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740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输血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

8.一位A2型并含有抗A1的患者需要输血,你认为该患者可输用下列哪种红细胞 

A.A型红细胞 

B.B型红细胞 

C.O型红细胞 

D. 

AB型红细胞 

E.以上都可以 

9.母亲是AB型,父亲是O型,其子女可能的血型是

A.只能是A型、B型 

B.只能是A型、B型、AB型 

C.只能是AB型 

D.A型、B型、O型、AB型均可能 

E.以上都不可能 

10.不规则抗体是指

A.抗A和抗B以外的抗体 

B.抗A和抗B以及Rh抗体以外的抗体

C.仅仅和O型红细胞反应的抗体 

D.是指那些在反应特性上和正常抗体不同的特殊抗体

E.抗A和抗B抗体 

11.某人基因型为BO,其父母的表型可以是 

AB型 

B.A型 

O型 

C.AB型 

D.A型 

A型 

E.O型、O型 

12.与O型红细胞反应的抗体是 

A.免疫性抗A1 

B.免疫性抗A 

C.ABO以外抗体 

D.免疫性抗AB 

13.A亚型红细胞中,与抗A1不反应的是 

A.A1型红细胞 

B.A1B型红细胞 

C.A2型红细胞 

D.以上都不反应 

E.以上都反应 

14.与抗A血清凝集的细胞是 

A.A1细胞 

B.A2细胞 

C.A2B细胞 

D.A1B细胞 

E.以上都是 

15.血型为B型的人,其基因型有几种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E.5种 

16.按照安全输血的原则,O型全血 

A.仅可输给O型人 

B.仅可输给O型、A型和B型的人

C.可输给O型、A型、B型和AB型的人

D.仅可输给AB型的人 

E.可输给除AB型外的任何人 

17.按照安全输血的原则,AB型全血

E.可输给任何人

1.B 

2.D 

3.D 

4.A 

5.c 

6.C 

7.D 

8.c 

9.A 

10.A 

11.A 

12.C 

13.C 

14.E 

15.B 

16.A 

17.D

三、简答题 

1.ABO血型的特性是什么?

在ABO血型中,红细胞表面可以同时有这两种抗原,或有一种,或没有。

细胞上只有A抗原的称A型,只有B抗原的称B型,细胞上同时有A和B抗原的称AB型,而缺乏A、B抗原的称O型。

同样,在血清有两种不同的抗体,一种只与带有A抗原细胞反应并使之产生凝集的称抗A。

另一种以同样方法只与带有B抗原细胞的被称为抗B。

因此血清中抗A和抗B的存在与否取决于红细胞上是否有AB抗原,红细胞上有A抗原的A型血清中有抗B。

红细胞上有B抗原的B型血清中有抗A。

红细胞上有A和B抗原的AB型血清中无抗A和抗B。

红细胞上无A和B抗原的O型血清中有抗A和抗B。

2.为何在输血前需鉴定RhD血型?

因为Rh血型的抗原性强度,仅次于A及B抗原。

在Rh抗原中以D为最强。

Rh阴性患者若输人Rh阳性的血液,会发生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所以输血前必须进行RhD血型鉴定。

第二章

一、选择题(请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哪一项属于红细胞血型系统( 

) 

A.RH血型 

B.P血型 

C.MN血型D.以上均是 

2.A型人血清中含有抗体为( 

A.抗A 

B.抗B 

C.抗O 

D.抗A及抗B 

3.RH阴性一般是指( 

A.C抗原阴性 

B.D抗原阴性 

C.E抗原阴性 

D.C、D、E抗原阴性 

4.输血前的血型血清学试验,通常包括( 

A.ABO、RH定型 

B.抗体筛选和鉴定 

C.红细胞交叉配合试验 

D.以上均是 

5.中国汉族人群中,RH(D)阴性的发生率是( 

A.99.40%B.96% 

C.4% 

D.0.4% 

6.HLA复合体定位于(B)

A.第4号染色体B.第6号染色体C.第7号染色体D.第9号染色体

E.第16号染色体

7.表达HLA-I类分子密度最高的细胞是(C)

