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7025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18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docx

红山路施组修改后

新建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Ⅰ标

 

红山路中桥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编号:

版本号:

发放编号:

编制:

复核:

审核:

批准:

有效状态:

 

中铁四局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Ⅰ标项目部

二〇〇九年七月

目录

1.编制依据及原则-1-

1.1编制依据-1-

1.2编制原则-1-

2工程概况-2-

2.1工程简介-2-

2.2主要技术指标-3-

2.3主要工程数量-3-

2.4自然条件-4-

2.4.1工程地质特征-4-

2.4.2水文地质情况-4-

2.4.3气象特征-4-

3工程项目管理及目标-5-

3.1组织管理机构-5-

3.2工程项目管理目标-7-

3.2.1质量目标-7-

3.2.2安全目标-7-

3.2.3工期目标-7-

3.2.4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7-

3.2.5综合治理工作目标-7-

4施工组织安排-7-

4.1指导思想及总体部署-7-

4.2工期安排-8-

4.2.1施工总工期-8-

4.2.2各分项工程节点工期安排-8-

4.3工程重点、难点-10-

5施工准备-10-

5.1征拆工作-10-

5.2临建设施-11-

5.2.1施工场地布置-11-

5.2.2钢筋加工场-11-

5.2.3混凝土拌合站-11-

5.3施工用电-12-

5.4施工用水-12-

5.5技术准备-12-

5.6图纸审核-12-

6交通组织方案-14-

6.1现有路网情况-14-

6.2交通组织安排-17-

6.2.1交通组织-17-

6.2.2各施工阶段交通封闭范围及时间-17-

6.2.3交通封闭方法-20-

6.2.4恢复交通-21-

7主要施工技术方案-21-

7.1钻孔桩-21-

7.1.1钻孔场地-22-

7.1.2埋设护筒-22-

7.1.3泥浆制备-23-

7.1.4钻孔-23-

7.1.5清孔-25-

7.1.6钢筋笼制作安装-26-

7.1.7水下混凝土灌注-27-

7.1.8桩基质量检测-28-

7.2承台施工-29-

7.2.1准备工作-29-

7.2.2基坑开挖-30-

7.2.3桩头截除、修整-31-

7.2.4垫层施工-31-

7.2.5承台钢筋-31-

7.2.6模板-32-

7.2.7混凝土-32-

7.2.8基坑回填-33-

7.2.9承台的质量检验-33-

7.3墩台身施工-33-

7.3.1中线及标高测放-34-

7.3.2凿毛-34-

7.3.3墩身钢筋施工-34-

7.3.4模板安装-35-

7.3.5脚手架搭设-36-

7.3.6混凝土运输及浇注-36-

7.3.7墩台身检查项目-37-

7.4梁部施工工艺及方法-38-

7.4.1膺架处地基处理-39-

7.4.2边跨膺架搭设-40-

7.4.3中跨门式支架搭设-40-

7.4.4支架预压-41-

7.4.5支座安装-46-

7.4.6模板安装-48-

7.4.7钢筋加工及安装-49-

7.4.8混凝土工程施工-51-

7.4.9膺架拆除-53-

7.4.9附属工程-53-

8资源配置-53-

8.1劳动力计划-53-

8.2主要机械设备投入-54-

9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55-

9.1质量保证体系-55-

9.1.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55-

9.1.2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意识-55-

9.1.3建立工程质量奖励基金和质量保证金制度-56-

9.1.4建立质量检查制度-57-

9.2质量控制管理措施-58-

9.2.1严格执行质量交底制度-58-

9.2.2建立“五不施工”、“三不交接”制度-58-

9.2.3对工序实行严格的“三检”-58-

9.2.4严格隐蔽工程检查和签证-58-

9.2.5严格材料、成品和半成品验收-58-

9.2.6加强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58-

9.2.7强化计量工作,完善检测手段-58-

9.3质量控制技术措施-59-

9.3.1砼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59-

9.3.2模板质量保证措施-61-

9.4.3连续刚构梁体质量保证措施-62-

9.4.4确保砼结构耐久性技术措施-62-

9.4.5砼结构的裂纹控制措施-62-

9.4.6成品及半成品保护措施-63-

10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保证措施-64-

10.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65-

10.2安全保证体系-65-

10.3安全管理职责-67-

10.4安全保证措施-69-

10.4.1吊装作业-69-

10.4.2安全用电-70-

10.4.3高处作业-70-

10.4.4夜间施工-71-

10.5.5跨红山路安全方案-71-

11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76-

11.1环境保护-77-

11.2文明施工-78-

12冬、雨季施工措施-79-

12.1冬季施工措施-79-

12.2雨季施工措施-79-

13应急预案-79-

