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7083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docx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

第一章  总则

一、概况:

宏源煤矿主要开采C12、C15、C18、C22号煤层,我矿于2011年10月23日,在C18煤层中掘进时曾发生过一次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C18号煤层定为突出危险性煤层;特编制1802工作面的防突措施,望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务必遵照执行。

二、编制依据

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煤安字【1995】第30号)

2、《煤矿安全规程》(2006)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3、水城县平菇乡宏源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报告(2007年度)

4、《水城县平菇乡宏源煤矿矿井瓦斯抽放设计说明书》

5、矿井瓦斯抽放数据资料

第二章   概况及地质说明书

一、地理概况:

1、矿井所在地理位置、交通情况

水城县平菇乡宏源煤矿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平菇乡西侧境内,行政区划隶属平菇乡管辖。

该矿为45万t/a改扩建矿井、井田内有三个小煤窑开采过和本矿技改前的老系统开采过。

矿内有0.5Km的矿区公路与平菇乡公路连接,距水黄公路6Km,距贵昆铁路六盘水站20Km,交通较为方便。

2、地形地貌情况

矿区属于高原中山地形,地势为西东高、北西低,高海拔标高+1600~+1373,相对高差227m,地势起伏较大。

3、气候条件

矿区属亚热带温凉季风气候,11月到次年2月多凌冻,年平均气温以8—月最高为(33℃),1月最低气温(1-2℃),年降雨量最大1485mm,最小为1000mm

4、河流

井田内无河流。

5、地震烈度

按贵州省城乡建设环境厅1993年12月编制的《贵州省地震烈度区划分布图》,本区地震烈度为六度。

二、矿区开发情况

1、矿井开发情况

宏源煤矿2008年初开始技改建设,主要可采煤层为C12、C15、C18、C22号煤层,根据实际调查,矿区范围内+1385m标高以上煤层部分被开采,本矿C15煤层已回采完备,现回采C18号煤层东翼,C18号煤层西翼以回采完备。

宏源煤矿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布置在井田中部+1392m标高处,掘进穿层斜巷至1315.5807m标高点分岔到+1312.064m,以落平点为起点,掘进井底车场,运输石门穿C18号煤层;沿C18煤层走向布置1802运输平巷;回风平巷布置在行人上山内,标高+1339m,回风平巷沿煤层走向布置。

2、小窑分布及开采情况

井田内原有3个小窑开采过,开采深度为50m左右。

有两处老窑开采标高在+1385m以上;原宏源煤矿2号井开采标高在+1362m深。

3、矿区电源、水源、通信情况

1)电源

本矿区已有10KV线路接入矿井,一回路引自杉阿线10KV农网,另一回路引自盐井线10KV电网,矿井的双回路电源已经形成。

2)水源

矿井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使用工业广场附近的飞仙关组地层涌出的井泉水,枯水季节,采取适当的蓄流措施,水量可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

不足部分生产用水可使用处理过的井下水复用。

故矿井建设的水源能够保证。

3)通信

矿井采用矿用型调合一电话站,井下通过安全闸成为本质安全型通信,井下和地面的重要部门可调置成直通用户。

对外联系采用电信程控电话。

三、地质特征

1、区域地质及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长兴--大隆组(P2c-d)及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

1)上二叠统龙潭组(P2l):

为一套陆相为主的海陆交替含煤砂页岩。

区域厚度147~360m,矿区厚度218m。

该组底部多以灰、绿灰色鲕状铝土质页岩或富含凌铁矿团块,角砾状的泥质页岩下伏玄武岩接触,而顶部常为一层较为稳定的低硫低灰优质煤,并以此与上伏长兴~大隆组为界,两者为连续沉积。

按含煤程度、岩石类型、沉积情况及旋回结构等方面特征,大致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或上、中、下含煤组。

(1)上含煤组:

厚约56m,岩性为黄褐色及灰色粘土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及灰色—绿色岩屑砂岩为主,夹凌铁矿及煤层。