A.单核细胞B.粒细胞C.淋巴细胞D.肝细胞E.肾细胞

8.与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发病有关的因素是(B)

A.供血者的HLA抗原B.供血者的HLA抗体C.受血者的HLA抗体

B.D.受血者的粒细胞抗体E.受血者的血小板抗体

9.HLA基因分型方法中结果最准确的是(D)

A.基因芯片B.PCR-SSOC.PCR-SSPD.PCR-SBTE.Luminex检测技术

10.HLA基因分型方法中操作最简单的是(C)

B.基因芯片B.PCR-SSOC.PCR-SSPD.PCR-SBTE.Luminex检测技术

11.HLA基因分型方法中检测成本最高的是(D)

C.基因芯片B.PCR-SSOC.PCR-SSPD.PCR-SBTE.Luminex检测技术

12.截至2010年,已经有多少个血小板抗原被正式命名(C)

A.20个B.22个C.23个D.25个E.28个

13.截至2010年,已经有多少个血小板抗原被发现(E)

名词解释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是检查被检红细胞上有无不完全抗体。

间接抗球蛋白:

是检查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

主侧配血:

用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悬液作试验以发现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含有与供血者红细胞反应的抗体。

次侧配血:

用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作试验以发现供血者血清中是否有不合抗体。

MHC:

又称主组织相容性复合基因,是存在于大部分脊椎动物基因组中的一个基因家族,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无效等位基因:

无效等位基因(nullallele)是基因突变后基因功能消失或者重新带有新的功能(如抗生素抗性等)的原等位基因位点的DNA序列。

人类血小板抗原:

是指存在于人类血小板上的抗原。

这种抗原在不同的人身上具有多态性,因此,在具有不同抗原的人们之间互相输血会产生抗体,引起免疫反应,造成无效输血、输血性紫瘢,甚至发生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简答题

输血前检查的目的和主要程序是什么?

主要目的:

供者和受者血液是否相容,血液在受血者体内能否有效存活。

主要程序:

1)确认受血者身份和受血者血标本;

2)查找受血者既往血标本的试验记录;

3)对受血者作ABO和Rh定型;

4)对受血者血清进行抗体筛选和鉴定;

5)选择适当的ABO和Rh血型的血液;

6)用受血者血标本与献血者血标本做交叉配血试验;

7)在血袋上标明受血者姓名、床号等资料。

第八章.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

一.名解

血液成分的制备:

狭义的血液成分制备指仅仅用物理方法提取并在临床使用的血液成分,如血细胞成分、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

广义的血液成分制备指采用精细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对血液成分进一步的提炼精制而得到的高度浓缩,纯化的血液成分制品,如血浆衍生物、血浆蛋白制品、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浓缩物等

冷沉淀(croprecipitate):

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在1~6℃封闭状态下融化,分离出沉淀在血浆中的冷不溶解物质,并在1小时内冻结而制成的成分

单采血小板:

用血液成分单采机在全封闭条件下,自动将全血中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于一定量血浆内制成的成分血。

二.简答题

1.为什么全血不全?

血液离开血循环与抗凝保养液混合,发生了“保存损害”。

保养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4℃只能保存红细胞,对其他成分无保存作用。

血小板:

22±

2℃振荡条件下保存。

粒细胞离体后8小时功能丧失,很难保存。

凝血因子Ⅷ和Ⅴ不稳定,需要在﹣18℃以下保存。

2.血液的贮存温度与时间?

全血和红细胞制剂:

2℃。

机采血小板:

22±

2℃,震荡条件下保存(频率60次/分,振幅4cm),5天。

浓缩粒细胞:

2℃,最多24小时。

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物:

-20℃,1年;

普通冰冻血浆:

-20℃,5年。

3.冷沉淀该如何保存与运输?