13.1危险源分析-79-

13.2成立救援指挥领导小组-81-

13.3专项小组职责-81-

13.4指挥组人员分工-81-

13.5各项应急预案-82-

13.5.1影响既有市政道路运营的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82-

13.5.2高空坠物打击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84-

13.5.3触电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85-

13.5.4施工中挖断水、电、通信光缆、煤气管道-87-

14附图及附件-88-

红山路中桥实施性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新建铁路上海至南京城际轨道交通施工图《沪宁城际施(桥)-W03修Ⅱ》;

1.1.2《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1.1.3《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1.1.4《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1.1.5沪宁城际铁路招标文件及相关设计图纸

1.1.6GB/T19001--2000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7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1.1.7现场施工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及我单位以往长期积累的成熟施工经验

1.2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2)严格遵守签订的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和上级下达的施工期限,保证按期完成桥梁施工任务。

(3)统筹全局,组织好工程协作,分期分批配套组织施工,以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

(4)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5)贯彻全面质量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贯彻执行有关各项桥梁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6)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机械化施工及预制装配化施工程度,减轻劳动强度,尽量降低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7)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尽量利用当地资源,采取革新、改造、挖潜措施,节约投资,降低工程成本。

(8)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调配,组织安排好冬、雨季施工及河沟排水和桥梁工程建筑材料的运输、储备工作,力争安全均衡地施工。

(9)统筹布置桥梁施工场地,尽量减少和合理紧凑地布置施工临时设施,节约施工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不拆或少拆房屋和各种设施,方便职工的生产生活。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桥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境内,桥位由西向东上跨既有市政道路红山路,桥址位于沪宁城际铁路正线DK1+222.5~DK1+298.91,孔跨布置为12m+2×20m+12m连续刚构,桥梁全长76.41m。

本桥与既有市政道路红山路斜交85°。

桥梁墩台基础均采用钻孔桩基础,桥式为普通钢筋砼刚构连续梁,梁长65m(含支座)。

梁体构造:

梁高为1.4m,刚壁墩根部梁高为2.0m,刚壁墩处变截面长1.8m;梁顶宽12.2m,主梁全长65m;刚壁墩外缘与梁底同宽,顺桥向壁厚为1.0m,横桥向宽6.892m。

桥面组成为防护墙内侧宽度8.4m,防护墙外翼缘板宽度各1.65m。

图2-1跨中截面梁体结构图

本桥下跨的红山路双向8车道,行车道为沥青路面宽约44m,两侧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高出行车道约2m,非机动车道为砼路面宽约6m,人行道宽约1m;红山路行车密度高、交通量大,根据统计一般时段车流量约为3800辆/小时,上下班高峰期车流量约为4200辆/小时;沿线厂家、商铺较多,且在桥址北侧的黄曹路路口为居民区重要出入口,过往行人较多。

本桥完工后恢复交通,保证红山路双向8个机动车道+2个6m宽非机动车道、净空5m。

2.2主要技术指标

铁路等级:

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

双线

基础设施速度目标值:

100km/h

正线线间距:

4.6m

设计活载:

0.8UIC

轨道结构:

无砟轨道

2.3主要工程数量

本桥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2-1

2.4自然条件

2.4.1工程地质特征

(2)黏土,浅黄色,硬塑,Ⅲ类,σ0=180Kpa;

(3)-1γ闪长岩,全风化,Ⅲ类,σ0=250Kpa;

(3)-2γ闪长岩,强风化,Ⅳ类,σ0=350Kpa;

(3)-2γ闪长岩,弱风化,Ⅳ类,σ0=800Kpa;

2.4.2水文地质情况

场地处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潜水,不发育,具有二氧化碳侵蚀性、化学环境作用等级H2;根据氯离子含量判定,地下水无氯盐侵蚀性。