含煤组近顶部常有一、二层较厚而稳定的砂岩,含煤组底部一般为一层厚6~10m的黄褐、灰色厚层砂岩,质地疏松,层理发育,常具球状风化,且横向比较稳定,可作为本含煤组的底部标志。

本含煤组含煤7~8层,集中在该含煤组的中上部。

(2)中含煤组:

厚110m,岩性为灰色及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灰色及紫灰色凌铁质鲕状粘土岩、页岩。

该组底部常以灰、灰绿色钙质(或泥质)岩屑砂岩与下含煤组分界。

本含煤组比较稳定,矿区内含煤二层,煤层薄,一般无高岭石夹矸,灰份、硫份含量高。

以缺乏可采煤层为本含煤组的主要特征。

(3)下含煤组:

厚52m,岩性以灰至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为主,夹灰黄褐色细砂岩,薄层凌铁岩及煤层。

本含煤组在矿区含煤二层,多为不可采煤层。

2)二叠系长兴~大隆组(P2c—d)

该组厚134m,为一套海陆交替相含煤砂页岩,偶夹泥灰岩沉积。

岩性为灰至黄色中—细粒岩屑砂岩,钙质砂岩、灰绿色至灰色粉砂质页岩、粘土岩及煤层,夹薄层鞭菱铁矿。

顶部多以一层煤(常被煤田地质单位称为“盖顶煤”)或粉砂质泥岩与上伏下叠统飞仙关组连续沉积,下部一般有10—30m的无煤或少煤地段,多以钙质砂岩、粉砂岩为主,或由薄层粉砂与菱铁矿的互层组成。

长兴~大隆组在矿区含可采煤层三层。

3)下三叠飞仙关组(T1f)

矿区出露不全,厚度不详。

主要为一套浜海至浅海相泥岩及砂岩组成。

四、地质构造

矿区内没有发现明显的断裂构造;同时,褶曲显示微弱,主要为单斜构造产出。

五、煤层特征及煤质特征

矿区范围内可采煤层有4层,即C12、15、C18、C22、号煤层,均属长兴~大隆组及龙潭组含煤岩系。

煤层因类型属陆植煤,煤层类型为暗烟~半暗煤岩型,煤质牌号属中等变质主焦或瘦焦煤。

煤层特征简述如下:

C12煤层:

上距C1煤层75m,平均厚度1.7m,顶板岩性为薄~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底板岩性为细粒含钙质砂岩。

C15煤层:

上距C12煤层21m平均厚度为1.5m,顶板岩性为薄层泥质粉砂岩,底板岩性为粘土岩。

C18煤层:

上距C16煤层28m,平均真厚度2.2m,顶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底板岩性为粘土岩。

C22煤层:

上距C18煤层30m,平均真厚度3.6m,顶板岩性为粘土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

六、矿井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性、煤层自燃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地温情况

1、矿井瓦斯等级

根据六盘水纪源煤炭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水城县平菇乡宏源煤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报告(2007年度)》,水城县平菇乡宏源煤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35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8.23m3/t。

矿井未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省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本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管理。

2、煤尘爆炸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2011年9月及2007年9月提交给水城县平菇乡宏源煤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本矿C12号、C15、C18号、C22号煤层煤尘爆炸性等级为有爆炸性。

3、煤层自燃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2011年9月及2007年9月提交给水城县平菇乡宏源煤矿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该矿C12、C15、C18、C22号煤层自燃倾向等级属Ⅱ类自燃煤层。

4、地温情况

该矿井属地温正常矿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从未发生过地温异常现象。

5、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冲击地压

该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管理。

本矿井在生产过程中从未发生过冲击地压。

第三章“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一)、1802回采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

1、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方法

①预测预报:

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设备,钻屑指标和瓦斯解析指标法,使用仪器为“WTC瓦斯防突多参数仪”,

②突出危险性临界值:

由于本矿突出危险临界值暂无实没数据,参照〈防突细则〉确定有钻屑指标法预测1802回采工作面突出危险性临界值见下表:

用钻屑指标法预测煤巷推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临界值表(5-1)