(1)冷沉淀制备完成后,要在1h内重新迅速冻结;

保存温度不低于-18℃,保存期为1年。

(2)冰冻后的塑料袋脆性加大,易破裂应当轻拿轻放,及时发现破裂袋子并废弃;

(3)运输时一定注意使其保持冰冻状态;

(4)冷沉淀应标记ABO和Rh血型并应同型输入

4.全血的采集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穿刺部位需彻底消毒。

(2)采集的血液应无凝块、无溶血、无乳糜,采血量应为标示量的±

10%。

(3)采血速度:

200ml3分钟内采完,400ml6分钟内采完。

(4)采血中血流不畅,不能用于制备血小板浓缩物。

5.血液制品贮存前过滤优点?

改善了过滤过程的一致性(时间、流速、温度等)

降低了白细胞碎片的污染;

降低了致热性细胞因子的作用;

能严格控制过滤后的血液质量;

血站成批过滤,节省经费和人力;

易于操作,7-13min即可完成.

6.什么是悬浮红细胞?

其特点?

是将采集到多联袋中的全血中绝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向剩余的部分加入红细胞添加剂制成的红细胞成分。

其特点:

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红细胞制剂;

保存温度为4℃±

2℃,保存期限与红细胞添加剂有关;

添加剂中含红细胞的营养剂(葡萄糖、腺膘呤)和细胞膜稳定剂(甘露醇),延长了红细胞寿命,保存期长;

红细胞被添加剂稀释了,输注更流畅;

大部分血浆已移去,不良反应少。

7.为何要去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

输入含有白细胞血液制品的危害:

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微血管栓塞和急性肺损伤);

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

引起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引起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

传播病毒;

8.血细胞分离机制备与过滤法去除血小板中白细胞的比较?

血细胞分离机制备

过滤法

血小板损失

10~20%

额外操作程序

需过滤到另一袋

收集时间

过滤器阻塞

有可能

细胞因子释放

血小板活化

第十二章.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传播疾病

输血不良反应(Transfusionreaction):

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

原因主要是免疫反应,因血型抗原系统复杂。

其次是一些非免疫因素引起,如细菌污染,空气栓塞等。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输血中或输血后体温升高≥1℃,并以发热、寒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能排除溶血、细菌污染、严重过敏等引起发热的一类输血反应。

病因有免疫反应(主要),致热原,细胞因子。

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输入受血者体内的红细胞或者受血者自身的红细胞由于免疫或非免疫性因素发生异常破坏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是指供血者血中的淋巴细胞在受血者体内植活和增殖,视受血者的细胞及组织为“异己”而进行排斥。

是一种严重的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传播疾病(transfusion-transmitteddiseases,TTD):

是指受血者输入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而引起的疾病。

1.如何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1)血液制品及采输血器具应保证无致热原物质,去除血液制品中白细胞,采血与输血应严格无菌操作。

(2)对反复发生发热性输血反应者采取预防措施,如预服退热剂等。

(3)对怀疑或诊断有白细胞抗体者,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2.FNHTR与细菌污染血反应鉴别?

FNHTR

细菌性输血反应

发热

寒战

血压

无变化

低血压或休克

皮肤充血

对症处理

很快缓解

无效

3.如何治疗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①立即停止输血,

②抗休克

③保护肾功能

④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形成

⑤血浆交换疗法

4.即发型与迟发型溶血比较?

即发型

迟发型

原因

主要ABO血型不合

ABO以外血型不合

抗体类型

IgM

IgG

溶血类型

血管内溶血

血管外溶血

发生时间

输血开始后30min内

输血后数天

临床表现

寒战、腰痛、发热、伤口渗血

黄疸、贫血

血红蛋白尿

一般无

直接抗人球

阳性

5.过敏性输血反应如何治疗与预防?

治疗:

轻度过敏:

减慢输血速度,口服或肌注抗组胺药。

重度过敏:

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对症治疗

预防:

对于有过敏史者

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药

输入洗涤红细胞

缺乏1gA患者,输入缺乏1gA的血液

自体输血

6.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制?

