆炸危险,应立即将伤员和现场救援队员转移到安全地区,然后采取措施,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3)电器着火,立即切断电源,防止事故扩大,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但不能使用冷却水。

当火势无法控制,有扩大的可能时,对可能引发事故扩大的危险和重要物资转移至安全地带。

同时,班长下达人员疏散指令,现场应急小组成员根据应急分工组织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并确认疏散人数。

3

(4)被救出的受伤人员,要就地进行检查,区别休克、轻伤和重伤,根据不同的伤情进行相应的抢救。

对神志丧失、呼吸停止的伤员,应该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时和最大限度地抢救患者的生命。

对烧伤的人员,按烧伤作相应的处理,然后转送医院;实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也应该尽量保持烧伤部位的清洁和皮肤完整。

1.3报警电话及上级联系部门

生产调度:

-----

火警:

-------

救护:

-------

2、环境污染事故

2.1危险性分析

药品库房存放酸碱、氧化剂等化学品,一旦发生泄漏,就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2.2事故发生区域:

药品库房、采样间、样品间、采样现场。

2.3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

化学药品泄露或非正当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

2.4应急处置程序

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采样人员立即采取应急处置并向班长报告,班长迅速向西太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汇报,救援指挥部宣布启动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2.5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采样现场发生事故汇报之后直接撤离现场,采样间发生事故则如下处理:

(1)采样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打开门窗加强通风,尝试清理外溢试剂;

(2)安排抢险人员用抹布堵住地漏,防止雨排污染。

(3)安排抢险人员拉警戒线,围住事故区域。

(4)以上处理完毕后,其它抢险人员持续用分散的水或低浓试剂对泄漏点及附近进行喷淋,以稀释中和泄漏液体,保护抢险人员的安全。

(5)严重泄漏则通知西太调度联系气防站和排水站做相应处理。

2.6报警电话及上级联系部门

生产调度:

-------

火警:

-------

救护:

120

4

3、有毒有害气体伤害事故

3.1危险性分析

采样现场管线、储罐泄漏,采样间、样品间的样品室内泄露蒸发,容易达到有害浓度。

人吸入风险:

腐蚀眼睛、皮肤、呼吸道,使人流泪。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急性中毒。

3.2事故发生区域:

样品间、采样间、采样现场。

3.3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

硫化氢、笨蒸汽,会对人造成伤害,属有毒有害介质。

3.4应急处置程序

中毒事故发生后,采样人员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并向班长报告,班长迅速向西太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汇报,救援指挥部宣布启动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5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

如有人员出现中毒症状时,采样人员立即大声向附近人员呼救,并将受伤者移至

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带,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及顺畅,检查判断中毒者的中毒情况。

(2)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受伤人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

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

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3)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步骤为:

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接压。

(4)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按压吹气1min后,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s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

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复苏法抢救。

人工呼

坚持心肺

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

在医

5

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3.6报警电话及上级联系部门

生产调度:

-------

4、灼烫事故

4.1危险性分析

火警:

---------

救护:

120

具有腐蚀性的样品,在取样、移动、摆放、倾倒等操作过程中会造成灼烫事故的发生。

4.2事故发生区域:

采样现场、采样间、样品间、库房。

4.3事故危害程度

灼烫伤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轻者损伤皮肤、现肿胀、水泡、疼痛;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呼吸道也可烧伤,烧伤引起的剧痛和皮肤渗出等因素导致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4.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直接原因:

操作中未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

4.5应急处置程序

灼烫事故发生后,采样人员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并向班长报告,班长了解情况后采取相应措施,若事故较大则向西太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汇报,争取支援。

4.6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当采样人员自己发生灼烫事故后,迅速脱离危险区域立即冷疗,面积较小的烫伤可用大量冷水冲洗至少30分钟,保护好烧伤创面,尽量避免污染;面积较大或程度较深的烫伤则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应以干净的纱布敷盖患部简单包扎,尽快转送医院或拨打120。