△h2

最大钻屑量

K1

危险性

Pa

Kg/m

1/m

ml/g·min1/2

≥200

≥6

≥5.4

≥0.5

<200

<6

<5.4

<0.5

③预测预报方法:

(1)在1802回采工作面布置七个(尽量沿软分层)直径42mm、深10m的预测钻孔。

(钻孔布置见图)

(2)、钻孔每打1m测定钻屑量一次,每打2m,测定K1或△h2值一次。

(3)、K1或△h2值超过《用钻屑指标法预测煤巷推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临界值》所列临界值时,该工作面即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4)、当预测为无突出危险时,每预测循环应留有2m的预测超前距。

2、预测预报的要求及措施

①当预测预报为无突出危险时,每预测循环允许工作面推进8米,即预测预报10米,无突出危险时,允许回采8米,确保前方有不小于2米的预测孔深的保护距离。

当预测预报为有突出危险时,工作面停止回采作业,采取防突措施后,再经效果检验措施有效,方可恢复施工作业。

每执行1次防治突出措施作业循环后,再进行工作面预测,如预测为无突出危险,仍必须再采取防突出措施,只有连续2次预测为无突出危险,该工作面方可视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②、预测预报单必须严格及时签批并送总工程师、通风、生产矿长、安全矿长、矿调度室并签收。

③、预测预报必须严格按瓦斯突出参数仪使用说明书操作。

④、防突预测预报人员在现场操作中,当发现Smax或K1max超过规定时,必须立即通知现场班长,立即停止工作,在井下立即汇报矿调度。

矿调度接到电话后立即向有关领导(矿值班领导、总工程师、安全矿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汇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采取措施后,还必须经措施效果检验,确认Smax或K1max值小于规定值后,方可恢复回采作业,否则必须继续采取措施,直到采取的措施有效为止。

⑤突出预测预报人员必须在距工作面20m范围内的巷道帮上悬挂防突牌板,防突牌板上应填明允许回采的距离及控制点、测定的Smax或K1max值、测定地点、测定人员、测定日期。

⑥、突出预测预报人员每次测定结束后,必须在记录本上签上姓名,同时还必须由回采现场施工组长现场监督。

并在预测预报记录上签字。

否则,测定结果视为无效。

⑦施工人员要严格按允许回采的距离进行施工,瓦检员、安检员进行现场监督,当发现施工现场达到允许的采止线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时,及时向矿调度汇报。

进行预测预报。

二)、防突措施及要求

根据矿井煤层的开采技术条件和1802采区开采方案,采用超前钻孔排放瓦斯为辅、瓦斯抽放为主的防突措施。

1、超前钻孔排放瓦斯的防突措施

(1)超前钻孔直径为75mm,若条件许可,尽可能打大直径钻孔。

在遇地质条件变化剧烈地带也可采用直径45mm以上的钻孔。

(2)超前钻孔超前于回采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小于5m

(3)超前钻孔最短长度不应小于15m。

(4)超前钻孔数目应根据现场实际由工程技术员确定,沿煤层走向布置。

排放钻孔间距不大于0.6m。

(5)煤层赋存状态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探明情况,再重新确定超前钻孔的参数。

②超前钻孔的布孔方式

超前钻孔的布孔位置见钻孔布置图

③钻机的选择

超前钻孔采用的钻机ZDS—41/30轻便型防突钻机。

④采用超前钻孔排放瓦斯时应符合一列要求

(1)超前钻孔直径为110mm,地质条件变化剧烈、喷孔严重的地带也可采用直径42mm的钻孔。

钻孔超前于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m;

(2)钻孔应尽量布置在煤层的软分层中;

(3)超前钻孔孔数应根据实测的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确定;

(4)煤层赋存状态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探明情况,再重新确定超前钻孔参数。

(5)钻孔施工完毕,必须进行效果检验。

如经检验,措施无效,必须补打钻孔或采取预抽放瓦斯措施;

(7)超前钻孔施工前应加强施工地点和工作面支护,打好迎面支架(档)、并背严、背牢。

2、钻孔抽放瓦斯防突措施:

(1)、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在掘进施工作业中,按照《宏源煤矿防突设计》分别在1802运巷、1802腰巷布置抽放钻场,对1802采区进行预抽煤层瓦斯,抽放时间达5个月。

抽放效果达到防突要求。

煤层瓦斯含量4.02m3/t瓦斯压力0.42MPa(预测效果达到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1802采面抽放钻孔图)

 

根据煤层的厚度结合现场实际,在1802运巷和腰巷每隔20m,沿煤层倾向布置一个抽放钻场,每个钻场布置6个扇形抽放钻孔;钻孔直径为45—75mm,每孔深为40m以上;采用水泥砂浆,人工封孔,封孔长度为7m。

(三)、防突效果检验

1、防突效果检验的方法:

①根据《防突细则》和(宏源煤矿防突设计)规定,用电煤钻沿工作面煤层的软分层,打直径42mm、单孔深为10米的钻孔。

详见《预测预报及效果检验钻孔布置图》

 

②钻孔每打1米,测定一次钻屑量Smax值,每隔2米测定一次K1值,根据Smax或k1max值检验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当Smax≥6kg或K1max≥0.5值达到临界时,检验为有突出险,当Smax<6Kg或K1max<0.5时,检验为无突出危险。

2,防突效果检验的要求:

①根据《防突细则(1995年版)第43条规定,当检验为无突出危险时,每检验循环允许推进8米,即检验10米,无突出危险时,允许工作面推进8米,确保前方有不小于2米的检验孔深的保护距离。

当检验为有突出危险时,工作面停止回采作业,采取防突措施后,再经效检验措施有效,方可恢复回采作业。

②效果检验单必须及时送达防突领导小组,总工程师签批并传调度室、安全、生产矿长。

③效果检验必须严格按瓦斯突出参数仪使用说明书操作。

④防突措施效果检验人员在现场操作中,当发现Smax≥6kg或K1max≥0.5超过规定必须立即通知现场班长,立即停止工作,在井下立即汇报矿调度。

矿调度接到电话后立即向有关领导(矿值班领导、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汇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采取措施后,还必须经措施效果检验,确认Smax<6Kg或K1ma<0.5值小于规定值后,方可恢复掘进施工作业,否则必须继续采取措施,直到采取的措施有效为止。

⑤突出预测预报及措施效果检验人员必须在距工作面20m范围内的巷道帮上悬挂防突牌板,防突牌板上应填明允许推进的距离、测定的Smax或K1max、测定地点、测定人员、测定日期。

⑥措施效果检验人员每次测定结束后,必须在记录本签上姓名,此外必须由现场施工班长现场监督,并在措施效果检验记录本上签字。

否则,测定结果视为无效。

⑦施工人员要严格按允许推进的距离进行施工,瓦检员进行现场监督,当发现施工人员现场超过规定距离推进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面向前推进,并向矿调度汇报。

四)、安全防护措施

工作面回采期间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有建立压风自救系统,携带自救器,、远距离放炮,放炮前切断回采工作面及回风系统的动力电源等。

1、建立压风自救系统

压风自救系统主要包括井下避灾硐室和井下急救袋自救系统。

①井下避灾硐室

由于1802采区走向长度不长(只有86m远),服务时间短,1802采区运输巷不设避难硐室。

但在回采过程中,应采取其它相应的防护措施。

②井下自救袋

(1)在1802运巷、1802腰巷、1802回风平巷每隔40m设置一组压风自救站,放炮地点同样设置一组压风自救站,每组自救站可供5—8人使用。

(2)自救袋安设在井下压缩空气管路上,经减压装置后,分设一定数量带闸门控制的管嘴,每个管嘴上设有塑料薄膜罩,平时卷起,用时放开罩住人体,阀门打开即可供人呼吸。

(3)每组自救袋一般可设5~8个。

急救袋的空气供给量每人不得小于0.3m3/min。

2、携带自救器

所有作业人员及放炮警戒人员警戒时必须配带自救器,并熟知自救器的使用方法,撤人、站岗、放炮时必须携带到各自岗位,自救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由技术人员用实体自救器现场演示培训,确保每位职工都能熟练正确地使用自救器,未经培训的,严禁入井工作。