TA-GVHD发生的三个必需条件:

(1)供者与受血者HLA不相容

(2)供者血液中存在免疫活性淋巴细胞

(3)受者不能清除供者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

TA-GVHD的发生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与受血者免疫状态有关

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人群易感

(2)与供受者HLA单倍型基因有关

一、二级亲属间输血易感

(3)与输注淋巴细胞数量有关

新鲜全血输注易感

7.TA-GVHD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外周血三系减少,伴或不伴BIL、ALT↑

(2)外周血及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存在嵌合体细胞及HLA抗原特异性血清分析是确诊TA-GVHD的重要依据

(3)组织病理活检(有特殊皮肤、肝脏和骨髓病理学变化,有助于诊断)

皮肤:

基底细胞层破坏和空泡形成,真皮和表皮层分离,淋巴细胞浸润,表皮角质化和退行性角化不良

肝活检:

肝细胞严重受损

骨髓:

全血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浸润

8.如何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加强成分输血

血液制品辐照

不用、慎用新鲜血

尽量避免近亲间输血

9.如何诊断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应做哪些实验室检查,如何预防?

诊断:

输血期间或输血后6小时内发病

呼吸困难,并迅速出现呼吸功能衰竭

胸部X光片示双肺弥散性阴影

氧合指数≤300mmHg、肺动脉压≤18mmHg

排除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或心源性肺水肿

新近的急性肺损伤

实验室检查:

①血液成分或血浆中HLA抗体、HNA抗体的检测

②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实验

③X线检查

妊娠3次以上的女性不宜作献血者

输用无输血史的男性供血者的血浆

减少血浆输入

去除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

10.细菌污染血液的途径和机制?

献血者有菌血症(有局部感染灶)

采血过程中带菌皮肤碎片进入采血袋

采血和输血器具消毒不严,血袋有破损

血液分离、制备、运输、发放及输血过程中污染细菌

11.如何诊断和治疗细菌性输血反应?

①取血袋剩余血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找细菌(阴性不能排除)

②取血袋剩余血和病人血液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

(4℃、22℃和37℃),二者细菌一致可确诊。

③鉴别诊断需排除急性溶血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治疗(以抗感染、抗休克、预防肾衰和DIC为主):

①首先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②尽早联合使用大剂量、强效、广谱抗生素

③加强支持疗法,及时采取抗休克、防止DIC与急性肾衰的措施

12.为什么说输入符合国家标准的血液不能避免发生感染的可能?

检测的病原体存在“窗口期”和“漏检率”

有的病原体未列入血液检测标准

13.HIV感染后的疾病进程分几期?

血清学如何变化?

分为急性HIV感染期;

无症状感染期和艾滋病期(见课本219页)。

HIVRNA,HIVP24抗原和HIV抗体分别在HIV感染后第11天,第16天和第22天可检测到。

14.HIV筛查试验结果的解释。

阴性结果:

没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可认为没有感染HIV;

核实最后一次高危行为已过三个月的,可以认为没有感染HIV;

如果没有渡过三个月的“窗口期”,不能排除HIV感染的可能,应在“窗口期”过后再进行复查。

阳性结果:

①感染HIV引起的阳性反应;

②生物假阳性,体内存在与HIV蛋白产生交叉反应的其它蛋白引起;

③技术假阳性,由于试剂质量或人为操作不当引起。

(筛查阳性结果不能判定对方已被HIV感染,只可解释为标本待复检或待确认,须进一步做确证试验方能下最终判断。

15.HIV确证试验结果的解释。

核实最后一次高危行为已过三个月的“窗口期”,可以认为没有感染HIV;

表示已感染HIV,具有传染性

感染者与病人的区别

监测疾病进展

(重要提示:

结果告知时,必须询问受检者是否有过高危行为。

16.HBV抗原抗体血清标志物指示意义?

项目意义

表面抗原(HBsAg)体内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体(抗-HBs)体内有保护性

е抗原(HBeAg)病毒在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е抗体(抗-HBe)病毒复制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17.献血者常规筛查乙肝检测方法?

(1)ELISA法检测HBsAg

敏感度高:

0.1ng/ml-1ng/ml

窗口期约56天

(2)HBVDNA检测(NAT技术)

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

窗口期约33天

18.如何预防与控制输血传播疾病?