若发现他人发生灼烫事故,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按照以上方法处理。

(2)火焰烧伤:

衣服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以水浇,或用湿衣被等物扑盖灭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避免头面部和呼吸道灼伤。

(3)高温液体烫伤:

应立即将被热液浸湿的衣服脱去,如果与皮肤发生粘连,不得强行

6

脱烫伤人员的衣物,以免扩大创面损伤面积。

(4)物料烫伤:

高温物料烫伤时,应立即清除身体部位附着的物料,必要时脱去衣物,然后冷水冲洗,如贴身衣服与伤口粘在一起时,切勿强行撕脱,以免使伤口加重,可用剪刀先剪开,然后慢慢将衣服脱去。

(5)气道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应于现场即开始,保持呼吸通畅,解除气道梗阻,不能等待诊断明确后再进行;伴有面、颈部烧伤的患者,在救治时要防止再损伤。

(6)对烫伤严重者应禁止大量饮水,以防休克;口渴严重时可饮盐水,以减少皮肤渗出,有利于预防休克。

4.3报警电话及上级联系部门

生产调度:

-------

5、物体打击事故

5.1危险性分析

火警:

---------

救护:

120

采样人员去现场取样不按要求佩戴安全帽,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5.2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

采样现场的各装置区域。

5.3事故危害程度:

物体打击事故可导致人员轻伤、重伤,甚至死亡事故。

5.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直接原因:

习惯性违章,不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

5.5应急处置程序

物体打击事故发生后,采样人员立即采取应急处置并向班长报告,班长了解情况后采取相应措施,若事故较大则向西太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汇报,争取支援。

5.6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当采样人员自己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脱离危险区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急救并拨打急救电话。

若发现他人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则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按照以上方法处理。

(2)对于较浅的伤口,可用干净衣物或纱布包扎止血,动脉创伤出血,还应在出血位置

7

的上方动脉搏动处用手指压迫或用止血胶管(或布带)在伤口近心端进行绑扎。

(3)较深创伤大出血,在现场做好应急止血加压包扎后,应立即准备救护车,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在止血的同时,还应密切注视伤员的神志、脉搏、呼吸等体征情况。

(4)对怀疑或确认有骨折的人员应询问其自我感觉情况及疼痛部位,对于昏迷者要注意观察其体位有无改变,切勿随意搬动伤员,应先在骨折部位用木板条或竹板片于骨折位置的上、下关节处作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或送至医务室接受救治。

如有骨折断端外露在皮肤外的,用干净的砂布复盖好伤口,固定好骨折上下关节部位,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

(5)对于怀疑有脊椎骨折的伤员搬运时应用夹板或硬纸皮垫在伤员的身下,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如伤员不在危险区域,暂无生命危险的,最好待医务急救人员进行搬运。

(6)如怀疑有颅脑损伤的,首先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气道阻塞;对烦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约束,以防止伤及开放伤口,积极组织送往医院救治。

(7)如受伤人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

步骤为:

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接压;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6.3报警电话及上级联系部门

生产调度:

-------

六、触电事故

6.1危险性分析

火警:

---------

救护:

120

在仪器开关过程中,操作者手上有水致使电器漏电。

其他金属用具触碰墙壁、操作台的插座孔。

仪器故障导致带电。

职工违章手机充电。

6.2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

8

采样间

6.3事故危害程度:

触电事故会造成痉挛、疼痛、昏迷、皮肤伤害、破坏人的心脏、肺部、圣经系统,死亡。

6.1应急处置程序

触电事故发生后,采样人员立即采取应急处置并向班长报告,班长迅速向西太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汇报,救援指挥部宣布启动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6.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现场人员应当机立断脱离电源,尽可能的立即切断电源,亦可用现场得到的绝缘材料等器材使触电人员脱离带电体;

(2)将伤员立即脱离危险地方,组织人员进行抢救;