2、远距离放炮

①放炮必须使用三级煤矿许用炸药及毫秒电雷管,毫秒电雷管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并不得跳段使用。

电雷管使用前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导通试验,以免出现瞎炮。

必须坚持一次装药一次起爆。

所有炮眼必须在炸药与封泥间充填1~2个水炮泥,炮眼封泥必须装至眼口,所有不装药的眼孔必须用黄泥充填密实至孔口,充填深度不小于爆破孔深度的1.5倍。

②坚持“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换牌”制度。

每次放炮前,掘进工作面及其回风流系统必须停电撤人,并在与回风系统相通的巷道警戒,起爆点设在车场运输石门进风巷中300m远的安全地点。

③放炮前,瓦检员检查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变化情况,监测中心当班值班员做好记录。

监测中心当班值班人员要随时观察炮后瓦斯情况,如炮后瓦斯浓厚达到0.8%,且连续5min降不到0.8%以下,或放炮后30min内瓦斯浓度不能降到0.8%以下,监测中心当班值班员立即打电话通知通风部门,通风部门值班员接到通知后,立即通知现场瓦检员停止该工作面施工作业,同时汇报通风部门值班干部,值班干部立即组织人员察看现场,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④放炮时撤人、设岗及停电,见(1802回采工作面放炮设岗示意图)。

1#岗(兼做起爆点)位置:

井底车场,职责;阻止人员通过进入工作面;

2#岗位置:

在主运石门的硐室内,职责;阻止人员从从主运石门进入1802运巷。

3#岗位置:

行人上山1802腰巷下20m,职责:

阻止人员通过进入回风巷;

4#岗位置:

风井口风门外10m,职责:

阻止人员进入总回风巷;断电范围:

1802运输巷、1802回风巷、1802回采工作面、回风斜井所有非本质安全电源。

动力电源由当班电工在闭锁开关上切断。

⑤撤离人员集中地点必须设有直通调度室的电话,并设置有供给压缩空气设施的避难硐室或压风自救系统。

⑥撤岗送电,放炮30min后,经瓦检员检查,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小于0.8%时,班长通知安检员撤岗,安检员电话汇报调度室并派专人于入口处设临时岗,再由瓦检员、班组长、安全员进入工作面检查瓦斯,只有瓦检员检查确认工作面及回风流瓦斯不超限时,安全员方可撤除该临时岗,同时瓦检员通知电工恢复送电。

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组织措施

1、成立防突领导小组

组长:

宋勇

副组长:

王太朋赖坤雨、

成员:

陈世华杨忠平康建平何清全余龙华余少俊李坤段德华、陈永杰各班班长及瓦检、安全员等。

现场指挥:

跟班矿长

2、建立专门的防突队伍

防突队长:

罗泽龙、江显文、

队员:

胡代明胡善志龙道敏吴天明肖明付启明

3、工作职责:

1)矿长职责:

①对防突工作负全面责任。

协调防突工作与其它工作的关系,解决防突所需人、财、物,保证防突工作的顺利进行。

必须定期主持召开防突办公会议,研究解决防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②每月组织一次防突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③审定防突计划并督促实施。

④负责组织指挥突出事故的抢救工作。

2)工程师的职责:

(1)对本矿的防突技术工作负责,直接领导和管理防突机构。

(2)负责组织编制和审批防突措施。

(3)(必须定期主持召开防突专业会议,解决防突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4)协助矿长指挥突出事故的抢救工作,参与突出事故的调查与分析。

3)防突队伍职责:

①编制本矿年、季、月防突计划。

编报本矿和防突措施。

②负责防突措施现场实施的技术指导工作。

③及时收集突出资料。

每次发生突出后,派专人下井调查,写实、作好详细记录,填写突出卡片和矿井突出现象汇总表。

④负责全矿突出预测预报及效果检验工作,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⑤负责汇总本矿突出资料,研究、掌握本井突出动态及规律。

⑥负责填报防突报表。

⑦负责本矿防突措施工程的施工。

⑧负责本矿的瓦斯抽放工作。

4、防突工作制度

1)防突办公会议制度:

⑴防突办公会由矿长主持召开,防突领导小组成员和其它相关人员参加。

⑵矿每月必须召开一次防突办公会,防突办公室一般安排在每次防突大检查之后召开;特殊情况下,可随时召开。

⑶防突办公会主要是检查、总结和安排布置防突工作。

分析突出动态,找出防突工作的重大问题和隐患。

解决好防突所需人、财、物的问题,协调好防突与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

防突计划管理制度:

矿在编制年、季、月的生产建设计划时,必须编制季、月防突计划。

⑷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计划。

⑸材料消耗及劳动力计划。

⑹防突设施和机具添置、安装、维修计划。

⑺防突措施编审制度;

⑻采掘工作面的防突措施,由矿总工组织编制,组织相关人员会审。

⑼经批准的防突措施和专门设计,由负责施工的技术员向采掘队和防突措施施工人员讲解贯彻,由队长负责组织按设计施工。

⑽措施贯彻后要进行考核,并将考试成绩登记造册,考试不合格者不准上岗。

⑾作业地点和人员改变或考试不合格者,必须重新学习考试直至考试合格。

⑿条件变化时,必须由施工技术员提出措施或设计修改意见,经原批准人批准后,按上述程序进行贯彻考试。

⒀采掘技术员根据工作面推进距离或突出预兆发生情况及时填写“防突措施施工申请单”,报矿工程师申请实施防突措施。

⒁矿工程师将审定后的“防突措施施工申请单”下达给防突措施施工队。

防突技术员必须按已批准的措施到现场,指导工人施工和进行措施的效果检验,并填写“允采通知书”。

在两巷支架上划上明显牢固的起采点标志和填写允采距离。

⒂1802运巷回采作面迎头外20m必须悬挂“许采牌板”,“许采牌板”由验收员及时

填写。

分管推进的技术人员必须随时掌握工作面回采进度情况,及时下达停采通知及防突措施申请单。

⒃各级领导,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及安监人员要经常检查防突措施执行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2)工作汇报制度

⑴回采工作面的值班长必须在每班交接班之前一小时,向矿调度室汇报当班工作进展情况或存在的问题,以利下班工作安排。

⑵防突工作应作为“一通三防”高度的重要内容。

⑶发生突出事故(不论是否造成伤亡),遇到重大问题或隐患,必须随时向调度室矿领导上报。

⑷上次防突大检查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及防突办公会决定的落实情况必须按要求及时汇报。

⑸对汇报重大的防突隐患问题,各级调度员必须认真记录并及时向值班领导或工程师汇报。

3)隐患排查制度:

⑴对生产现场汇报上来的突出隐患,应建立登记台帐,并设事故排查牌板。

⑵根据隐患性质,由值班领导或矿工程师按责任制指定人员整改,并在隐患排查牌板上明确写上整改负责人,限定整改日期,一时难以整改的问题,要及时向矿安全领导小组汇报。

⑶对威胁安全生产,随时可能发生突出事故的作业地点,安监人员或管理人员有权令其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只有把隐患排除后才准恢复作业。

⑷本着“三不作业”(瓦斯超限不作业、有突出预兆不作业、未采取“四位一体”防突措施不作业)的原则,班组长和工人有权抵制违章指挥。

4)培训制度

⑴矿必须把防突知识作为职工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培训计划并认真搞好培训工作。

⑵对各类人员的培训内容和要求是:

⑶井下工人,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我矿突出的基本情况和规律,防突经验及事故安全和有关防突的规章制度、防突的基本知识(突出预兆、防突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避灾及自救等)由矿负责培训。

⑷在突出煤层工作的采掘值班长,安监员由从事突出煤层采掘工作少于3年的人中担任,对上述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有关突出的规章制度、本矿突出发生的规律、突出危险性预测、防突措施及其效果检验方法、安全防护措施及指挥避灾救灾常识、典型的突出事故案例,由矿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⑸矿领导、技术负责人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防突培训班进行系统培训。

二)、监测监控系统:

T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