2.4.3气象特征

本工程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寒暑变化明显。

四季分明,温和湿润。

年平均降雨量约1440mm左右,一般集中在夏季,雨日110-130天左右。

全年无霜期230天,气温一月份最冷,月平均0.4-4.9℃。

全年以东南风居多,西北及东北风属次,西南风最少,最大风力可达12级,最大风速27.8m/s。

3工程项目管理及目标

3.1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更好的组织生产,执行国家和建设单位有关政策,成立中铁四局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I标项目部一队,并设置第二责任区对红山路中桥进行专管,实行项目法管理。

详见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I标项目部一队组织机构图。

图3-1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I标项目部一队组织机构图

技术员:

朱玉飞

安全员:

刘建勋

质检员:

陈立海

领工员:

李新义

试验员:

测量员:

各作业班组

项目总工:

周练兵

3.2工程项目管理目标

3.2.1质量目标

工程合格率100%,确保达到优良等级。

3.2.2安全目标

无重大工伤伤亡事故;无重伤事故;轻伤率控制在1.5‰以下;无重大管线事故;达到安全标准化(样板)工地要求。

3.2.3工期目标

总工期目标:

6.5个月;

开工日期:

2009年7月1日;

竣工日期:

2010年元月15日;

3.2.4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

(1)杜绝重大管线事故及建筑物事故;

(2)施工产生的噪音控制在GB12523-90要求的限值内;

(3)泥浆及废水、弃土等实行有效控制,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3.2.5综合治理工作目标

(1)杜绝火灾事故;

(2)杜绝刑事治安案件。

4施工组织安排

4.1指导思想及总体部署

总体思路:

快速开工,限期完成管线改移工作,全面推进工程施工,围绕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创新“六位一体”的目标要求,科学有序,精心组织,攻坚克难,在2009年底完成桥梁主体工程,使其具备无砟轨道施工条件。

具体部署:

1)突击征地拆迁工作,2009年8月1日前完成先期征地工作。

提前开展两个桥台钻孔桩基础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

2)桥梁桩基、承台、墩身等各分项工程陆续开展,全面推进工程施工。

3)考虑沪宁城际铁路工期紧迫和减小对红山路道路通行影响,拟对红山路中桥分三个阶段进行施工,施工顺序为:

南京台、2#墩、上海台基础及墩台身施工,既有挡墙拆除及新建道路挡墙1#墩、3#墩基础及刚壁墩施工连续刚构梁部施工。

4)重点部位科学、合理组织机械设备和人员,确保梁部节点工程能按时完成。

5)点面结合、全线推进、科学组织、克难攻坚、确保优质高效,快速有序完成本工程施工。

4.2工期安排

4.2.1施工总工期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

7个月;2009年7月1日正式开工日期,2010年元月31日完成桥梁主体工程。

4.2.2各分项工程节点工期安排

1)施工准备:

1个月

2009年7月1日~7月31日。

施工准备期间内完成先期动工部位的征地拆迁和关系迁改工作;完成红山路部分道路封闭围护工作;完成钢筋加工场地和泥浆循环系统的规划建设。

2)第一阶段(0#、2#、4#墩台基础及下部结构):

2.5个月

2009年8月1日~10月15日。

该阶段主要完成南京台、2#墩和上海台的基础及下部结构施工,并且做好既有道路挡墙的改移工作,为下步管线迁改和梁部施工创造条件,必要时加大钻机等设备投入,以便及时完成任务。

3)第二阶段(1#、3#墩基础及下部结构):

2个月

2009年10月15日~12月15日。

在第一阶段完成后,及时与地方交通部门和管线管理单位沟通联系,及时将道路封闭移至拟施工墩位,并做好地方管线的迁改工作,具备施工条件后立即投入设备,突击桩基施工。

4)第三阶段(梁部及附属施工):

1.5个月

2009年12月15日~2010年1月31日。

根据施工方案,合理组织投入支架、模板等周转料,组织经验丰富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轮班作业,尽早完成梁部施工,以防进入冬期施工加大施工难度。

施工计划安排详见表4-1。

表4-1红山路中桥施工计划安排表

序号

施工部位

施工工期(天)

施工时间

备注

1

施工准备

31

09.7.1~09.7.31

准备阶段

2

南京台

1#墩

上海台

钻孔桩

31

09.8.1~09.8.31

第一阶段

3

承台

21

09.8.20~09.9.10

4

墩台身

20

09.9.1~09.9.20

5

既有挡墙拆除及还建

25

09.9.20~09.10.15

6

地方管线迁改

16

09.10.15~09.10.31

第二阶段

7

2#、3#墩

钻孔桩

25

09.11.5~09.12.30

8

承台

8

09.12.1~09.12.8

9

墩台身

8

09.12.8~09.12.15

10

刚构梁部

支架搭设、预压

15

09.12.15~09.12.30

第三阶段

12

钢筋绑扎

10

10.1.1~10.1.10

13

模板安装

5

10.1.11~10.1.15

14

砼浇注(含准备)