严格筛选献血者

严格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的筛选检测

加强采血和血液制品制备的无菌技术操作

加强对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

合理用血,大力提倡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

第七章、临床输血治疗技术

名词解释

1.细胞治疗:

指利用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的特性,采用生物工程方法获取,进行体外扩增、培养等处理后,使其具有增强免疫、杀灭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促进组织器官再生和机体康复等治疗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术:

是指分离和去除患者循环血液中某些病理性成分,还输其正常成分,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术:

是在单采术的基础上输入适量的置换液

二.解答题

白细胞去除输血的临床意义

预防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NHTR)

阻止或延缓HLA同种免疫

预防亲白细胞的病毒传播

降低TA-GVHD、TRALI等

血液辐照处理技术用于预防什么输血不良反应?

血液辐照处理,是预防TA-GVHD发生的唯一有效的措施

辐照血液的范围

去甘油的冻融红细胞、冷沉淀、白蛋白、凝血因子、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不需要辐照。

血液辐照处理的临床意义

(1)儿科输血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和早产儿。

(2)获得性免疫抑制的人群(自体、异体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从放、化疗开始应接受辐照的血液,直到移植后3-6个月后)。

(3)接受I、II级亲属血液的患者,所使用的各种血液制品输前必须辐照。

血液病毒灭活技术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经MB法灭活病毒后血浆的主要质量指标

处理前后血浆性质不变,色泽无明显变化

血浆主要凝血因子回收率≥80%

白细胞去除率≥99.9%

总蛋白回收率≥80.0%

光敏剂残留率≤15.0%(国内已做到≤6%)

病毒灭活系数≥6Log10

治疗性红细胞去除术的临床应用

外周血检测RBC>6×

1012/L、Hb>180g/L

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伴有心脑血管基础病者

成人单次去除压积RBC量控制在800~1600ml

适量补充晶体盐,维持循环血的出入量平衡

治疗性红细胞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地中海贫血

镰状细胞贫血

一氧化碳中毒

脑型疟疾

严重HDN、AIH、ABO血型不合溶血

治疗性白细胞去除术可解决临床什么难题?

破解高WBC性白血病“两难”法

外周血检测WBC>200×

109/L者

WBC>100×

109/L,伴有高黏滞血症

WBC>50×

109/L,伴有严重脑、肺等并发症

WBC(50~100)×

109/L,准备化疗者

治疗性血浆置换术的临床应用疗效确定的疾病

HVS、TTP、HUS、ABO血型不合的骨髓移植、重症肌无力、SLE

治疗性血小板去除术有何临床意义?

PLT>1000×

109/L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PLT<1000×

109/L,伴严重脑、肺等重要器官基础疾病或血栓和微血栓形成引发严重并发症风险者

第九章临床输血

名词解释:

全血(WB)的概念:

采集入含有抗凝保存液的血袋中,不作任何加工的一种血液制品。

以200ml全血为1个单位。

新鲜冰冻血浆(FFP):

新鲜全血于6~8h将血浆分离,在-50℃速冻,-20℃保存有效期1年。

普通冰冻血浆(FP):

全血在保存期内经自然沉降或离心后分出的血浆,放入-20℃冰冻保存,冰冻状态有效期为5年。

冷沉淀:

由新鲜冰冻血浆在低温(2~4℃)解冻后沉淀的白色絮状物称为冷沉淀。

冷沉淀制备中缺乏病毒灭活过程,用后感染病毒的风险高。

简答题:

一.医院等级对临床用血管理有哪些要求?

三级医院要成立独立的输血科

医院要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

成分输血比例≥90%

输血适应证符合率≥90%

二.全血输注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适应证:

1.急性大量出血:

短时间失血超过自身的30%,伴休克。

2.体外循环:

心肺手术。

3.换血:

新生儿溶血(临床少用)。

禁忌症:

1.心功能不好的患者

2.长期和反复输血的患者

3.对血浆蛋白过敏的患者

4.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的患者

5.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患者

6.准备实施干细胞移植或器官移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