(3)若发现触电者呼吸或呼吸心跳均停止,则将伤员仰卧在平地上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同时进行体外心脏按压;

(4)立即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并将伤员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5)维护现场秩序,严密保护事故现场。

6.3报警电话及上级联系部门

生产调度:

-------

火警:

---------

救护:

120

七、事故响应

(一)最初响应:

1、发现事故或征兆报警

(1)所有员工都应熟悉报警方法,并及时报警如:

报警电话,信号等。

(2)报警的内容应包括:

事故详细地点,现场人员情况,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事故现状和其他相关情况。

(3)应保证每个环节的信息都能畅通。

9

2、接报

(1)问清报警人姓名,联系电话

(2)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事故原因,事故性质,危害程度,范围等(3)详细作好记录

(4)通知、组织救援队伍

(5)向上级报告

(二)现场响应:

一旦事故发生,各应急小组立即赶赴现场,各负其责,立即开始应急救援

行动。

应急副指挥到达现场后与临时指挥交接,指挥与控制各应急小组。

消防救护组到达事故现场后,应佩带好防毒面具,两人一组行动,迅速查

明现场有无受伤、中毒人员,并以最快速度使中毒人员脱离现场,根据症状,

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人工呼吸、输氧急救,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治安保卫组到达事故现场后,按现场指挥的命令,在指定地点设岗和进行

巡逻检查、疏散人员,清点人员到指定位置集中。

将来到集合点的人员、各班组报现场指挥,等待现场指挥下达再次搜寻和营救命令。

抢险抢修组到达现场后,要根据现场指挥下达的抢修指示,迅速进行抢险抢修,根据情况佩带好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品,以防事故扩大。

八、常用毒物急救方法

(1)氨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10

3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呼

吸困难,给输氧。

若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

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车间卫生标准(mg/m):

30

防护措施: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

的卫生习惯。

(2)硫化氢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

源,则不允许熄火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

11

3

3

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

车间卫生标准(mg/m):

10

防护措施: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及时换洗工

作服。

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3)一氧化碳及煤气

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呼吸困难,给输

氧。

若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车间卫生标准(mg/m):

30

防护措施: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护手套。

12

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4)二氧化硫:

侵入途径:

由呼吸道吸入。

主要症状:

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结膜炎、流泪、流涕、咽干、疼痛;重度中毒能产生喉哑、胸痛、吞咽困难、喉头水肿以至窒息死亡。

救护方式: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呼吸困难,给输

氧。

若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立即就医;服碳酸氢钠或乳酸钠治疗酸中毒;

眼受刺激时救护:

用2%苏打水冲洗。

(5)氮的氧化物(NO、NO2):

侵入途径:

由呼吸道吸入。

主要症状:

通过呼吸道对深部呼吸器官起损害作用,可能发生各种程度的支气

管炎、肺炎和肺气肿,严重者可致肺坏疽。

由于损害神经系统,吸入高浓度时迅速窒息死亡。

救护: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立即送医院处理。

(6)酸灼伤: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5%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中和,然后用净水冲洗。

(7)碱灼伤:

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洗涤中和,然后再用净水冲洗,亦可用

13

2%硼酸水湿敷。

(8)高温水烫伤

用纱布蘸生理盐水,轻轻贴于创面上,用京万红烫伤膏或者美宝烧伤膏,创面敷上带有消毒液的纱布后,再涂上如上的烫伤膏,不要用绷带缠,直接晾着。

九、附件

1、培训

首先采样人员在班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有关预案的内容,并按每年至少培训一次的原则,对本企业的所有外协成员进行宣传和教育有关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方面的常识,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应的应急技能。

其次,应急预案的培训内容纳入年度工作总结,与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一并作为本企业安全生产教育的存档资料。

2、相关人员联系电话

姓名

职务

联系电话

备注

注:

人员必须保持24小时开机

3、应急物资存放地点:

序号

物资名称

存放地点

备注

1

沙土

2

防毒面具

3

抹布

14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