5

10.1.16~10.1.20

15

桥面及附属施工

12

10.1.20~10.1.31

4.3工程重点、难点

本工程位于南京市市区,桥梁跨越市政主要干道红山路,施工受地方管线迁改影响,加上工期紧张,工程较为艰巨;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安排及上跨市政道路的安全防护为本工程难点。

由于受工期制约,加上工作量大,钻孔桩基础、连续刚构梁部施工为本工程的重点。

5施工准备

5.1征拆工作

本工程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境内,桥址区域穿越城区,沿线人口稠密、房屋密集、单位集中,且本桥上跨市政干道红山路,施工前需搬迁两桥台处原有住户及迁改地方管线(主要为红山路人行道上的自来水管和煤气管道)。

征、迁工作量大,难度高,困难多,时间紧。

征地拆迁及管线迁改的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进展和质量。

经济补偿是征地拆迁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管线改移的重点是与设备管理单位沟通完善,及时完成且要避免出现二次拆迁情况;要充分认识到国家重点工程的征拆工作既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作。

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紧紧依靠沿线各级地方政府和管线设备管理单位,充分发挥路地共建的积极性,全面把握,全力推进,才能按期按质完成任务。

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与地方管线设备管理单位和地方负责征地拆迁部门进行沟通,对征地拆迁前期准备工作、征地拆迁综合单价、组织方式、时限要求进行沟通、探讨。

(2)及时与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和地方设备管理单位沟通联系,积极配合管线的迁改工作。

(3)加强与交通管理部门沟通联系,及时完成对红山路部分车道的封闭,并积极配合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组织工作。

5.2临建设施

5.2.1施工场地布置

施工场地布置见图5-1。

5.2.2钢筋加工场

已在本桥南京台左侧新建一座钢筋加工场,占地面积约400m2,配备齐全各种钢筋加工机具,该钢筋加工场为本桥专用。

5.2.3混凝土拌合站

砼供应采用2台自建搅拌站,由于本桥位于市区范围内,根据文明施工要求,拌合站建于DK12+000右侧312国道旁,拌合站内设置HZS120、HZS90搅拌机各1台,两个混凝土搅拌站总生产能力约159m3/h。

搅拌站均采用电子自动计量系统,目前已经正常投入使用。

5.3施工用电

在本桥上海台右侧设500KW变压器一台,沿桥址架设临时电力线,同时满足桥梁各工序同时施工使用。

并配备柴油发电机(200GF/125KW)1台备用。

5.4施工用水

(1)搅拌站用水

在搅拌站打有一口100m深的水井,满足混凝土拌制用水需要。

(2)钻孔桩、养生用水

沿线地下水出露,钻孔桩拌制泥浆用水及混凝土养生等施工用水可就地取用。

(3)生活用水

施工人员生活用水采用接入地方自来水。

5.5技术准备

本工程配备技术人员4人:

技术主管1人,技术员3人,技术主管负责本工程日常技术管理工作。

试验人员配置共2人:

试验工程师1人,圬工试验员1人。

测量仪器配置:

全站仪1台(徕卡TC702、已标定)、水准仪1套(DSZ2已标定)。

5.6图纸审核

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审核,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监理单位、设计院、业主汇报。

图5-1红山路中桥施工平面布置图

6交通组织方案

6.1现有路网情况

桥址下跨的玄武区红山路为重要市政干道,红山路为南北走向,该区域内路网较发达。

施工区域附近主要交通公路分布情况及红山路的联通情况为:

南侧与新庄立交相连,可通向龙蟠路和玄武大道,其道路通行状况均良好;北侧与和燕路相连,其为双向4车道,道路通行状况良好;在距桥址北侧约50m处红山路的西侧与黄曹路相通,黄曹路路面宽约7m,双向2车道,主要通向南京火车站北侧的居民区和黄家圩路,人、车较多,道路较为拥挤;在距桥址北侧约120m处红山路的东侧与黑墨营路相通,黑墨营路双向4车道,道路通行状况良好。

