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7216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docx

华中科技大学matlabsimulink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Simulink熟悉及其应用

所属课程名称系统仿真与matlab

实验日期

 

班级自动化1203

学号U201214514

姓名董鸣远

成绩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学习matlab中有关simulink的正确使用及其应用,包括:

simulink的基本使用、模型的建立、模型的复制剪切粘贴、命名等、线的基本使用、子系统的建立、属性的设置、参数的设置与应用、simulink仿真运行参数的设置等。

通过该实验,要求能够做到不查参考书,能熟练编写基本的simulink应用。

【实验环境】(使用的软件)

微机

WindowsXP

Matlab7.0

实验内容:

[1]建立如图1所示系统结构的Simulink模型,并用示波器(Scope)观测其单位阶跃和斜坡响应曲线。

图1

解:

模型为:

输入为单位阶跃: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

输入为斜坡模型:

斜坡响应曲线:

[2]建立如图2所示PID控制系统的Simulink模型,对系统进行单位阶跃响应仿真,用plot函数绘制出响应曲线。

其中

=10,

=3,

=2。

要求PID部分用subsystem实现,参数

通过subsystem参数输入来实现。

图2

解:

Simulink模型为:

PID控制器子系统内部模型:

参数选择:

响应曲线:

FixedStep=0.01Solver:

ode5

使用plot函数绘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3]建立如图3所示控制系统的Simulink模型,并用示波器(Scope)观测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图3

解:

Simulink模型为:

单位阶跃响应为:

VariableStep,Solver:

ode45

[4]建立如图4所示非线性控制系统的Simulink模型并仿真,用示波器观测c(t)值,并画出其响应曲线。

图4

解:

Simulink模型为:

C(t)响应曲线:

[5] 图5所示为简化的飞行控制系统、试建立此动态系统的simulink模型并进行简单的仿真分析。

其中,

,系统输入input为单位阶跃曲线,

图5

具体要求如下:

(1)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思路。

(2)对虚线框中的控制器采用子系统技术。

(3)用同一示波器显示输入信号input与输出信号output。

(4)输出数据output到MATLAB工作空间,并绘制图形。

解:

Simulink模型为:

子系统为:

示波器观察input信号(黄色)和output信号(紫色):

在命令窗口输入指令plot(tout,simout),得到以下波形:

[6]图6所示为弹簧—质量—阻尼器机械位移系统。

请建立此动态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然后分析系统在外力F(t)作用下的系统响应(即质量块的位移y(t))。

其中质量块质量m=5kg,阻尼器的阻尼系数f=0.5,弹簧的弹性系数K=5;并且质量块的初始位移与初始速度均为0。

说明:

外力F(t)由用户自己定义,目的是使用户对系统在不同作用下的性能有更多的了解。

 

图6 弹簧-质量-阻尼器机械位移系统示意图

 

提示:

(1)首先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建立系统的动态方程,如下式所示:

(2)由于质量块的位移

未知,故在建立系统模型时.使用积分模块Integrator对位移的微分进行积分以获得位移

,且积分器初估值均为0。

为建立系统模型.将系统动态方程转化为如下的形式:

然后以此式为核心建立系统模型。

解:

将已知数据代入微分方程得:

Simulink模型为:

四种作用下的输出分别为

【小结】

由于实验前对simulink的应用较少,我在刚上机时对matlab的这项功能还比较生疏。

由于界面是全英文的关系,在寻找控件时也要花一定的功夫。

simulink工具箱实际上是非常简单易用的,在完成了前两个试验后我便逐步掌握了simulink工具箱的使用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三的仿真中,若选择不同的步长以及求解方法对仿真结果影响很大。

本人在实验三中选择了固定步长下的ode5求解法,产生的响应曲线如图所示。

然而,利用变步长法求得的响应曲线并不相同,而固定步长的部分求解法甚至在仿真时会因溢出而出错。

我对此并不能做出很好的解释,让我感到十分困惑。

Simulink的仿真功能可以很好地和自控原理中的知识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利用这项工具更好地学习其他课程,掌握simulink这一个工具是有着极大现实意义的。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能更好地了解matlab的各种特性让其为我所用。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说明:

1、将每一道题的程序、建立的模型放置在该题目下方;

2、小结部分为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思考和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