桥址处道路分布平面示意图见图6-1。

另附近与红山路并行的两条主要干道分别为中央北路和墨香路。

桥址处下跨的红山路路面宽度约为:

7m(非机动车道)+4×4m(机动车道)+2m(中央分隔带)+4×4m(机动车道)+7m(非机动车道),合计44m。

其中8个机动车道与中央分隔带基本在同一水平面,两侧的非机动车道高出机动车道约2m,非机动车道外侧均为约5m高的浆砌片石挡墙。

根据初步测量,红山路中桥的南京台和上海台位于道路两侧的挡墙外;1#墩、3#墩位于非机动车道上;2#墩位于中央分隔带位置。

红山路中桥各墩位与既有公路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6-2。

根据现场实际统计,红山路车流量为:

一般时段3730辆/小时,上下班高峰期4150辆/小时。

本次提供的数据为多次统计后的平均值。

道路通行的主要车辆为小型汽车和公交汽车,统计期间内未发现有超高的大型货车通过。

图6-1桥址处道路分布平面示意图

 

图6-2红山路中桥与既有公路位置关系示意图

6.2交通组织安排

6.2.1交通组织

新建沪宁城际铁路红山路中桥施工期间,在施工区域两端的各主要路口设置前方道路施工过境车辆绕行的交通指示牌,并设置西起中央北路东至墨香路、南起新庄立交北至和燕路的道路交通图,对过境车辆进行分流疏导。

桥梁施工时临时围挡及施工完毕后道路恢复状况详见附图1《红山路中桥临时围护示意图》。

6.2.2各施工阶段交通封闭范围及时间

(1)封闭范围

各阶段对道路影响的范围和防护方法如表6-1。

表6-1各阶段施工对红山路影响的范围和防护方法一览表

序号

施工内容

防护方法

影响道路范围

备注

1

2#墩基础及墩身施工

彩钢瓦对道路进行围护

中央分隔带两侧各占用1个机动车道

见图6-3

既有挡墙拆除和还建

钢管排架临时防护

两人行道及两非机动车道外侧3m

2

1#墩、3#墩基础及墩身施工

彩钢瓦对道路进行围护

两非机动车道及外侧各1个机动车道

见图6-4

3

连续刚构梁体施工

彩钢瓦对道路进行围护及门式防护支架

各桥墩两侧1个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

见图6-5

(2)封闭时间

各阶段施工的时间(即部分道路封闭时间)和封闭范围如表6-2。

表6-2各阶段施工时间和道路封闭范围一览表

序号

施工内容

施工时间

影响道路范围

1

2#墩基础及墩身施工

09.8.1~09.9.30

中央分隔带两侧各占用1个行车道

既有挡墙拆除及还建

09.9.20~09.10.20

两人行道及两非机动车道外侧3m

2

1#墩、3#墩基础及墩身施工

09.10.15~09.11.15

两非机动车道及外侧各1个机动车道

3

连续刚构梁体施工

09.11.15~09.12.31

各墩两侧1个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

图6-3第一施工阶段道路围护范围示意图

图6-4第二施工阶段道路围护范围示意图

图6-5第三施工阶段道路围护范围示意图

6.2.3交通封闭方法

(1)彩钢板围护

采用基础+骨架+彩钢板组合的方式作为固定的道路围护设施,其中基础为50cm高砖砌基础,为保证不影响市容,要求砖砌基础外露面须进行砂浆抹面;骨架采用25mm方钢管,方钢管骨架竖向每3米一道,高度为2米,埋入砖砌基础40cm,横向的方钢上、中、下各布置一道;彩钢板颜色选用蓝色,高度为1.6m;彩钢板与骨架间的链接采用(8mm)螺丝锚固,纵向每60cm一道,横向每1m一道。

道路围护设施示意图见图6-6。

图6-6道路围护设施示意图

(2)钢管架防护

在拆除既有挡墙及其还建施工过程中,采用搭设双排钢管脚手架对非机动车道进行临时围护,钢管脚手架内外侧均挂设双层密目网,且搭设高度需高出既有挡墙2m以上,以防止破除既有挡墙时砼碎片飞出施工区域造成伤人或损坏车辆的事故,钢管架采用普通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纵、横向间距设置为90cm,竖向步距为120cm。

(3)施工标志及交通指示标志

在道路防护设施的两端10m以外设置醒目的交通标志、指示和施工安全标志设施,具体根据现场实际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